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心语

描写泰山的诗句十篇【211个】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1日

描写泰山的诗句十篇

1、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张养浩《登岳》

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3、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4、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5、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6、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7、描写泰山的诗句篇2

8、关键词:古体四言诗;直抒胸臆;厚积薄发

9、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6-02

10、巍巍岱宗?摇雄峙天东?摇擎日捧月?摇凌云驭风?摇磐石摩崖?摇绝壁峻峰?摇泉潭溪瀑?摇汉柏秦松?摇百姓祈福?摇文人题咏?摇帝王封禅?摇三教共生?摇盛世和谐?摇华夏太平?摇天人合一?摇万事俱兴。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这是一曲颂扬泰山的歌。这是万花丛中的一支奇葩,这是诗词海洋的一朵浪花。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山东服装学院教授孙京家创作的这首《泰山赞》诗,气势磅礴雄阔,意境壮美神奇,感情深厚奔放,立意深邃高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这首诗共16句,64字,每四句一节,共四节。从结构上看,属于古体四言诗,各节衔接顺畅,整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就像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对于古体诗词,孙京家主张“求正容变”。我们看一下《泰山赞》是如何“求正容变”的:《泰山赞》,每句都是四个字,首句和逢偶句句尾都押韵,且一韵到底。句末押韵字分别是“宗”“东”“风”“峰”“松”“咏”“生”“平”“兴”。韵脚分别是“ong”“ong”“eng”“eng”“ong”“ong”“eng”“ing”“ing”。在韵脚分类“十三辙”中属于“中东辙”一韵。可见,作者对古代传统切实做到了继承,为了抒情的需要在形式上也做到了“容变”。

11、古体四言诗常常是八句、十句、十四句、 ○二十句、 ○三十二句。这首《泰山赞》采用的是少有的十六句,反而显得形式更加美好。它给人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所谓均齐美,就是充分利用了汉字独体、方块的特点,每个字就像一位士兵,每一句就像一个队列,每一节就像一个方阵,整首诗就像阅兵式上的一支仪仗队,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而不是散乱的美感。所谓节奏美,就是平仄或相间或相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声调阴阳相错,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所谓音乐美,就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所谓对称美,就是充分利用了“单音”“独体”“方块”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使对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擎日捧月”和“凌云驭风”都是动词性并列短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都是名词性并列短语,“百姓祈福”“文人题咏”“帝王封禅”“三教共生”“盛世和谐”“华夏太平”“天人合一”“万事俱兴”都是主谓短语。这些巧妙工对的短语所具有的对称美是这样悦耳、顺口和赏心。这首诗还具有简洁美,从字数上看仅仅64字,符合一般作文“起承转合”的规律,为完整表意留下了必要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狠下工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这首诗来看,的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12、描写泰山的诗句篇3

13、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诗格》中,“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即作者在诗中所要描绘的客观景象;“情境”,即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境”,则是“物境”与“情境”的融合,即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清代王夫之对此有十分精妙的阐释:“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意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妙词佳句”,品味诗的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受到审美熏陶。

14、巧抓诗中“景句”,品味其意境的图画美

15、许多古诗都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情景交融,既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画,又较好地衬托出作者的情感,形成一种独特的优美意境。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巧抓诗中“景句”,品味其意境的图画美。

16、王维的《使之塞上》一诗,作者于开元二十五年,在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胜吐蕃后,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一路上,作者心情十分愉快。当看到特有的北国风光时,作者欣然而作。

17、于是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在热情洋溢地交代本诗写作背景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并让学生找出写景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北国风光,再画出简笔画。学生在语言描述及其笔画时,都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其意境奇特,气象博大,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不愧为千古名句。

18、再如,脍炙人口的小令《秋思》,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而且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值得体会。为此,我在教学中先让一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小令中描写了几种景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然后互说,并选代表上黑板勾画,一幅幅秋郊夕照图呈现在学生眼前:在秋的夕阳下,在栖息着乌鸦,缠着枯藤的老树旁的一条古道上,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却不知走向何方。图的苍凉之情,哀愁的情调使学生俱生怜悯之情。

19、巧抓诗中“情句”,品味其意境的情操美

20、诗歌的意境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图画之美,而且能让人感到情操美,尤其是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能使情操得到直接陶冶。因而,我巧抓诗的“情句”,引导学生品味其意境的情操美。

