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句

报效祖国的诗句十篇〖报效祖国的诗句〗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4日

报效祖国的诗句

1、抗战时期写有“屈原”,“虎符”等话剧。

2、《女神》具有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浓烈的色彩,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五四后的自由体诗开拓了新天地。

3、《炉中煤》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日本时写作的。

4、本文主旨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开会。中国政府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遭到拒绝;而军阀政府还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遂发生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还是一次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所提出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影响十分深远。这次运动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当时远在日本留学的作者为此十分鼓舞,他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是和我的爱人一样。”这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

6、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思念五四之后的中国,以燃烧着的煤的口气,诉说自己思念祖国的情绪,表现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为振兴祖国献身的精神。

7、课文串讲

8、全诗共分为四节。

9、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

10、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11、第三节:说明苦于前身虽是栋梁之才,但无法报效祖国,在五四革命浪潮激荡下,重见天光。(重点)

12、第四节:再一次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13、重点掌握借物言志,比拟手法的运用。

14、整首诗都是以炉中燃烧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炉中煤”是作者自喻,比喻作者思念祖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祖国的新生,用的是拟人手法;全诗虽没有出现“怀念祖国”“颂扬新生”等诗句,但很形象地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这就是借颂物,言物来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胸中之志的借物言志,托物言情的艺术特色。

15、重点掌握“年青的女郎”与“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16、作者采用这种象征手法,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

17、“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的爱国激情,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炽热程度。

18、“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后的生机勃勃的祖国。同时,也是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19、重点掌握第三段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粱,到今天才重见天光的寓意。

20、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21、重点掌握诗中反复咏叹的作用。

22、“啊,我年青的女郎”这一句诗句,反复出现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这般模样”在诗首尾各出现一次。其作用:紧扣主题,突出主旋律,增强艺术效果;是整首诗前后呼应,无论是章法,句法,还是韵律方面都和谐整齐。

23、重点段落简析

24、报效祖国的诗句篇2

25、啊,我年青的女郎!

26、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27、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28、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29、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30、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31、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32、我想我的前身

33、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34、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35、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36、我自从重见天光,

37、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38、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39、燃到了这般模样!

40、《炉中煤》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41、A。《星空》

42、C。《女神》

43、D。《新华集》

44、郭沫若诗集《女神》收录有诗作()

45、A。《雨巷》

46、B。《凤凰涅榘》

47、C。《恢复》

48、D。《棠棣之花》

49、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有历史剧()

50、A。《蔡文姬》

51、B。《雷雨》

52、C。《屈原》

53、D。《星空》

54、年7月,郭沫若和淮在日本创建了文学社团“创造社”?()

55、年,郭沫若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是《__________》

56、郭沫若早期历史剧是《__________》,抗战时期历史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7、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__________》、历史剧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8、郭沫若的小说集是《__________》。

59、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是__________、成仿吾和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的创作方法。

60、诗集《星空》的作者是__________。

6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2、作者把新生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有何象征意义?

63、作者以“炉中煤”自喻有何象征意义?

64、为什么说《炉中煤》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手法?

65、本诗的第三节有何象征寓意?

66、找出本诗的反复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67、阅读《炉中煤》第三节,然后回答问题。

68、我想我的前身,

69、说说诗中“我”的双重含义。

70、“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71、这节诗里同时写出了哪三种“新生”?

72、郭沫若在《炉中煤》一诗中,两次重复了下面两句。

73、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74、“心爱的人儿”喻指什么?

