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心语

春天的词语和句子通用六篇【222个】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2日

春天的词语和句子通用六篇

1、这个句子中的“朗润、涨、红”三个词看似平常,细想却是极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春山换颜、春水涣涣、春阳艳艳的特点,更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3、这个句子用了“抚摸”这个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温柔”特点,让人感觉到春风吹到脸上不会有寒冷和刺骨,更吹醒了自然万物。运用人的动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贴切具体。

4、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和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5、这个句子用“卖弄”这个贬义词,在这里不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活泼,而且表现出了鸟儿喜爱唱自己的歌,尽情的唱出春天的气息,准确传神。

6、尝试利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锤炼作文的语言

7、学生运用修辞方法来锤炼作文语言,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势,富于节奏美和音乐美。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运用修辞来锤炼作文语言,就会使学生所要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同时,作文的语言也会变得简洁、精炼而传神,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课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如:

8、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9、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个“盼望着”的反复修辞”,不仅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同时更表现处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10、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11、这个句子中的“钻”运用了人的动作,利用拟人的修辞不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写出了小草的力量与美丽,当春回大地时,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小草要破土而出的。

1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13、这个句子运用三个比喻,既写出了春天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又使人联想到春天百花盛开时争奇斗艳,互不相让的壮景,富有情趣美和画面美。

14、尝试利用叠词造成句子的节奏美来锤炼作文的语言

15、叠词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而且使语言富于节奏美和音乐美。如:

16、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XYY”式的叠词,很好的写出春草的颜色“嫩和绿”,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17、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18、此连用两个“XYY”式的叠词,借春风和煦来衬托春草柔嫩的特点。

19、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朱自清《春》)

20、这个句子连用两个“XYXY”式的叠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里人们锻炼身体、春天催人奋发的情形,颂扬了春天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尝试利用句式整齐的格式美来锤炼作文语言

2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整齐的格式来锤炼语言,可以使语言简练、整齐,增强语势,富于格式美。 如:

2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26、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27、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28、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29、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30、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31、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32、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句中的“亦”应写作“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 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33、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34、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35、北国风光,

36、千里冰封,

37、万里雪飘。

38、望长城内外,

39、惟余莽莽;

40、大河上下,

41、顿失滔滔。

42、山舞银蛇,

43、原驰蜡象,

44、欲与天公试比高。

45、须晴日,

46、看红装素裹,

47、分外妖娆。

48、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9、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

50、“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51、“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52、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3、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4、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55、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56、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57、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58、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 ○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59、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60、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61、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62、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63、【课时目标】

64、教学目标:

6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姿态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66、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67、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68、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吹拂?聚拢?形成?横掠?偶尔?飞倦?伶俐荡漾?闲散?纤细?木杆?几痕?翼尖

69、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燕子的伶俐可爱,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春天的美好和燕子的可爱。?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70、1。看图学习第一段。

71、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72、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板书:羽毛、、尾巴、翅膀。)

73、比较词语,凑字能不能换成组?

74、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

7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2。看图学习第二段。

76、看图,口述燕子活动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77、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述“烂漫无比的春天”?(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讨论并板书:细雨、轻风、柔柳、青草、绿叶、鲜花)

78、比较句子:(课件出示)

79、【设计意图:

80、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

81、课题,温故而知新。】

82、学习课文,抓

83、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

84、“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85、“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86、对比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87、(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如毛的细雨”,形容雨点很细小,这是春雨的特点。“轻风微微吹拂着”,是说春天的风轻轻地吹动象抚摸着人一样。“千条万条的柔柳”,写出了柳丝的姿态是那样的美;写出子柳丝的枝条是千万条;“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比喻句以动写静,描绘出春天里树木茂盛,花草繁多,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8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看图学习第三段。

89、看图,说说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90、指名朗读课文,哪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斜、横掠、沾、荡漾”等词语突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板书:斜、横掠、叽、沾、荡漾)

91、“燕子在天空里掠过,由这边飞到了那边。”

92、“燕子带了它那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93、把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课文中的句子除突出燕子飞行的特点之外,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阳光、稻田、柳树。这样把燕子和春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写,进一步说明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4)指导朗读这一段。?4。看图学习第四段。

94、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

95、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

96、阅读教学。】

97、【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句子,体会使用修饰语的好处。激励学生学会使用修饰语,喜欢使用修饰语。】

98、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

99、引导学生讨论“落、痕”等几个词的用法。(“落”字写出燕子的轻巧。“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这两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讨论中随时板书:落、痕、停。)

100、指导朗读这一段。?三、指导背诵,写作训练。

101、(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

102、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103、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104、请写一段话,抓住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注意使用恰当的修饰语。

105、【板书设计】

106、2?燕子

107、外形:?羽毛?翅膀?尾巴?(静)

108、春天:?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春光?(静)

109、什么是语感?

