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五月槐花香,五月槐花香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0日

本文目录一览:

★、五月槐花香篇1

★、五月槐花香篇2

★、五月槐花香篇3

★、五月槐花香篇4

五月槐花香篇1

  静静地漫步槐树林中,看白的紫的花簇,一朵朵,一串串,细细碎碎,像满天繁星洒落人间。

  赏槐忆童趣

  “我这身本领就来自槐花,我的健康也来自槐花。”同行的小李子告诉我们,他能成为著名的户外运动员,就是萌芽于小时候采槐花。

  “槐花美丽,但开花的时间很短,要是想采槐花,一定要赶在它发育成熟,还没完全开花的时候,那时候的槐花,香气还没散发,最为清新可爱。”小时候小李子常用竹竿绑上铁丝的弯钩去钩,长大一点就猴急地学着爬树。

  每次爬槐树摘槐花都是他与伙伴之间的小竞赛,赢家当然就可以先品尝甘甜的槐花。如果摘得一穗,轻轻一揉,便有微微的凉滑和细腻在指间流转;要是再放入口中,那丝丝清苦就从舌尖滚到舌根,但闭上眼,却分明又是说不尽的甘甜。

  每当在树梢间手执大簇槐花、树下小孩们热烈鼓掌的时候,这份纯真、欢乐和成就感,一直伴随和支持着他,成为他面对人生风雨的力量和慰籍。

  品槐思母爱

  槐花饭以前是清贫人家的饭食,现在已成为很多饭店的招牌菜。听小李子说起他妈妈做槐花饭的手艺,我简直要被谗下口水了。

  小李子说,她母亲最常做的是槐花饼子。先要用手滤下花瓣,洗净后拌入干面粉,面的份量既不要结团,也不能太散,然后放入锅中蒸熟,基本上就完成了。也可以把蒸好的槐花饭放凉后,吃的时候再用清油炒热,饭上要淋上蒜汁。在调蒜汁的时候会放入十几种调料,包括陈醋、香油、芝麻、韭菜花、咸菜粒、油泼辣子等,最重要的是花椒。

  “刚出锅的槐花美食冒着热气,把槐花的缕缕清香送进我们的鼻子里,一口咬上去,丝丝缕缕的槐花香味在嘴里荡漾开来,那叫一个好吃。我一口起能吃好几个。”小李子咽了一下口水,神往地说:“这个时候妈妈总是笑咪咪地看着我们吃,一种欣慰,一种自豪,一种期望全在那温柔的眼神里流淌着”

  心中有爱,一顿简单的饭菜在记忆中总是那么丰富多彩。

  小李小的时候,一边帮妈妈摘槐花一边听妈妈讲“救命槐花”的故事。三年自然灾害,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槐花就是人们最好的食物。用开水煮了做成馅,就能包饺子。哪怕生吃,也比蜜还甜。

  就算自然灾害过去,为了省粮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槐花也是主要的食物之一。和着面粉一蒸,面粉中粘着花瓣,好看、好香、更好吃。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都对槐花抱着深深的感激和思念。

  有关槐花的记忆,总是温柔的,总是与家乡、与母亲交叠在一起,槐花的香就像母亲身上特有的香味,令人依恋,给人温暖。

  这时我抬头看见枝梢的槐花,眼泪竟夺眶而出。出行前的烦心和沮丧都烟消云散,余下的唯有平静和感动。

  槐花营养 TIPS:

  槐花是纯粹的绿色食品,每100克鲜品含水分78克,蛋白质 3.1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15克,钙8.3毫克,磷69毫克,铁3.6毫克,胡萝卜素 0.04毫克,维生素 B10.04毫克,维生素B20.18毫克,尼克酸6.6毫克,维生素C66毫克。

  香茶评古心淡然

  深入槐花林,豁然开朗于眼前的是一片空地和几间小屋。“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我不仅想起以前吟咏的有关槐花的诗词。

  在木桌前坐下,小屋主人老吴端来热腾腾的槐花香茶。六十岁的他之前是景区的经理,现在和老伴住在槐花林中,颇有隐居的意味。“你们来赏槐花,首先就要知道槐的历史文化。”老吴把槐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历史上早些时候,槐给人的印象非但不是平静和满足,还象征着竞争和欲望。

