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关于诚信的格言,诚信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8日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多虚不如少实。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2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

  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范例】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一、活动目的:本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诚信”的优良品质,要求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促进良好行风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使中葛根水库建管处德育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让道德环境有全面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做诚信职工,建诚信科室,创诚信单位。

  三、参加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四、领导小组组 长:鲁新平

  副组长:张德兵 芦志强

  组 员:赵 勇 侯彦姣 唐鲜鲜

  五、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职工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职工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单位纪律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活动时间:4月1日—5月31日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5日 启动宣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6日—5月26日 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5月27日—5月31日 活动总结阶段

  七、具体活动安排:(一)启动宣传阶段1.利用例会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氛围。

  3.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动员会。

  4.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入诚信内容,渗透诚信思想。

  (二)活动开展阶段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15日前)

  (2)出版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4月15日前)

  (3)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由同事监督实施。(4月22日前)

  (4)个人制定一份“个人诚信公约”,并组织职工签名活动(4月25日前)

  (5)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4月25日)

  (6)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5月10日交稿)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1)评选优秀征文等。

  (2)检查 “诚信公约”及签名活动、个人诚信口号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5月9日)

  (4)组织观看纪录片《道德的力量》。(5月23日)

  (三)活动总结阶段1.各科室写出本科室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部分资料。

  2.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树立诚信典型。

  3.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层层负责,力求实效。

  2.可针对各自特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文明诚信的氛围,创造人人诚信的精神家园。

  一、活动主题 争做诚实守信好少年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三、令页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10月9日—31日五、活动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

  (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

  (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

  (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

  (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

  (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

  (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

  (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

  (20分)

  ④版面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好;

  ⑤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10分)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1)评选优秀班会记录、优秀手抄报等。

  (2)检查各班的“诚信之星”评选过程、个人诚信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的收集张贴及学生读的情况和演讲比赛的落实情况。

  (3)加强值周检查工作力度,以值周检查为评选诚信班级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0月29日—31日)

  1.各班班主任写出本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

  2. 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各班评选“诚信之星” 填写申报表,报大队部;

  学校评选“诚信班级”。

  3.德育室对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利用学校博客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七、活动要求1.要强化组织^令页导。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令页导,德育副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妥善安排,力求实效。

  2.要制定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实际,做到活动有内容、有检查、有考评、有效果。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3

  以传承春秋时期我国伟大政治家管仲治国理政思想为主体,汇聚诸子百家政治智慧的经典文献《管子》中有《枢言》篇,该篇可称为是治国理政的精言荟萃,甚至有学者认为是全书之“枢纽”。[1]该篇对“诚信”要义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将诚信视为能凝聚民心、统治天下的思想中枢和精神纽带。今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小学的诚信教育,笔者认为应该认真抓好诚信教育中的三个“结点”,以此推动诚信教育扎实、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

  一、认识结点:文明之根与立人之本并重

  要让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的管理者对诚信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到位,要认识到:诚信乃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诚信文化是最早被统治者重视,最早被学者诠释,最早进入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也最早成为中国人心灵、情感和道德融铸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中华文明之根。

  诚信是最早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处的思想理念之一。在中国最早的文献典籍《尚书・尧典》中,就有赞扬帝尧“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记载,《尔雅》释之曰:“允,信也;允,诚也。”是说尧能够诚信恭谨,推贤让能,光照四方,道通天地。可见,早在“五帝”时期,诚信就成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并付诸政治实践。《尚书・汤誓》中也记载了商代始祖汤在对臣民的誓言中,以“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作为构建和谐君臣关系的行动准则。

  春秋时期,社会巨变、列国纷争、礼崩乐坏,统治者为了在变革中求得生存与胜利,大力倡导、标榜诚信,诚信思想遂成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国家和人际关系层面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圭臬。《左传》中,“信”字出现了216次,是出现最多的德目之一。“信,战之器也”“信,国之本也”“礼以行之,信以守之”在《左传》记载中屡出君臣上下之口。在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诚信思想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孔子在《论语》中38次提到“信”,并从多个方面阐发了“信”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提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的论述。他也是最早将“信”纳入教育内容的先师,并将“信”列入其思想核心“仁”的基本道德内涵“五德”之中。孔子对源远流长的诚信思想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实践,奠定了诚信在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围绕政治、社会的未来与发展,相互辩说、交流激荡,诚信思想得到各家学派的重视、论说与发展。孟子不仅传承、发展了子思关于“诚”的思想论述,将诚与善结合,提出“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孟子・离娄上》),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诚信思想,将“朋友有信”提升到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的“五伦”之中,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道德基省\髯佣猿嫌胄乓灿猩钊肼凼觯提出“上端诚则下愿悫”(《荀子・正论》)、“百工莫不诚信”(《荀子・王霸》)的主张,将诚信扩展为商贾、百工、农夫的职业道德准则。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的法、道、墨、名以及杂家都对诚信各有论述。例如,《韩非子》中“信”字出现了50余次,《庄子》中出现20次左右,《墨子》中出现40次左右,等等。出于众手的杂家名著《吕氏春秋》中,不但大量论及诚与信,而且有《贵信》专篇以论诚信。在哲学突破、思想活跃、民族智慧大放光彩的百家争鸣时代,诚信思想经各家学派论说、凝练、创新、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备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成为民族精神的灵魂。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在传承孔孟之道,兼采道、法、墨、阴阳等百家之学的基础上,重构儒学体系,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成为人伦道德准则的“五常”之一,并被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所尊奉,“信”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纵览诚信思想在中华文明中的发展历程,我们对诚信思想的认识至少应该明确几点:第一,诚信思想是我们的先人用实践和智慧凝炼成的民族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之根,是中国人的道德之基、立人之本,是中华民族主体特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文化软实力,诚信是道德基石。大力传承、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是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基固本的文化工程,意义非凡。第二,中小学的诚信教育立足从儿童、少年抓起,是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世代承继、培育诚信公民、建立诚信社会、树立诚信国家形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奠基工程。只有认识到位,才能真正解决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的问题,为诚信教育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内涵结点:诚、信同构

