晚安心语
歌颂友情的诗句十篇【226个】
歌颂友情的诗句十篇
1、重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流传着多少动人的心心相应的友谊故事啊!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中记载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心友情,至今仍振聋发聩。钟子期亡故,伯牙痛失知音,伤心欲绝,将琴摔碎,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以表示对知心朋友的哀悼。也正因为这感人的真挚友谊,《高山流水》的古琴曲一直流传到今天。1977年8月22日,《高山流水》作为友谊和“知音”的象征,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到太空,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地球人类文明的信息,向宇宙其他星球的高级生物寻求友谊和“知音”去了。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有多少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章在广袤的大地上流传啊!可以说,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产生了人类追求真挚友谊的诗章。《诗经·小雅·伐木》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幽谷的鸟寻求和鸣之声来比喻人对朋友的寻觅。从西汉开始,随着社会的动乱,产生了一大批抒写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四首苏武诗,其中第四首中的“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就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离别,天各一方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别意萦回。此后历经各代,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便不绝如缕,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大观的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所谓“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更是说明了这些诗篇中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的情谊之深。古往今来的歌颂友谊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人类最美好的朋友之情,堪称中国古典诗歌这个丰富的矿藏中一批熠熠生辉的珍宝。
2、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的形式
3、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大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一是挚友不在身边而生思念挚友之情。这样的诗作常常用“寄”,如王僧孺的《春日寄乡友》和庾信的《寄徐陵》;“怀”,如谢胱的《怀故人》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如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得”,如元稹的《得乐天书》和陈与义的《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思”,如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二首》;“闻”,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赠”,如曹植的《赠王粲》和陆凯的《赠范晔》。二是偶遇挚友而引发叙旧之情。这样的诗作常常用“逢”,如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和徐熥《酒店逢李大》;“遇”,如吴伟业的《遇旧友》;“会”,如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三是送别挚友而抒发依依不舍之情。这类诗作常用“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别”,如谢胱的《别王丞僧孺》和何逊的《与苏九德别》;“留”如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和刘辰翁的《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此外还有两者皆可用的有“示”,和“酬”等等。前者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后者如朱彝尊的《酬洪异》。最为感人的是“见”和“哭”。前者的“见”并非指人,而是见到挚友的诗作,而陡生思念挚友之情。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全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元、白之间珍贵的真挚友谊,正象赖汉屏先生所说的,“尤其可贵者,结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划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则见寸寸搜寻;柱言‘绕’,则见面面俱到;诗言‘觅’,则见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拭,仔细辩认的动人情景。且七言中三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节奏短而迫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遽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音乐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深深地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挚情意所感动。”后者的“哭”则表示了挚友亡故后自己的悲痛之情,正是由于悲痛,更显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如李商隐的《哭刘蕢》:“上帝深宫闭九阍,巫成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李商隐和刘蕢有着共同的政治倾向的好朋友。刘蕢是唐敬宗宝历二年进士。唐文宗时曾召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刘蕢在对策中曾大胆地揭露了当时朝政的黑暗腐朽,引起了考官的激赏,但也触怒了掌权的宦官。李商隐出于哀时忧国和痛恨宦官乱政,对刘蕢的高风亮节表示异常的钦佩,把刘苜引为知已,并写过《赠刘司户蕢》一诗。该诗把同情知友之情和忧时愤国之情结合起来,抒写了自己对刘蕢的敬佩和同情。刘蕢去世后,李商隐又先后写了《哭刘蕢》、《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蕢》等诗。这些“哭”诗,特别是这首《哭刘蕢》,不但表达了李商隐对刘蕢的真挚情谊和由衷敬佩,也显示了产生这种情谊的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由于全诗深挚的感情和朴素真切的表达,该诗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清代大诗人纪昀称这首诗“一气鼓荡,字字沉郁。”
4、歌颂真挚友谊诗篇的内容
5、在中国古典诗歌这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歌颂朋友之间真挚友谊的诗篇是其中最为绚丽夺目的花朵。无论是歌颂友谊篇章的数量,还是它的质量,其成就都是相当可观的。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朋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这些歌颂友谊的诗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要而言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6、抒发挚友之间互相眷恋的无限深情
7、朱先生在论述中国文学史上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时,列举了苏李、建安七子等文学史上传为美谈的佳话。其中最为感人的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唐玄宗天宝元年(745),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第一次在洛阳相遇。尽管他们年龄相差11岁,但由于两人都有着相同的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都有着对朝政腐朽不满的愤慨之情,都有着对黎民百姓凄惨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之心,更有着用诗歌来作为武器,抒发心中块垒的不平之气,因而两人一见如故,只恨相见太晚,真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短暂的相见,成就了文学史的一段真情佳话。李白和杜甫同游鲁郡,并于东石门分别。李白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全诗追叙了两人相处的欢乐岁月。“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们马上就要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了,何时再聚首欢饮呢?暂且让我们喝个痛快吧!短暂的诗章道出了两人间的兄弟深情。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彼此都十分牵挂。后来,李白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其中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出了李白对杜甫的无限深情。李白对杜甫的思念之情,就象这浩浩荡荡的汶水,伴随着杜甫向南方悠悠流淌。诗人寄情于流水,流水不息,相思不绝,可见李白对杜甫的一番真情。而杜甫写给李白的作品更多,他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隐居》,就真实地描写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胜如兄弟的生活。另外的《春日忆李白》,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杜甫对李白诗歌的倾慕,对李白兄弟般情谊的思念,写得深厚无比,情意绵绵;《天末怀李白》写因秋风起而思念李白,全诗感情千回百转,思念之情萦绕心际。吟读全诗,其思念的殷切,关注的细微,感情的真挚,令人反复咏叹,婉转低回,不能自止。尤其是《梦李白二首》,写杜甫思念李白,积思成梦,其情之真切,其爱之深细,更写出了杜甫对李白的情谊之深。古代李杜并称,不仅因为他们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并称为诗仙诗圣,更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不同寻常。千百年以来,历代读者读李白、杜甫互相思念的诗章,仍不得不为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而感动,可见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是何等的感人。