  周代时,槐被用来比喻国家的栋梁,“槐鼎”一语,比喻三公之位。并在朝廷左右各栽九株槐树,称为“九棘”,以分别朝臣的品位。

  《周礼・秋官》说:“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所谓“三公”,就是在皇宫外种植三棵槐树,代表司马、司徒、司空三公的品位。

  古代读书人常把槐比作自己求取功名的志向,所以有了关于槐最出名的典故“南柯一梦”:广陵人淳于棼,喝醉了酒,躺在院子里的槐树下面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并和公主成了亲,当了二十年的南柯太守,官做得非常荣耀显赫。可是后来因为作战失利,公主也死了,他被遣送回家。

  然后一觉醒来,看见家人正在打扫庭院,太阳还没落山,酒壶也在身边。他四面一瞧,发现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他在梦中做官的大槐安国,原来就是这个蚂蚁洞。由此可见,槐树还有让人做梦的本事,难怪要称之为“木鬼”了。

  但也许是太多人做了太多“黄粱美梦”,到后来,槐花的意境渐渐改变了。白居易写了十余首赞颂槐花的诗歌,首首都在吟咏它恬静而闲适的情怀。元好问的一首《伦镇道貌岸然中见槐花》更是道尽自身的沧凉,带有人生的顿悟:“名场奔走竟官荣,一纸除书误半身。笑向槐花问前事,为了君忙竟何成?”

  老吴的话让我颇有感触:当代人追逐金钱地位的心情实与古代人追求功名一样,槐花对元好问的触动,横亘千年,仍如一颗石子撞进我们沉潭般的心中,激起久违的清澈的涟漪。不知有多少人因槐而思,因槐而泣,从而使心境由浮躁回归自然平静。

  槐中健康行

  老吴热情地邀请我和他对弈一局,在槐花林中下棋,直有武林高手的风范,何乐不为?但不到二十分钟,我就败下阵来。老吴哈哈大笑,爽朗之中更显精神抖擞。我称赞他的身体,他却笑着用手指了指头顶:要感谢槐花。

  老吴说,他至少有40年的时间都在吃槐花:“槐花营养成分高,而且绿色无污染,到了槐花季节把它摘下来晒干,密封装好,到了秋冬季节各种蔬菜比较匮乏的时候,拿出来用开水一泡,配肉吃可香着呢。”

  他对槐花的感情还远不至此。小时候,有一次,他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吓得大哭起来,母亲连忙去院子里掳下一把槐花捣碎了涂在伤口上。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似乎真没有那么疼了。当时感觉母亲比医生还厉害。长大了才知道,家乡的蛇多是无毒的,但槐花确有清凉止血的功效。”老吴说,眼神里充满了温暖:“还有一次,我咽喉肿疼,妈妈用槐花和冰糖熬成水,让我含在嘴里,两天后,咽喉竟然一点也不疼了。”

  老吴的妈妈的这些老方子其实都是老辈传递下来的健康经验。《本草纲目》也曾记载:“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咽血,崩中漏下。”

  “槐花可真是宝,不但能够解毒止血,而且还能够治疗人的未老先衰。”老吴说着进屋拿了一个枕头出来:“你摸摸,这都是我妻子用干槐花做成的。”

  原来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比较大,老吴晚上也休息不好经常会感觉到疲劳,而且面色灰黄,头发枯槁。他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给她缝制了一个槐花枕头。而且半年换一次枕芯。

  “从她第一次给我缝制枕头到现在,说起来也有10多年了,你看我现在头发还没怎么白,面色还不错吧。”老吴一脸幸福地说。

  现在他和妻子长住槐林了,每天的生活惬意得很。

  编后语:

  槐花开在五月,但一年只开花一次,且时间不长,但它毫不吝啬地把清香送往每个角落,让每个闻到花香的人心旷神怡。五月槐花香如海,深蓝的无垠的海水,使我们打开尘封的思念,仿佛又见母

  亲慈祥地牵着我们的手。希望母亲永远健康,在飘香的槐花林中,我许下这样的心愿。

  链 接

五月槐花香篇2

  大连赏槐会自1989年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1992年,国家旅游局已正式确定“大连赏槐会”为部级地方性旅游节庆活动。

