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小学教学教案,小学教案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2日

小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教学方法:卡片 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A、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B、学生自由合作读。

  C、小组练说:小白兔又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么答的?

  D、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说。

  E、小组分角色朗读。

  F、出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场景的挂图。

  G、指名分角色读。

  H、齐读,表演读。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识记生字。

  A、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B、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C、学生口头扩词。

  D、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习第8、9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A、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B、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检查反馈: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拓展延伸

  1、学生谈谈自己还知道动物下雨前的活动。

  2、学生交流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

  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得、很”。

  3、学生描红、书写,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小学教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略)

小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2.识字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 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修改意见:

  备注

小学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一)感知分类

  出示两个文具店,提问: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体验分类

  教师(出示例1):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教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教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分组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2、题。

  (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第(1)题。

  (2)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

  (3)讨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分类(超市、图书馆)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小学教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课。

  [教学理念]

  《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了解爷爷是怎样为小树御寒,小树又怎样为爷爷遮阳。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并感悟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让学生们回忆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再让学生朗读表演《轻轻地》。

  2.出示课题。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板书:爷爷和小树)请学生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师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从以前学的儿歌导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再开“火车”读。(电脑显示生字)

  (2)去掉拼音读字:爷、棵、到、给、冷、穿、暖、开、伞、热。

  (3)想办法怎么记住它们。

  3.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3)男女生分段赛读。

  (4)小组汇报朗读,评出“朗读小能手”。

  4.齐读课文。

  [给予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赛读、议读、评选等手段,既做到“开篇须读”,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棵小树”。)

  (2)指导朗读。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2)课件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称为“暖和的衣裳”?

  (3)启发想象:如果小树会说话,会对爷爷说什么。

  (4)指导朗读,读时要强调突出“暖和的”与“不冷了”两词。师范读,生模仿。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感受到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示: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绿色的小伞”。思考:小树怎样帮助爷爷呢?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自然段,再派代表说说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

  (5)指名分段朗读,分男、女生读。

  (6)朗读全文,体会心情。

  [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自读自悟,感悟人与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冬天小树不冷,夏天爷爷不热呢?

  1、学生通读课文。

  2、回答上述问题。

  3、不明白的地方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不、开、四、五”四个字。

  2、重点指导“不、开、四、五”四个字书写。

  3、老师板书:指导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识笔画“乚”,写时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师巡视指导。

  5、口头组词。

  六、拓展活动

  课本剧:指导学生加上爷爷和小树的动作、对话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七、作业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教学教案篇6

  案例背景: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

  加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更为提高。

  但在教学大纲占有一定比例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挤掉”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素质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根据这一现象,谈一下队列队形在广播操中运用的效果,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

  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广播体操、体育课集合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

  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广播操的教学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

  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

  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仍然采用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的强调“教”,

  而是“教”与“学”并重。

  在动作传授完以后,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

  广播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

  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小学教学教案篇7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教育往往局限于单纯的课堂音、美知识的传授,甚至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更有甚者,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在“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日子里,有时连“唱唱、画画”也被挤缩掉。这些现象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小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五育并举。

  经济的腾飞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劳动者的艺术素质也已开始成为社会民众的一种追求。学校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推动艺术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能适应、服务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一、办学有特色,师资是关键。

  为此,学校应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的内容得到充实,重心应放在农村社会对新成员的人才规格要求上。鉴于此,学校组织教师重新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文献资料,组织研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实验意识,从而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创造精神,引导教师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之路。

  1、实施音美任课教师专职化,改变长期以来的音美“搭头课”现象,大大提高了专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为他们潜心教学和研究创造了条件。

  2、切实加强音美教研活动,提出“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教研目标和要求。

  3、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

  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给学生以创造的天地,引导学生运用有形材料,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明暗等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同时,拓展教学面,把板报美化、报头设计等引进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能技巧。

  音乐教学中,把识谱、唱歌、乐器演奏、欣赏、舞蹈律动等熔于一炉,改善了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使歌曲与形体结合,声乐与器乐结合,促使学生手、耳、脑并用,增强节奏感,发挥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合力作用。工艺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这些活动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1)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平原,风景秀丽,乡镇企业林立,无不是艺术教育的好材料。学校组织学生远足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写生收集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2)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本着“促进人的社会化”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学校把艺术教育推向社会大课堂。

  三、艺术教育是发展孩子们个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创建艺术教育特色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在“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争创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了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中的重要板块,通过它,激发了整体改革的活力。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与学校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与促进。今天,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有了展示才华的阵地和舞台,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创建办学特色是一种办学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的物化。它既体现在管理目标、内容、规格、途径、方法上,也应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创建办学特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才能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中保持并发展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表现为一所学校的风气、校园文化、校园群体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要使它们“渐入佳境”,就有一个“特色的内在驱动”问题。如果说,社会发展对教育领域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是外在动力,那么还得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事业心、敬业开拓精神的内在驱动。只有当领导、教师、学生形成共识,同甘共苦,才能凝集成引人注目的办学风貌。

  办学特色应具有学校自身的传统,它的形成是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的结果,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一旦停止实践,这个传统就不复存在。因而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形式、方法,丰富其内容,并体现它的独创性和多样性。

小学教学教案篇8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小学教学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办、同、两、更、找、法、根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课文演一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不会有好下场的。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能够在天上飞吗?

  2.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你们认识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3.今天呀,青蛙要搬家啦。(教师板书课题)

  4.指导读题,认读生字“蛙”。

  (1)学生看拼音读。

  (2)试着齐读。

  (3)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4)出示生字“蛙”,指名读。

  (5)学生读,自由说怎样记。

  5.再次齐读课题。

  6.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教师归纳梳理。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把家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二、读文,按要求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

  (3)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

  (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的说说识记这些生字。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范读后,学生评议。

  (2)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3)小组读。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这回你们一定比刚才读得好!再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好吗?

  2.指名反馈刚才提出的问题。

  (2)它搬到哪里去?

  3.再读课文,找找哪里告诉我们青蛙要搬家,它要搬到有水的地方去。

  4.指名反馈。

  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说说“相亲相爱”、“舍不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雁想带青蛙一块走,可是青蛙不会飞,你们想想办法看怎样能让青蛙飞上天空和大雁一起到有水的地方。

  (4)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文,了解故事的发展。

  四、读文,巩固认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1.会写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文演一演。

  3.继续学生课文,理解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生字词语卡片,相关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导入,继续学文。

  二、继续学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青蛙想出了什么办法?

  3.集体朗读相关的段落。

  4.引导想像:小朋友们,当青蛙飞上高高的蓝天时,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是呀,青蛙想出的办法还真行,在课文中找一找,人们是怎么称赞它的,用线画出来。

  6.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7.引导学生想一想,当青蛙听到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它想出的办法时,心里怎么想?

  8.指名反馈后,说说自己对青蛙这么做的看法。

  9.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整体感悟

  1.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

  3.集体反馈。

  4.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引导学生想像,续编这个故事。

  6.指名说一说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呢?

  7.同桌间互相交流。

  四、读一读,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3.动员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把课文演一演。

  4.反馈小组表演课文的情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指名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时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六、布置作业

  2.抄写本课生字。

小学教学教案篇10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复习“浇”。组词:绕线,绕着转。什么绕着什么转?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2024年纪检上半年工作总结,纪委工作总结
    下一篇:小升初学生自我介绍精选,小升初自我介绍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