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关于母亲的故事,关于母亲的故事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2日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

  《一位癌症母亲的“遗产”

  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一个乡村女子成为年度感动人物。14岁的少年叮嘱主持人敬一丹说:“阿姨,把奖杯让我拿吧。”敬一丹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拿啊?”孩子回答:“我怕妈妈把手举起来疼。”

  这个呕心沥血的母亲,叫姚厚芝,是重庆市巫溪县一名农民,她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感动中国。孩子叫王瑞,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些年,妈妈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一幅长6.5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图画中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只)、房舍122座,轿子88顶、船只25艘、树木124根,一共127万针刺制而成,用了这位妈妈整整3年零5个月的时间,每天,她颤抖着手,花费10多个小时,一针一针扎下去,这是一位癌症妈妈春蚕吐丝般的心血结晶。

  2006年,时常感到胸前剧痛的姚厚芝到医院检查,发现长了拳头大的肿瘤,诊断是乳腺癌,医生建议她及时做切除手术,否则病情再延误,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这种保守疗法。

  2009年2月的一天,姚厚芝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贵州某地十几位妇女花了一年多时间,绣出了一幅6米多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卖出了几十万元。她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自己也可以试着绣出这样一幅十字绣来。

  第二天,姚厚芝趁丈夫下井、孩子上学之际,独自偷偷坐上了从住地到潍坊的公交车,辗转十余个小时,花2800元购回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图纸、针线和布料等材料。

  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从清早6点起床到凌晨1点就寝,除去为两个上学的孩子做饭、洗衣、扫地、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都只专心干着一件事——绣十字绣。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光是绣线就有78种颜色,一棵普普通通的绿树竟然要用上6种深浅不同的绣线。就算一名熟练的刺绣工,每天绣8个小时,完成整幅刺绣也需要5年的时间,乳腺疼、眼睛疼、颈椎疼都让姚厚芝的身体日渐衰弱。

  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追赶,这幅《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用血泪绘就而成。有人开出了20万元的收买价格,姚厚芝却没有卖。丈夫有肝病,再发展就是肝硬化,小女儿又有先天性心脏病,她决意留下这幅作品,这是妈妈唯一的遗产,留给两个孩子作为今后上大学的费用,这是一个妈妈为孩子织就的精神图画、燃起的母爱火焰。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是第一幅的好几倍。第二幅《清明上河图》而今已绣了快6米。姚厚芝说,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和死神赛跑的人。她咬咬牙说,她相信自己能够跑赢死神。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你穿针引线,日夜不停,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这是对一位平凡而伟大妈妈的最好献词。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2

  《你不必介入父母的爱情

  晚饭后,顾小北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听到母亲在客厅里数落着父亲,一声盖过一声。她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父亲一定坐在沙发里默然不语。这次,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伸张正义,而是嘴角掠过了一抹微笑。

  她想,自己终于退出了父母的爱情。

  在顾小北5岁的时候,她就从邻居的口中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父母的故事。母亲是下放的知青,因为错过了进城的机会,就一直留在农村,嫁给了木讷老实的父亲,后来便有了她和弟弟。

  似乎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也难免落入俗套的窠臼。如果母亲不那么怀念城市生活,他们一家四口该多么幸福。可是母亲偏偏有那么一丝不甘心,扰得家庭吵吵闹闹,磕磕碰碰。

  虽然身处农村,母亲却对生活十分讲究。每次出门衣服都要熨烫得平平整整,回家脱下的鞋子要码放得整整齐齐,餐桌上的鲜花每天都要换一次水,厨房里的餐具要擦得锃亮……这对一直生活在农村的父亲来说,无疑是浪费时间。

  芝麻大的小事往往能引起一场硝烟弥漫的家庭战争,每次都以父亲的败北收场。

  渐渐地,顾小北长大了,看见争吵中的父亲,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默默地抽烟,她心里十分难受。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在顾小北身上似乎没有作用。每次母亲喋喋不休的时候,顾小北都要忍不住插上几句。女儿的话十分有效,能立即停止一场没由头的争吵。在伶牙俐齿的孩子面前,母亲甘愿认输。