75、“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76、—、 ○1。C2。B3。C4。D

77、○1。女神

78、《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

79、《女神》;《屈原》、《虎符》

80、郭沫若;郁达夫;浪漫主义

81、○1。本诗借吟燃烧着的“炉中煤”,来抒发“眷恋祖国的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新生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82、诗人将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将其作为自己热烈爱恋和追求的对象,并以此做为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祖国青春焕发、生机勃勃面貌的象征,充分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激情。

83、诗人以“炉中煤”自喻,用炉中煤的燃烧,象征着诗人的少热激情,也表达了愿为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84、全诗通过炉中煤向年青女郎倾诉爱情的方式,赋予炉中煤能思念、会追求、有感情的人格,这种拟人化手法给诗人的爱国激情以恰当渲泄方式,使全诗充满了情致和生命的活力。

85、这第三节的寓意有二:1。说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于地底,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象征诗人的爱国情感长期埋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也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革命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这一节,祖国的新生,诗人的新生以及中华民族的新生,完全融为一体了。

86、“啊,我年青的女郎”在全诗曾反复出现四次,这不仅是思想情感层次递进的标志,也是诗节的标志。这个呼唤句式的反复出现,将诗人眷恋祖国的清思一步步强化。又如,“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也出现了两次,一方面从结构上看,起到了回环反复的艺术效果;一方面从表现主题来看,又起到升华诗人情感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87、○1。(1)“我”的双重含义是:一是指诗人自己;二是指伟大的中华民族。

88、象征诗人报效祖国的热烈情怀长埋心底,只有“五四”以后,这一情怀才能像煤一样“重见天光”,得以喷发。同时,这里的煤已引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栋材如林的中华民族,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光彩。

89、同时写出了祖国的新生、民族的新生,诗人自我的新生

90、报效祖国的诗句篇3

91、关键词:爱国教育 古代诗歌 初中 传统文化 引导 艺术表现

92、《尚书・尧典》有言称:“诗言志。”意思是诗歌为诗人用以表达自己意志、抒发自己情感的载体。所谓文以载道,也是同样的道理。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和归宿,正因为有了情感的重量,中国古代的许多优秀诗歌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许多杰出的诗人才为后人所铭记。

93、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情愫和话题,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思想史。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国名篇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如何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课题。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应该如何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呢?

94、首先,以爱国行为作垂范,以英雄人物作榜样,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

95、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历史的脊梁;也有一些另类英雄,为了国家大义不拘一格地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初中课本里收录的诗歌名篇《木兰辞》,便记录了一个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胆略、智慧和才能,更应该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论男女、老少、贵贱,都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96、再如,在学习杜甫《春望》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解读这首诗歌写作的背景,通过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沉郁心中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读懂这首诗歌,明白诗人遭遇国破家亡时的悲愤心情,深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9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英雄事迹的浸润,通过爱国情怀的熏陶,慢慢就会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高尚,来源于对国家的热爱;真正的情怀,来自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

98、其次,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广袤疆土、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加深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99、初中课本里,还是杜甫的一首诗――《望岳》,诗人用博大的胸怀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而在《观沧海》里,曹操用雄健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磅礴气势;孟浩然和《过故人庄》则以小巧自然的风格,描写了农家生活的静谧优雅。祖国山河的壮美雄奇,在这些伟大诗人的笔下,透射出了无限的魅力。当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了解祖国多姿多彩的风景时,一种国家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爱国家、爱生活的理念也将慢慢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

100、另外,中国的古典诗歌本身就体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感染他们热爱中国的古典诗词,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10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发展几乎伴随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初中课本里,精选了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众多的名篇伟作。代表中国古诗最高成就的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双峰对峙,如李白的《送友人》、《行路难》,杜甫的《望岳》、《石壕吏》、《春夜喜雨》;有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当然也少不了婉约派的影子,如晏殊的名作《浣溪沙》;有律诗,也有绝句;有古诗体,还有格律诗。总之,内容包罗万象,体裁形形,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巨大的成就和在世界的极高地位。

102、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诗歌学习过程中,断不能将这些诗歌割裂开来,就诗论诗地进行教学,而应该将单首的诗歌、单个的诗人,放诸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上来,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诗歌的杰出成就和独特魅力,使他们由学诗歌到爱诗歌,由此再发展到爱中国文化以至于爱我们伟大祖国这样的高度上来。

103、还有,古诗词的爱国教育必须要与诗歌固有的艺术表现力结合起来。

104、我们说“诗言志”,教学生们品诗读句,要着重于诗歌的思想情感。但是,单纯强调爱国诗歌里的英雄主义、爱国情怀,这也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流于说教和空洞。没有表现力的文学作品,其实不叫文学作品,应该叫宣传口号。诗歌是一种最有张力的文学,艺术表现力是诗歌的生命。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古诗的独有艺术魅力、表现张力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用诗歌本身的感染力感化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爱国主义的情怀。

