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发展状况范文,发展状况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8日

发展状况范文篇1

  (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业态,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1.基础薄弱。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服务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安徽省服务业却面临比重偏低、增速偏慢的境况。2013年,安徽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现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更是接近70%。与之相比,安徽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2.行业不全,品牌效应不显著。按照世界服务贸易组织划分,服务业有143个行业,安徽在大多数行业尚处于空白,有的行业也只处在起步阶段。如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还没涉足,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还未真正建立。传统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不多。

  3.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与工业企业相比,安徽省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不明显、优势不足。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安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竞争力不强。近几年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虽初见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地区甚至安徽省的许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给安徽省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安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实力不强。与外省相比,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实力总体较弱,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只有5家,还有3家没有过亿。甚至个别集聚区盲目追求体量,由于拆迁问题而没有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加快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可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运作模式,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并且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二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靠制度、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远不如靠市场、靠需求自发推动效果好,“小政府,大市场”才能更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规划和引导服务企业,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政府也应理顺市场各方关系,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完备的市场。

发展状况范文篇2

  一、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平台初步建立

  据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13个市(地)、108个县(市、区)局域网和1000多个乡镇计算机信息终端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全省13个市(地)都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有7个市(地)、8个县(市)建立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全省专兼职信息员达到13600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7%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3%;农村网民数量达1.3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26.5%;黑龙江省网民达120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1.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3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增长速度较快。

  (三)涉农商务网站发展较快

  据《2010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涉农网站近2万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黑龙江省网站数为16668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全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据推算,黑龙江省涉农网站超过15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

  (四)电商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信息港、东北网、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建立了绿色食品信息专栏,197家绿色食品企业全部在网上了信息。2006年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制定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农产品标准规范,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

  (五)电商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目前,黑龙江省有11所本科和22所高职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6102人,其中有8所农科类高职有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723人。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按照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后台管理、网络营销服务等方向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

  由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以及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偏低、收入水平偏低,致使一些农业部门及农村网民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截至2010年12月底,农村网民购物使用率仅为20.1%,比城镇使用率低20.7个百分点,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业务并非电子商务,而是网上娱乐;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网站基础设施薄弱,安全存在隐患

  受到农民收入影响,建立网站投入偏低,网络安全技术不够先进。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会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交易

  电子商务要求交易的产品标准化,便于用户了解产品信息,也便于生产企业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我国已有涉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000多项,地方标准1000多项,但由于农产品各类繁多,品质复杂,导致农产品的标准化率很低,消费者难以在网络交易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影响交易行为和效果。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拥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极少,像中国大米网、北大荒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大型公司也是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或刚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大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品种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技术难度高。

  (五)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虽然已近2万个,但仅占全国网站总数(230万个)的0.87%,比2008年降低了0.33%;而欧洲服务于农业的网站约占5%,美国达到14%。虽然黑龙江涉农网站超过1500个,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仅200个左右,且网站缺乏专业水准,实用性不强。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信息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的比较少,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政府要转变观念,出台有利于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鼓励性政策,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也要做好相应的服务与交易工作,使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开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益处,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并不神秘,才能真正调动他们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建好平台

  目前黑龙江省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加之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自行建站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比较困难。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高速车道,加强商业性专业网站建设,鼓励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上为基点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三)推行标准,建立体系

  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因此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我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四)发展物流,加强物联

  物流配送体系与物联网结合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五是加强物联网建设,畅通物流系统,保证农产品快速配送。

发展状况范文篇3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是企业产品区别其他企业产品的标志。正是这样品牌成了企业与外界公众沟通的媒介。在众多产品以及企业当中,顾客识别产品与企业的重要依据就是品牌这张名片标志。它是企业市场全部信息的载体,是价值的高度聚合体,承载着企业对顾客的一切承诺。品牌所做的承诺越是顾客所希望的,甚至超出顾客的期望,就能达到顾客的理解认同并能欣赏,顾客就会热爱上它,并对它有更多的依赖与忠诚。而企业也用不断的承诺与信守承诺来回报顾客的忠诚。这样二者的关系就进入良性循环。

  2物流品牌发展状况

  (1)国内知名物流品牌少。除了中远,中国邮政,中铁等带有国有背景的公司品牌较成熟外,只有少量的民营物流企业在区域内享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大多数的物流公司默默无为。然而DHL(敦豪)、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递)等品牌气势如虹,欲在中国市场上大展宏图。这对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物流品牌服务质量相对较低。一方面,许多企业希望物流公司能够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的一体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物流品牌发展的主要瓶颈。