  顾小北似乎意识到母亲的退让,她觉得自己在父母的爱情里是一个正义的化身,削强扶弱。此后,每次闻到父母言语间的火药味儿,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偏向父亲,全心全意维护着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生怕他受到母亲的欺负。有时候,她私下给父亲出主意,教父亲怎样抵抗母亲的自私与霸道。

  可是父亲,从来不会使用她传授的那些方法。

  那次,因为父亲在回家的途中偶遇老友,忘记了母亲叮嘱的事情,刚踏进家门,母亲指责的声音就劈面而来,甚至出言不逊,要父亲从家里滚出去。父亲蹲在一边,一言不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这样的情景激怒了顾小北,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我们都姓顾,要滚也是你滚……”

  母亲怔怔地愣在那里,许久才吐出一句话:“好、好、好……你们是一家人,都姓顾。我是局外人,我走!”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

  顾小北突然惊醒了,她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冲动与口不择言,心中也开始懊悔起来。父亲急急地追了出去,大声唤着母亲的名字,顾小北来不及多想也一起跟了出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母亲会跑到哪儿去呢?

  父女俩没有任何交流,仿佛都为顾小北的冲动忏悔。很久很久,父亲终于开口了:“孩子,你不必护着我,你妈妈心里憋屈,让她说出来就好了。婚姻里总有一个强,一个弱,彼此包容才能相安无事,这是夫妻相处之道。你以后会慢慢明白的。她是你的妈妈,我是你的爸爸,你不必介入我们的争吵。”

  顾小北恍然大悟,一直以为是自己的正义在保护着父亲,而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却一直在伤害着母亲。

  在一排低矮的冬青树后面,他们终于找到了母亲,她蹲坐在那里嘤嘤咽咽,肩膀一抽一搭地啜泣着,像个被欺负的孩子。父亲快步跑过去,扶起了母亲。

  顾小北站在他们的后面,轻轻地说了一句:“妈妈,对不起……”

  从那以后,顾小北终于明白了,每一代人的爱情方式都不同,身为父母或子女,只要看着他们幸福就好,对于彼此习惯的相处方式,你的介入就是一种伤害。

  可惜这样的道理,都要彼此经历过才能明白。

  客厅里,再次传来了母亲的唠叨声。

  “这个碗,清水洗过了,还要用开水烫一烫,跟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

  “上衣挂起来放在衣橱里,别再到处乱扔乱丢了……”

  抽烟有害健康,就是不听,别仗着自己身体还行,等你老了,谁来服侍你这个糟老头?”……

  顾小北戴上了耳机,里面流淌出优雅舒缓的轻音乐。

  我只给了母亲满头白发

  不久前,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给父亲上坟。从济南到老家的公路非常平坦开阔,车辆也不多,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到家了。

  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没有事先打电话。因为,我头一天的时候看天气预报,知道老家这一天有雨,下雨的日子里,气温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农村,就更加凉了。如果母亲知道我要回去,是一定会在村口迎接我的,而且她会很早就从家里出来,站在村口张望,我担心天凉会冻着母亲。她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而且因为得了一场脑血栓,已经失语一年多,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但是,当我的车子拐下公路开到村里的小路上的时候,我一眼看到——母亲正拄着拐杖,站在村口向着公路的方向张望。凝视着细雨冷风中的母亲,我已无力控制自己的泪水。羸弱的母亲,尽管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仍然冒雨出来迎接远方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儿子今天一定会回来。我甚至不知她在那里守候了多久。

  停下车,我告诉儿子,快下车,把奶奶扶上车来。妻子和儿子一起下车,我看着他们跑向母亲,慢慢地把车开到母亲身边,下来扶着她。我看母亲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母亲先盯着我看,然后用手抚摩着孙子的头。我看得出,她很高兴,她冲我用手势比划着,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孙子又长高了。