  实施中小学的诚信教育,还必须充分挖掘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经过历代学者,特别是儒家学者的开掘、创新、发展,诚信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体说来,它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融通的道德范畴共同构建的。这为我们的诚信教育指明了路径。

  前人对诚与信的含义及其差异、相通之点早有深刻的探讨和论述。“诚”的核心内涵是“真”,是真实、实在、无伪。即朱熹所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四书集注・中庸》)它既是一种最高道德追求,也是人之为人的内在道德根基,故“诚,德之主也”(《韩诗外传・卷四》)。“信”的最早含义,本是人与神、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的道德规则要求,所谓“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着重强调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要求真实、守诚、不欺。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就是指在人际关系、君民关系中,信是立人、立世、治国之本。

  诚与信,既有区别,又相通相融,诚信并用,诚信合一。《说文解字》解说的“诚,信也”“信,诚也”,就是看到二者之不可分。因此,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诚信并用的例子。在最早文献《逸周书・大匡解》中,就已经有信、诚合用的说法:“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而《管子》中已多次出现“诚信”一词,如:“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好恶形于心,百姓化于下……诚信之所期也(《管子・立政》),等等。《孟子》《荀子》《礼记》等著作中也都有诚信合用的例子。此后诚与信联为一体,其所表达的诚实无妄、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道德内涵,即成为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一个“热词”,直到今天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德目,凸显了其中华民族美德核心与基石的地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教育是民族美德的传承工程,是民族精神的筑基工程,也是新时期中国人的道德重塑工程。从诚信思想体系的内涵分析,中小学的诚信教育,不应该是模糊的、一般的和笼统的道德教育,而应该从诚信内涵的历史解构中,从前人对其内涵深入的剖析挖掘中探求诚信教育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其一,要着力“诚”的心灵塑造。诚与信,其义相通,但内涵各有侧重。“诚”重在“真”的内心修养,主要指内在德性的真诚、忠实和精神的纯正、无妄。只有培养出诚的认知、情感、意志,才能建构起诚信的主体意识和内驱动力。“信”的内涵测重在为人准则,强调与人交往要守信、不欺。中小学阶段正是人一生中道德、人格的形塑期和成长期,将诚的教育内化为每个学生内在的自觉意识,是诚信教育的关键。诚于内而信于外,以诚导信,以诚主信,只有内心之诚,才有言行之信,诚信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真人”教育,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主张,其“真人”内涵十分丰富,但“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2]972是其要义之一。在这里,真即诚,诚即真,求真,就是孟子说的“思诚”,是人道的根本。教育者要认识到诚的教育在整个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根基性和关键性,将孩子塑造成“真人”。诚的道德培育,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激发诚的认知。要让学生树立起诚即真、诚即善、诚即美、诚就是真善美合一的观念,将诚的价值取向、追求和原则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二是强化诚的情感。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学生对诚的热爱、向往,使之成为自觉的精神追求。三是坚守诚的意志。通过培养、引导、教育,在学生思想上筑起抵御各种非诚诱惑的心理长城。

  其二,要注重“信”的言行养成。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诚、信互为表里。诚是信的内在自觉,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之内在德性,通过信的言行表现出来,而信的言行养成,又会促进诚之德性的内化。程颐说“诚者,信也;信者,诚也”,并非单指词义的训释,而是深刻揭示了诚、信实践的相互作用:诚主导着信,信催化了诚,只有深刻认识二者关系的双向性,才能在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做到诚信一体,实现诚信主观能动性与言行信诺的一致性。

  在中小学生“信”的养成教育实践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关键点:一是抓好入学起点。即在六七岁入学之初,就要注重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和习惯的养成。中国人历来讲“三岁看长大,七岁看一生”,就是看到了这个时期性格、习惯养成对一生的重大影响。陶行知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2]182二是关注生活细节。将诚的观念树立和信的自觉养成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现教、学、做的合一。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立志将学生培养成“真人”的信念去管理和引导学生,不仅注重在集体活动中的养成,更要关注学生与他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在行动中观察,在细微处用力,防微杜渐,玉汝于成。三是注重树榜样、立规则。要善于挖掘典型、树立榜样,积极从正面引导。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和性格养成期,模仿性比较强,往往一个典型就可以影响一大群体,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建立诚信制度评价体系。切实有效的制度系统是养成教育的载体和保障。要围绕诚信养成教育目标,制定出完善的督查、评价、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则制度,以制度的刚性,强化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确保诚信养成的“软着陆”。要对学生是否诚信的言行作出明确的评价判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明辨是非,以信为荣,以信为美。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率先垂范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有诺必行,以自身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和推动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

  三、h境结点:两“风”共育

  在中小学诚信教育的实践中,创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是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因素。而构筑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优良的校风和诚信和谐的家风不可或缺。