8、抒发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9、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由于交道工具的缓慢,道路的险阻和通讯方式的陈旧,因而把朋友之间的离别看得非常重。所谓“长亭送别”,“折柳惜别”等无一不反映了古代离别给彼此双方带来的痛苦和思念。正因为如此,古送别的诗歌或留别的诗歌就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蔚为大观的景象。汉代李陵的《与苏武诗》中的“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写出了相逢的欢乐和即将离别的伤感。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写出了“无故人”的悲酸。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和宋代陈与义《别孙信道》中的“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更写出了朋友间离别的深情。有相逢就有离别,挚友之间的离别,必然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这种抒发挚友离别之际依依惜别的深情,令后世读者无不为前人的真挚友谊而感动。正是这种感动,成就了中华民族重友惜情的美好情感。如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好友乘船东去,诗人依依惜别,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正象著名学者陈贻掀先生所分析的: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像,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仅表现在作者送别挚友之时,也常常表现在作者离开友人留给朋友之时。最著名的留别诗当首推李白的《赠汪伦》了。天宝十四年(755),李白在安徽泾县游览桃花潭,临行时,汪伦来送李白,感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留别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即地起兴,以潭水之深来比喻友情之深,巧妙地将送别地点与友朋的情感勾连起来,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但还不及汪伦送别我时的情谊之深。“不及”二字,将汪伦对作者自己的情谊描写得淋漓尽致,语浅情深,意近神远,深得后人赞赏。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正因为李白写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具有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感人的艺术力量。
10、抒发对挚友的慰勉和赞美之情
11、歌颂友情的诗句篇2
12、【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兴趣;情感
13、兴趣
1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选入的古诗词年代久远,有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着一道鸿沟。要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对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15、通过诵读激发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基本上都可以配乐吟唱。要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必须注重朗读技巧,将诵读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开始可以听录音或者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讨论,对难以理解的教师给以点拨,弄清楚整首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出诗词节拍,然后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味。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通过歌曲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可以配乐而唱,一些歌曲中也采用有名的古诗词为词,如王菲的《天上人间》,配上现代音乐,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听听这些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了这些诗词,并乐在其中。
17、通过观摩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是古人有感而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学生浏览刻有古诗词名句的景点,让学生仔细观摩并评论诗词。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激发兴趣。中职生喜欢参与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多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制作成幻灯片,并自行配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伴奏,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19、情感
20、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即是说读诗时要尽量还原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这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重要性。
21、通过爱国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国诗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其誓死报国的精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其壮志未酬的情怀……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在诵读这样的诗篇中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也易于接受,这些感人至深的诗作也会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2、通过表现亲情的诗歌体验情感。亲情是人世间最稳定的感情,是人间的至情。古诗中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不仅能感染学生情感,还能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23、通过表现友情的诗歌体验情感。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寄托了诗人对挚友的美好祝福与不忍分离的心情。诵读这样的诗篇,学生能感受到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24、通过歌颂爱情的诗歌体验情感。爱情是古诗词中的永恒主题,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情诗。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这都是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读起来淋漓尽致并深受感染。
25、通过表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的诗篇,如白居易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姜夔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诵读这样的诗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体验古人的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6、总之,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激发兴趣,体验情感是比较注重的方法,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学习,在体验情感中达到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古诗词意蕴。
27、参考文献:
28、歌颂友情的诗句篇3
29、《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是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30、《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的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31、(来源:文章屋网 )
32、歌颂友情的诗句篇4
33、【关键词】知人论世;本义;断章取义;陈述句
34、一