  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这一天,女儿是一定要到爹娘的坟上烧纸钱的。这么多年了,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我们就一直没有让母亲去过外公外婆的坟地。今年,当我给父亲烧完纸钱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母亲一定也想着去给自己的爹娘烧纸钱吧,因为,她一定知道,对于自己来说,这样的机会就快没有了。从父亲的坟地回来,我对母亲说:“娘,咱们去姥姥姥爷的坟地,给他们烧纸钱去吧。”我看到,母亲听完我的话,眼里的泪水立刻就流了出来。她马上给我打手势,意思是立刻就走。

  从我们的村子到外公家的坟地也就有两公里的路程,我让母亲坐在前排的座位上,想让她再仔细看看熟悉的地方和风景,因为自从母亲得病以后,我们就哪里也没让她去过,她已经有几年没到过她熟悉的道路和田野了。

  母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窗外,我尽量把车开得很慢很慢,两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到了外公外婆的坟地,我和妻子扶着母亲来到坟前,点燃了纸钱。我和儿子给外公外婆鞠躬,此刻的母亲表情安详而平静。她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坟地周围的一草一木,她似乎在对自己的双亲说,我带着子孙来看你们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呀。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满脸都是那种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一天后当我告别了母亲,当我开车离开村口,我的情绪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母亲啊,我除了给您一头白发,还给了您什么?

  明年的今日,您还能在村口迎接自己远方归来的儿子吗?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3

    《母亲的节日》

  母亲节快到了,大女儿打来电话:“妈!我给您买个头花,让您更漂亮,”妈说:“不要不要,妈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戴什么花,”二女儿打来电话:“妈!我给您买条纱巾,让您更年轻,”妈说:“不要不要,妈该到老的时候了,”三女儿给妈打电话:“妈!我给您买个按摩器,让您更健康,”妈说:“不要不要,妈身体好着呢,”儿子没来电话。

  母亲节那天,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三个女儿都很晚才过来,大女儿说:“妈!今天单位有活动,头花我给忘了,”妈说:“没事没事,妈说不要了,”二女儿说:“妈!今天孩子的家长要聚会,纱巾我没来的及买,”妈说:“没事没事,不用买了,妈不喜欢戴,”三女儿说:“妈!今天单位领导的太太过生日,回来晚了,商场关门了……,”妈说:“没事没事,妈用不着那些东西,”妈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又拿出了四个首饰盒,妈说:“现在金子便宜了,我给你们姐三每人买了一个金戒子,给儿子买了条项链……,”三个女儿都流下了眼泪,儿子没回来。

  过了好多天,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了,儿子说:“我把母亲节给忘了,”妈说:“没事,爹妈都挺好的,”妈把金项链给了儿子,还给儿子的女朋友送了一千块钱的红包,爸有些看不过去说:“儿子!你是不又手头紧了,你一没钱花就带个女朋友回来,都给你送了多少个红包了,你这哪是在找媳妇,你是在坑人爹呀!”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4

    《请您别告诉她》

  母亲老得牙齿快掉光了,儿子开着车送母亲到一个牙医诊所镶牙。看得出来儿子是个大款,一下车就对着手机说个不停。母亲问医生镶牙要花多少钱,医生告诉她,镶牙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并向她推荐了最好的烤瓷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一种。医生说这种牙易损坏,建议母亲镶好一点儿的,并边说边看着儿子,示意儿子劝劝母亲。儿子却站在一旁,任由母亲和医生讨价还价,继续打他的电话。

  最后,母亲依然是要镶最便宜的那种牙。和医生谈好价钱以后,母亲似乎很满意,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订金,医生让她两周后来镶牙。很快,母子俩就离开了诊所。等他们一出门,诊所里的人都议论起了这对母子,纷纷感叹世风日下、孝子难觅了。

  正议论着,诊所的门被推开了,那个儿子走了进来,他来到医生跟前说:“医生,麻烦你给我妈妈镶那种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不过请你别告诉她。她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要是让她知道了,肯定不会镶的。”说着,儿子把镶牙的钱补齐了。

  原来,有时爱需要悄悄地进行!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5

  《陪老母亲回到从前

  老母亲经常坐在阳台上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目光呆滞。这是他们新搬的家,房子很大,住着很舒适,可楼下走过的人全是陌生的身影。他带老母亲去医院,医生诊断,老母亲患了中度老年痴呆症。开了很多药,但医生说,药物很难根治她的病。