2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使人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这是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的最直接的“情句”。所以,我以这一“情句”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如果你当时面对文天祥这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并决心为民族而捐躯这一感人情境时,你想说些什么,在今天你读到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你又有何感想?学生说,假如我当时在场,如果是他的同道,我一定会当即向文天祥表示,和他一样为民族大义而慷慨赴刑;如果是他的敌人,会对文天祥说,你是位真英雄,凭这一点,我要放了你。

22、同样,在学习夏完淳的诀别诗《别云间》时,为使学生从这首充满血泪的诗句中体会到一个与学生年龄相仿,年仅17岁的英雄对国家的一片丹心。我在引导学生领会诗意后,采用分别上台朗诵表演,其他同学评点的方法,反复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学生从朗诵与表演中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感。

23、巧抓诗中“妙词”,品味其意境的艺术美

24、古诗不仅语言精炼,而且构思精巧。有的诗,只要抓住犹如整个诗的眼睛的某一个“妙词”,即可把握全诗。

25、杜甫的《望岳》,虽然整个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处处围绕一个望字,从望的不同距离,分别构造出不同的意境。为此,我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及注释,初步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一个“妙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说它是全诗的“诗眼”?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发现题目中的“望”字是全诗的“诗眼”。全诗都紧扣这个“望”字,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泰山;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泰山;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仰望泰山;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凝望泰山。从研讨中,同学们对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册小”尤为赞叹,认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而且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认为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胸气魄。

26、学习此诗后,我又让学生应用本诗抓“妙词”,抓诗眼的方法学习《钱塘湖春行》,同学们在应用学法中发现,白居易的这首诗在构思上与《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以题目中的“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人的感受。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27、巧抓诗中“佳句”,品味其意境的哲理美

28、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还注意发掘古诗意境中富有哲理美的“佳句”进行品析,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从而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

29、教学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我没有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直接灌输或强加于学生,而是在学生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请联系时代背景及诗的上下句,探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包含的哲理,我们生活中应该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联系与品析而领悟:诗人在诗中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来开导自己,从而振作精神面向未来。同样,今天的学生也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暂时的困难。

30、描写泰山的诗句篇4

31、写;积累;想象;结合

32、【中图分类号】 G633.34

33、【文献标识码】 A

34、【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35、06―0092―01

36、语文教学中读写两大板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读促写,可以应用在课内外。课堂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外,提高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写作积累各方面的素材。

37、阅读积累,储备写作素材

38、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教师应推出摘抄阅读。初中学生已初具积累意识,只要做好指导,学生的摘抄阅读会做得很好。摘抄,当然是筛选好词佳句,其来源非常丰富。课本是第一手材料,课外同步阅读也是人手一册,认真阅读必有很大收获。另外,学生手中的《语文报》《中学生》《中学生读写》等选录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是阅读摘录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摘录时要做好分类,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分门别类有利于巩固迁移。再如,在人物描写中还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摘录本设计要有前瞻性,分清不同的摘录主题,然后再细化每个主题各个部分所需要占用的篇幅。

39、学生在摘录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摘录本进行美化,把摘录本变成精美的“秘籍”。在早读课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拿出摘录本朗读背诵精华部分,以利于写作时能够自然迁移。如,有的学生积累了《列夫?托尔斯泰》一课中眼睛的描写,在写作中进行了巧妙的运用。这样的运用就是阅读积累的结果,所以,阅读积累的过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历,是储备素材的重要途径。

40、阅读想象,打开写作思维

41、阅读不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阅读时应调动一切感官、丰富情感、打开思维,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与文章作者进行交流,透过文字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课文的文字描述,尤其是古诗词描绘的意境,更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加以体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并把“边读边想”当作一种阅读习惯加以重点培养。

42、如,八年级上册杜甫的《望岳》在阅读背诵时需要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远望泰山时那种蓬勃向上的激情。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作者开篇提出一个问题“泰山景色如何呢?”学生此时也应该有此一问,答曰“齐鲁青未了”。因为是远望,所以目及之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的“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极言天地造化对泰山的钟爱,想象其神奇和秀美,从整体来看泰山的阴阳两面各有不同的美。诗的本义就是“无尽的想象”,所以此时学生的思维要高度打开,用心体会“荡胸生层云”的优美仙境,要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甚至归巢的鸟也不能遗漏。面对如此美景,发出一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学生在读到最后一句时要想象到自己犹如作者一样豪气在胸,站在泰山之巅,俯视一切,由此体会诗歌传递的情感。