105、以杜甫的《春望》为例,这首诗歌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诉说诗人自己在国破家亡时的愤懑,而是采取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隐藏于故国家园的花鸟树木当中,每句都没有直接抒发感情,但每句都能读出作者对战争的愤恨,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人民的同情。面对这样的千古名篇,泛泛而谈杜甫的感情,并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而通过对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细腻的分析,让学生细细咀嚼,品读其中的滋味,与作者在感观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就一定能够真切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感同身受经历作者思想的洗礼。

106、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区别。

107、诗人和他的诗歌,都是生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思想和内容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因此,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为这些传统的诗歌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培养爱社会主义祖国、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要去其糟粕,摒弃陈腐,防止一些落后甚至危险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08、中国的古代诗歌传承着中国几千年沉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教师们在诗歌教育教学中,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并用艺术的方式开展,达成教育预期。

109、雷海娟。《春望》教学案例[J]。文学教育[J]。2006(1)

110、报效祖国的诗句篇4

111、“爱祖国、爱人民”思想的渗透

112、很多古诗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人民的情感。比如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坚决保卫之情,诗句的意思是,回到祖国,投靠有智慧有才能的首领,帮助首领复国,这也充分体现出岳飞的一种爱国情怀。而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其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句,更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和思想渗透到诗文中,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113、就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讲,信仰和理想是支撑我们共存亡、共同进步的重要力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一直以来的信仰与原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中国都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视为奋斗精神,这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然而在现代生活中,国人的思想已经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其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当代高中生,很多学生没有理想和信仰,对于生活、生命显得很随意,而怎样梳理高中生的信仰和理想,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对于中学生树立信仰和理想、健全完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114、民俗文化和民族气节的渗透

115、在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一诗中写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而白居易也有“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最长”。这些诗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对于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古人庆祝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

116、中国因家族本位结构和礼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将整体主义精神视为中国人克己奉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传统美德。纵观今天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受到和谐社会的影响,从小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对于祖国的团结稳定和繁荣富强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很少亲身经历苦难的岁月和不平的生活。因此,只能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正面的教育。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气节,进一步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整体主义意识。

117、报效祖国的诗句篇5

118、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19、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120、相信看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人都在“哔哩哔哩”等媒体平台发过这两句弹幕。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讲,一定要有爱国心,也有的人将爱国常常挂在嘴边,放在网上,却没有放在实际行动上。赞美祖国,忠心爱国的体现方式有很多,祖国就如同自己的母亲,爱当然不仅仅是挂在嘴上,而是在心里、在行动上。

121、作为新中国的年轻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奋发图强为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今天在学校学习历史,了解到学习到“种花家”在硝烟炮火中走来,经历过许多磨难,如今的“种花家”正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从“一五发展规划”再到今天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我们有幸能够见证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种花家”。

122、中华民族自古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抒发了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情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诗句,表现了他宁死不屈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生命之上的豪情……倘若没有千千万万的勇士,挥舞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倘若没有“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倘若没有前仆后继、“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无数英雄,就不会有我们的新中国,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人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人是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活的人。

123、报效祖国的诗句篇6

124、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25、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126、众所周知,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含”对“门泊”,“东吴”对“西岭”,“千秋雪”对“万里船”。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于是,整首诗就在学生自娱自乐式的你一言、我一答的朗读中渐渐熟悉起来。他们在朗读中,知道了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勃勃,热闹中蕴藏着宁静的景象。此时,我又及时配上音乐,加以适时的解说,学生便像唱儿歌似地将诗歌顺溜地朗诵并背诵起来。在有节奏的朗读中,诗歌所描绘的这种自然景物的蓬勃向上、和谐之美,也在学生脑海中有了初步的印象,让学生随着诗人的脚步去欣赏那时空悠远的诗中情。