  校风是一个学校由领导者、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和群体氛围。它既是学校的个性和魅力,也体现了学校的信念、追求和软实力。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努力营造崇尚诚信、追求诚信以及事事守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校风,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校风建设,应是诚信教育的主干“工程”。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要诚信。主要是学校领导和各层级管理者讲诚信,事事处处做诚信的表率。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办学理念,将诚信纳入学校的一系列管理规则和制度之中。将诚信作为学校德育重点内容,融入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营造出诚信的良好风气。二是教风讲诚信。要强化教师是中小学诚信校风主体责任者的理念,诚信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课上、课下及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中,都要贯彻诚信的思想主线,为人师表、以身示范。三是学风抓诚信。大力加强诚信教育,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学校各项活动中贯彻、落实诚信理念;要在学生的评优奖励中,将诚信作为重要德目之一;要在学生中树立诚信典型,采取各种措施,因势利导,杜绝和纠正学生中各种违反诚信的造假行为,形成以诚信为荣、以违反诚信为耻,人人讲诚信、爱诚信,人人争做诚信之人的良好氛围。

  家风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文化生态环境,好的家风是人才成长的基石,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根基。对中小学生来讲,有良好诚信家风的熏染,是其一生诚信人格成长的土壤和水分。诚信家风建设,首先,要向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家风汲取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以建设优良家风为目的而形成的家训、家书、家箴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统家风的建设以人才辈出为目标,以美德传承为主线,以儒家的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诚信既是德目,也是价值观落实的基础保障。吸收、传承、创新历史上诚信家风的优良传统,是今天诚信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其次,诚信家风建设要在三种关系上狠抓落实:一是夫妻关系诚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夫妻之间的诚信关系既是诚信家风之基,也每时每刻深刻影响着孩子。在当前婚姻、家庭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夫妻诚信要认真落实到感情、道德及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二是亲子关系诚信。对处在行为、品格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父母与子女处理关系时“言必信,行必果”尤为重要。要对孩子的诚信行为进行积极表扬、鼓励,对孩子撒谎、造假等不诚信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劝导、批评、纠正,尤其不能以偏私、溺爱而掩盖甚至助长孩子的非诚信行为。三是家庭对外交往的诚信。包括与其他亲属、朋友、邻居等的交往,要事事严守诚信、处处体现诚信,将诚信作为家庭最重要的对外交往处事准则,树立诚信家庭的良好形象。

  在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实现诚信校风与家风的紧密结合,两风协调共育是重要结点。要针对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思想实际,采取家庭走访、信息联络、办家长学校、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家庭的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共同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从小树立牢固的诚信理念,做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汤孝纯。新译管子读本[M]。台北:三民书局,1995:168.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4

  1、至诚者高尚万人敬,弃信者卑劣千夫指。

  2、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工作。——卡耐基

  3、家事、国事、天下事,诚实无小事;党心、民心、百姓心,守信赢人心。

  4、原谅自己的一次失信,就是结交了一个不良之友。

  5、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6、商不在巨,讲诚则兴;店不在大,守信则名。

  7、永开不败的诚信之花,永不消逝的中华美德。

  8、要把金钱置于诚信之中,不要把诚信置于金钱之中。

  9、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10、心诚万里无阻,无信寸步难行。

  11、海纳百川,以诚为先纳天下之才;有容乃大,以信为重领潮流之首。

  12、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陶觉

  13、人生的旅途漫长,不能因失信而变得短暂。

  14、丢失钱财悔一时,丢失诚信悔一生。

  15、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6、宁可穷而诚实,不可富而失信。

  17、诚信,一份双赢的合同。

  18、你憎恨被别人欺骗吗?那就不要去欺骗别人。——克里索斯托

  19、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

  20、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21、社会的诚信在于个人,个人的诚信在于言行。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23、诚不避贫富,信无论大小。

  24、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25、信为人际交往的绿灯,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26、上下求索路,诚实载君行天下;漫漫其修远,守信随我天地宽。

  27、“言”行一致,事业才有“成”;“人”要大写,九鼎换一“言”。

  28、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

  29、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文明的力量。

  30、把诚信带在身边,你的笑容灿烂每一天。

  31、人之交往在于诚,世之安宁要靠信。

  32、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33、骗别人一次甚于伤己心百次。

  34、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35、一点一滴培育诚信,一生一世成就事业。

  36、和诚实为伴,坦荡人生不孤独;与守信同行,天广地阔任驰骋。

  37、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38、诚信是双腿,支撑我们立足社会。

  39、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0、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41、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42、一次失信的债务,需一生去偿还。

  43、诚实自幼养习惯,定能养到成自然;守信从小练内功,一直练到夕阳红。

  44、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45、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哈伯特

  46、取信需十年,失信在一刻。

  47、诚信者,一言九鼎一字千斤;虚伪者,洋洋千言一文不值。

  48、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49、宁做诚信的傻子,不做虚伪的智者。

  50、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

  51、诚信经商万万年,欺骗经商一阵烟。

  52、内外虚假、上下欺诈,没有规矩乱天下;左右诚实、前后守信,方圆和谐治国家。

  53、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54、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55、诚信就像一桶酒,越酿越醇;诚信就像一朵花,灿烂缤纷;诚信就像一片海,辽阔无边。

  56、诚实,道德之基;守信,和谐之源。

  57、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58、诚信做人八面来风,虚伪处事四面楚歌。

  59、宁失万贯,不失诚信。

  6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61、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62、诚开金石,信步天下。

