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8日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1

  关键词: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和作用

  1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用一种精神去统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2.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而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带动广大职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更注重一种精神的力量,因此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围绕企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克服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文化既能陶冶职工的情操,又能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精神的个性,使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到企业精神上来。

  2.3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超级秘书网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2.4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2

  国企改革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国企改革推动了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更加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价值观、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激励、凝聚员工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目标与导向,对于促进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同顾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发展趋势,国企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当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势相适应,因势利导。从国企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应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去推进。

  1. 20世纪80年代国企文化的模糊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市场经济虽然己经出现,但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计划经济才是最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再加上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直至19^8年,国有企业依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以各种指标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国企的经营模式开始由传统转向科学。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国企仍然无法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陋俗,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而这些因素的改善尚且需要随养国企的发展逐步完成。在这个时期里,国企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也有适当的改革创新,但是员工依然缺乏自主意识,不能主动解工作的意义,没有创新的想法,只是机械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redlw。com。

  2. 20世纪90年代国企制度的完善阶段

  从199年至今,随养国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基木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自主管理模式己占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和自主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国企而临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的双重任务,企业文化也渐渐呈现出灵活度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员工之间互相配合,有个性又有责任感的员工大量涌现。企业的价值观也随养企业文化渐渐转变,既保证整体效益,又尊重个体利益,鼓励创新思维。至20世纪末,国有企业己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企的文化建设也逐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结合。

  3. 21世纪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成为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的文化也发生交融和碰撞。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会体现在其管理思想中,中国传统管理理念喜欢用情义道德来约束员工,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而前,更注重将集体和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西方国家的管理注重法制,相较于中国式管理而高,更看重所在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国有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清楚的了解自身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去粗取精,实现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redlw。com。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代表养企业的精神而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外在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文化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国企改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的良性循环。

  1,。独具特色的国企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生命力,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发展、地域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不能片而的理解成“墙上挂养,嘴里喊养”的口号。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基业长青,除了盯紧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更要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发展共识,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有认同感的国企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提高企业凝聚力,其根源在于员工对于一致性文化的认同感,是自动趋向而不是被动灌输。首先,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要经常检验效果,不断调整方向,使其上能适应企业发展、体现企业形象;下能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其次,企业的领导十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企业的价值规范,格行利之于众,实现对员工最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再次,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自身发展实际,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dlw。com。

  3.人性化的国企文化,能够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提高工作效率

  文化建设在于给人们精神上的熏陶,充分发挥人们的潜能,通过企业制度将人的欲望迁移和凝聚到实现企业目标上来,所以恰当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员工都具有个人思想,因此国企在进行制度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进行分析,让制度更具人性化。企业可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多角度地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抵触情绪,主动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国企文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的途径

  1.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柔性化,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执行

  柔性文化的终极体现是以人为木,在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企业管理制度是与员工日常工作联系最密切的,制度木身除了要有明确的规范作用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柔性的制度文化能让员工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执行,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拓展和人员潜能的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十劲,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

  随养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有企业若想做强做优做大,并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力地位,就必须放眼未来,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将企业的现实状%与外部经济环境相结合,以思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作为辅助,打造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国际环境的文化氛围。要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引进西方文化,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为深化国企改革奠定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3.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国企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外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及其员工共同具有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行为,要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正确的公司价值观。因此,系统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概述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所谓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对内它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健康的企业文化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可以帮助、引导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道,促进与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良的企业文化则以错误的价值观为导向,诱使企业不当行为,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乃至破产。

  2.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正是由于有着坚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得日本大财团三井公司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分崩离析后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

  3.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4.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5.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

  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1.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从表面看,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譬如:某企业在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中发现其中一个产品质量不好,如果要更换的话要损失很多已经到手的利润,是换还是不换?从经济价值观看当然不换,但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必须换。今天损失的利润若干年后会得到补偿,一时的利益得失会影响今后发展壮大。这就牵涉到企业支持哪一种文化观的问题。这样的事例在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中随处可见,关键看企业的主管及员工怎样去处理对待。在具体事例上的处理方法就会体现出这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效应,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人员素质等。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氧气”。一旦缺了“氧”,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从企业员工个人来说,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