  (3)品牌理念模糊。很多物流企业还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而好一些的企业由于品牌系统建设的缺乏,使得企业缺乏统一的品牌理念,企业的形象模糊且不稳定。物流企业缺乏品牌的清晰定位,往往使物流企业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形象,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很多物流企业陷于低水平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泥潭而不可自拔。Ups,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巨头在大举进攻营建中国物流网络的同时紧紧抓住了物流业务以服务为本的理念,大打亲情牌,优质服务牌。其广告宣传中也多使用人性化理念、团结协作为用户奉献最大能力等内容,品牌理念清晰、适合,较易打动国内受众。这正与国内物流企业仅有的通过宣传运输配送速度等初始物流服务质量指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其至于不利的营销境地(4)营销意识淡薄,市场推广手段较乏力单一。国内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更多的是只考虑赚钱,没有打造长久品牌的意识,对品牌建立以及传播不够重视。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型改制后形成的物流企业多数仍未脱离过去经营服务垄断时期的陈旧思想,在已有固定的大量业务面前很少考虑宣传营销战略,居安思危,这不匹配在物流产业国际化情势下走物流综合服务路线的发展道路;一些富于竞争实力的民营物流企业虽考虑了宣传营销市场的发展,但多数做的不够,且策略与国际物流企业营销水平相差甚远。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国内现有的广告媒体中已越来越多的看到国外物流企业的身影,传统的中远物流、中邮物流等企业也仅通过经营运作中运输车辆等的醒目标志给受众留有简单的运输业务印象,没有形成综合物流企业概念。

  3物流品牌实施建议

  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全员工程和长期工程。物流企业创建品牌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观

  树立科学的品牌战略是培育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物流领导者要有科学的品牌战略观,准确把握品牌内涵作用与管理,包括做好品牌创建、营销、创新,不断地增大品牌价值并让品牌可持续发展。要知道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3.2设计好品牌名称与标志

  品牌名称与标志是品牌特征的基础,也是品牌特征的展现。品牌命名是建立名牌的第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好的商品命名胜似千言万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只有让消费者记得住、叫得响、传得快,且能适应消费者的心理,才能成为顾客所爱且易于传播。好的品牌命名需要注意其发音,具有内涵,简单独特,清楚地传达产品定位,富有产品的功能联想,还要注意文化背景。“可口可乐”畅销中国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除了它味美可口的特殊配方,强大的广告宣传外,与它的名称也有极大关系。品牌名称对人的听觉、心理构成影响。那么品牌标志,则是对人的视觉及心理产生影响。麦当劳的金色拱门,美国联邦快递的FDX和联合包裹的UPS,它们对品牌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传播作用。UPS新的“形象标志”,耗资达上亿美元,这重大举措自然有其深意:UPS的能力已显著增强,公司的业务已实现全球化,并已进入全新的供应链服务领域。品牌设计好,就等于向客户传递了一个正面的品牌信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客户接触点。

  3.3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目前和未来市场有个准确的定位,物流企业一方面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另一方面,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物流服务。清晰的定位有助于客户更好地理解企业。宅急送把自己的核心业务确定在国内小件包裹快递,目标就是要成为这个细分市场最专业的快递公司,以区别开国外快递巨头。物流企业准确的市场定位将会给目标客户在某一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对于无法贪大求全的中小物流企业清晰的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及至锁住自己市场。

  3.4树立清晰的品牌理念

  如同一个人,品牌必然要有自己的理念价值,它传达着品牌的品位、为牌处世的原则。品牌最初的概念是烙印,而现在品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它已构成消费者或客户个人信仰的一部分。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缺乏理念的企业形象是模糊而又不稳定的,是很难引起客户的心理共鸣,难以培育客户的忠诚感。

  因此,物流企业药方之一就是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DHL的“一路成就所托”、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Fedfx的“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广告口号,朗朗上口,传递着它的品牌精神,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

  3.5强化物流企业管理,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服务质量,为服务品牌提供长期质量保证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

  物流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是企业成为品牌企业的基本条件。物流需求者的服务需要主要表现为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安全性、更佳的效益、更多的参与性。因此,物流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内容需要从质量与安全、时间与效率、监察与控制、节约与增值等方面予以考虑。