  63、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

  64、人因诚信而高尚,人因无信而卑微。

  65、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

  66、诚信友爱,和谐社会的一个动人音符。

  67、诚信者,得道;失信者,失道。

  68、诚信是心想事成的朋友,虚伪是事与愿违的伴侣。

  69、诚如试金石,信是金钥匙。

  70、诚信是品牌,是信誉,更是竞争力。

  71、当诚信离你而去,邪恶便乘虚而入。

  72、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73、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失去诚信。

  74、靠着忠诚,你能与伟大的心灵为伴,有如一个精神上的家庭。——莫洛亚

  75、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了。——培根

  76、敞开诚恳情怀缔造美好人生,理顺信用网络构建和谐社会。

  77、如同性格的惟一基础那样,深邃的真诚也是才能的惟一基础。——爱默生

  78、用我们的真心和诚心,换您的放心和舒心。

  79、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80、走出家门,莫忘带上“信用”卡。

  81、承诺不能带引号,诚信严禁有问号,许愿不妨省略号,兑现务必惊叹号。

  82、事业参天树,诚信乃沃土。

  83、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84、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社交的规则,和谐的前提。

  85、诚是心的写照,信是行的准绳。

  86、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守信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87、明明白白我的心,诚诚信信我的行。

  88、诚——始于心,表于行,终于信。

  89、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90、诚无老幼,有诚可嘉;信无大小,有信则誉。

  91、诚在心间,信在人间。

  92、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器,诚信是和谐的润滑剂。

  9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94、诚信就是从我做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95、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寓言》

  96、诚信档案是最大的财富,失信记录是最痛的耻辱。

  97、人格无价诚可贵,事业有成信当先。

  98、以诚律己,心正胸坦肠清显理念;用信昭人,业兴财旺事顺见精神。

  99、承诺重于泰山,信誉高于生命。

  100、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萨特

  101、说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伏尔泰

  102、诚信是无形资产;诚信是无字招牌;诚信是无言口碑;诚信是无声广告。

  103、诚,人之筋骨;信,人之血肉;二者合一,乃立人之本也!

  104、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105、一次诚信一条路,一句谎言一堵墙。

  106、金字招牌,千年不倒以诚为本;买卖经商,勤劳致富靠信立足。

  107、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能够提升人生品位。

  108、以信立身,传承古国遗风;以诚处世,光大华夏美德。

  109、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110、一个正直的人在无论什么地方应该知道自重。——巴尔扎克

  111、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5

  论文摘要:言必信,诺必诚。高校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从干部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抓起。要在校园内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

  高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大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他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tt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

  大学生在高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加强诚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努力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一切客观事物,成为一切力量之所在,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讲求个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

  二、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

  首先,各级领导于部要讲诚信,要做出表率,做事要做实,不要务虚名。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一定要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为民,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师生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要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等环节上,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证真正能发现和使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认识和淘汰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真正做到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

  其次,广大教职工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职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感染大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职工应当是诚信的典范,他们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职工,更是给教职工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教职工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教育大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的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使教职工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认真制定《教职工行为准则》和《教师师德规范》,把教职工的诚信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聘任、评优奖励、评聘晋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再次,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校期间给大学生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身,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

  三、认真贯彻诚信教育原则

  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中,要认真领会以下原则:一是学校要把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与扎扎实实的日常工作相结合。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和载体,努力营造出浓郁的活动氛围,才能对师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活动的开展又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要力求诚信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切实地提高师生的诚信素质,又能使学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要把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要把诚信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三是要把诚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特色和经验。四是要把学校教育和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还要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与社会道德环境建设、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扩大诚信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效益。

  四、切实把握诚信教育方法

  第一,要营造舆论氛围。学校要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对师生进行诚实守信、践诺守约的思想教育。要结合学校和师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加强师生的诚信教育。例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在学习上经常注意表扬那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平时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在评三好学生等问题上让老实人不吃亏等,引导大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形成讲诚信者人人夸、不讲诚信者遭鄙视的校园道德风尚,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就会更有实效,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就能得到更好的确立和巩固。

  第二,要加强环境建设。一是要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规范学校管理部门自身的活动,特别是直接与大学生相关的工作绝对不能作假,对大学生的承诺要真正兑现,这是引导大学生诚实做人的基础。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校就必须给大学生一种诚实待人的印象,除了规定的收费(例如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住宿费等)要如实向学生公布外,其他的收费(例如体检费、军训费等)也应有规范明确的费用标准,学校在招生简章中的承诺一定要能够真正兑现。二是要注意解决教书育人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对于大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例如教学检查中大学生希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学校不能抱着敷衍的态度,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否则,就会失信于大学生。总之,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一点一滴做起,优化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育人环境。

  第三,要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牢牢坚持诚信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在师德教育中要强化诚信的育人品格。要建立健全评优公示制度、奖项申报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等,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例如,在学校奖助贷补减等工作中,一律实行公示制度。学校可以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每年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把考察大学生的诚实信用等资质作为其中重要指标。例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载大学生诚信情况和诚信素质的发展情况。在大学生综合测评和各种评优中,要把诚信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辅以污点消除制度,对大学生偶尔犯的小错误,可以将功补过,并在档案上消除,以体现学校管理上的人文关怀和宽容精神。