35、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在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乎作为文学阐释的一种传统而长期被学术界广泛运用。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1](P2746)似乎讨论的就是如何诵诗读书的问题,即象学术界普遍理解的那样,“要真正地理解一部作品,就必须‘知其人’、‘论其世’” [2](P35)。但细察孟子原文,“知人论世”一段的本义其实并非讨论的颂诗读书,而是“尚友”,把这句话割裂出来作为阐释文本的方法论是“断章取义”了。
36、孟子原话为:“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P2746)《孟子注疏》对此释曰:“……如友天下之善士者为未足以极其善道,又尚论古之人。而歌其诗,看读其,如此不知其如是之人可以友也乎。然犹未知其人之可友也。抑又当论其人所居之世如何耳。能以此,乃是尚友之道也。”[1](P2746)从孙注不难看出,孟子的“不知其人可乎”意指“不知其如是之人可以友也乎”,即“未知其人之可友也”,此一句正作陈述句,而不当作问句。若“不知其人可乎”后下一“问号”,则这句话应理解为“颂诗读书,不知其人可以吗”,“知人”成了“颂诗读书”的条件。孟子此段本说的是尚友的事,以常理断之,自是友其人,而非友其诗书。孟子以思辨著称,其论说断不至于在“知人以尚友”这个主题下又横生一个“诵诗读书”的主题来削减论述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惟有“不知其人可乎”作陈述句,则整段文意豁然贯通。
37、孟子原文大意如是:所谓“乡、国、天下、古今人物……无一善士不在我形与神交之中”[3](第1293册P93),然古人世远,仅颂其诗、读其书还不一定能准确地知道此人当友与否。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言与德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两不相符的情况。孔子曾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4](P2510)说明言和德有时并不一致,是以要“论其世”。只有了解了其时代背景及一生行事,再配合颂诗读书,方能很好地把握此古人的德行,而确知其当友与否。
38、关于“知人论世”本义的误读,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这一点。朱自清先生在其《诗言志辨》一文中就曾提到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5](P58),罗根泽先生[6](P49)、郭绍虞先生[7](P24)以及李建中[8](P47)等当代学者也在其相关论述中提出过大致相同的看法。然而,即使这些学者认识到孟子“知人论世”本义并非为了颂诗读书,但对于“不知其人可乎”后的标点问题,却似乎并未在意。于是“不知其人可乎”后便一如既往地被默认为应下一“问号”。时至今日,目前流行的各种标点本,如杨伯峻、方勇、万丽华、蓝旭以及金良年等学者对《孟子》的各种译注本亦仍以“问号”为该句作结。
39、二
40、就文献资料来看,“不知其人可乎”这一句话表疑问还是表陈述,并非近世才出现理解偏差,古已有之。从古人引用孟子这句话的情况来看,理解并不一致,有用来表示疑问的,兹举数例:
41、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五《总诂?举要?小序》:“源因考诸孟子所论读诗之法,其要不外二端,一曰‘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后文以‘引孟子语’代之)……然则学诗者必先知诗人生何时,事何君,且感何事而作诗,然后其诗可读也。”[9](第85册P694)
42、《山带阁注楚辞?楚世家节略》:“(引孟子语)…余林西仲本,复辑楚世家怀、襄二王事迹著于篇,因兼采诸书,附以所见,将使读屈子之文者有所参考……”[10](第1062册P608)
43、杨慎《李太白诗题辞》:“夫族姓郡国关系亦大矣。‘诵其,不知其人可乎?’余故详著而明辩之,以订史氏之误,姓谱之缺焉。”[11](第1270册P43)
44、以上这组引用孟子这句话的古人认为,“不知其人可乎”应该作反问句,且整句话论述的目的直指读诗的方法。
45、又,张《癸巳孟子说?万章下》:“古人远矣,而言行见于诗书,颂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则何益乎?颂诗读书必将尚论其世,而后古人之心可得而明也。”[12](第199册P474)
46、《丽泽论说集录》卷七:“‘(引孟子语)……学者平日所诵皆古人之诗,乃不知文武成康所以为文武成康,所读皆古人之书,乃不知尧舜禹汤所以为尧舜禹汤,则虽日诵读亦奚以为?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3](第703册P412)
47、冯从吾《少墟集?读孟子下》:“若曰尔平日已是诵其诗、读其书,只是当个诗书诵读了,不曾知其人、论其世,与不诵不读何异?故曰:‘不知其人可乎?’” [3](第1293册P93)
48、胡祗《紫山大全集》:“(引孟子语)世之读经者不过记诵辞章,拈举事实而已,于学道何与焉?”[14]
49、以上这一组文献的作者亦认为“不知其人可乎”应作问句,但却认为整句话论述的目的指向“知人”,且大多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如不知其人,虽颂诗读书又有何益呢?这就完全颠覆了在未知其人的情况下颂其诗读其书的意义。此组例子的作者虽肯定孟子讲的不是诵诗之法而是友古人之道,但由于固持该句是疑问句的观点,一方面要保留疑问的语气,一方面又要突出该句的论题是“尚友之道”,于是就只能将本来浅显明晰的表陈述的句子“仅颂诗读书,不知其人可友与否”换成表疑问的句子“如不知其人,虽颂诗读书又有何益呢”来曲折地表达“尚友”的论题。然而,即使作疑问句,孟子此句也绝不至于衍生到“如不知其人,虽颂诗读书又有何益呢”这层意思上来。古人巧妙的“偷梁换柱”看似调和了“疑问语气”与“尚友主题”的矛盾,但就本义阐释的角度而言,无疑已削弱了其准确性。
50、更多的文献从语义上虽然很难直接看出该论述者认为孟子此句表疑问还是陈述,然而,诸论者还是普遍认为该句讨论的目的直指“知人”而非“读诗”。如:
51、张九成《孟子传》曰:“(引孟子语)此盖颂诗读书,想像其音容,仿佛其一二,如出乎其时,如对乎其人,揽其遗芬,味其余嘬而友之,不止此也,又以其时考之。” [15](第196册P474-475)
52、王樵《尚书日记?原序》:“(引孟子语)盖以诗书所载,皆其人之实,读其书如身在其时,论其世如事在于己,则我之心即古人之心,古人之心即我之心,然后所谓知其人者可得而几也。” [16](第64册P222)
53、苏辙《京西北(“北”本作“非”,据《四库全书》本校)路转运使题名记》:“(引孟子语)若夫政之去取,地之合离,与其人之在是者,后世将有考焉,是以具载于此。” [17](第208册P245)
54、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叙篇考异上》:“(引孟子语)自春秋迄今盖千有余载,《左传》记事一人,而或称名或称字或称官或称氏,若非详以世谱,则彼此交互,漫无据矣。” [18](第154册P127)
55、杨士奇《张光弼诗序》:“(引孟子语)观其诗而考其出处,可以知其为人焉。” [19](第1238册P569-570)
56、此类论述很多,今不一一赘举。
57、仔细揣摩孟子此句,如“乎”后用下一“问号”,则这句不难理解为:诵诗读书,不知作者怎么能行呢?所以要理清作者的际遇和时代背景来了解作者,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其诗书。换言之,如果此句是反问句,则其目的是教人如何“诵诗读书”而非“知人”。而事实上,从“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到“是尚友也”,孟子整段说的都是“尚友”。正因为颂诗读书还不能真实地知道古人的德行,是以才论其世以更好地判断其人当友与否。该句正作陈述句,目的在“知人”。而上述对该句表疑问还是陈述态度不甚明朗的这一组,其论述者普遍认为该句的目的在“知人”。因此,从逻辑的角度而言,认为这组文献的大多数作者倾向于该句表陈述似乎更为合理。
58、三
59、推究近世于“不知其人可乎”之后下一“问号”的原因,当是对“乎”字的用法理解有误。“乎”在此句中当是用作助词。据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乎”字用作助词有两大类:一、“乎”,语及句之助词。在此条下又分为:作感叹之词、作状事之词、作呼召之词、作命令之词、作疑问之词、作反诘之词等六种用法。二、“乎”,语之余。无意义之句末助词。[20](P277-290)
60、如果“乎”字在这里作的是“反诘之词”,该句的意思为“不知其人怎么能行呢”。这也是时下文论的普遍看法,故皆以“问号”结句。如果认为“乎”作的“疑问之词”,该句意思大致为“如不知其人,虽颂诗读书又有何益呢”,即上引第二组文献论者的看法,亦可下“问号”于其后。然而,若根据《孟子》的本义,“不知其人可乎”指的是“未知其人之可友也”,即“可”字在这里表示的是“可友与否”的意思,那么“乎”字在这里则当是“无意义之句末助词”,而与主干部分构成一个完整语气的句子,该句正作陈述句,其后应下“句号”。
61、在《孟子》一书中,“乎”字作“无意义之句末助词”亦并非仅此一例。《滕文公上》有曰:“……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1](P2701)又,《尽心上》曰:“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1](P2769)可见,就《孟子》的文法而言,句末用“乎”字以表陈述语气亦有例可循。
62、因颂诗读书不足以知其人之当友与否,故论其世,由论世而知人,由知人而尚友,孟子的“知人论世”本义并非为讨论颂诗读书的方法,而是“尚友”的途径。“不知其人可乎”后正该下一“句号”而非“问号”。虽然此一“问号”沿误至今,但恰恰是由于对孟子这段话的“断章取义”,反而促成了文论史上重要的“知人论世”阐释方法的诞生。然而学术却不能因“功”掩“真”,该辨明的还得辨明,误下的标点也亟待更正。
63、【参考文献】
64、孟子注疏[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65、敏泽。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6、冯从吾。少墟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67、论语注疏[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68、朱自清。诗言志辨[A]。朱自清文集[C]。台北: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
69、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70、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71、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2、陈启源。毛诗稽古编[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3、山带阁注楚辞[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4、杨慎。升庵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5、张。癸巳孟子说[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6、丽泽论说集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7、胡祗。紫山大全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8、张九成。孟子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9、王樵。尚书日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0、苏辙。栾城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