  物流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实行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服务利润”的经营理念,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更好地整合配置各种资源,锻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创造更好的服务质量及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实力增强,服务水平卓越,市场竞争力提高,物流品牌形象发展壮大也才有了基础。

  3.6形成专业的物流服务品牌形象体系,积极开展品牌推广行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是靠质量、款式、口碑、服务、信誉、形象、文化等特性累积而成的。要提高名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不开推广宣传。有力的推广宣传,把企业的有关信息及时沟通传达给消费者和公众非常重要,只有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地传播并为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品牌越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

  物流企业应在前期品牌定位及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BIS),形成包括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系统在内的专业服务形象体系,打造企业的品牌差异化。视觉识别方面,在设备商标、印刷符号、电视广告、运货卡车、职员制服等运用一些陪衬性的语句、标记,都可以达到向外界传播企业形象的效果。行为识别方面,企业可以制订统一的业务处理程序、规范以及具体的交接行为,这些都能从实质上体现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服务形象的树立。

发展状况范文篇4

  一、丁圩村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59000公斤,油料生产3000公斤,禽蛋产量28000公斤,蔬菜产量50000公斤,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三、目标规划。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10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状况范文篇5

  一、基本状况

  近年来,*市妇联系统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已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得到较大落实。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市妇女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纲要”“规划”的实施逐年都有新的进展。妇女规划中有39项主要目标,24项已达标或接近达标;儿童规划中有45项主要目标,30项已达到或超过中期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妇女儿童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施,加强督促协调,推动了妇女儿童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定期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了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保证了“纲要”“规划”的实施。

  二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主要是加大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两法”“两纲”知识的宣传,并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了各级党校课程内容,加强了业务培训,提高“决策层”和“职能层”的男女平等意识,优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了监督检查。建立“两纲”实施评议制度,组织部门领导、专家和有关人员就“两纲”实施工作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纲要”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实施“纲要”情况进行考核;争取人大、政协对“纲要”实施的监督,各级人大、政协不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检查,督促“纲要”和有关法律的贯彻实施。

  四是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难点问题。1、积极推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形成了“女子家政”、“龙乡人”和“圣地保安”等一系列劳务品牌。2、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实施意见》、《*市贫困学生救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保障农村少年儿童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2.5亿元,*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贫困学生救助资金,设立500万元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规定教育年限,保证学龄儿童接受更高教育,两性平均受教育年限12.03年,女性受教育年限10.41年。3、提高妇女医疗保健水平。20*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卫生经费10.92亿元,其中,妇幼保健经费5355万元,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措施基本得到落实;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升基层保健服务能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省实现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从制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立专门机构,对妇女儿童三项生命指标实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4、关爱女孩,保障女孩健康成长。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爱女孩的政策和措施,对农村独女户、双女节育户的女孩在教育、医疗保健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纲要”“规划”实施当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妇女规划中仍有15项主要目标还没有完成,有些目标差距比较明显;儿童规划中有15项目标还没有完成;“纲要”“规划”实施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妇女儿童发展存在着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市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相对较好的领域是教育、卫生和法律领域,发展相对较弱的是经济、参政和环境领域,其中参政和环境领域没有达标的目标相对很多,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市妇女儿童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城镇相对好于农村,城镇郊区农村好于偏远农村,川道、塬上好于贫困山区,*南部地区好于北部地区。农村——偏远农村——贫困山区农村是妇女儿童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完成各项目标难度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的地区,也是我们今后应重点关注的区域。

  二是传统的性别观念、政策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市妇女儿童发展水平。妇女儿童规划中没有达标的目标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性别观念、政策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传统性别观念影响着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各级党政班子中的女干部配备比例的提升速度缓慢,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没有明显变化,即使妇女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也是担任副职、虚职的多、担任正职、实职的少。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仅为2%,比2004年降低3.4个百分点,与妇女规划30%的目标相差甚远。在第六次村级换届中,虽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明显,农村妇女参政的状况与女性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及女性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极不协调。传统的性别观念也影响着女性教育和就业水平。在教育方面,两性受教育年限差距较大,2005年全市两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03年,女性受教育年限为10.41年,低于男性2.5年,小学女生辍学率1.64%,距儿童规划小学女生辍学率控制在0.25%以下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在就业方面,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一种差序就业格局,使一些优秀女性在就业中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和岗位,出现女性相对于男性就业低层次化、非正规化的趋势,从而导致下岗失业女性增多,女性就业比例下降,2005年全市社会女性就业36.04万人,占就业人数的36.7%,城镇单位女性就业6.7万人,占就业人数的34%,女性进入正规就业比例低于男性,多数人在非正规就业领域从业。