43、读写结合,激活写作欲望

44、描写泰山的诗句篇5

4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6、诗句的意思是,自然的造化,天地的灵气,全都聚集在这座泰山上;山势高耸,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一面昏暗,一面明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描写泰山的巍峨高耸,气势雄浑,气象万千,是自古以来歌诵泰山的名句。

47、(来源:文章屋网 )

48、描写泰山的诗句篇6

49、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精选了许多诗词,所以赏析诗词,品味其艺术魅力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任务。怎样的赏析最能让学生体验诗词的艺术魅力呢?众所周知,诗词与记叙文等样式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有它的时代性、概括性、跳跃性和含蓄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赏析诗词时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境界,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诱发想象,才能让学生从中更好地体验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为此,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想象体验法。

50、情境性想象体验法

51、古代诗词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体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充满了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笔者紧紧抓住诗词中反映作者心理的诗词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52、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笔者从词的小序入手,让学生明白苏轼写这首词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中秋”“兼怀子由”。然后提出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赏析,感受其间“情怀”:“同学们,在这团圆之时,苏轼怀念七年没有见面的弟弟子由,该写一首什么样的词?”“既然是抒情之作,那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又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怀?”使学生明白:作者因为政治失意而引起内心激烈的矛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从中还可见,作者虽然向往天上宫阙,但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终使他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心中矛盾得以化解。然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再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出疑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心里顿悟: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词人心情由缠绵悱恻到乐观旷达,从中让学生深深体验到了诗词蕴含情感复杂与细腻的艺术魅力。

53、补充性想象体验法

54、古代诗词语言精炼,有很大的跳跃性和包容性,要学生理解诗词及其意蕴,就必须对诗词内容展开想象,以作必要的补充。如温庭筠的《望江南》,其大意是:一位深深思念着爱人的女子,为了迎接爱人的归来,在清晨梳洗完毕后,便独自在楼上凭栏眺望,仔细地看着从她楼前驶过的许许多多帆船,希望看到那条等待已久的船;夕阳已经西下,可是爱人的船还是没有看到,只看到空空的江水往东流去,思念让她肝肠寸断。然而这样丰富的内容,仅用了五句词来表达,其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因而笔者在教学这一首词时,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充词中的空白。如词的第一句“梳洗罢”,这三个字里面体现了该女子做过什么准备?反映了她什么心态?学生想象出这位女子为了相见思念的爱人,早早起来梳洗——反映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还有学生想象,这位女子本想深度化妆,但又害怕错过看望爱人的机会,所以只能匆忙梳洗一下,便去“江楼独倚”,反映了她激动的心情。再如,第二句“独倚望江楼”中的“独”字,有学生认为是因为她去得太早,也有学生认为说明该女子孤独……通过补充想象,学生发现全词仅有27个字,却容纳了丰富的内容:在时间上,从清晨一直到黄昏;在景物上,从楼头、江上的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在人物情感上,从希望到失望最后“肠断”……从中还使学生深深体验到诗词高度概括、凝练的艺术魅力。

55、构图性想象体验法

56、古代诗词言辞精炼,却含义深刻,有时一首诗词便是一幅图画,甚至是几幅画面。对于这样的诗词,笔者则引导学生从图画的角度来想象体验。

57、如杜甫的《望岳》,笔者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作者‘望岳’,到底‘望’到了些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把想象到的图景用自己的话给描述出来。学生从描述中发现了本诗“绘画”的高超艺术手段: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处处都在写“望”,且同是“望岳”,却因地点的不同,景象也不同:远望泰山——横亘在齐鲁大地上,烘托泰山之高;近望泰山——将齐鲁大地分“割”成“阴阳”不同的奇特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凝望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学生个个十分惊叹——简短的几句诗句里竟包含着这么多的图画,由此深深感受到诗词的艺术魅力。