  现代企业员工,已不单纯只是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作为“社会人”要求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员工谁也不想把自己能依存和能实现梦想的企业搞垮。如果这个“家”管理得好,充满团结、祥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社会公众中又有良好的形象,那么员工们都会以她为荣,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惜一切去珍爱她,为她创造更多的效益,也衷心希望企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她自己成功的企业文化,用一种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促进员工奋发向上,敬业尽职,努力工作,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反之,一个低迷的企业谈不上有什么企业文化,更不可能有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员工各有各的价值观,各打各的小算盘,各唱各的腔调,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不垮呢? 所以,企业文化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它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上下须共同遵守),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东西,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3.企业发展对企业文化的反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可以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便是一句空话。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了企业的现状。

  因此,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但文化与企业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所以只有做到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企业文化才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有文化的企业,不一定能搞好;但没有文化的企业,一定搞不好。脱离文化的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很难进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越来越多地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起来

  由于多年的国企自豪感和优越感,自然而然地对其它企业的经验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同时也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相兼容且丰富多彩。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她的发展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同样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要以开放、兼容、效率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其它优秀企业的文化,把它融合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既而不能“全盘移植、食而不化”,也不能盲目自大,闭门造车。

  2.树立效益为先观念,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其经济目的,同样企业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所以企业文化的精神向导也要有强烈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要有一套正确的理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政治与经济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文化是政治经济观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过来维护与促进这种政治经济建设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最新理论,在一定情况下,它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所体现出来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长期以来我公司不论经济效益如何总能保证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所以在有些人头脑中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不强,已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阻力。在企业文化中,应紧跟市场竞争的步伐,从改变观念上入手,增强效益意识,使企业文化紧扣企业的发展,不断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3.树立以人为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无人则止”。它形象地说明了企业的最主要的构成是人。那么企业的一切活动就应以人为重,以人为本。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人,不但要通过人的实践创造文化,而且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导引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此,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只有从企业文化的思想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那么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才会得到员工真正的拥护。

  4.加强企业团队精神建设,提高核心凝聚力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只有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为此,要加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引导广大职工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以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为重,爱厂如家,为企业的发展和振兴多作贡献。

  5.打造规范企业整个运营的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6.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要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不同思维的环境。如果创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企业也很难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力。浅议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建设的方法[J]。现代商业,2008,12.

  [2]乔银修。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的思考[J]。山东化工,2007,11.

  [3]王宏发。浅析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9)。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4

  2、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性、智慧和创造力,是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选择。

  3、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4、树立企业文化的战略意识,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观念,强调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进行企业文化的战略实施,是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和进行科学管理以赢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5、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价值观把企业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5

  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价值标准,同时,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在新时期,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一、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能自觉让员工把个人发展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服从企业管理要求,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变为“我主动这样做”,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例如:海尔集团在1984年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的小企业员工们羡慕国有企业,抱怨自己天时地利两不占,对这个企业丧失信息。就在1984年12月26日,企业领导大胆地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始着力培养和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这时,新观念、新文化一点一滴地在员工思想中扎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行动。

  二、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这些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铁饭碗以后,大多数企业都习惯将员工收入与本人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在员工中划分出类似“优秀”、“合格”和“试用”这样的不同等级,员工的福利待遇,则直接和自己所处登记挂钩。这样的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在员工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努力向上的工作氛围,工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企业文化的激励下,企业员工队伍也会更加稳定,更加成熟,这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稳固的人才梯队,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科学发展。

  三、企业文化的吸引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有这样优势的企业必然吸引更多的人才就业,同时,大量人才的成长又必然促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此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在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等等都有很大吸引力。如果是同样的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到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吸引作用。

  四、企业文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成熟的企业文化就像企业中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要求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者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地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愿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当企业文化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为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能做,这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提高了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我约束力,最终使员工明确工作的意义,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企业文化的先导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并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六、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6

  关键词:新形式 企业文化 意义和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2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而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带动广大职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3 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4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的不平衡

  在现实实践过程中,一些重点的工程或者好的项目,企业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公司在这些方面积极贯彻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实施纲要,规定项目文化建设的标准,雷厉风行,措施得力,规范到位,有声势,有实效,文化建设做得有声有色,而在小项目、差项目,企业文化就受到了漠视,行动迟缓,标准不高,没有什么实效。

  (二)工作不够扎实

  虽然有很好的实施方案方针,但是一些项目却没能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致使项目的文化建设与项目的实际管理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相符现象。此外,有的项目只是对工作部署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缺乏考核及评价体系,工作落实相当困难。