127、揣摩字词,品味诗歌的意境

128、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有利于准确把握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孤寂的境地。教学时,我让学生朗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品析“尽”“闲”这两个字,再去读一读“高飞尽”“独去闲”,就发现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而诗人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学生在品词赏句后体会到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以“静”作为全诗的血脉,巧妙地抓住了几个重点字,将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寂静”的境界。

129、借助想象与联想,体会诗歌描绘的情境

130、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寥寥数笔,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垂钓”小童的认真、趣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想象小儿遇到路人问路时“遥招手”的情境以及接下去可能发生的事情。学生兴趣大增:有的说小儿听到有人询问,紧张得连连摆手,生怕惊跑了鱼儿;有的说小儿用手指指钓鱼竿,撅起小嘴,十指放在嘴边——“嘘”,告诉路人不要发出声音;有的意犹未尽,干脆和伙伴表演了起来……一幅小儿垂钓的景象,被他们描述得有声有色,让人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那乐趣横生的动人情境。

131、多样整合,将诗歌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132、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美,陶冶情操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还需要细水长流,对诗词多样整合,让其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学生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平时,我还注重系列性导学,如学习了《村居》后,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春之韵”古诗竞赛;学习了《望天门山》后,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开展“跟着诗歌游祖国”的快乐之旅;学习了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诗歌之后,搜集这些诗人的其他诗歌,组织“展示诗人才华”的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作文时运用名诗佳句……一系列的整合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的独特魅力,使古诗词学习不再孤助无援,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古诗词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乐趣。

133、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134、报效祖国的诗句篇7

135、>> 校报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五四精神及其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微信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浅析 “”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看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 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对策 论抗战时期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科学运用 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 浅谈智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解除学业困扰的作用 浅谈网络传媒对牧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高校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诗歌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诗歌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吕成云”)

136、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它能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揭露丑恶、歌颂善德。教育人们反抗丑恶,追寻善与美。中外许多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关于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述了文学在政治、审美、认识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理论及实践;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申叔时在教育太子时所运用的方法与内容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另外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承载着道德教育的理念,如范仲淹的“先下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道德教育的写照。还有的文学作品中寄寓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能给人以强烈的启迪、感染和教育。如小说《红岩》中塑造刻画的许云峰、江姐、成然等可歌可泣的党的先烈形象,完全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材,激励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去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前进。亚里士多德也注意到文学对人感情的陶冶和净化,他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独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民族性与科学性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尤其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137、一 诗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

138、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是指一切可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诗歌在几方面都有所体现,诗歌是文字与音像资源,如图书、光碟;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体飞速发展,也为诗歌的传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诗歌作为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人民的心声,诗歌具有旋律节奏感,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诗歌具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正是因为诗歌与思想政治课在感情上、内容上、形式上以及遵循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规律上都有相互贯通之处,所以在课本中选入了许多诗歌,如屈原的《国殇》是一首楚人悼念沙场上为国捐躯、魂撒遥远的原野战士的祭歌,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百年来不变的坚毅、刚强。《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等,这些诗歌都是可作为教育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屈原的《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歌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还有一些感恩教育的诗,如:孟郊的《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除课本中选用的这些诗歌之外,还有许多课外诗集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

139、诗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选材,是有其理论依据的。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有一句话含有真理,就是,教育首先必须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但是说这句话的人,常常把人类这个名词理解为仅仅指非常专门的阶级,即保存以往古典传统的学者阶级。他们忘记了教材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才是人类化的教材。”上面所提及的诗歌都是经过精选、都是符合人类利益的。学生接受教育不是简单、呆板地读、写、算,不是简单的“谋生”,学生当前所缺乏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诗歌进行弥补,让他们更关注、关心普通人类最深刻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五育”之首,其必然赋予它一种崇高的使命,那就是传播真善美、传承文明、传递社会责任感,诗歌本身所包含的美、德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以加以利用。

140、二 不同类型的诗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作用

141、爱国诗歌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

142、古往今来的爱国诗人都将他们的爱国理想融入他们的诗中。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在他的《金错刀行》里的“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诗中诗人对祖国久久不能统一的深切挂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抗金名将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保家为国的雄心壮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种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言壮语,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韩愈的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些诗歌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