  三是基层妇女组织作用不明显。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村级妇女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村级妇代会组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不大,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没有通过规范的程序建立健全组织,甚至是指定担任妇代会主任。少数乡镇分管领导对妇女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妇女工作未纳入乡镇考核,妇女工作的好坏不影响整个乡镇的考核,抓不抓无所谓。二是村妇代会的作用难以发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妇女组织是群众组织,不是发展生产的经济组织,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乡村采取了“三位一体”的做法(即“妇联主席、计生专干、妇幼保健员或办公室秘书”一人兼),由于兼职过多,基层妇联干部很难尽职尽力做好妇女工作。

  四是妇女的综合素质偏低。一方面受长期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妇女缺乏求知、进取、竞争、开放意识,思想偏于保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弱,特别是农村妇女,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继续学习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虽然妇女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但受大中专毕业就业难的影响,继续进行中、高等教育的人不多,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部分妇女文化素质偏低,正是由于科技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女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五是妇女主动参政意识不强,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妇女主动参政意识还不强。一是妇女参政的客观环境不是很好,在社会事务管理活动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看不起女性的现象仍存在,认为女不如男,加上为避男女之嫌,女性很难得到重用。二是主观上为了家庭、孩子,在权衡事业与家庭生活上,主动放弃了事业,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六是妇联组织经费有限。由于经济欠发达,工作经费较少,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乡镇村一级妇联组织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

  七是妇女维权存在单纯保护受迫害、受虐待妇女权益的误区,不能扩展到像就业权、教育权、卫生保健权等更广阔的领域,缺少维权手段。

  三、下步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中。

  2、建立妇女儿童纲要实施的责任追究制度,采取定期考核的办法,督促两个纲要目标的完成,推动妇女儿童纲要的实施。

  3、用项目支撑“三大主体”、“四项工程”,积极争取项目经费,做大做强项目,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发展状况范文篇6

  中国现、当代美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在20世纪中期比较简单,就是大家熟悉的国、油、版、雕,年、连、宣,现在就比较多样了。再一个就是在渠道和结构上的多样。过去比如美术家协会就可以把全国的美术家组织引导起来。但是现在除了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而且也有体制内外之间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

  近十年来,全国美术空前繁荣,美术形式也很多。比如油画、国画、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原有的主流品种象国画、油画、雕塑等方面,这些东西在发扬和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比如中国画,它的整体格局已经和近百年的格局完全不一样了。在50年代,当李可染、黄胄这些人出来的时候,他们把写生、速写放到国画里,老的国画家对他们的作品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但现在李可然已经成为国画传统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们代表的是新的观念,他们在那个时候也是有“前卫”色彩的。黄胄以速写进入国画,李可染是以写生进入国画。再拿油画来说,以前是“苏派”的,学习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这一路为主流样式。而到现在,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油画有各种风格和样式,目前很难说哪种风格,哪个“主义”完全代表了中国的油画。

  像一些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所谓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时间因素在里面,它就是表现或者说是关注艺术家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的这么一种艺术;另一方面就是一般认为当代艺术在观念上,形式上,在艺术语言上与传统的包括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别。要比较客观和全面地理解当代艺术的话,不能放开它的时间性,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一般来说,从时间上来讲,做美术史的人就把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划到当代艺术当中,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有些还坚持了传统的样式、坚持了传统的风格,而且继续关注着传统艺术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宗教、神话题材、写实的肖像、静物等,人们一般不把这些划到当代艺术当中。

  拿绘画来说,我们提到当代艺术一般要提到装置艺术、行为、新媒体艺术,但是有些绘画也有很强的当代性,比如像刘晓东的绘画,徐唯辛最近的绘画,徐唯辛在绘画技巧上是写实的,但他前一阶段创作了70年代中国众生相,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同位置的人物肖像,从普通百姓到领袖人物,他的观念已经很前沿了。再比如大家很关注的画家张晓刚、刘晓东,特别是刘晓东,他是学院的教授,他也一直从事写实的绘画,但是他关注的问题,比如关注当前社会民生底层状态,包括三峡移民,包括社会底层的、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的精神状态,这显然是非常当代的。