58、描写泰山的诗句篇7

59、夏天的东湖更是迷人,我坐在长椅上,静静地观看着它的美丽,我当时已经被陶醉在那迷人的景色中了。啊!真是一幅巨大而美妙的画卷。我犹如在世外桃源似的。

60、湖中的荷叶一片压一片,远看就像一个巨大的绿盘,荷花更引人入胜,一朵朵白的,一朵朵粉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风中摇摆。仔细看看,小巧玲珑的小绿杆儿撑着荷花,就像一把把倒立着的绿色小伞。荷花的花瓣中央包裹着那嫩黄的莲蓬,好像在保护孕育着小莲蓬的茁壮成长。我已经被眼前的壮观景色深深陶醉了。

61、夏天的海湛蓝湛蓝的,温柔的风就像一位女神。当这感觉在我体内散播着时,就好像是要钻进我的心底,才肯罢休。瞧!又要下雨了,从天而降的水珠就如一颗颗珍珠似的。夏天的雨,你诱人;你神秘;你充满活力。你是夏的背影;你是万物的灵魂;你是生灵的眼睛……

62、记得诗经里就有描写夏天下雨时两句诗:“昔我往矣,杨柳矣矣。今我来思,小雨霏霏”。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当时在他的朋友家做客,结果外面一直下着雨,就看了一宿的雨,之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赞扬雨的美丽的思想感情。

63、描写泰山的诗句篇8

64、关键词:唐代 哲理诗 思辨美 表现形式

65、哲理诗及其思辨美界说

66、何为哲理诗?“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教益的道理或事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哲理诗就是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道理的诗歌。这种诗歌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通过生动的形象思维给予读者教育和启迪。

67、思辨,本意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维过程来揭示道理或“讲道理”。然而,哲理诗中的思辨,则是指利用鲜明的形象,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来寄寓或阐发道理。这种思辨,在优秀的哲理诗中表现得美妙生动,给读者带来对哲理深切的认识和美好的感悟,因面呈现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思辨之美。

68、唐代哲理诗思辨美简说

69、哲理诗历代都有,而唐代的哲理诗独具风采。读者通过欣赏唐代哲理诗歌的鲜明形象,可以获得某种哲理性的感悟,体会到一种通过独特的“思辨”获得的审美效果。比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个道理,如果从理论上阐释,只能从高度与视野的关系方面由概念到概念、由数字到数字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可是,同样的道理,在唐代王之涣的著名诗篇《登鹳雀楼》中却表现得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有声有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描述、想象、议论的手法,来寄寓和阐发哲理;前两句写景,是全诗的基础;后两句写登临者的心理,是全诗的升华,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蕴含深刻哲理性的诗篇。这首诗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落日将尽、远山遥遥、黄河入海……要想看得更远吗?——请再上一层楼。于是读者就从对美景的欣赏之中,自然而然就感悟到诗中阐发的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两相比较,理论上的思辨也许更准确,更严密;然而,哲理诗通过思辨揭示出来的道理却更生动,给人留下的感悟更鲜明,更深刻,也更具审美价值。

70、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唐代哲理诗的思辨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从作者角度看,一些优秀的哲理诗能通过形象思维,利用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描述、联想、议论的手法,为读者美妙地寄寓和阐发了深刻的哲理,从而体现出一种形象思辨之美。二是从读者角度看,是指读者通过欣赏哲理诗,跟随作者的描述、联想、议论、领悟到其中寄寓和阐发的哲理之后,能在内心产生出恍然大悟之感,从而获得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审美感动。

71、唐代哲理诗思辨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72、唐代诗人很重视形象思维,为此,他们在说理时,往往能结合生活中美丽的景色、具体的事件和某个具有蕴含的物象来表达道理。归纳起来唐代哲理诗的思辨美主要通过理与景的统一、理与事的统一、理与物的统一等三种形式加以表现。

73、理与景的统一。“理与景的统一” 是指唐代哲理诗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联想、想象、议论,来寄寓和阐发某种哲理。唐代哲理诗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美丽风景的形象描绘,生动形象地阐发哲理。做到了情景交融、景理相得。

74、例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极其独特的登山诗。同时,从作为“诗眼”的末尾两句揭示的深刻哲理来考量,它也是一首具有思辨之美的哲理诗。它通过对泰山奇丽景象的描写,为读者美妙地寄寓和阐发了深刻的哲理,从而体现出一种形象思辨之美,给读者以美妙的认识和感悟。这首诗写攀援登山,并不从实地登山落笔,而是远远地站立在泰山脚下,展开巨大的想象空间,带领读者,在一种深情的眺望之中,去感受登临带来的一幅幅景色画面,并最终在一种豁然开朗之中,达到一个客观和主观的制高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而揭示出哲理:“人生若要视野阔大,必须登临到高处”给读者以美妙的认识和感悟。