81、程公说。春秋分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2、歌颂友情的诗句篇5
83、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84、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后人常常将《诗经》与《楚辞》并举,将它们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创作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让我们走近爱国诗人屈原,通过对诗歌《橘颂》的感悟,来深入解读诗人内心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85、走近屈原
86、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87、“美政”理想
88、纵观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政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政”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89、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政方面,楚怀王曾让他参与图议国家大事,“造为宪令”,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这使得怀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在外交方面,屈原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楚怀王曾经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两度出使齐国。后来,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楚怀王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吃了大亏。不久,秦昭王想要拉拢楚国,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谏,陈述利害,楚怀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地区。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此时的屈原正在在流放途中,当他接连听到怀王客死秦国和郢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的汨罗江,以表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始终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90、世界影响
91、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叶屈原研究走进西方高等学府,叩开知名学者的斋门,磁石般地吸引他们。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屈学研究的兴趣。目前,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种趋向:一种以前苏联h。t。费德林和匈牙利汉学家f。托凯为代表的传统式,着重从屈原作品本身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种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贞夫教授为代表的学院式,着重对屈原诗歌进行考据和诠释;一种以美国汉学家詹姆士·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德国汉学家卫德明为代表的西方式,着重从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国古代政体中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探讨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外条件,其中一些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这正是屈原人格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到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传播。
92、文本意蕴
93、解题
94、“颂”是一种诗体,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和赞颂。
95、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为橘树的故乡。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盛产橘子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说橘树的生长习性非常奇特:只有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才能结出又甜又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到北方,就只能吃到又苦又涩的橘子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看,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然而对于深深热爱故国故土的作者屈原看来,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恰恰可以作为自己砥砺志节的榜样,所以,在被逐出郢都,放逐期间,诗人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另外,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咏物诗之祖”,开创了中国古代咏物诗的优秀传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96、内蕴
97、从全篇结构来看,全诗结构很清晰,可以为两部分。
98、第一部分,重在描绘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99、诗中前三句,在诗人的笔下开篇立意,不同凡响,似乎使读者看到了一株坚挺的橘树,傲然屹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根深深地扎在南国故土上,那凌空而立的坚强意志、那受命不迁的坚定神采,都会使人内心升起无限的敬意。橘树是令人可敬的,橘树又是俊美可亲的。接下来诗人以精工的笔致,为读者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橘树形象。
100、在诗人笔下描写了橘树的根、叶、花、枝、棘、果这六个方面。橘树的根——深,表现了橘树生长在南国的坚定不移;橘树的叶——绿,表现了橘树生长得生机勃勃;橘树的花——素,表现了橘树的花正在蓬勃开放;橘树的枝——曾,这是一个通假字,通“层”,表现出橘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橘树的棘——剡,表现出橘树自身具有防范侵害的能力;橘树的果实——抟,表现出橘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指出,橘树所贡献给人类的,是无数“青黄杂糅”、“精色内白”、光彩照人、香气弥漫的果实。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姱而不丑”,如此堪托大任,可以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后皇嘉树”的一片自豪、赞美之情。
101、第二部分,热情讴歌了橘树独立不迁的内在品质。
102、诗人赞美橘树,年岁虽少,却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等它长大以后,更是“廓其无求”即胸怀广阔,无所欲求,“横而不流”即醒世独立,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闭心自慎”即清心自守,谨慎自重,始终也不犯错误,“秉德无私”即坚持公正无私的品行,立于天地间,“淑离不淫、梗其有理”,更加表现出橘树秉性善良、从不放纵的高风亮节。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橘树内在品质的倾心赞美。
103、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那么,诗人是怎样将“橘树”和“我”联系起来的呢?诗人用“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作为实现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橘树也依然郁郁葱葱,绝不肯向严寒屈服。在这里,面对严寒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面对严峻的岁月,不改操守屈原自己的形象便叠印在一起了。诗人愿意与橘树长相为友,常相为伴,永远相守。
104、而后诗人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使全诗境界得到了升华——橘树的精神堪比商末的贤士伯夷,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文中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高高印在历史的天幕上了。