  目前刚刚开始兴起的新媒体艺术,一般所谓的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影视和图象来创作的作品。在国际上,通过数字化的图象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作品已经比装置和传统的行为艺术更加前卫和当代一些。就拿行为艺术来说,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在笼子里待多少天,牛肚子里待多少天,半年时间不和别人说话等等,这种样式虽然不能说已经落伍,但是至少它在60年代已经在国外出现了,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前卫艺术就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它一旦失去了这种针对性,它也就失去了它的前卫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就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观念性,所谓的当代性就是你关注当代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是当前全人类都难以排除的很尖锐的问题,也就是作品的思想和灵魂要表现什么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代艺术语境下架上绘画的走向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每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进化和消亡的过程。过去我们为了论证这个问题和这种观念,总是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人类曾经有过岩画,还有石器时代中的石刀、石斧,然后出现陶器,但是等到青铜器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搞彩陶艺术了,等到铁器出现了青铜器就淘汰了,然后是绢帛和纸……从这个角度看,架上绘画似乎要衰落。实际上早在19世纪,当摄影出现的时候,很多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就曾经宣告绘画艺术的死亡——摄影出现的那一天就是绘画消亡的日子。这是把过去历史上出现的,我们谈到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的变化更替等同于艺术。一、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基本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每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进化和消亡的过程。过去我们为了论证这个问题和这种观念,总是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人类曾经有过岩画,还有石器时代中的石刀、石斧,然后出现陶器,但是等到青铜器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搞彩陶艺术了,等到铁器出现了青铜器就淘汰了,然后是绢帛和纸……从这个角度看,架上绘画似乎要衰落。实际上早在19世纪,当摄影出现的时候,很多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就曾经宣告绘画艺术的死亡——摄影出现的那一天就是绘画消亡的日子。这是把过去历史上出现的,我们谈到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的变化更替等同于艺术。比如金属用品出现的时候人们不会拿陶器做饭煮水了,铝锅出现以后人们很少用青铜锅了……但是艺术就不一样了,在中国来说,从魏、晋、隋唐以后(西方晚过去的艺术,比如彩陶、青铜器,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一种生产、生活的用品,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当新的材料出现以后,实用性消失了,一点)出现了完全纯粹的艺术,不是为宗教、权力服务的,是一种相对自主、相对独立的艺术,这种艺术出现后你轻易宣称某一种艺术要消亡、要完全衰落,已经不符合历史的进展状况了,实际上它没有消亡。我们经常举例的切一块蛋糕该怎么切,我经常说画家为什么无论在东方历史还是西方历史上位置都那么重要呢?因为只有画家能把他们的社会活动记载下来,把他们的身影传递出去。而现在这方面的职责已经被不同职业的人分割了,比如我们的网络、电视,网络甚至比电视有了更多的受众上的优势。所以在传导人的观念、信息、精神方面,绘画的功能越来越小了,它在这块蛋糕里的份额小了,但是它依然存在,依然在发展。

  三、吴冠中先生的绘画成就以及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联系到一个美术界特别热议的话题,就是关于对吴冠中的看法,包括对他本人和他艺术作品的评价和争论。他的不同言论针对着不同的问题,比如最近他对齐白石和鲁迅的评价,他说多少个齐白石不如一个鲁迅,他这是从对人们精神给予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是否定齐白石,而是在说对中国人精神影响上齐白石不如鲁迅。他后来谈到徐悲鸿,他说徐悲鸿是美盲,他不是说徐悲鸿在绘画上是外行,而是说他在关注绘画形式上,纯粹的色彩美、纯粹的结构美、纯粹的线和点的美……这些方面有所不足。一方面他是抓住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核心问题,一方面从整体来看他仅仅说了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方面,而不能用他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看法评价整个艺术史。在中国美术界,在吴冠中这一代,像他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改革开放之初,吴冠中在众多画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此之前他并不是很有名,但是为什么国内和国外的人都那么关注他呢?关注的原因就是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整个社会文化需要变革,我们原有的大一统的局面,不管是艺术家自身或者是艺术的受众,都已经不能满足了。在这个时候吴冠中出来大声疾呼,他的看法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面美术也需要改革,“”“”剥夺了艺术家的创作权利,大家不能画画了,让他们去劳动,去改造,不能自由选择题材和形式。到80年代,画家取得了画画的权利,有许多人觉得我们按照前的节奏、规律、结构继续发展下去就行了。但是吴冠中认为我们不能按照前面的老规矩发展,应该更往前走,他提出了关于人体艺术的问题,形式美的问题,纯粹艺术的问题等等。他的见解在当时确实是振聋发聩的,所以引起很多的争论,招致很多批评。但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吴冠中当年所大声疾呼的,包括受到很多人批评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了。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吴冠中本来是在法国留学画油画,但是70年代(后期)他又开始画水墨,所以他说他是在水墨和油画之间,一直在两条路上,是介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画家,他要做一个架桥的人。也就是说吴冠中先生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一个结合,创造出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吴冠中经常对传统的艺术习惯如笔墨等,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就认为他完全背离了传统。他的独特性在于用非传统的方式表现中国特有的情调和韵味,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方面会得到共识,大家会承认吴冠中是用他个人的方式来表达、发挥了中国人的视觉观念。