  第四,要依靠思想教育。诚信教育应该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公民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工到每一名大学生都讲诚信的环境,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教职工做起,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以制度而非会议决定有关工作,以制度化取代随意性。对大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到各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加强诚信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透支总是要偿还的。这种偿还不仅包括道义上的深刻谴责,而且包括法律上的制裁。超级秘书网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6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07-03

  在中国人道德体系中诚信非常重要,自古以来被公认为美德。《说文解字》云:“诚、信互训”,“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诚以实,信以功;诚为体,信为用。”“诚”与“虚”、“伪”对立,与“实”呼应,即真实不欺,说真话、做实事,“诚”是向内、向善的内心追求,是个体的内在品质;“信”要求说话、做事讲信誉,反对欺诈、虚假,信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个体诚实品格的外在显现。可见诚和信二者互训,含有诚实和守信两方面,即忠诚老实、信守承诺,诚信是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一、儒家诚信思想简论

  儒家认为“苟信不继,盟无益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主张以诚待人、以信服人。

  诚信是立身之本。《论语・为政》篇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篇曰:“失信不立。”《论语・泰伯》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可见唯诚信才能立足社会,失信必寸步难行,诚信是人们立身处世根本,是安身立命基础。

  诚信是交友之基。孔子提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做人要“敬事而信”、“无信不立”。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都表明诚信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孟子在五伦设计中再强调“朋友有信”。可见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诚信是秩序之源。《吕氏春秋・贵信》曰:“君巨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公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礼记・礼运》曰:“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为大顺。”唯守信才能消除疑虑和戒备,建立起彼此间信赖关系。在儒家看来诚信是社会健康和谐的标志,可见诚信是正常秩序建立和维持的根本。

  诚信是立业之先。孔子力主“信以成之”。《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荀子说:“商贾敦惠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荀子・王霸》)管子强调:“非诚贾不得食乎贾。”儒家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良好道德是“万利之本”,只有诚信才可积聚财富。可见以诚实守信的态度投入工作和事业,不掺假、不作伪,事业才能成功。

  诚信是为政之宝(法宝)。《左传》曰:“信,国之宝也”,孔子在《新序・杂事四》曰“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提倡“议政者”要做到“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子贡问政”,孔子回复说“食”、“兵”皆可去,惟“信”不可。孟子《公孙丑下》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到民众拥护就是得“道”,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见在儒家看来诚信作为为政之法是治国安邦的法宝。

  诚信是修养之道。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周敦颐在《通书-乾损益动》指出:“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明末清初王夫之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四目是修身前提和次序,修身不能超越此四目,其中“诚意”就是要不断去除意念之邪,把“诚”归结为精神性道德修养。可见诚信作为修养之道,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根本原则。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

  1.在做人做事方面。例如:因压抑、虚荣、私利、攀比、面子、经济等原因选择恋爱,动机不纯;借别人的钱不及时归还甚至不还,到商店、饭店赊账,毕业时逃之夭夭;入党申请、自律协议、请假、向家长和教师保证做到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但在实际中常面诺背违、出尔反尔;欺骗父母、亲朋好友,借口各种理由骗取钱款用于个人享乐,买新潮手机、电脑、衣物等;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伪造家长签名,骗取经济资助和无息助学贷款;想方设法恶意拖欠学费、到期不还贷逃贷等;伪造学生干部履历、涂改成绩、造假职业证书、杜撰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等就业材料,就业协议签约后肆意违约和毁约,或签约后不去,这些都是求职就业的失信。

  2.在做学问方面。上课玩手机不听讲,课后不复习,甚至作业、上课请他人代为完成。不论是校内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抑或各种资格认证考试,甚至升学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各种作弊手段,从夹带小抄到利用高科技作弊无不用其极,令人咂舌。抄袭毕业论文,网上下载改下名就交,好多高校用各种检测手段来检测学生毕业论文有无抄袭,实在无奈。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客观原因。(1)社会大环境负面影响。人们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诚信代价是巨大的,这种诚信失序必将殃及青年人,现代化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各种悖论、思想倾向和现实问题让人深思。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上传统道德迷失、政府失信、企业失信、个人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见利忘义,将道德、信誉置于度外,崇尚金钱、权力和运气。有些官员;企业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虚假广告、违约、假账很普遍。这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2)高校诚信教育欠缺实效性:高校对政治教育十分重视,但对诚信教育投入不够,甚至以政治教育代替之,或者诚信教育政治化等。这样做忽视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规律,把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依附于政治,会严重影响真正的道德教育。(3)家庭教育的误区、朋友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教师,但一些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或过于溺爱孩子,不重视对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不能满足合理化诉求,造成压抑感。孩子在校犯错,帮助找理由逃脱校方追责,甚至威吓学校不要处分。还有交友不慎甚至误入歧途。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跟好人才能学好人。

  2.主观原因。大学生过于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强调个人奋斗,考虑自己较多但考虑别人很少,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思考,价值观很现实,但道德心理欠成熟、缺乏诚信修养和实践、社会责任感缺失,失信行为常发生。

  三、儒家思想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迪

  (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失信者在学校乃至社会生活中终将无立锥之地。教育学生在政治生活中以诚信为价值取向,坚定政治立场,勇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践行政治信用。要追求真知、真实评奖评优、杜绝考试作弊和学术欺骗,营造优良学风;诚信消费、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学费及助学贷款,把诚信作为经济生活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求职面试,签订协议、实习工作遵守诚信规范,并将诚信观贯穿职业始终。