  二、具体影响因素

  (一)制度因素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企业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而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建设还将影响到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大的文化环境对企业在约束和影响的反映,体现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而企业不同的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经营特点,是企业制度文化中的个性因素。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文化实际上是共性和个性的良好融合。

  (二)愿景因素

  企业文化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愿景都不相符合,那么就实际而言,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并不是从企业发展中的愿景实践中产生和提炼的,也难以解决企业愿景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将对企业愿景的实现带来阻碍。由此,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企业文化的形式,都应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愿景是企业所需要创造的价值,是由企业中的各项目的愿景共同构成的。而企业项目的愿景具有多种形式。由此,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应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共同项目愿景为文化形成的基础,使共同的愿景成为项目实施的持续推力。共同的企业项目愿景一方面能激励员工尽最大的努力,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员融合到一个项目体系中,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另一方面,项目愿景的形成是对项目成员做有利于项目发展事情的鼓励。同时也为项目成员的行动提供了指南,增加了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项目成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人才因素

  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前,企业项目管理向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上发展,社会上的证书热、培训热、软件热也是对企业项目管理持续发展趋势的切实体现。企业管理者逐渐重视项目管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企业的全部希望错误的寄托在某些咨询机构身上,幻想其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良药。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事实上,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团队人员自身的素质的。

  1.项目领导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企业中很大一部分的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是从企业一线中提拔上来的。这一部分人员,到了经理岗位后,角色没有及时转变,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他们的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作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或者部门经理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更要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2.项目员工的素质问题

  仅仅依靠高素质的经理,而企业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素质底下也难以推动项目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因为项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员工完成的,如果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或者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也不可能高效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企业项目团队中员工的素质主要包含着员工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技术素质。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制,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项目管理,则必须提高员工的这三项素质。

  第一,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首先,我们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通过此种教育,使员工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从而使他们培养出正确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其次,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道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因为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职工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同时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第三,要搞好宣传活动,通过文化宣传,可以使员工不断激励自己上进,学会明辨是非,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促进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日益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因素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已变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素质、管理思想、道德规范、经营原则等的综合体现,选用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就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意义进行探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据统计,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统计,有180多种,主要原因在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涵盖面的宽窄不同,所强调的重点不同”。本文在对企业文化进行界定时,其山发点和所遵循的原则是“服务于企业文化实践,提高可操作性”。在这一原则之下,对企业文化的界定,要考虑有利于三个问题的回答: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这三个问题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在广义与狭义的文化、企业文化两种倾向中进行选择。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行为、制度、价值观和信念,而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价值观和信念。本书倾向于对企业文化进行狭义的界定,也就是只包括价值现和信念。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企业文化的根源,也涉及企业文化的目的和作用。“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根源只能是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但传统不是全部,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生存,要谋求可持续成长,必须适应具体时空条件下的外部环境。事实上,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不仅是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财务、研发、市场与销售等各个职能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也就是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成长。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是企业能否适应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对第二个问题的问答,是本书的落脚点和主自所在。企业文化不仅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现了企业及其员工对自身、环境及其二者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正确性,显然是企业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仍然需要落到实践中去,才有可能是现实有效的,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也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目的。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不是抽象地存在着的,而是附着在企业中的物质、符号、行为、制度等各种载体上。这些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实践或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倾向于借鉴狭义的文化观点,为企业文化下一个描述型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信念和价值观,其显现方式可以利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载体,包括制度、物质、行为、符号等。这些信念和价值观来源于地域传统文化或者民族传统文化,并会响应外部环境,以便能够对外部环境及企业的变化和特点予以适应,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根据企业文化自身的特性及其建设规律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系列基本原则。能否正确地遵循这些基本原则,那么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一)个性原则

  所谓个性原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塑造具有本企业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只有建立起具有本企业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行为方式千差万别,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即使同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各有各的特殊性,在文化风格上也不会完全雷同。美国学者特留斯。边尔等人通过对数百家企业及其环境的调查,从市场角度出发,将企业文化归纳成四种类型:

  一是强人文化。强人文化是那些个人主义者的世界,他们通常担负着很大的风险,并能迅速得到有关他们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信息。建筑、整容、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广告电视、出版、体育运功和娱乐行业属于这一类型。这类企业赌注高,风险大,成败在此一举。该文化孤注一掷的特性,决定了人们追求最优、最大、最好的价值。