  秉承槐花结友谊,旅游促发展,以赏槐会为载体,吸引海外旅游者来连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宗旨,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旅游局承办的第十八届大连赏槐会,定于2007年5月25日(周五)――5月31日(周四)举行。

  今年的赏槐会是大连市获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后迎来的第一个赏槐会。大连市政府和旅游局为了更好的向海内外宾客展示大连市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形象,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本届赏槐会活动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为目标,活动主题更加明确、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新颖、游客和市民参与更加广泛,群策群力,将大连赏槐会培育成中外知名旅游精品之一。

  本届赏槐会共分为十项活动进行:开幕式演出;欢迎酒会;赏槐欢乐夜;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大连特色旅游餐馆命名及赏槐美食周;古玩城地工商品和免税店世界名品购物周;俄罗斯风情周;赏槐游和赏槐摄影大赛;外国民族艺术表演;闭幕式。

  开幕式以巡游表演的形式使旅游概念更加突出,汇集国内外和大连市的旅游项目及表演队伍的精华,为赏槐会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序幕。

  欢迎酒会上,各位贵宾在简短的仪式之后将会品尝到风味独特的槐花盛宴,还可以欣赏助兴文艺表演、中国传统美食面点表演、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图片展。

  赏槐欢乐夜,将会带您走近香气袭人的槐花大道、槐花社区、劳动公园,边看演出边赏槐闻香,自是惬意之极。

  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带你走进南山旅游风情街,让您漫步在历史和艺术的海洋中,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各国书法;精彩的画展;中日女性才艺论坛;民俗表演等各项活动应接不暇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特色餐馆命名仪式和世界名品购物周将会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或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俄罗斯风情周和外国民族艺术表演,将会带给你不同凡响的新体验,浓浓的异国情调伴随着民族歌舞表演散发出来,品尝着地方美食、风味小吃,定会让您感觉不虚此行。

  赏槐游和赏槐摄影大赛既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为游客的赏槐之行锦上添花。

五月槐花香篇3

  春天到了,刺槐树开始生长出嫩绿的椭圆形的叶子。随着暖暖的阳光和温柔的春风,五月初,刺槐树悄悄开出一串串白色的花朵。刺槐树的花朵较小,花型细长。刺槐花不像别的花一样向上开放,而是花朵向着地面,一穗穗的盛开着——象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又象一串串展翅的白蝴蝶,在微笑着问候大地母亲。刺槐花未绽放前带着些许的浅绿,盛开之后就是一片纯白的颜色。放眼望去,在碧绿的树叶中间,是一片片如雪般的白。花香袭人,淡雅清香。

  刺槐花盛开的日子,也是养蜂人忙碌的日子。一箱箱蜜蜂被运到槐花盛开的地方,养蜂人微笑地看着成群的蜜蜂飞向满树的花朵,“嗡嗡”的蜜蜂来回忙碌着,采集、酝酿着香甜的蜂蜜。

  刺槐花不仅可以看,而且是一道绝佳的天然食品。刺槐花开的时候,人们有的站在小树旁用手摘花朵;有的攀到大树上用镰刀勾下一些树枝,然后,大人小孩欢快的围在树枝旁,掳下洁白的刺槐花放在一个个容器里。小孩子总会迫不及待地放一把花朵在嘴里嚼着,嚼出满口的清香甘甜。

  主妇们回家烧一大锅沸水,把刺槐花放入水中焯熟,用笊篱捞出,捏成团,控净水,再切一些肉和韭菜,加入调料搅成馅,包出一个个皮薄馅多的包子,放锅蒸熟。取一个尝尝,那种清香新鲜啊,让你吃了一个还想吃下一个。

  刺槐花不仅可以做包子馅,还可以搅入面糊煎油饼,别具风味。

  我特别爱吃刺槐花包子,可是刺槐花的花期很短,只有几天的时间。每年五月,父母一看刺槐树长出花蕾,就踩着凳子或者梯子,手举镰刀,仰着头伸直了胳膊勾下花朵最嫩的刺槐枝,然后不辞辛苦地做那些繁琐的工作:掳花、烧水、焯花,捏团、调馅、包成包子……我不知道父母做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累?但是我知道,每一次看到我香甜地吃着刺槐花包子,父母的脸上是一脸满足的微笑。