  每天一下班,他就匆匆赶回家,陪伴老母亲。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和她唠嗑,陪她听收音机里的老戏,希望借此唤回老母亲的记忆。可收效不大。

  一天,他翻出老影集。老母亲坐在他旁边,看他翻着影集。忽然,老母亲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对他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是他们家的老房子,他们住了三十多年,拆迁前,他拍了这张照片。他抽出照片,递给老母亲。老母亲双手捧着照片盯着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轻声对老母亲说,这是我们以前的家。老母亲颤巍巍地说,我记得。

  他喜出望外,老母亲还没有完全糊涂。他找出全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那时老父亲还健在,那是他们家最后一张全家福。老母亲拿在手中,一会儿正着看,一会儿倒着看。尽管老母亲什么也没说,但他隐约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过去生活的影子。

  他意识到,老照片可以打开老母亲的记忆之门。于是,每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搬出一本本老影集,和老母亲一起翻看。老影集很多是老母亲精心保留的。他欣喜地发现,老照片一点一点地唤醒了老母亲的记忆,过去的生活仿佛又回来了。

  他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带着老母亲去她住过、生活过、工作过,或是常去的地方走走。

  周六,他将老母亲搀下楼,扶上车骑出家门。老母亲坐在车上,很兴奋。他带着老母亲,骑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以前的老房子。老房子和邻居家的房子早就拆光了,盖起了高楼,但老房子前的河和桥还在。在桥头,老母亲要下车,她走下车站在桥头,抚摸着桥墩上的石狮子,眼里噙着泪。这个情景把他拉回到了过去。那时候老母亲常站在桥头,等待在乡下劳动改造的父亲;他上学后,放学回家晚了,老母亲也是站在桥头等他回家。那天,老母亲说了很多话,虽然很多话语无伦次。

  此后的双休日,只要天气晴朗,他就会骑着车,驮上老母亲去她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厂,那家工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农贸市场。他驮着老母亲,去他就读过的小学,小学除了教学楼重新建设过之外,基本没有变化。他驮着老母亲,去他们以前常去的早餐店,吃了两碗馄饨。几十年了,早餐店的馄饨还是那么好吃,以前家里穷,只有遇到大事的时候,父母才会带他上这儿,奢侈地叫两碗馄饨,他吃一碗,父母合吃一碗。他很快将馄饨吃完了,惊讶地发现,老母亲只吃了半碗,还剩下半碗。那习惯性剩下来的半碗,是老母亲留给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的。他的心里,泛起一股酸酸的、温暖的滋味。人生不可能再来一次,但我们可以将爱重温一遍。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6

    《记母亲娘家行, 献给母亲节》

  记母亲娘家行,献给母亲节,又快到了母亲节了,我在去年母亲节写了一篇《我的妈妈》,没想到读这篇的朋友已超过千人之多,我在这篇文章里讲到妈妈为了我们的家不辞劳苦三十多年,连相隔几百里之外的娘家都没有回过,一直成了妈妈的心病,随着老家传来的噩耗,十几年前外婆去世,后来大姨也离开了人间,更是在妈妈的心里添加了无限的愧疚,在今年春节我写的《一年又一年》中说道妈妈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一次娘家,就在今年正月十七,妈妈终于如愿以偿在妹妹的陪伴下回了一次娘家,后来妈妈给我讲回娘家的一些见闻,我一直想把它记录下来,直到今天才开始写下来,因为快到母亲节了,就把它作为对母亲节的献礼吧。