143、伦理道德诗歌能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144、现在的学生生活质量好,许多的学生比吃比穿,只关心自己,很少关注国家大事,更是不会去关心他人,有的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应该的,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在诗歌中,有许多体现志士们胸怀国家安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发展而奋勇拼搏、饱含社会责任感的诗篇。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身处忧患中,仍然记挂着楚国的兴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思想的写照。范仲淹虽然数度被贬,可是依然坚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在将死去时依然惦记祖国的统一,写下了《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篇不仅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也反映他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利用这样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知恩图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今的许多中学生对于身边的人及父母的关爱早已习以为常了,认为别人就该为他们付出,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而诗歌中有许多感恩的篇章是很好的教育案例,如:孟郊的《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心,更表达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45、山水田园诗歌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

146、教材中选了许多古典山水田园诗歌,都是名篇佳作,每篇都蕴含着作者高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通过美的语言、构思、技巧为我们塑造了出优美的画面,如白居易的《忆江南》里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楚江、碧水、青山、红日孤帆,构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喜爱之情。闻一多先生所说:“诗歌具有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使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美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用心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说诗歌可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47、此外,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容易调动中学生的知觉、联想,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作品所展现的情景中,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起欢笑、 ○一起悲伤,从而将情绪宣泄出来,因此,诗歌的朗诵具有良好的情感宣泄作用,现在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诗歌朗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排解和宣泄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情。

148、总之,不同类型的诗歌对青年学生起到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山水诗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爱国诗歌、革命诗歌让学生明白现在的新生活来之不易,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奋斗的精神;伦理诗能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等不同人带来的温暖,培养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宣泄情绪的效果。另外,它用隐性教育形式,避免了过去那种空洞说教的教育形式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诗歌的寓教于乐、知识性、潜隐性的特点,一唱三叹的旋律,节奏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作品的感染,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49、三 利用诗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50、有效利用诗歌进行教学

151、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诗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在讲述《实现人生的价值》时,可以运用的《沁园春・雪》来解释,诗中列举了历史上的五个英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都能建功立业,他们对历史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总归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是为了他们那个阶级服务的,远远不能和今天的革命英雄相比,今天革命英雄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他们的价值是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的。这样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一个人价值大小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人民所做的贡献大小来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诗歌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也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振奋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除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我们也要在其他课堂教学中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的诗集,如《唐诗三百首》《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当代诗歌十讲》等,还要观看教育频道中对诗歌的讲解,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优秀的诗歌,学习它的内容。

152、创造诗意的校园环境

153、学校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校的不同地点挂上不同类型的诗对学生会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教学楼上、教室里可以挂上一些有关学习、做学问的诗句,如孔子的《论语》以及历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关学习的诗句,很值得我们仔细地去学习和研究。有许多治学名言至今还历历在目,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写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苏轼在他的《送安惊落第诗》中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可以给学生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运动场所、赛场上挂一些描写战争方面的诗句,如辛弃疾的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还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使人振奋,使人有一种进入战场的感觉,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集体等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餐厅可以挂一些有关爱惜食物方面的诗句,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另外,学校应利用一切机会,举办诗歌朗诵赛,以特定的思想内容为主题,使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举办诗歌创作大赛,设置有意义的主题,鼓励学生创作,设置奖项,并每年举办优秀诗歌展览。创造诗意的学校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154、报效祖国的诗句篇8

155、[关键词]离骚 语气词 兮 作用

156、[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44-02

157、“兮”的意义

158、《说文》:“兮,语所稽也。从丂八,像气越亏也。”《说文》六篇下:“稽,留止也。”就是说“稽”指语气於此少驻,声音拖长。“兮”在古书中做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呀”。从丂八,像气出而得抒发之状。《汉语大词典》:“兮,古代韵文中的助词。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停顿或感叹。与现代汉语“啊”相似。”“兮”作为语气词,先秦汉语用得比较多,《诗经》中也有很多“兮”字句,《诗经》用“兮”285次。

159、《离骚》中的“兮”