  (二)“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人际交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信用不足,必会有不信任的事发生,存有虚伪、欺骗不会有真正朋友人际交往,须诚心诚意,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好多大学生感叹人在旅途孤独无助,似乎渴望真诚友谊成为奢求,事实上只要努力践行诚信之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的朋友一定能找到。在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网络交往中务必将诚信的人格素养作为交往前提和基础,从而构建和谐人脉关系。

  (三)“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更要讲诚信。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道德实践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取信于“民”很重要。只有守信,赏罚分明,学生才能信赖,遵纪守法,对管理者来说“祸莫大于无信”。

  (四)“信以成之”

  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教育学生要把诚信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立业之基、营商之魂。《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苟子说:“商贾敦惠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营商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诚信偿还借贷、不做假账,方能赢得顾客盈门。若不讲诚信,就会使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可见诚信可使立业成功、商业兴旺。

  (五)“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诚信是心灵良药。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

  四、儒家思想指引下的诚信教育途径

  (一)要把诚信教育课作为学生必修课

  与德育课以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穿插教育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诚信考试,培养诚信优良品格,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少些说教,多些道德情感交流。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落实、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要做学生诚信示范

  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处处作学生表率,时时言行一致。孔子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耻其言而过其行”,强调身体力行比言语更具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所以在诚信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引领学生诚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听其言而观其行”

  创设诚信实践,引导学生践行诚信美德。孔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可见孔子推崇用诚信实践来评价诚信品格。诚信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深入开展多种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方法多样化、内容形象化,多用激励、对话、游戏手段等,讲千万遍诚信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有效。还有讲座、电影、视频、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其他活动形式,使青年人得到心灵感悟,领悟诚信内涵,接受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控力的培养。强调自我探求诚信观念。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对守信学生要予以表扬,对失信学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直至处罚。把诚信作为正常秩序建立和维持的根本。

  (四)完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将其与组织发展、奖助学金、学生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相联系,使诚信档案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

  2.制定班级诚信评价方案、建立相应诚信处罚机制。通过选举产生班级考评小组(5或7人),对学生诚信状况做出公正、客观评价。让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受处罚付出代价。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家长要以自己诚信行为树立榜样。通过学生家长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来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加强诚信教育。全社会都应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营养,把正确道德观念传授给下一代。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7

  [关键词]传统诚信观 西方诚信观 现代性转化

  文/曹志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基础,需要以普遍意义的社会诚信观为支撑。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司法、商业贸易、教育科研、公益慈善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信或诚信不足的症候。毋庸讳言,良好的诚信观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诚信,对于缺少社会安全感的人们来说,也许是最重要、最宝贵的稀缺资源。

  当前学界对诚信观的理解、界定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本文通过梳理、廓清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字词涵义的流变与西方诚信观的演进及其比较、启示,欲求正本清源。需要指出的是,诚信一词从词源上是来自“诚”和“信”两个单字,许慎《说文解字》、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说文解字》作注释日:“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礼记·祭统》是我国现存的古籍中最初把“诚”和“信”一起连用的着作,其中提到:“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通说认为,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更多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体现了社会化的道德践行。

  一、中国传统诚信观之词源、内涵演变

  (一)春秋以前时期,主要指夏商周三代,是传统诚信观的萌芽期

  早期的“信”通常写作“允”,以“允”为“信”的用法最早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有关研究表明,商代甲骨卜辞中已有以“允”字来表示商王占卜应验的用法,蕴含了商代先民对鬼神图腾崇拜性的态度和意味。这是目前见世的文字资料中关于“信”观念的最早用法。《尚书·尧典》中有“惟明克允”之说,《释诂》解释为“允,信也”。与“信”观念一样,最早的“诚”观念也是由古代神权政治传统肇始,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言“减”,指人们笃信鬼神的虔诚心理,如《尚书·太甲下》说:“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在商周时期,“信以祷神”“诚以举祭”,被视为祭祀活动的两条基本原则,前者侧重对祭祀者的言辞要求,后者则强调对祭祀者的行为规制。

  在商代青铜器铭文中,“信”是一个会意字,由“言”和“身”构成,有着“以言立身”的隐含语义;最早在篆书中出现的“诚”也是一个会意字,由“言”和“成”构成。这正是后世思想家们把诚信当作一个人“立身行己,应事接物”的根本原则的最初词源学依据。

  (二)春秋战国时期是传统诚信观的塑型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神权政治的衰落,“诚”观念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具有了鲜明的伦理指向与道德寓意。儒家思孟学派的名着《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也有类似的论断:“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中庸》极大地发挥了“诚”的观念,提出“不诚无物”的命题,把诚看成是一切道德的根基:诚是心灵、理性、情感、意志的内在合一,是自我身心的统一;它是一种精神的境界,同时也是一个修习的过程。《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思孟学派所说的“诚”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在讨论天人关系问题:“天之道”一方面是要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另一方面是让人们坚信“诚”作为“人之道”的天然合理性,表述人的基本德性和精神状态。目前所见最早从伦理道德角度阐述“诚”的涵义,见于战国时期《易传》中“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和“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之说(《易传·文言》),把“诚”视为人格修养的根本出发点。《易传》的这一思想,后来在《大学》《中庸》《孟子》《荀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诚”观念的伦理品格最终得以定型。作为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诚”并非单纯的行为规范,而更强调个体修养和自觉意识。