  正月十七早上,妈妈带着妹妹离开了家,走上了回娘家之路,坐汽车先到了西安,后来在西安倒车去丹凤,也就是在下午左右就到了丹凤老家,小舅来接的妈妈。在小舅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去了外婆的坟上祭拜,看到外婆的坟,妈妈的心是非常的难受,没有想到当年离家就再也没有见到外婆,妈妈听二姨说外婆临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走了十余年连面都没有再见,别人虽说给外婆说,妈妈在北边已经成家,已经有了孩子,到后来说孩子也已经长大,但是外婆不相信,因为没有亲耳听到妈妈讲,所以就不放心,这也是母亲对女儿深深地牵挂,深深地爱。那时妈妈没有回去过,也没有电话,写信妈妈也不会写字,当时消息只有大舅传达的,所以外婆一直牵挂着妈妈,一直到最后都是喊着妈妈的名字走的,妈妈给我讲到这些早已经哭出了声,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啊这就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祭拜完外婆,妈妈就到了二姨家,和二姨见面免不了一场痛苦,姊妹二人分别一下就是三十多年,人生有几个三十多年呀,这场痛苦是喜是悲也是快乐,因为终于见到了对方,也知道了对方什么样的,想当年妈妈离开娘家二十不到如今已经五十来岁了,路程隔不断地是亲情,彼此的牵挂是越来越重,妈妈见到二姨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的童年幸福时光,还有那时的大姨,大舅,小舅,妈妈是老三,两个舅舅最小,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的生活随着外公出了意外,从高山上摔了下来,人们还是第二天再悬崖下找到早已撒手人寰的外公,当时妈妈也很小,那时还是集体制没有分产到户,外婆一个人带个妈妈姐弟五人生活从此一下跌入深渊非常的坚辛,后来外婆也招了一个女婿,本想来一个男人能挑起家里重担,没有想到这个人没有担起重担,反而加重了家里的负担,后来大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嫁到了本村不远的地方,二姨也出嫁了,妈妈也离开了老家到了我们那里投靠了一个自家的叔父,后来认识了爸爸结了婚,有了我们。但是从妈妈离开老家就没有回去,后来大舅也来了,那时我有七八岁了,其实那时的我很想自己有一个舅舅,在我七八岁以前没有见过舅舅,把好多路人都当了了舅舅,把好几个路人叫着舅舅强拉回了家里。

  大舅来了,我也终于有了舅舅,舅舅在我家住了两三年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做了上门女婿,后来舅舅回了几次老家,老家的一切消息就是舅舅带给妈妈的,十几年前舅舅说老家打了电报说是外婆过世了,妈妈非常的难过,哭了好几天。又没有隔几年老家传来消息说是大姨也过世,妈妈更是悲痛欲绝。四年前大舅也离开了人世,回娘家的心愿妈妈更是想了,多想回一下娘家看看二姨小舅他们,三十多年的期盼,三十多年的梦,今日终于成行,和二姨的相聚真是悲喜交加呀。

  在二姨那里老姐妹俩真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心酸呀。在二姨那里住了一天就去妈妈小姨那里,妈妈的小姨比妈妈大十多岁,当她儿子告诉她说妈妈回来了,她一点都不相信,直到见到妈妈才相信这是真的,三十多年期盼,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人来说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就在失望的时候妈妈就真的回来了,妈妈的小姨当时就泪湿双眼,这是多么激动地时候,这时只有泪水能够述说一切,妈妈也哭了,这是激动这是兴奋是高兴,娘两在幸福的泪水打量着对方,当年妈妈也就是而是不到的姑娘,她小姨也就是三十多岁的人,如今已过花甲,时光磨蚀着人们的青春年华,却磨蚀不掉彼此的亲情,妈妈的娘家行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是藏了三十多年的牵挂,是藏了三十年的渴望,今天的泪水是幸福的也是难过的。在她的小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妈妈离开了那里,当时她的小姨硬不叫妈妈走,妈妈还是趁她的小姨出去捡柴火做饭的时候走的,妈妈还要回来,还在惦记着老家的我们。

  妈妈在老家连来带去一共呆了五天的时间,最后一晚在小舅家休息,第二天早上就坐车到了西安,在西安坐车来到了我这里,我结婚出来已经快九年了,妈妈今年也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不是妈妈不想来主要是妈妈不认识字不知道路,也放开我们的家,今年终于如愿了,娘家去了儿子家也来了,妈妈在我这里呆了四五天被弟弟打电话叫了回去,在我这里的几天里,讲了她在娘家的一些见闻,我有时候故意给她岔开话题,因为不想看到妈妈在讲见闻的泪花,还是断断续续听了妈妈的见闻,如今将它写了出来,我只想让亲情之光永远不灭,让亲情之水融入人间。