110、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就是人们在感知的一刹那,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自觉地联想的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良好语感的形成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111、如何培养语感?

11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113、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为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好,就说明学生理解深刻并受到了感染。语义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优美,行文流畅,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趣,通过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古文非常适合朗读,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要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忽视了朗读。

114、首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想像,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最后一课》一文,作者写了一个十分顽皮而又厌恶学习的法国学生小弗朗士,在家乡沦丧之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深受先生的感染,一下子变得懂事和成熟起来的故事。当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本来老想着逃学的小弗朗士觉得十分的后悔,以前的他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个时候他才觉得是多么的珍贵,于是他专心的听着韩麦尔先生的讲解,竟然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容易,他“什么都会”;并且,此时他对将要离开的韩麦尔先生充满了同情理解和敬佩;这堂课结束时小弗朗士心中的爱憎之情也达到了高潮……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调动自己的想像,并随着老师感情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系类似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随后指导学生一边想像,一边朗读。随着感情的融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115、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通过各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朱自清的《春》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形象而生动,语言优美,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勃勃生机春天,体会到作者的意趣。学生用轻缓的语速朗读,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春风在轻轻柔柔地吹着,春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读呢?学生说,“春风、春雨不都是轻轻的吗?所以我们也要用轻轻的语气读。”在朗读过程中,不要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116、再次,教学中朗读形式有很多,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其中分角色表演朗读最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威尼斯商人》要读出安东尼奥的侠义厚道,夏洛克的冷酷无情,鲍西娅的机智善辩。朗读形式多样,学生会更有兴趣,效果也就更明显。

117、由此看来,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是使学生的语感向着更广、更深、更敏锐的方向发展,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18、在训练中培养语感

119、首先,词语训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也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可以先从字词积累开始。学生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阅读中得到的。如在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时出现不少较生僻的成语:探骊得珠、鞭辟人里、高头讲章等,学生初读时无法把握这些成语正确的含义,难以理解它们的用法。所以我先请学生查词典,明确阅义;再结合具体语境深化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量作为语感训练的基础,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的语汇将大量积累。我们还可以加强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新词语,学生第一次、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它的意思,但多次接触后,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也就会明白这个浏的意思。而且由于反复接触的这个词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出现的,学生就记住了十几句甚至更多的具有这个词的句子,也就掌握了该词的使用规律。对这个词的意义从不懂,到开始有些懂了,直到完全懂了,并且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也可以掌握了。随着阅读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语言感受力也就得到不断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会使词汇积累更容易,这样自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120、其次,句子训练。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在字、词、句、段、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句子训练来培养语感既简便有效,又便于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121、1 抓住主干来理解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是由“谁”“干什么”,“怎么样”等基本成分构成的。这些也就是句子的主干,无论句子有多长,只要抓住了主干,就能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了。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渐加深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主干方法是方法。那天上的白云,山中的绿树,小溪里的流水共同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山水画。主干:云,树,水构成画。学抓住了主干也就能理解这句话了。

122、善用修辞,形象描绘

123、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画面和形象加以表达,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124、我们先来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125、1,春天快要来了。

126、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127、第1句,直接陈述一种现象,让读者知道一个信息。那就是,春天这个季节很快就要到来了。然而,直陈的效果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审美的效果比较差。

128、第2句,“盼望着”两个词语叠用,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是把春天拟人化,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这就让读者似乎看到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129、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对春花的描写;

13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131、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春花争艳图。文章是怎样用语言构成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的呢?分析后,不难发现:先创设一个具体的场面,然后分别描写这一场景中具体的“个体”形象,再进行绘声绘色绘态地描写。绘声,就是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上面文段中,蜜蜂“嗡嗡”的声音。绘色,就是遣色彩于笔端。在作者笔下,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景。绘态,就是抓住景物或人物具有特征的动作神态。成千成百的蜜蜂“闹着”、大小的蝴蝶翩翩起舞、花丛里的花儿在眨眼。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不同的物象,使其姿态万千,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可见,加强绘声绘色绘态的写作训练,可使语言具有画面感、立体感,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132、善引佳句,增强意蕴