160、《离骚》共373句,“兮”字出现了186次,而且是隔句出现。“兮”在《离骚》中是位于句末,只是语气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离骚》中没有“兮”字,虽然不影响诗歌意义,但会影响诗歌的形式,也会影响诗歌的情感和气势,所以《离骚》中的“兮”具有一定的作用。

161、《离骚》中“兮”的作用

162、《离骚》中“兮”的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63、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164、《离骚》中的“兮”虽然没有实在的意义,但可以加强诗歌的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屈原的浓烈的感情。《离骚》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屈原放逐江南汨罗期间所作,在报国无门、痛苦无处抒发之际,写下了这首回顾生平奋斗的历程的自传性诗作。《离骚》主要表达了屈原充满希冀的理想追求及其破灭,遭受冤屈和不能容忍昏君、谗臣误国的愤恨,最终只能埋葬自己的“美政”理想的无奈之情,但同时也表达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孤傲与自信,还有对故国故土的眷恋。《离骚》中的“兮”大多可以翻译成“啊”,可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浓烈的情感。作者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却得不到重用,表达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强烈不满,但却无法改变当时局势的无奈之情。例如:

165、纷吾具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166、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167、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狭隘。

168、例(1)(2)(3)中的“兮”都可以翻译为“啊”,表达作者浓烈的情感。例(1)可以翻译为:我天生就有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不断加强我后天的修养。例(2)可以翻译为:荃草不知我的一片忠心啊,反而听信谗言发怒于我。例(3)可以翻译为:那些结党小人苟安享乐啊,国家前途黑暗而有狭隘。

169、具有音乐美

170、《离骚》中的“兮”给人一种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唱出来的,现在我们有时候也把古代的诗词变为流行歌曲,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成为一首流行音乐《明月几时有》。“离骚”本是楚地民歌的歌名,《离骚》这篇诗歌具有楚地民歌的特点,特别是《离骚》中的“兮”更具有楚地民歌的典型特点。周秉高先生指出:“楚辞大量用‘兮’是可以歌唱的标志。”虽然,“可歌之诗不见得一定有‘兮’字,但古籍中大量的记载可证明:秦汉之际用‘兮’之诗歌可以歌唱,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①《离骚》在古代可以用来歌唱,其中的“兮”字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可以用来调节节奏。例如:

17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于伯庸。

17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7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174、例(1)(2)(3)中的“兮”具有调节节奏的作用,具有音乐美。例(1)可以翻译为:我是高阳氏的远代子孙啊,伯庸是我已去世的父亲。例(2)可以翻译为: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啊,我将生那天又值庚寅日。例(3)可以翻译为:父亲把我生辰仔细揣度啊,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例(1)(2)(3)都是陈述句,其中“兮”可以来调节节奏,使节奏稍微舒缓,如果没有“兮”,节奏就会加快,不利于这些陈述句的表达。

175、具有对称美

176、《离骚》中的“兮”字出现的频率有一定的规律性,“兮”字在《离骚》中隔句出现,具有对称美。例如:

177、为兹佩之可贵兮,

178、为厥美而历兹。

179、芳菲菲而难亏兮,

180、芬至今犹未沫。

181、和调度以自娱兮,

182、聊浮游而求女。

183、基余饰之方壮兮,

184、周流观乎上下。

185、上文所举的例子共八句话,“兮”字出现了四次,而且是隔句出现,具有对称美,给人一种整齐的效果。

186、具有缓冲作用

187、《离骚》中的“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有停顿的时间。如果把《离骚》中的“兮”字去掉,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缓冲,会觉得很突兀,所以《离骚》中的“兮”字不可缺少。林庚先生说:“楚辞里的‘兮’字乃是一个纯粹句逗上的作用,它的目的只在让句子在自身的中央得到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②《离骚》里的“兮”没有实在的意义,“兮”字在《离骚》中是隔句出现的,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例如:

188、忽吾行此流沙兮,

189、遇赤水而容与。

190、麾蛟龙使梁津兮,

191、诏西皇使涉予。

192、路修远以多艰兮,

193、腾众车使径待。

194、路不周以左转兮,

195、指西海以为期。

196、屯余车千乘兮,

197、齐玉轪而并驰。

198、驾八龙之蜿蜒兮,

199、载云旗之委蛇。

200、上面所列举《离骚》中的12句话,“兮”在这些话中具有缓冲的效果,使句子与句子之间稍微停顿一下,增强表达效果。上面12句话可以翻译为: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沿着赤水从容缓缓行进。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过河流。行程多么遥远天路艰险,我传令众车等待在路旁。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浩瀚的西海才是目的地。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对齐玉轮转动并驾齐驱。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这12句表达了作者的“美政”理想,以及遇到困难却不放弃的精神,句中的“兮”字具有缓冲作用,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201、《离骚》中的“兮”对后世的影响

202、《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离骚》中的“兮”这种用法对后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后世的一些作品中也用到“兮”字。例如我们熟悉的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203、大风起兮云风扬,

204、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05、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6、《大风歌》虽然只有简单的三句话,但表达了汉高祖刘邦强烈的感情,并且《大风歌》共三句话,句句都出现了“兮”字。《大风歌》可以翻译为: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大风歌》是一首成功的凯歌,直抒胸臆,全诗充满着一种霸王之气,但同时也表现了刘邦志满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征。

207、后世的作品除了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用到“兮”,还有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是千古绝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前的悲壮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话中“兮”出现了两次,增强那种悲壮感情的表达。

208、《离骚》中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兮”字,可以让我们去了解“兮”字的意义和作用,也让我们了解了楚地民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有“兮”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

209、周秉。高楚辞解析。“兮”字与楚辞的音乐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347页。

210、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楚辞里“兮”的性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19-120页。

211、周秉。高楚辞解析。“兮”字与楚辞的音乐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212、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楚辞里“兮”的性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13、报效祖国的诗句篇9

214、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渊远流长,其历史积淀是书记所无法承载的,但通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腻灵动的文字,即使我们生在现代,也依然能回眸战国的刀光剑影,西汉的鼓角争鸣,依然可以领略到隋唐的盛世雄风,西宋的经济繁荣。读了它,我在文字间梦回前朝。

215、秦皇汉武,折戟沉沙,唐宗宋祖,空余嗟叹。世事更迭,岁月无常,多少帝王都被风雨无情的打去!昔日的宏图霸业如长河沙烁,曾经的盛世繁华似过眼云烟。

216、励精图治的禹王时代,朝国初成,袭禅让良风;残暴的夏桀时代,卑躬屈膝,人类失去了最宝贵的尊严;繁盛的成汤时代,安居乐业,灭暴君之桀;暴动的西周时代,压榨百姓,超正日益懈怠骄纵……

217、聆听历史沉重的脚步,观望历史苍白的容颜,回眸,那似锦盛世,历经沧桑,灰飞烟灭,终化作一行行带着墨香的文字,供后人观赏。

218、五千年文明古国,无数诗人作家芸芸众生,她,他,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怀着一颗高尚真挚的心,来报效祖国,却终抵不过那些权势地位的纷争,安逸的生活,成了他们永远的向往,那充满浓浓的忧郁的诗句是他们最美的绝唱。而最终,却不得不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带着遗憾飞向向往已久的天堂!

219、人世的险恶,朝廷的不公,已是李白心中挥之不去的忧愁,他不得不借酒消愁,邀月共饮,也不得不作诗倾诉,换“诗仙”美名。可谁又能理解他豪迈诗句背后隐藏的多愁善感?谁有能看透黑暗里那奄奄一息的纯洁心灵?他也想像陶潜一样宏观大海潮起潮落,闲看庭前云卷云舒,可生活留给他的仅仅是凄凉。

220、颠沛流离的生活,才华出众的巾帼李清照经历了无数的困厄和坎坷,逝去的青春,失去的亲人,永无回返故国家园的希望,这一切,都只能到梦里追寻了!憔悴衰老的容颜下,是一颗孤寂破碎的心,委婉清丽的诗词,透着淡淡的哀伤和女作家独有的细腻情怀。面对这悲惨世界,她不得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叹,也不得不理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现实主义思想的社会,她还是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大义凛然来表她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思!