  最后在这里祝愿母亲节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更愿自己的妈妈健康平安开心每一天。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7

  《阿加莎的写作渊源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有个英国小姑娘卡拉如饥似渴地阅读狄更斯的作品。她试图使自己忘却沉重的忧愁:她的父母将她的两个兄弟留在身边照看,却将她托付给了她的姨妈。她为自己是个女孩而懊恼不已,这位以阅读小说度过了童年生活的英国小姐后来开始写作。就像在她之前的勃朗特姊妹等许多人一样,她在一些诗作和小说上署了卡丽斯·米勒(CallisMiller)的名字。当她最小的孩子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出生时,卡拉已36岁了。日后,她的女儿对这些作品也无比敬佩,并满怀敬意地将其保存。

  但卡拉在女儿小时候却有一个奇怪的决定:八岁之前不让她阅读,以免损害视力。但卡拉完全失败了。对于读书,小女孩才五岁就能应付自如,这正像母亲一样。她一头扎进家中多得所有房间的书橱都装不下的那些书中。她的超常的洞察力也承自于母亲。从这一切到写作,抬腿一步便可跨越,尽管会有不少拼写上的错误。家中积累的数千件物品——从集市小商品到珍贵物品,从珍稀到拙劣——给了阿加莎灵感,她很早就开始虚构故事。母亲,这位天生说故事的好手,给予她鼓励;姐姐玛吉也为她鼓掌喝彩。事实在,她从事写作职业也还得归功于姐姐:正是因为玛吉跟她打赌,她才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

  阿加莎的父亲去世时,她还不到11岁。温柔而默契的母女俩,更增添了相依为命的情感。她们毫无抱怨地面对不稳定的财政状况。但是她们还得应付突如其来的变故——卡拉的身体出了毛病。阿加莎带着母亲去埃及疗养。卡拉同意她谋一份文学方面的职业,并将其托付给大作家埃登·菲尔波茨。之后阿加莎与一位飞行员结婚。阿加莎·米勒就此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1930年,阿加莎因小说《罗杰·阿克罗伊德谋杀案》而名扬文坛。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8

  《从未怀疑歌德是天才

  德国大作家歌德所拥有的敏感和想象力,得归功于她的母亲——温柔而快乐的卡特琳娜·伊丽莎白。作为长子兼独子(他的兄弟都夭折了),他深得这位年轻妇人的宠爱。由于自小身体虚弱,他需要悉心的照料,这就避开了父亲的严厉管教。

  母子两人分享着难以言说的温情时刻。竖起耳朵倾听母亲讲述骑士故事时的狂喜,手牵手体验戏剧的激动,自然无邪的快乐……这就是他的甜蜜的童年时光。

  当他的青春期来临时,另一种形式的同谋关系又将母子连为一体。19岁时,这个年轻小伙子生了病。他不得不中断法律学业,回到故乡疗养身体。与过去蜷缩在母亲的裙下,和她一起虚构着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样,在其处于这一有着重大问题并发生着种种变化的年龄段,他也呆在了母亲的身边。当时,卡特琳娜·伊丽莎白引导他的人生路程,走向虔诚派修会(虔诚派修会17世纪末植根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虔诚主义作为对路德宗教义的反动,鼓吹受苦在皈依过程中的必要性。处于康复中的歌德,在母亲的陪伴下,在这个甜美的神秘主义的圈子内作了一次小小的浏览。

  身体康复了,他不能再滞留家中。他离开时,自身已发生了转变。可以确定的是,个体高于群体,情感高于理性,个人经验高于被灌输的真理,自我实现成就于苦难之中--他后来的浪漫主义的全部资源即在于此。

  母亲的形象很快出现在了那部几乎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深受那不可能成功的爱情的折磨,在自杀中找到了自我了结——自我救赎之道。

  母亲对儿子的作品非常满意。从儿子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她就从未怀疑他将是个天才。

  几十年后,在《浮士德》第二部,亦即哥德去世那年所完成的最后的作品里,卡特琳娜·伊丽莎白的形象再次闪现。当听到梅非斯特吐出“母亲”这个词时,浮士德情绪激动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字眼?听了叫我心惊!”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9