105、纵观全诗,这首诗既是描写橘树,又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写物与写人完全结合起来,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与内容和谐地得到统一。诗中的描写未脱离橘树的特点,却又不局限于橘树,而是把橘树拟人化了——就是通过对橘树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独立不移,不求私利的坚贞意志和高尚情怀。屈原赞美橘树,实际上寄寓着自己人格的修养。作为一个追求崇高人格的爱国诗人,屈原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106、《橘颂》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此后,南国之橘便因蕴含了仁人志士“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尤其对于当今时代人们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也很有借鉴意义。
107、[1]王健强。屈原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6。
108、[2]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2010.5。
109、[3]张亚新。人格的独立:从陆游到屈原。济南出版社,2008.4。
110、歌颂友情的诗句篇6
111、《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完美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星春水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112、繁星春水的读后感1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113、“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114、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115、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116、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117、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118、繁星春水的读后感2《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119、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120、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秽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121、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122、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
123、繁星春水的读后感3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124、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125、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126、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亲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127、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思念,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亲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亲。
128、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一颗澄澈的冰心,正如繁星点点,春水东流。《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129、繁星春水的读后感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着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130、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我干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131、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x;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13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133、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134、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135、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136、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137、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着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138、繁星春水的读后感5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139、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140、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141、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142、《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143、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144、歌颂友情的诗句篇7
145、关键词:李白 诗 友情
146、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6-02
147、李白的诗歌在那个诗意纷飞的年代里是一朵奇葩。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他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是唐诗的巅峰,他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美丽。
148、他的诗歌在盛唐大放异彩。他的成名和他成长的年代有关。唐代科举进士以诗赋取士,这恐怕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看,这一政策也正促使了游学的兴盛。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富贵的目的是自古有之,唐代更是兴盛。那么这些人在远游的途中难免要相遇,难免会惺惺相惜,而且往往都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作为诗人,最拿手的方法就是通过“诗”这种载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一方面,李白尤是如此。他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他在政治仕途中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于是他为朋友写下了多少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几多感叹。他和朋友的情谊辉煌了整个盛唐,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就让我们在时光中穿行,去寻找那些美丽的乐章。
149、1 深深的情谊与对自然的赞美
150、要从李白的远游谈起,就不能不说起《峨眉山月歌》
15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5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53、这首诗据说是李白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地时的的作品。尽管诗意是对月抒情,却将月拟人化了,变成了对友人,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首尾两句交相呼应,看到山月随着江水跟自己远去,诗人的心中涌上一种思念之情,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顿时充满全诗。
154、此类诗歌尽管没有指明友人是谁,却是李白友情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把深深的情谊融入自然,美丽的自然成为了他的好朋友。如《金陵酒肆留别》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再如《渡荆门送别》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写得率真自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震撼的感受。这些诗不仅是为友谊而写,更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155、2 赠诗与友情
156、李白在远游生涯中曾有“饮中八仙”、“竹溪六逸”等称号,这可见他结交的人很多,而且范围很广,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都是一见如故,推心置腹。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结交的朋友总有天各一方的时候,尤其对于李白这样远游之人,更是经常面对离愁别绪。那种对朋友的怀念,对知音的惜叹,甚至对平凡之人的感慨如何来表达,只有寄赠诗歌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对于这些欣赏他以及他欣赏的人,诗人更是将诗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写下了许多至情诗篇,至今被人广为传颂。这些赠诗相对于上一部分来说,更能体现李白对友情的看重。如被人历来传诵的《赠汪伦》