75、在阔大无边的想象中,心灵在自由地行走着,努力地攀援着,杜甫相信自己: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向下环视四周,众山将显得那样低矮而渺小。至此泰山巍峨之景,众山渺小

76、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意味深长。在整首诗中,杜甫利用各种鲜明生动的景象,通过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引导着读者,在一种神妙的心灵独步之中,通过对众多具有内在联系的景物的刻画,完成了这首哲理诗的完美表达和形象思辨,使理与景统一的思辨美得到充分体现。

77、理与事的统一。在唐代哲理诗中,有不少“理与事的统一”的哲理诗。在这些诗作中,作者通过对某个事件的叙述或者分析与评说,以哲理与事件相统一的表现形式,来揭示哲理。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诗《西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78、西施帮助越国灭亡吴国这在历史上似乎是已有定论的事。据说,春秋时期,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西施用美色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然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唐代诗人罗隐的看法却不同。

79、“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首联如横空出世,旗帜鲜明地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能归咎于西施个人。一声“何苦”,在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当权者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其丑陋与卑下之态,令人侧目。揭示了国家的兴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吴国人何必怨恨西施。

80、“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在前面评说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绝妙地将历史事件作了一个引申: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这首诗通过对吴越灭亡历史事件原因的探求和评论,揭示了“看问题要客观、全面、抓住实质,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历史上咏西施的诗篇很多,其中较多的诗歌均将亡吴的根本缘由归之于女色,在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透露出崭新的思想光辉。

81、理与物的统一。在唐代哲理诗中,“理与物象的统一”是指作者把深刻的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通过对这一事物的某种刻画与描写来阐发哲理。例如:虞世南《蝉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一首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诗作。

82、首句“垂■饮清露”,“■”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帽子的下垂部分),故说“垂■”。在这里诗人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是说蝉饮清露,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垂■饮清露”意思是蝉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83、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作者第一句写了蝉的形状与食性,这一句写了蝉的声音,这两句主要是对事物进行刻画,为后面的“思辨”作铺垫。

84、这首诗的核心是后面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这首诗前面两句对蝉这个物象生活习性进行了刻画,接下来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是说蝉只靠清澈的露水生活,却能不凭借秋风的力量,将自己清脆的歌唱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蝉和由蝉象征出来的高洁品格的赞扬。

85、在这首诗里,作者似乎句句写蝉,并未言理,但哲理确实自在诗中,如果我们稍作引申就会发现,诗作最后两句曲折委婉地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性的认识:一个人,不能凭借权势、地位、财富、有力者的帮助来安身立命,而应该养成高洁的品格。一个人只有品格高洁,才能居高致远。至此,理与物统一的思辨美得以充分体现。

86、小结

87、将思想渗透进形象,经过独特的审美创造,唐代哲理诗以浓郁

88、的情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意蕴,这些诗篇揭示出积极奋进、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抒发出崇高的思想情感,值得读者予以关注。

89、参考文献:

90、周丁力。杜甫《望岳》艺术探微[j]。文学教育,2008(7)。

91、描写泰山的诗句篇9

92、千百年来,艺术家的创造、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国画技法,翰如烟海。在此,采撷几种与中专语文课文密切相关的表现技法,奉献给大家。

93、点染 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修饰画面,丰富内容。运用此法可使画面更丰富、生动,我们也用“点染”喻修饰文字。

94、郁达夹的《江南的冬景》中,为我们描述了这一幅生机勃勃的“冬日郊外图”:“雪白的桕子,可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更有“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可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讲究设辞着色,以彩绘的笔融传达出清丽的观感。讲授此课时,我用红、绿、黄等各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意点染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冬日郊外所蕴含的生命力量。用点染法分析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绚烂的景色,让学生感觉仿佛灿然在目,美不胜收。这样,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对艺术形象中蕴藏的知识、情感、形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语文课堂也因此焕发艺术魅力。