  同一时期,随着“礼乐”制度与“德治”传统的确立,“信”观念的神权色彩日渐消退,其与“礼”“德”“仁”等范畴的结合日渐紧密,逐渐成为当时政治伦理的一条基本准则。“信者,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与“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国语·周语上》),表明当时“信”观念的伦理内核已由以往的“敬神事鬼”转变为“立国”“使民”之“为政之本”,成为了古代礼乐政治传统的内在伦理标准之一。综上所述,诸子百家意识到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系统地论述,祛除了春秋以前感性思考的零散性与碎片化,逐渐将之升华为社会的显意识形态。这些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传统诚信观的主要架构及其行为规范。

  (三)秦汉时期是传统诚信观的体系化时期

  秦汉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家的诚信观,尤其是“信”成为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的道德规范,被纳入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并渗透到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施加功利化改造,建立了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伦理体系;“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被概括为“五常”,成为封建统治恒常、根本的道德规范。严格意义上,“五常”的“信”已经不同于先秦诸子原创之“信”,而是重在规范君臣之礼,即臣民应当“至忠厚信,以事其君”,君臣之间以信为贵,“明主贤臣,必于其信”(《春秋繁露》)。

  (四)宋明时期是传统诚信观的哲理化时期

  宋明理学主要从“心性”视角论“诚”,认为“诚”是“理—一性——心”的结构,“理”代表客观的道德法则,“性”代表人的善恶本性,“心”代表主体精神或主体意识,而作为三者合一的“诚”则是主体至高的心灵境界,是主体道德意识与客观道德法则的高度统一,是主体“择善固执”的道德意志。北宋的周敦颐在《通书·诚》中就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但理学家眼中的“诚”又带有太极、理、无、气等流于虚无的唯心主义特征。

  (五)明清至现当代是传统诚信观的式微、调整期

  明清以降,诚信观受到社会实用性和商业文化的影响,在商界得到了较多的重视。着名的晋商、徽商皆得益于这种传统诚信思想的经世致用,他们的诚信经验一般有诚信义利的价值观,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以及倡导良贾、善贾、诚贾的准则追求等。与此同时,作为传统伦理的规范之一,诚信观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及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 生活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曾一度推崇单一的高强度的纪律道德约束,尽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觉悟”“共产主义道德”对于短期内创建崭新的政治秩序、规范公众行为、整合民心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道德信仰轻视个人的合理利益,又受到“”中极“左”思潮与行为的伤害,导致很多思想政治工作归于失败。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激活了生产关系当中的人的要素,但部分财富积聚在一些文化水平较低、道德顾虑较少却敢于“吃螃蟹”的人,制劣售假、营私舞弊、侵吞国有资产等唯利性的失信行径充斥着公众生活,矿难、食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等失范现象泛滥。在由封闭到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同发达国家存在时间差,使得本应以历时形态更替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在中国社会变成了共时性存在,不同文明时代的价值观并存,道德标准亦多元化,而无论哪种标准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造成当前道德状况不佳、诚信观缺失的社会历史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致力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传统诚信观实则面l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和调整期。

  二、西方诚信观的溯源和发展

  从进化路径来看,西方诚信观的伦理思想丰富和精深,其基本主题便是美德目的论与权力规范论的互动、交织。即一方面从亚里士多德发端的美德论诚信观依然历久弥新,另一方面以契约精神为特质形成了坚实的规范论诚信观;其中,后者以罗马法的法律诚信、基督教的诚信教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相伴生的现代契约伦理构成的一脉无疑是西方诚信伦理的演进主线,其特点是鲜明的契约性和价值来源的宗教性。规范论诚信观的基本内涵为诚实不欺、信守承诺,并不表征内在道德涵养的必要性,而是注重同他者建立共存关系的必要规则,在宗教意义上则是敬畏上帝的必要品质。

  美德伦理诚信观将诚信视为个体或共同体的美德,是诚信行为唯一的目的和动机,它是人性固有的善,是一种优秀的社会品质;“讲诚信”不需要外部理由,它是自足的,以“善”为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规范伦理诚信观将诚信视为公共生活的重要规则,是实现人的正当权益的条件,也是保障公共利益的手段;诚信实质上是社会契约,是共同体成员达成的一致性共识;决定诚信的力量是外在的、社会的,需要各种制度和规则来对权利、义务进行限控和保障,以使诚信作为规则得到实行。以上是两种诚信伦理的基本差别:亦即一个是人格诚信,一个是契约诚信;一个以善为价值诉求,一个以正当和正义为价值诉求;一个表现为价值理性,一个表现为工具理性。更为重要的是,经由社会契约理论、规范伦理诚信观可以逻辑地推出政府应对人民诚实守信的结论,并最终将确立为政府诚信的根本制度保障和政府诚信制度的核心,实现了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三、中西比较视域下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诚信观是一种等级主义诚信。这种诚信观建立在小农经济的乡土社会之上,诚信关系的发生是以宗族、血缘、姻亲等身份的相互依附性为媒介,并根据熟识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决定强弱程度的不同;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诚信度最高,依次次之——这种价值体系下的诚信观是一种不平等的诚信观。在陌生人社会里,传统诚信观受到高度物质化和商品化的价值观冲击,以至被割裂甚或抛弃。韦伯曾评价道,“中国人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为所有的观察家所证实”。“儒教的君子只致力于外表的‘镇定’( Contenance),而不信任他人,就像他也相信别人不会信任他一样。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妨碍了所有的信用与商业的运作。相反,清教徒信任他人,尤其是在经济上信任他人。”