15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5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9、我们说李白的结交范围之广,从这首诗中就可见一斑。相传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了一封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旅游,“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对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来说当然欣然前往,等去了才发现上当,但村民汪伦的热情好客让他深受感动,以至于离别之际倍受感动,以潭水之深度尚不及朋友情深,这样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句子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诗道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自然而又情真,成为送别之经典。
160、再如这首《赠孟浩然》
161、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6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63、孟浩然的一生仕途曲折,曾屡试不第,后来遁入自然的山水田园之中。他尽管大李白十多岁,但和李白的性情相同,情谊非常深厚,可谓忘年之交。这首诗就写于两位诗人心灵情感互通之时。因为孟浩然的诗名早已誉满天下,所以诗歌正如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开门见山,以灵动的真情描绘了一幅隐士图。尤其巧妙化用《诗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句,由可爱归结为敬爱,生动传神地体现出高度的欣赏,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后世竟有小人由此传言李孟两人有断袖之癖,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玷污唐诗,玷污纯洁的友谊。
164、至于《沙丘城下寄杜甫》更是成为了李杜君子之交的友谊见证。
165、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166、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67、诗歌以自问开头,追忆往事,竟达到欲醉不能,欲歌无心的地步,这一切是因为什么,一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出了答案,联系之前与杜甫相处的那些日子,我对君的思念之情犹如这一浩荡的汶水一样,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然南行,相思无尽,幻化出绵绵情谊流淌在后世千年。
168、“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友谊,却演绎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是唐代两个最伟大的诗人,洛阳相会使他们产生了亲如兄弟般的友谊,二人互相寄赠的诗篇,至今仍广为流传。
169、要说李白的此类诗歌代表了李白一生对友情的看重,可举诗句的还有很多: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深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之关怀;如“升沉应以定,不必问君平”之劝导;如“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之悲痛等等。这些诗句无不体现李白对友谊所流露出的真挚的感情。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友情的诗人。
170、纵观李白的一生,他是高傲的,放浪的,不拘礼的,也是最没有成规成矩的人,但是李白也儿女情长,他是中国文化中所说的性情中人,因此他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阅读李白诗歌中的这些友情篇,我们看到诗背后流露的是一种非常纯真的友情美,这友情美是一种人性精神的表现。我们的心常常为诗中所流露的真挚友谊而感动不已,以致产生共鸣与鼓舞。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为人,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我们相信,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友谊存在,也就有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存在。就让我们在这些真挚情谊的感动下,传承文明,渐行渐远。
17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大出版社,1996。
172、古诗分类鉴赏系列。友谊篇[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173、杨义。李杜诗学[M]。北京出版社,2001。
174、歌颂友情的诗句篇8
175、关键词:一个女人的三段时光,《诗经周南桃夭》
176、《周南桃夭》――正如朱熹所说:“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是《诗经》中一首美妙的送嫁诗,它用比兴和重章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嫁姑娘的衷心祝愿。
177、有读者认为,这首诗以桃作比,是为了烘托新娘的年轻美貌,同时侧面反映出送嫁的时间。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只接触到了诗歌的表层,而疏于把握诗歌比兴与重章结合的形式与其思想内涵之间的逻辑关系。
178、关于送嫁时间的问题,首先,客观上讲,在一首提到了不同季节景象的诗歌中,是很难断定其创作时间和当时状况的。而且,当一首诗歌成为大众习用的赞颂之乐,就更难由诗歌内容来判断其使用时候的事件的真实情况了;其次,先秦时的婚嫁礼不仅有春婚,还有冬婚、秋婚,这样就更难断定送嫁的时间了。
179、另外,桃的自然生长规律是开花――长叶――结果,但是在这首诗歌中,这种自然顺序却被变为开花――结果――长叶。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180、一个女子,从小“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嫁作人妇,便要肩负起作为一位妻子、母亲的任务,她不再是一个小女孩,而要作为一个女人成为家庭甚至家族的一员。她不仅要哺育抚养教育后代,还要敬爱丈夫、协助他管理一家事务,对亲戚友朋竭力扶助、维护家族的整体利益,努力使家族和谐、欣欣向荣。
181、待嫁的新娘不仅容貌美丽姿态娴淑,出嫁之后更要发挥积极作用。这与桃的不仅花朵美丽、果实也很诱人一样,对于当时的先民们来说都是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事物,而且其实用价值要远高于审美价值。类比于对新娘的赞颂,歌者不仅欣喜于她的美貌,更希望她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论文网论文网,如朱子所言“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朱熹《诗集传》)
182、而以颠倒的顺序歌颂新娘也不难理解了,它反映的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三段时光:待嫁之女像桃花一样美丽,作为一个妻子,她需要“宜其室家”,取得丈夫的欢心;婚后的她将要做一位母亲,要像桃树结果一样繁育后代,同时要“宜其家室”,使其一家一室和睦融洽温馨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将成为家族中一位举足轻重的成员,要努力使自己的家族像桃树一样“其叶蓁蓁”开枝散叶而“宜其家人”。
183、当然作诗之时只是“送嫁”,不可能在一首诗中叙尽她一生的经历。作为送嫁赞颂诗,歌者赞颂新嫁娘的年轻美貌,以真诚的心态衷心祝愿新娘将来的幸福生活。歌者当时能够看到的只是出嫁时的新娘,所以,反映出嫁以后生活的后两章,只是歌者美好的想象图景,也是对新娘寄予的深切希望罢了,这反映出先民对婚姻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的认识。
184、由此可见,《诗经》中比的手法不仅可以更加生动鲜明地表现形象,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它们之间更深层次的相似,而且,在后人长期的沿用过程中,这些常用来作比的事物往往会逐渐具备象征的特点,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成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子。比如本诗中的桃花在后来便成为人们赞颂女子美貌的经典喻体,唐代崔护就有一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里面就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精美诗句为后世所传唱。
185、歌颂友情的诗句篇9
186、关键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分析;演唱分析
187、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50-2一、 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简介
188、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有不少悼亡的佳作,如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梦阳的《结肠篇》等等,均写得缠绵悱恻、凄婉感人,但其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大都以单纯的个人感情为抒情主线,以眼前景物为描写立点,以实际生活为想象依据,其风格可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而的这首词则另出机杼,别具一格。作者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将对爱侣和挚友深切缅怀的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英烈的热情赞颂相结合,将细小的意象与巨大的空间相结合,将凡人与神仙、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熔铸出一个真情流淌而又博大神奇、崇高壮美的艺术意境。这种全部采用神话式的构思奇巧的浪漫主义创作在诗词中比较鲜见。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这是因为:作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伟大革命家和政治家,固然要倾诉对爱侣和密友的深厚的个人情谊,但同时他更多的要赞颂他们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的伟大精神,抒发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