  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市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喂牲口,全靠这三市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呀!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黄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怎么呵斥驱赶,也不肯挪动半步。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扬起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可就是不肯让开半步。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地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后面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默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溢出了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朝着回家的路慢慢地走去……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0

    《把卓别林推上舞台》

  查理·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歌舞艺术家。他的父亲是男中音。小查理父母很早就分开了,他可能跟父亲学过踢踏舞,后来其父因酒精中毒去世。他的母亲汉娜·希尔,艺名莉丽·哈维,是一家声名赫赫的轻歌剧团的舞蹈和歌唱演员。莉丽收入颇丰,小查理在母亲和西德尼(母亲前次婚姻所生子,日后他始终亲近的兄长)身边,度过了一段美满的时光,直到有一天厄运降临。

  那年他五岁。这件大事发生在伦敦一家极为简朴的剧院中,他的母亲脸色苍白,刚刚离开舞台。她是在一阵阵倒彩声中离开的,她那先前已经变糟的嗓音彻底倒了,曼妙的歌声不再,如今只有如蛙鸣般的聒噪。众人吹起口哨,嘲笑声此起彼伏,经理暴跳如雷。当时一种直觉促使莉丽拉着儿子的手,把他推到了舞台脚灯光之下。查理走向目瞪口呆的观众,他唱起歌,跳起舞来。他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怪人,滑稽又冷酷:“我模仿了我母亲的破嗓音。”后来他说道。众人大笑,他获得了成功,硬币如下雨一般落在他的四周。他停了下来,捡起硬币,用手帕包起交给母亲。观众误以为他的这一举动是在搞笑,愈发捧腹。这是查理的第一次演出,同时也是莉丽最后一次在剧院舞台上露面。

  随后的日子是一段漫长而可怕的通向苦海的下坡路:先是租住廉价的带家具的套间,随后蜗居肮脏不堪的楼顶屋,从拮拘到赤贫。莉丽卖掉了她那些漂亮的戏装,在缝纫机上拼命工作以赚取几个小钱。她去过救济贫民的施食站,进过贫民收容所。孩子们被收容进贫儿院,随后又被送到一家孤儿学校。可怜的莉丽先是被安顿在妇女收容院,随后又被关进了疯人院。

  当她的病暂时得以治愈时,就设法找回她的儿子,一家人重又团聚。但有时候,当他们“演戏”,在惟一的布景——一个破烂的炉灶和一张铁床前互接台词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幸福的。“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有表演天才的演员,”查理日后吐露真情,“通过观察她,我不仅学到了如何用我的手和面容来表达我的情感,而且学到了如何去研究人。”

  当兄长西德尼当了水手,音讯全无的时候,小家伙就说服他妈妈,让他离开学校找个差事,从小商贩到跑腿的都可以。由于焦虑和担忧,莉丽再一次发疯了。查理形单影只,那年他12岁。他已经知道,他的未来在剧院。他与兄长一同造访疯人院的可怕回忆,始终留在了他的脑海里——莉丽蜷缩在她的单人囚室里,从她那模糊的脑子里想出一个一个的词,拼凑成这么一句离奇的叮咛:“不要失去理智,否则,他们会把你关在这里。”

  查理在剧院里获得了一个小角色。随后他很快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乃至电影中的主角。不久他就能奉养他那两次旧病复发,两次住院的母亲了。这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去世前看到了她儿子的成功,了解到流淌在她血管里的戏剧的激情,通过血缘的纽带,传给了已成为夏洛特的小查理。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1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2

  《海明威的“童年记忆”

  格蕾丝·海尔是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母亲。作为著名的歌唱家,她有副好嗓子,有准确的听力和好的相貌。然而当她嫁给克拉伦斯·埃得蒙德·海明威博士时,她放弃了舞台职业。她决定献身于歌唱的教学事业,献身于女权运动,献身于她的丈夫和孩子。但结果却是失败。教学工作给她带来的声名很有限。争取妇女参政的使命感让她经常处于激动之中。她蔑视最起码的家务活,从不下厨。她想给外人以他们是一对模范夫妇的假象,但事与愿违。海明威斩钉截铁地断言,他的父母“之间的共同点并不比狼和狗之间的共同点多些”。日后他指责他母亲迫使父亲走上自杀之路,当时他父亲因糟糕的财政状况和严重的健康问题悒郁不振,据说用一把南北战争时使用的老枪自杀。三十年后,这位大作家也步了他的后尘。