133、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考生在作文中,应该学会调动平时积累的佳句,展示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增强语言表达的意蕴,让这些佳句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134、先来看下面的文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吨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135、这段文字紧紧围绕赞美春天这一中心,灵活运用了诗词中的佳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使读者倍感亲切,如沐春风。

136、可以像上面文段直接引用诗词中的佳句,也可以间接引用,将自己的创造与佳句结合起来,为表达所用。如: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这里作者分别化用了诗词中的佳句。恰到好处,增强了语句的意蕴。

137、中考作文中引用佳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觉得佳句比自己的表达更恰当精彩,方才引用。只有引用恰到好处,才能和自己的作文融为一体且凸显其文化涵蕴,如果为了得高分,去生拉硬拽诗词中的佳句来为自己的作文增色,就显得不伦不类,甚至适得其反。

138、巧用铺垫,逐句深入

139、作文中,如果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道出来,文句总是显得单调而乏味。文似看山喜不平。如果采用铺垫的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接着由此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句,这样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幼年把好奇的大门推开,童年把追问的大门推开,少年把求知的大门推开,青年把理想的大门推开,中考把高中的大门推开。

140、作者的本意是要突出“中考”的重要意义,但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先从人的年龄段着手,用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又是水到渠成,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文意丰满,留有审美余味。

141、训练时,应先确定一个中心句,以此为中心从其他角度给出几个导引句,最后亮出你要表达的中心句。也可以进行排比句的训练,使句意逐句深入。就是要句句蓄势,步步逼近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造成语意上的不断变化,使之层次分明,气势大,力度强。如:和谐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和谐的民族一定是强盛不衰的,和谐的国家一定是繁荣富强的,和谐的世界一定是和平美丽的。

142、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

143、思考的方向有“四上”,即:

144、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譬如:

14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015?湖北随州第9题)

146、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

147、很明显,这是一整段话,是一个语境,要求补写即仿写句子,我们仿写时就必须从整体内容上考虑。整体内容是说青春的,仿写或补写的句子,也一定不能离开了写青春,也就是说,必须是这样的句式“如果说青春是……书便是……它使(让)青春……”。总之,仿句必须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

148、参考答案:

149、示例一:如果说青春是一驾稳健的马车,书便是马车得以行进的四轮,它让青春的路途变得有力而稳健。

150、示例二:如果说青春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书便是歌谣中的美妙的音符,它让青春舞出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151、句式上,仿句要与例句一致。仿句仿句,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句子的结构上即句式上保持一致性。譬如:

152、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015?广东省卷第5题)

153、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我们研究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它以“美在”二字开头,三句话分别是4个字、 ○4个字、 ○6个字,即“4~4~6”式。仿写的时候掌握了这种句式特点,是比较好仿写的。

155、示例一: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

156、示例二:美在文学,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

157、示例三:美在汉字,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

158、示例四: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159、修辞上,仿句要与原句相同。譬如:

160、根据划线句子仿写。(2015?贵州黔南州第31题)

161、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划线句子是比喻句,那么,你仿写的也应该是比喻。

163、示例: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164、写法上,仿句要善于联想、想象。譬如:

165、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2015?重庆B卷第5题)

166、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167、大自然的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

168、仿写此句就需要进行联想与想象。例句中写了色彩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写气味语言什么的。气味语言又如何呢?联想、想象,可以写出如下句子。

169、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170、总之,仿写应做到形神兼备,“形似而意谐”。

171、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72、五个方面的特点,即“五注意”:

173、注意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的一致。

174、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是复句,要特别注意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

175、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要准确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176、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177、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178、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179、检查验证:审视所仿写的句子,注意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

180、以上方法最最重要的是一、 ○二两点,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一、 ○二两点概括为“四上五注”吧。

181、【模拟训练】

182、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183、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184、读_______,我__________;

185、读_______,我__________。

186、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187、示例:

188、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189、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190、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191、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192、信念是_________,是_________,是________。

193、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注意书写工整、规范)(3分)

194、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_____,_______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团队正能量激励的句子【220个】
    下一篇:崩溃的句子说说心情【225个】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