  二是拼命干/尽情玩的文化。员工们担负的。风险很小,并得到快速的反馈。房地产经纪公司、计算机公司、汽车批发商、所有上门服务的销售组织属于这一类型。为了取得成功,这种企业文化激励人们进行高水平、低风险的活动。

  三是文化。这一类企业文化包含着许多大赌注的决策,反馈速度慢,即使几年之后,员工也不知道是否成功。石油公司、飞机制造公司、航天公司属于这类企业。这一风险大、反馈慢的企业文化导致人们注重人的成熟和稳重,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注重敬重权威和技术能力、注重具有实现远大志向的精力和韧性。

  四是过程文化。这种类型的企业员工往往会很难衡量自己的工作绩效,相反,他们只注重如何去做。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组织、大多数的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公司、受到严格控制的工业(如药剂品公司)属于这类企业。这种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用完善的技术来解决所意识到的风险,追求事事完美无缺,做到过程和具体细节绝对正确。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真正符合这些文化内的任何一种。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发现所有的企业都是这四种企业文化的混合体。欲建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应对本企业具体情况和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科学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企业目标,概括出具有本企业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往往需要全体职工讨论才能够完成),是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二)榜样原则

  所谓榜样原则,是指正确地树立和表彰集中体现企业精神的英雄人物,以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去引导、激励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学者在谈到英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指出:英雄作为人们最佳行为的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支柱和希望。当代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英雄,在企业的各个角落创造英雄,使之成为员工们的学习榜样。

  一种是企业领导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自觉践行。为了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呕心沥血,很多优秀的企业领导为企业发展绞尽脑汁、拼命操劳,那么他(她)必将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价值的体现者,成为企业精神的象征,成为广大职工心目中的楷模。

  另一种是职工中的榜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人都有表现自己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内在积极性,只要稍加引导即可得以充分发挥。在职工中树立职工学习的榜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因为,英雄人物的行为虽然超乎寻常,是人人想做而又暂时未能做到的事,但离广大职工并不遥远,只要象他们那样认真地工作,就能够获得成功。

  (三)激励原则

  人们对其一事物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归根到底是由其一事物能否为人们带来利益(或满足需要)及其程度所决定。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越多越大,人们就越重视;若它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利益,甚至损害人们的利益,人们必将鄙视它,舍弃它。所谓激励的原则,是指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给职工群众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给职工群众可以亲身体验到的精神利益,从而激发职工群众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激励原则的依据是入的需要理论。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进而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但从宏观上来划分,人的需要无外乎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两大类。行为科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以需要的目标为导向,并以达到目标满足为归宿。每当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一次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幸福和自豪,从而使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精神抖擞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反之,人的意志就会消沉,行为就会消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满足需要的一生。正是这种不断满足需要的追求,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既然人的需要表现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两大类,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那么在运用激励原则的过程中,就应该把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并视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需要回答三个根本性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怎么做?

  企业文化是什么?简言之:企业文化是大多数员工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人――首先是“经济人”,追求吃、穿、住、行等生理和物质需求。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人选择企业的初始动机。企业――首先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费尽心机,甚至不择手段。但人是复杂的,人也是伟大的。人的复杂与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可以超越生理和物质需求,追求心理和精神层次的需求,从而实现生命的完善与升华。企业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变得更加人性化。成熟和人性化的标志,也正在于它可以超越“赚钱”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目标层次,从而与社会和谐共处,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句话,在物质层次之上,人和企业都需要一个非物质的理由,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就是价值观和信念,也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为什么?意思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和信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和信念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即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条河流,必定有它的源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其源头只能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如国学大师庞朴所言“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包括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肉体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之外”。不管你意识没意识到,或者你愿意不愿意承认,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必定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以环境为导向,适时变革。将传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提炼与认知八项基本价值观:“自强不息的人性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克己乐群的群己观、速度第一的时间观、社会公器的企业观、自我实现的工作观、客户导向的场观”。

  企业文化怎么做?如果只是停留在口上、纸上、墙上、网上,那它并不是员工所真正认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认识,但更是一种实践,需要落实到企业中的物质、符号、行为、制度等各种文化载体中去。这些载体,正是有效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目标,只有建设有效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而言,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