  四、国内美术批评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美术批评是目前争议很多,受到很多批评的领域,在网上或者报纸杂志上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美术批评在哪里?”“中国有美术批评吗?”。美术批评不满足,这是很正常的,对美术批评进行批评也是非常正常,非常必要的。美术批评家要有独立性,随着在美术界的人越来越熟,与各种组织、各种朋友、各种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时候,做到充分的独立是相当困难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人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下,比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上辈和下辈之间、权威和非权威之间,中国人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这一类观念影响着中国批评家的行事方式。

发展状况范文篇7

  医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与医学积累。民族医药的概念可以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广义的概念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这里的民族,是指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国的、本土的、非外来的意义。狭义的概念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中国民族医药其中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回医药、朝鲜族医药等等。

  在我国,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与中医药并称为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具有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当然代表。民族医药不是中医药的某个分支,而是中医药的姐妹。民间医药则是蕴藏在民间的养生习俗、单方验方、草医草药和医疗方面的一技之长,他们并不一定受到中医学的理论的指导,也很难归属于某个民族医学,人们一般通称其为“民间草医”。民族医学和中医学有着相似的哲学思维、医疗特点、用药经验和历史命运,都属于中国的传统医药。

  同时,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也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在2002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中,对传统医学下了确切的定义,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传统医学疗法包括药物疗法(如使用草药、动物器官和/或矿物)和非药物疗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比如针刺疗法、手法治疗及精神治疗)。

  二、我国民族医药的政策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84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民族医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民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不但是各族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各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要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技术”。

  2002年12月4日,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卫生保健及中医(民族医)类专业”,在谈到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时,要求“增强全科医学知识和中医药学(民族医学)的教学内容”。2004年2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民族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认真做好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工作,大力促进其发展”;“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牧区,还要注意发挥民族医药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吴仪副总理强调:“我们都在讲中医药是国粹,要努力保护,加以提高,但是不给予积极支持,连起码的政策都不落实,又谈何重视,谈何保护,谈何提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坚决落实好既有的政策,把对中医药的支持落实到行动上来。同时,要不断研究制定新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在附则中规定:“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77年版开始,在所收载的“中药药材”中开始包括少数民族药材,在中药成方制剂中包括少数民族成药,这是《中国药典》第一次出现民族药的概念。

  三、我国民族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民族药企业的出现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时期。当时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它的前身是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与“门孜康”合并而成的拉萨藏医院)因门诊量增大,国内外对藏药的需求明显增加,藏医不仅要在门诊看病,还要自己动手配药、粉碎、制丸、包装甚至发药。1964年,为了满足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藏医院扩建藏药厂,同时派专人到北京同仁堂学习先进的制药技术。1982年,由中国药材公司筹划并投资,在内蒙古的通辽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化的蒙药厂。1996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时,由江苏省投资近7000万元在拉萨援建了现代化的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今西藏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传统藏药进入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发形势的鼓舞下,一批民营的民族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如奇正藏药创办于1993年,金诃藏药创办于1996年。至目前为止,全国的民族药企业约130家,主要包括藏、蒙、维、苗、傣、彝六类民族药,2003年销售约50亿元。