189、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平仄韵律分析
190、本调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前后阙字数平仄完全相同。每阙第二句是上四下五的九子句,中间有逗,可分为两句。本调前后阙各有四处押仄韵,全词共八个韵脚。《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作者有一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这是指“舞虎雨”三个韵脚字(属《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声;韵)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属于《词林正韵》第十二部上声有韵或去声韵)不同韵,因而出现“上下两韵”,而非一韵到底,不合词谱韵律。但出于表达情意的需要,作者又认为这样上下两韵都“不可改”,改了就可能害意,故“只得仍之”,只能照旧使用它们,求其韵脚大体相近和谐即可。这一例证说明,尽管对诗词用韵是很严谨的,对词谱的韵律了如指掌,但有时为了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宁可冒“破韵”之嫌。其实并没有视《词林正韵》为“雷池”。他清楚的知道,在前人的作品中也有异部通押的范例。
191、《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分析
192、这首歌的旋律基本以我国民族五声调式(bB宫)为基础,采用了不同调式的转换,使歌曲的音乐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其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193、1A1B前奏1a1a1b1c10+416+714+615+614+11由上图可以看出:这首歌是由A、B两段组成的并列单二部曲式,共63小节。歌曲开头是一个十四小节的前奏,此前奏的音乐素主要材来源于歌曲的最后一句,先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悬念感,后面还有四小节是来源于歌曲第一句的开头和结尾,以提示演唱者即将进入对亲人、战友的悼念情绪之中。谱例:
194、歌颂友情的诗句篇10
195、摘 要:本文通过对《荀子》一书引用《诗经》民歌的材料疏理,针对其中篇目引用《诗经》文学句式,阐释其运用价值,说明荀子对先秦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196、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学术上成就卓越的一位大家。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又名孙卿。其生卒之年,无从考定,大约活动于公元前298-前238之间。生于赵,游学于齐、秦,仕于楚,为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杀春申君而荀卿废,终老于兰陵。其一生行事与孔、孟相类:始则讲学,继而周游、出仕,终则著书。
197、荀况被称为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之一,亦被学人称为先秦时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正因为是集大成,故在其著述中不时吸收前代学者、思想家的思想素养,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诗经》《书》《春秋》(左传)《论语》《易》等典籍材料,是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从而形成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老者之文老练淳厚的特点。
198、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情况
199、荀况的著作《荀子》,现存32篇,笔者对《荀子》篇中的《诗经》民歌的引用做些疏理,以此为证。比较众家的征引《诗三百》,荀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癖好。现将引用《诗经》情况摘要证之。
200、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小雅·小旻》)
201、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诗·曹风·鸤鸠》)
202、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诗·小雅·采菽》)
203、——《劝学篇》
204、诗曰:翕翕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诗·小雅·小旻》)
205、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206、诗曰:不识不知,颠帝之则。(《诗·大雅。皇矣》)
207、——《修身篇》
208、诗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诗·小雅·鱼丽》)
209、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诗·大雅·抑》)
210、诗曰:左之右之,君子宜之。右之左之,君子有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211、——《不苟篇》
212、诗曰: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诗·商颂·长发》)
213、——《荣辱篇》
214、诗曰:雨雪湾湾,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诗·小雅·角弓》)
215、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诗·大雅·常武》)
216、——《非相篇》
217、诗曰: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诗·大雅·荡》)
218、——《非十二子篇》
219、诗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诗·大雅·下武》)
220、——《仲尼篇》
221、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222、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诗·小雅·何人斯》)
223、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小雅·鹤鸣》)
224、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诗·小雅·角弓》)
225、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诗·小雅·采菽》)
226、诗曰:维此良人,弗求弗迪。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诗·大雅·桑柔》)
227、——《儒效篇》
228、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229、——《王制篇》
230、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231、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232、诗曰: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
233、诗曰:钟鼓喤喤,管謦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234、诗曰: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节南山》)
235、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236、——《富国篇》
237、诗曰: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诗》逸诗)
238、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239、——《王霸篇》
240、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
241、诗曰:介人维藩,大师为垣。(《诗·大雅·板》)
242、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诗·大雅·抑》)
243、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大雅·文王》)
244、——《君道篇》
245、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诗》逸诗)
246、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247、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248、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诗·商颂·长发》)
249、——《臣道篇》
250、诗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251、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诗。大雅·抑》)
252、——《致士篇》
253、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诗·商颂·长发》)
254、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大雅·文王有声》)
255、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256、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大雅·常武》)——《议兵篇》
257、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诗·大雅·板》)
258、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诗·大雅·烝民》)
259、——《强国篇》
260、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诗·周颂·天作》)
261、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诗》逸诗)
262、——《天论篇》