221、着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满腔爱国热血无处抛洒,一身浩然正气天地可鉴,然而朝廷的勾心斗角,怀王的昏庸无能,以及众贵族的妖言惑众,只能让屈原抛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绝尘而去!

222、当然历史,不能只是愁,仅是泪,也应该有那么些别样的名人,同样被千古人敬仰,传颂!

223、“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怀,几十年宫廷生活,深受玄宗喜爱,而她拥有的,不仅仅是倾国倾城的姿色,更有着聪慧灵秀,尤善逢迎等众多优点集一身。她与唐玄宗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掩面轻啜。曾经是人们羡艳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最终却变成了唐王朝的败笔。

224、……

225、昏庸无能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忠心耿耿的勾践卧薪尝胆,以苦涩激励自己报效祖国,聪明绝顶的诸葛孔明安居平五路,病死五丈原;为无争议的成吉思汗终成一代天骄。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太多太多……

226、知兴亡,明事理,社会变迁,战争风云,历史文物和文化艺术了然于胸,尽收眼底,书海撷英,《中华上下五千年》带给我不一样的青春滋味!

22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淘不尽的是我们对风流人物的追忆!

228、报效祖国的诗句篇10

229、在高考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觉得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物”。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

230、那么怎样盘活教材资源,升格我们的考场作文呢?

231、引用名句

232、引用名句,扮靓文题。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

233、建议: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名句可按托物抒情、思乡念亲、羁旅情怀、春思秋愁、佳节感怀、江山游踪、田园闲适、知己友情、壮志豪情、爱情咏怀等分类归纳整理,熟读成诵。这样既能培养对古诗词的语感,为做好古诗词鉴赏题与名句默写题奠定基础,又能为写作文提供充足的材料,可谓一举多得。

234、引用事例

235、2007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幸福之花 开在感恩枝头》这样写道:“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做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这些材料哪个考生心中无,但这位考生笔下有,在考场上获得了成功。

236、仿用名句

237、试看下例: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责任》片段

238、这一段围绕“责任”这一话题,先引用课文中海子一诗,继而仿造,文章显得非常别致,且入情入理。

239、建议:课本中有很多精辟的名句,以名章佳句为楷模,或顺其意或反其意仿造,自出心裁,巧著华章,大家在复习写作时可大胆有意尝试。

240、仿用结构

241、仿效课文手法,结构文章。例如:这些天,我一直为考虑自己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这些年,我愧对人类,把人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弄进我的黑洞温柔乡……我仰天长叹:谁来杀死我这只老鼠?(重庆卷优秀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242、从篇章结构及文章立意来看,都借鉴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但因作者运用巧妙而不显痕迹。

243、添枝加叶,扩充文本

244、河北考生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扩充的是教材《史记屈原列传》中有关楚怀王的一段文本。在教材中楚怀王是个次要人物,司马迁在写作时对其所用笔墨较少,人物形象比较单薄。在作文中,考生把楚怀王作为主要人物来塑造,为他添加了许多心理描写:“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我耳边唠叨的大夫,我心灵的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我真是太糊涂了。我为什么要轻信我的‘爱妻’,轻信这个蛇蝎女人;我问什么要放逐我的‘三闾’,放逐这位忠心爱国的贤士!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拂袖而去的身影,我忘不了他眼角珍珠悬挂处的深情……”在怀王的矛盾思想、心灵忏悔中,点明了主题,使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245、剑走偏锋,改编文本

246、《用爱换真情》一文如此改写: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作者智慧地改编了原诗,化用到自己文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7、别有洞天,探究文本

248、陕西考生的《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对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话的重新解读。“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聪明的考生化用了刘和珍事迹,对“幸福者”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层的探究,论述了一个极其深刻的论题,将文本原素材的意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说是别有洞天。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描写春风的古诗佳句〖描写春风的诗句〗
    下一篇:看透人心的悲凉句子句句戳心〖看透人心的悲凉句子〗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