  四、我国民族医药行业质量管理状况

  民族药的国家标准,共计1178种,其中制剂865种,药材313种。具体情况是:《中国药典》1995、2000年版共公布民族药药材5种,制剂33种。1995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藏药部颁标准,其中藏药材136种,制剂200种。1998年10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维吾尔药部颁标准,其中维药材115种,制剂87种。1998年11月1日,卫生部公布了蒙药部颁标准,其中蒙药材57种,制剂177种。关于这一点,有人理解为民族药的国家标准只有藏药、蒙药、维药三种。其实,到2002年12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专家评审已经将435个民族药地方标准转为国家标准(减去与以往标准重复的实为405种)。至此,民族药的国家标准共计1178种,即药材313种,制剂865种。其中,藏成药318种,蒙成药177种,维成药96种,傣成药37种,苗成药154种,彝成药81种,壮成药1种,景颇族成药1种。2000年版《医保目录》收入民族药47个。

  五、进一步提高民族医药质量信誉水平是民族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的来说,我国民族药的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我们的民族药企业大都是新兴企业、民营企业和西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目前还属于弱势企业,市场影响力不够,很多企业存在资金少、药品销售主渠道不畅、进入医院比较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有关民族药的宣传工作非常薄弱,许多民族药的性味、功能、主要疗效等内容未能被群众了解,如民族药的说明书没有特色,普通老百姓看不懂其中的术语。还有一点,就是大部分中医和西医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民族医药学习掌握也很不够,影响了民族医药的普遍使用,以上诸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医药企业的发展。因此,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民族医药,努力提高民族医药企业质量信誉度,是促进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任务。

  六、中国质量信誉咨询系统是提升民族医药质量信誉度的有效手段

  中国质量信誉咨询系统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全国各行业、各地区企业单位质量信誉、产品(服务)品质和用户服务信息的专业查询平台,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相关行业协会联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是联办单位之一,具有很好的社会公信力。民族医药企事业单位参加中国质量信誉咨询系统,即可通过该平台更加有力地配合企业进行广告和商业宣传,树立民族医药企业的良好形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民族医药企业通过共同的努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中国质量信誉咨询系统彰显民族医药企业形象,我国民族医药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并获得全面发展。

  附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简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学术团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的积累非常深厚,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大量的医药文化。除中医学以外,还有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壮医学以及苗、瑶、彝、侗、土家、朝鲜、回、哈萨克等几十种民族医药。它是一个伟大的医药宝库,也是当代依然有科学生命力的医药卫生资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学术团体,成立于1994年2月18日,1997年11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全面开展学术活动,现有会员一万一千余人,团体会员35个。从1998年开始,相继主办或承办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各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学术组织联合召开了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土家医药、壮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等学术研讨会,促进了这些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连续举办了“中国民族医药论坛”,首次提出“让民族医药下山进城,造福人类”,对“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民族医药与西部开发”、“民族医药面对入世”、“民族医药与社会保健”、“民族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等重大课题,组织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对各地的民族医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表现。对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民族文化应有的认知和尊重,也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对现实存在的传统医药资源的必要开发和合理利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根据深入的调查和会员群众的意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建议》、《关于推荐民族医药专家进入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建议》、《关于适当放宽民族医院院内制剂审批标准的建议》、《关于民族医药立法的建议》、《关于让更多的民族药进入“医保目录”的建议》、《关于推举民族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的建议》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民族药部分遴选方案的建议草案)等等,对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多次提出“抢救民族医药,保护民族医药,把根留住”的学术呼吁。发掘整理民族医药要采取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满腔热情、深入细致的态度,有则有之,无则无之,多则多之,少则少之,不轻易否定,不随意拔高。保护民族医药主要要保护人才,保护文献文物,保护药材资源,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园区。同时认为民族医药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抱残守缺,不固步自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为人民造福。

发展状况范文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同时保险正以一个崭新的意义,日益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中国保险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一是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行业信誉地位下降,人员规模的成长与整体素质的提升没有同步发展。二是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保险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渴望得到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销售服务。三是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会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稚嫩的民族保险业造成冲击,保险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加将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保险营销作为实现保险业务增长、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保险公司永续经营的根本保障,就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不得不思考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1.营销概述