263、诗曰:明明在下。(《诗·大雅·大明》)
264、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遝背憎,职竞由人。(《诗·小雅·十月之交》)
265、——《正论篇》
266、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267、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诗·周颂·时迈》)
268、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诗·大雅·泂酌》)
269、——《礼论篇》
270、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萧,有风有凰,乐帝之心。(《诗》逸诗)
271、诗曰: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周南·卷耳》)
272、诗曰:墨以为明,狐狸而苍。(《诗》逸诗)
273、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大雅·明明》)
274、——《解蔽篇》
275、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诗·大雅·卷阿》)
276、诗曰:长夜漫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不言兮。(《诗》逸诗)
277、——《正名篇》
278、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
279、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小雅·十月之交》)
280、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281、——《君子篇》
282、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诗·国风·东方未明》)
283、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诗·小雅·出车》)
284、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诗·小雅·鱼丽》)
285、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286、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287、诗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288、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289、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大雅·既醉》)
290、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291、诗曰: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292、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诗·小雅·无将大车》)
293、——《大略篇》
294、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295、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
296、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然出涕。(《诗·小雅·大东》)
297、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298、——《宥坐篇》
299、诗曰:孝子不匮。(《诗·大雅·既醉》)
300、——《子道篇》
301、诗曰: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息。(《诗》逸诗)
302、诗曰:言念君子,温如其玉。(《诗·秦风·小戎》)
303、——《法行篇》
304、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大雅·烝民》)
305、——《尧问篇》
306、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307、由此统计可知,荀子对先秦《诗经》民歌可谓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在现存荀子哲理散文的32篇中,除《哀公》《性恶》《乐论》等少数篇章未直接引用《诗经》诗句外,几乎篇篇都引诗,少则一条,多则三五条,《大略》竟引用了十一条,其中还保留了五六条“逸诗”(逸诗是指不见于现行的《诗经》中的诗句),这在先秦诸子百家运用《诗经》民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诗经》民歌的流传和保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08、《诗经》305篇,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及江汉流域的民间歌谣,它反映了周代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现实生活。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宫、乐师加工修订,孔子也做过一番“正乐”类的整理,但文学史上普遍认为它仍保留了原始民歌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仍属通俗文学范畴。自孔子对其弟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战国时代“赋诗言志”成了国家使节、文人策士普遍采用的一种言语方式,这对《诗经》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之学习和运用民歌,其根本目的在于将人们的思想纳入《周礼》“以六德为本”的范围,侧重点在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在文化审美导向上也强调抑邪扶正;但在客观上,他们相当重视属于俗文学的教化作用。
309、孔子曾在《论语·八佾》中赞扬“《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郑卫之声”虽有批评,却并不删除郑风、卫风之诗,他自卫返鲁从事于正乐,仍很重视歌乐中的风诗,只是把俗文学、雅文学中的文词尽量纳入抑邪扶正的路子上来而已。
310、孟子在雅、俗文学关系上说得更为明白。《孟子·梁惠王》将乐分为“世俗之乐”与“先王之乐”,而主张“与民同乐”,把俗、雅文学艺术之别与王朝统治是否得到继承联系起来。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春雪的句子发朋友圈[30句] 【215个】
春雪的句子发朋友圈[30句] (下雪文案可爱) 1、○一切不以...女生的qq名字大全〖qq女生昵称〗
qq女生昵称 1、♔ 玩躲猫猫。 2、♔ 享受花季and; 163、♔...撩人晚安情话甜甜的【219个】
撩人晚安情话甜甜的 1、能和你结婚的人一定很幸福。...让自己清醒最狠的句子文案精辟犀利(109条)
让自己清醒最狠的话精辟犀利 1、你把事情做成了,放个...老师中秋节祝福的话简短(139条)
老师中秋节祝福语简短 1、中秋快乐!让最圆的明月陪伴...时间不经用的文案短句子(145条)
时间不经用的说说 1、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祝福新年快乐的搞笑短句文案(154条)
祝福新年快乐的搞笑句子 1、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物苏醒...特别撩人的昵称〖特别撩人的昵称〗
特别撩人的昵称 1、奇葩女神光芒 2、天黑请闭眼 3、玻璃...好听的女游戏昵称(超火266个)
1、认怂﹪ 2、大种马 3、守住时间。 4、最懂的人 5、絶纞...心情好晒自拍发朋友圈的文案八个字【213个】
心情好晒自拍发朋友圈的文案八个字 1、独脚难行,孤掌...豪门宴会经典语录(109条)
豪门宴会经典语录 1、祝福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姐妹之间暖心短句精选60条【208个】
姐妹之间暖心短句精选60条 1、敢欺负我姐妹的女的,我...佛说最经典的一句话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扩展阅读【217个】
佛说最经典的一句话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精选69句)扩...家长寄语简短真实一点〖家长寄语简短真实一点〗
家长寄语简短真实一点 1、以毅力践行梦想,收获辉煌的...关于梦的抒情句子 关于梦的情话短句【213个】
关于梦的抒情句子 关于梦的情话短句(精选20句) 1、寂寞...情书名言佳句【223个】
情书名言佳句 1、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关于内心强大的短句文案(118条)
关于内心强大的句子 1、生命,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苦役...佛家经典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208个】
佛家经典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1、欲杜绝奸佞之徒的跋扈...简单又有创意的网名(318例)
1、類似と愛情 2、抱住未来 3、目媆 4、护国妖姬 5、道明...友情令人最感动的句子说说【211个】
友情令人最感动的句子说说(精选15句) 1、有一种惦念,疏...人间清醒大格局的句子(301条)
本文目录一览: ★、 人间清醒大格局的句子集合109句...幽默朋友圈文案短句子2024(103条)
幽默朋友圈说说2024 1、结婚证和卫生许可证的唯一区别是...特别扎心的伤感句子文案短句〖123个〗
特别伤感的文案 1、让我不好的是,我总是想当然。更让...2024四月你好早安文案短句子大全(121条)
2024四月你好早安说说大全 1、四月如约而至,你我再次相...好累的朋友圈短句文案(111条)
好累的朋友圈句子 1、只是想让你知道,其实我没那么的...生日低调发朋友圈说说〖154个〗
生日低调发朋友圈 1、希望下一个生日,我喜欢的人对我...心烦意乱心情说说,表达心情失落的句子,很烦很累的心情说说〖158个〗
心烦意乱心情说说 1、其实,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朋友圈幽默风趣的短句文案(88条)
朋友圈幽默风趣的句子 1、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还...失望到闭口不言的句子89条〖111个〗
失望到闭口不言的句子 1、有时候,你必须装作什么都很...爱情哲理短句文案精辟(139条)
爱情哲理句子精辟 1、喜欢你看我的感觉,喜欢你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