  坚持和深化企业改革,必须不断解决员工的矛盾心态。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不打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形成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源于先进生产力集结点的企业文化,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正处在这种变化的交叉点上。就是说,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和企业推行经营承包、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劳动组合等重大改革,对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更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员工的择业观、公平观、市场观等等已经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符合当代商品经济要求的经营哲学、竞争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必将有助于解决员工的种种矛盾心态,人的矛盾心态问题解决了,工作起来才能够有动力、有激情,才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领导人错误地认为企业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从而削弱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后果。由此可见,大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提出的内在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应该要认识到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从实际出发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等等,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若不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不管你强调多么高,叫得多么响,也难以收到实效,甚至会重新出现“政治冲击经济”的错误,再次给企业生产经营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局面。一些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的经验表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两张皮”问题。这是因为,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抓住培养与发扬企业文化这个关键环节,使其凝聚在企业全部活动之中,与企业运行机制完全同步,即可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溶为一体,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捂,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之目的。

  (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性的象征,也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本质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继承和接受,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都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其目的就在于利用淡化个人色彩、强化职业管理等方式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一)爱兵惜才,感情融入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为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公司范围内大力实施了人才优先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思想,建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形成了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的企业文化氛围。作为企业主要领导干部,要多运用人格的魅力,树立非正式权力,要用好权,多为员工办实事,心里要有群众,只有始终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真心诚意地为国家和职工谋利益,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要让每一位企业员工都会时刻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都会亲切地体会到领导的爱心和期盼。通过感情融人,不仅激发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应该采用多途径、多种方式为广大员工服好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任人唯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为企业员工发展搭建平台。在引进优秀人才时,生活方面应该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落实以人为本和开发人力资源,要尽最大努力来解决优秀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户口转移和配偶工作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广大员工能全心全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新引进的员工,企业应该推行“重点培养,严挑细选,精心栽培”的原则,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断更新。

  (二)提升素质,树立形象

  企业在坚持人本管理的同时,务必要将培育人本文化,营造人企合一的浓厚氛围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点。企业应该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扭亏脱困”大讨论,引导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现、市场观和创新观,逐步形成“理想、勤奋、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使先进的理念在企业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企业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引擎和文化支撑。要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以全力打造学习创新型团队为目标,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基层组织和争当学习型个人活动,有力地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党校、职工学校等培训阵地的优势,对管理人员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和岗位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员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天天有培训,处处是课堂,时时讲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抓住社会、企业、家庭三个环节,运用典型引路、演讲比赛等教育手段,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贴近实际、贴近管理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在活动中、参与中观念得到了转变,素质得到了提高。三是打造学习团队,以各个基层单位为单位,积极开展“事后分析会”、“工作讨论会”、“寻找问题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互动式学习氛围,提升了员工的学习能力。四以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职工之家”建设在坚持原有的“民主之家、安全之家、温暖之家、勤俭之家”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学习之家,文明之家”,全面提高员工的现代化素质,充分发挥了“职工之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融合剂和纽带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要建设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群体价值观等进行全方位提炼、整合和开发,并设计开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建具有企业特点的理念识别系统。在经营理念上,大力提倡“顺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营销精神。制定了“宁舍近利,不失大局”的营销策略,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波峰浪谷中,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在群体的价值观上,大力提倡“做事三合”(合理、合情、合法),不断挖掘员工的主观潜能;在管理原则上,坚持严谨、标准、务实;在产品质量管理上,竭力把与用户联结这条纽带维系好。人才管理带动质量管理的提升,刻画出企业独特的个性。

  (三)员工文明行为养成

  员工文明行为养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决定企业精细化管理成败的关键环节。企业应该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其目标愿景激励,企业理念宣传灌输、渗透、开发,都要通过员工的文明行为体现出来;精细化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依靠员工的文明行为去实现,没有企业员工的文明行为,就不可能全面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员工文明行为养成包括行为禁忌规范、基本文明行为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为加强员工文明行为养成,企业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六个检查指导小组,负责对基层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同时制定了“员工十条行为禁忌”、“员工二十条日常行为规范及员工日常文明用语”、“员工现代文明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等文明行为养成规范。

  五、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及意义,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合理、科学。

  [1]孙东华,刘峰,姜波,满辉,刘菏林。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14):121-124.

  [2]王雪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3):120-125.

  [3]杜丽萍。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在创新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9(11):191-194.

  [4]郑洪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适应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14):141-145.

  [5]郭松。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03):131-135.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个人思想汇报,思想汇报
    下一篇:手术室实习总结范文,手术室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