  (二)中国传统诚信观是一种目的主义诚信。在对诚信观的作用认识上,传统诚信观是把诚信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以自我克制的义务主义为中心;且这种目的经由董仲舒的纲常论与朱熹等理学家的“天理”论及其“内修法”膨胀到了极致,却始终缺失对于诚信观的不同位阶体系的价值追问。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又用“外启法”和“考试法”强迫人们遵循“天理”,其结果造成了整个民族的普遍虚伪化。与之相反的是,基督教在塑造西方人的品格时,强调信仰主体的自律要借助外在“超验存在”之上帝的命令方式来实现。的特点是相信一个或多个“超验存在”,“超验存在”对于其信仰者具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宗教的利益越抽象,对于其信徒越容易产生强大的外在控制力量;尘世的利益越抽象,对于应当享有此利益的主体的外在控制就会越弱化。

  (三)中国传统诚信观是一种单边主义诚信。这种诚信观主要起源于社会个体孤立的道德内省,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自己的事,与他人无涉,所以为人行事取决于自己的道德良心和主观情感,以一己好恶判断是否作出承诺。相对于西方诚信观而言,中国传统诚信观缺乏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联系,不利于培育出个人认同基础上的他律规则与社会责任感。

  (四)中国传统诚信观基本上是人格信任,而西方诚信观是一种契约信任。置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之中,倚赖亲情、友谊和习俗实现的人格信任是狭隘的、封闭的和脆弱的,也只能囿于一种低层次、小范围的社会合作,难以维系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换言之,这种信任关系尽管仍很重要,却难以支撑愈发宏大和远超出熟人社会半径的人际交往。而在西方,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相对发达,契约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和社会交往原则被广泛应用,其诚信观建立在以守诺、信赖、践诺为内涵的契约伦理基础上。政治生活亦然。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在西方民众中广为传播、影响深远,亦足见这种思想坚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五)中国传统诚信观在本质上以道德为支撑,具有道义和情感色彩,鲜有法治因素;西方诚信观则以法律为基础,注重理性、法理以及制度性保障。西方诚信观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古希腊城邦制度已经解体,人们之间的交往更需要外在强制力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基于此,西方诚信观强调契约精神;而在中国人的思想世界里,虽不乏诚实信用的教条,但由于中国长期缺少对诚实信用原则旺盛需求的商品经济以及保障该原则得以确认和寄身的法律规则,使得制度化的诚实信用观念极为稚嫩,并缺少有效的制度保证。

  四、结论和启示

关于诚信的格言篇8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当代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我国传统诚信观

  中国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具有鲜明特点的诚信观。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传统诚信观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发展和丰富,但其基本含义和价值并未因此而变动。

  1.传统诚信的含义

  中国古代很少将“诚”“信”合为一个词,对“诚”和“信”分别做了具体分析。《说文解字》释“诚”:“诚,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乐记》说:“著诚去伪,礼之径也。”至于信,《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言。”“信”在《辞源》中有两种主要的解释,其一为“诚实,不欺”,其二为“信从,信任”。东汉刘熙撰《释名》指出:“信,申也,相申述使不相违也。”其意思是说,人们的行为应当是其言语承诺的相应延伸。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

  2.传统诚信观的价值

  (1)立身之本。在古人看来,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据,一个人讲不讲诚信,关系着他做人是不是够格。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法立足,古人将诚信作为人格的重要担保看待。

  (2)交友之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诚相见,真诚以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何况对朋友。诚信者自然得道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是90后的主要特点。90后大都热情奔放、善于言谈、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生活大众化,追求非主流时尚,推崇民主平等,积极维护个人的权益,人际交往广泛,关注朋友,忽略父母,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并能珍惜成长发展机遇,同窗隔阂显现,代沟矛盾冲突加剧,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生活。

  三、90后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个性独立,目标明确,乐学善思,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把诚信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他们言而有信,坚守承诺真诚善良,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认同感很强,并渴望整个社会中人人都讲诚信。但在部分90后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1.学习考试问题多多。90后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为了一点不必要的小事缺课、旷课,少部分学生甚至“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论文拼凑,学校虽然对作弊学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不少学生还是铤而走险,其作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小到考场夹带资料,交头接耳,大到盗窃试卷,请代考,令人防不胜防。部分90后大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上,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课业学习和论文创作,因此,作业复制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就不足为奇了。

  2.助学贷款信用缺失。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现实物质利益,在涉及到自身经济利益时,部分90后大学生往往放弃了信用原则,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同学间相互攀比,生活上铺张浪费。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期还贷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义务,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这项活动却遭遇到信用瓶颈,一些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拖延贷款,有的将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学费挥霍一空,用于吃喝玩乐,更有甚者竟将家长给的学费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能拖就拖。

  3.求职过程弄虚作假。一些求职毕业生为了脱颖而出,在自荐材料中千方百计地把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都写上,不是据实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更有甚者竟附上假的相关证明,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准备推荐材料时伪造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有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夸夸其谈,夸大自己的能力,编造一些实习经历,吹嘘自己获得的成绩。

  关注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我们的责任,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只有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引导90后大学生重诚信、讲信用。

  [1]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淑琴。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5.

  [3]王义道。大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文红梅。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5]杨南。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8)。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防汛工作总结报告,防汛工作总结
    下一篇:劳动仲裁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