95、留白:作画时根据表现需要特意在画面上留下的“空白”。

96、诗文讲究“言已尽,意无穷”。那种一看就让人彻底明白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上乘之作,人们往往对必须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富有大量感悟、想象空间的作品欣赏不已。《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夸赞了罗敷的环境、器物、服饰,铺陈描写了众人为罗敷的容貌所倾倒的神态,却没有直接描写她的容貌,可我们却能想象到罗敷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般的美貌,这就是给读者留有思索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罗敷形象。

97、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首句是写实,阳光照耀下的湖面色彩跃然纸上。次句的雨中山色虽然也可置于眉睫前,但那空蒙中隐藏的无尽神秘已有虚的成分,令人有想象的余地了。后两句“淡妆浓抹总相宜”,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你可以想象西湖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的美丽姿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让“空白”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图画。“空白”也可能就是教学的突破点,“空白”越来越明晰,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就越得以增强。

98、水墨 纯用水墨而不着色的图画,那浅浅深深,浓浓淡淡的墨色,素淡雅致,虚实相生,极富层次感。

99、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下的荷塘,“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乳白;“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更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树色一例阴阴的”,这是深浅不同的墨色;“树梢上那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这是几不成墨的背景;只有一点亮色,天上那蒙着一层淡淡的云的满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怎样一富素淡朦胧,清幽美妙的水墨风景画。

100、《江南的冬景》勾勒了一幅“寒雨冬村图”。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间以树枝槎丫的杂树林,再洒上一层细如粉末似的白雨。正是一幅空朦灵动,悠闲自然的水墨山水画。大自然那超逸的美、深遂的意境,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学生因此获得了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教育。

101、工笔 用工整的笔法,精心勾勒,注重细部的描绘。

102、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中,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全文紧扣“雨”字写了层峦叠嶂,流瀑飞泉、奇松异石,文化古迹。使人如临其境。其中对姿态各异泰山松细心的描绘:“身子扭得象盘龙柱子,在半空中展开枝叶。”“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一斜着身子张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精致的群松图。细加品味,苍松那顽强的生命力。乐观的斗争精神,正代表着那种坚贞不屈、“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生存状态。这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让我们感到一种坚韧生命力的震撼之美。

103、《孔雀东南飞》作者调动各种叙事文学手段。精雕细琢,刘兰芝被驱逐,临行细细打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质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简直就是一幅精工描绘的古代仕女图。这种铺层描写反映了刘兰芝自尊自爱的坚韧品质。

104、工笔画与文章的繁笔颇有相似之处,描摹细处,能穷形尽相,细致入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力,由细致之处把握整体,以小见大。由形象思维近而到抽象思维,二者结合,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105、写意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一种国画技法。“大象无菜”“形神兼备”等观点充分表现中国画的审美追求,固而写意画最能体现物象的本质之美与画家的主观情思。而注重抒情也是中国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写意最能体现国画与诗文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关系。

106、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无数佳作都是意气风发的大写意作品。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夸张的笔墨,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奇崔嵬,“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描写了瑰奇的梦境,“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热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

107、苏轼《前赤壁赋》描绘了一幅清妙空灵的秋江月夜图,他用行云流水般笔法,以胸中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却始终以意为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月光水色,扁舟仿佛飘荡在天际,那飘逸如仙的意境,让学生仿佛身心已受净化,思绪已随作者羽化而登仙了。而耳中却回旋着那袅袅的箫声。这种美的境界,怎能不让人深深陶醉?

108、描写泰山的诗句篇10

109、新《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110、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中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111、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12、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113、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114、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115、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于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

116、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制作卡片等。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蕴意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归类集合,强化记忆。

117、【能力训练】

118、识记型默写

119、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121、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2、知汝远来应有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124、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6、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7、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惶恐滩头说惶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1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131、相见时难别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光云影共徘徊。

13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13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

1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1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1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1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140、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1、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2、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

14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5、牧人驱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8、因思杜陵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9、理解型默写

150、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5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15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56、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8、《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9、《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3、《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1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6、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7、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9、《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0、比较默写

17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2、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

17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7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6、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17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9、《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0、《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1、《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2、《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8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8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6、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87、《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9、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19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4、《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6、《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7、《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的坚定决心的句子:

203、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着的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运用型默写

207、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08、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9、《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1、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的最好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李商隐《无题》句)

213、“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化而来。

215、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16、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218、开放型默写(除5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219、请写出二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2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22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22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228、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也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22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原耽经典语录【210个】
    下一篇:夸赞别人有孝心的句子有哪些【213个】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