  保险营销渠道种类指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向保户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一些途径。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上主要以个人营销、中介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格局。按照有无中间商参与的标准,营销渠道可以分为直接营销渠道、间接营销渠道和新型营销渠道[5]。1.1直接营销渠道。直接营销渠道是指通过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来直接进行保险的展业活动并销售保险产品的方式。这种营销模式具有为保户提供专门的、一对一的服务的优点;其次,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对公司的业务的了解程度较高并且他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较大的离职率,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并且也有利于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但是由于直接营销模式主要是靠公司的业务员来进行销售,由于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他的经营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利于扩大保险公司现有的业务规模。并且这种营销模式的经营成本比较高。1.2间接营销渠道。间接营销渠道主要以人、经纪人、银行人等形式存在。对于那些处于发展期的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来讲,间接营销渠道成本和风险都比较低。但是它也有其缺点如信息不对称,最终可能会损害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1.3新型营销渠道模式。新型营销渠道模式以互联网为主要特点。互联网销售对于那些喜欢上网购物的人提供了方便,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选择符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交叉销售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模式,他使保险公司的现有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2.保险营销模式在中国现状分析

  2.1保险营销模式中以个人营销为主。这种营销模式相对成本门槛较低,吸引力很大。保险人的门槛很低、大多采用人海竞争战略,对于保险公司来讲成本低并且十分容易扩大规模。在我国保险业发展之初,保险人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所以,个人营销渠道依然是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营销渠道。2.2中介渠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保险专业、保险经纪人、保险兼业渠道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在这些中介渠道中银行保险最为突出。保险公司把银行的营业网点作为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这一做法十分有利于抢占市场和潜在的客户资源,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保险公司营业点分布范围少的特点,可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他们的附加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3交叉销售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交叉销售也随之出现,并且这种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保险公司所使用。它使保险公司的现有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他通过将寿险和财险的客户资源进行充分的整理结合形成新的营销渠道。目前,我国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寿险、产险、养老险、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都已打破了寿险和产险之间界限也已经打破。目前寿险、财险、产险、健康险之间已经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3.我国现行的保险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渠道间营销资源的流失。我国大部分保险营销渠道还有待完善,而且各种渠道之间还存在营销资源流失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比如每个营销渠道都有其营销的产品。所以,顾客没有办法从一个渠道得到他想要的产品组合,这通常是由不同的销售人员去重新开始谈判。同时,每种渠道之间也会有属于这种渠道的方法。所以需要建立不同的管理培训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营销的效率。3.2间接营销渠道分布不合理。我国的保险中介渠道的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与保险兼业渠道以及个人营销人员渠道的比例差距也很大,并没有体现其专业渠道的优势。在兼业渠道中,他所代表的各类保险业务比如寿险业务的银行渠道等对保险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兼业市场比较复杂,同时还存在着宏观监管不足、违规操作的现象、无证或越权等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这几年它的发展速度有所变缓。3.3个人营销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3.3.1营销人员整体参差不齐。个人营销人员的数量一直在高速增长,由于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较低,营销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导致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销售误导、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又由于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偏低、待遇比较差,造成它的人员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并且有较高的流动性。给投保人在进行理赔、续保等方面所需的服务造成很大的不方便。3.3.2营销人员的法律定位比较模糊。在我国个人制度中,人与保险公司主要属于关系,个人营销人员的权利及义务无法明确界定,这便很难将责任落实到位。3.3.3营销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缺位。各家保险公司为其营销人员所提供的商业保险的保障力度不够充分,无法满足他们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劳动收入暂时中断时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各家保险公司提供的大多为短期产品,如果离职后就会失去保障。3.4产品缺乏多样性,消费者不易甄选。随着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日趋增多,保险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由于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强,使得很大一部分潜在需求客户望而却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要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而基于大数定律制定的保险产品往往同质化,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4.我国保险营销模式的完善

  4.1个人营销模式需要完善。新型的营销模式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挑选学历、社会经验等方面更加优秀的精英人士,旨在挑选出可以适应本行业的优秀人才。精英人士为得保险营销注入新鲜血液,为保险公司培养高绩效高业务能力的团队奠定基础,从而提升保险公司的展业效率。4.2建立规范的保险兼业模式。首先就一定要保险公司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保险市场和政府部门的关系,保险产品创新和监管部门的关系,市场竞争和行业垄断的关系等。其次,保险监管部门应明确监管的对象及内容,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明确兼业人旨在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从而进行监管。同时保险公司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及时更新现有的营销模式与营销系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新型销售模式4.3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共同维护行业形象。全方位营销产品和服务平台是指在营销方面,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还要突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建立一种多层次、立体的营销方式,比如内外联动、网络销售等。同时随着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有必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工作性质、风险偏好、经济能力等,为其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组合,并且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5.结语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党课心得体会100字,党课感想
    下一篇: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结果导向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