  格蕾丝和她儿子的关系也不美满。她在他面前就像个统治者,她把他当女孩来对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他和他姐姐穿一样的连衣裙。他不能原谅她矫揉造作地炫耀其家庭影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像商品博览会上的娃娃一样穿着一条有粉红色镶边的短裙。同样她所散布的有关他童年的种种可笑的故事,也教他怒不可遏。这个男孩由此烦躁恼怒。

  还算幸运,在出色地完成了中学学业之后,海明威避开母亲,离开了家庭。然而,他的记者生涯的种种成功,他在冒险中所显现的魅力,他对女人的征服,他文学上如日中天的成就,乃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都不能让他摆脱童年的记忆。无论被朋友还是爱侣称为“爸爸”他都乐意。但他对母亲的看法却是:“我恨这个老太婆。”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3

  有个社区举办最感人的母爱故事大赛,居民们纷纷踊跃上台讲故事。

  这时,有个青年手拿一只灯泡,扶着一位戴黑色眼镜的妇女走上台,说:“我是一名夜班公交车司机。每天深夜,我开的公交车都会经过我家。每一回,我总能看见我家的这只灯泡亮着。我知道,那是母亲在为我祈福,盼我安全回家。那一刻,我的心里无比温暖。我开车十年了,母亲就让这只小小的灯泡亮了十年,从未间断过……”青年说到这里,台下的群众纷纷鼓起掌来。

  不料,青年突然摘下母亲的黑色眼镜,哽咽道:“其实,我母亲的眼睛在我当司机之前,就已经看不见了……”顿时,台下一片哗然。

  青年眼含热泪接着说:“我母亲为了让这灯泡长亮不灭,每隔一段时间,她就用手去触摸一下灯泡,从而以灯泡的热度来判断灯泡是否还亮着。这么多年来,她的手已被灯泡烫了一层又厚又黑的老茧!”说着,青年举起了母亲的手。

  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大家一致通过,青年所讲的故事成为这次大赛最感人的母爱故事!

关于母亲的故事篇14

  《默默地等待李斯特

  “我满怀敬意和爱意地感谢一直给我以仁慈和爱的母亲。在我年轻的时候,人们说我是个好儿子。有这样一位堪称模范的忠实的母亲,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好儿子!”在一份日期注明为1860年的。遗嘱中,弗朗茨·李斯特这样写道。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1811年10月22日。五岁时,他就显出了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其父亚当·李斯特也是个不错的音乐家,他决定孤注一掷,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带着儿子去了维也纳,找一个配得上其才华的老师。母亲安娜拿出了自己的嫁奁,为这次冒险提供了经济资助。

  九岁时,弗朗茨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两年后,他成为奥地利首都的宠儿。再过两年,他征服了巴黎。他父亲领着他跑遍了欧洲,举行了一场又一场音乐会。不料,在弗朗茨16岁时,父亲忽然死在他的怀中。安娜急忙赶到巴黎,为的是给少年弗朗茨一个家。从此以后,母子间的共同生活才真正开始。但儿子继续投身于音乐会和巡回演出。母亲终日在家默默等待,等儿子在数日、数月、数年之后归来。从弗朗茨和玛丽相爱,直到他们的爱情消退,她一直都在那里。她照看他们的三个孩子,布兰迪娜、科斯玛和达尼埃尔,保护他们免遭可怕的母亲的伤害。安娜将一腔未曾用完的母爱重又倾注到她的孙辈身上,鼓励这两女一男崇拜他们的父亲,鼓励他们与他大量通信,收集这位远方伟人的信件、胸像和肖像。她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导线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导线测量
    下一篇:爱党爱国爱家乡征文,爱祖国爱家乡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