五月槐花香篇4

  【摘 要 题】佳作品评

  【关 键 词】审美品格/现实主义/京味风格/人文精神

  【正 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影视的发展逐渐步入了市场机制下的大众文化转型时期,电影、电视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被强调,观众的关注焦点越来越被重视,影视剧作家们纷纷放下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姿态走进百姓生活,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悄然从深度开掘转向通俗娱乐,从批判的热情转向文化的消费,从崇高化转向平民化,形成多元共存的文化审美形态。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就是在这种审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没有追踪流行时尚,而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探索着“市场的”和“审美的”双赢之路。它通过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真诚关怀、对现实生活的诗意阐述、对地方风味和地域文化的准确把握,既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又受到了观众的青睐。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的回归、风格化的审美形态、诗意化的人文关怀等方面阐释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的审美品格,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现实主义的回归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对解构经典、娱乐搞笑、碎片组合等手法趋之若鹜,有的电视剧打着“娱乐”的旗号进行市场运作,却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和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缺席而堕入了平面化庸俗化的泥潭。wWw。133229.cOm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种现象犹为显著,一些搞笑娱乐、戏说历史的电视剧成了“文化垃圾”的代名词。现代性的碎片能否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剪切、粘贴能否展现现代人的精神面貌?消解深度模式是否符合当下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起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广泛争鸣与思考,作为对这种思考的呼应,电视剧创作领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回归,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在这种“回归潮”中脱颖而出。

  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恩格斯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以下称《五》剧)故事的开始发生在清末民初,这是一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折的重大时期,一个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国,大清朝已经灭亡,民国虽然建立,但政治上的疲软、外交上的无力使国家在外强凌辱中风雨飘摇,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在中国本土萌芽,中国的工业化转型已经初见端倪,外国资本的注入影响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西潮东渐”带来外来文化的渗透。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很不稳定的时期,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未随着大清国的灭亡而土崩瓦解,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仍未完全构建,旧的秩序虽已打破但仍发挥作用,新的秩序尚有待建立,“中国未来向何处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五》剧把故事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剧作具有不言自明的历史厚重感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五》剧中,我们看到各式各样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物:有满清遗贵(如范五爷),有民国新贵(如蓝掌柜),有平民英雄(如佟奉全),有为爱寻梦一生的女人(如茹秋兰),也有融入革命洪流的女人(如莫荷),……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每个人的命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沉浮。琉璃厂是《五》剧叙述的具体环境,剧作通过影像细致描写这里的街头景象、庭院房屋、家具摆设以及私人生活空间,讲述着古董行业的生意经,刻画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在这个典型环境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环境的逼肖来凸显人物的真实个性。

  《五》剧的人物性格塑造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铁三角”饰演的范世荣、佟奉全、蓝一贵是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他们具有各自完全不同的出生环境、家庭背景、现实条件和人生理想,三人的命运形成了三条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混杂的轨迹线。范世荣是满清贵族,清朝灭亡后他随着贵族阶层的没落而跌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他具有所有没落贵族的习气,既不满意现状又无法回避现实,整天沉溺于对过去的奢华生活和高雅情趣的虚无想象之中,他穷得要莫荷嫁人赚彩礼钱,却又信誓旦旦地许诺等某一天自己“发迹”了要给莫荷“八个丫头六个老妈子伺候着”。《五》剧第二集范世荣与汽车司机的一段戏,生动地展现了范世荣落魄贵族的性格和心态:汽车熄火了,正无所事事的范世荣上前指导,轻易地解决了问题,范神往地表达着自己过去的辉煌:“这路美国车,别克、库力思、道济、雪佛兰、旁太克、司都拿克,都玩过”,“你这类欧斯玛壁开过三辆”,当司机拿一个铜板谢他时被他愤然拒绝,等司机走后,他半蹲不蹲地去捡钱,当这一个铜板被莫荷捡起时,他又以“不是你捡,我可不要”来维护他可怜的尊严,细节的描写如此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没落贵族的真实形象。佟奉全是《五》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性格贯穿于他的整个行动之中,琉璃厂学徒出生的佟奉全,只能靠一手过硬的技术在琉璃厂这条街立足,他的“慧眼”和“绝活”伴随着他从掌柜到伙计,从伙计到掌柜的几起几落。剧中佟奉全的行动贯穿全剧,全剧的开头就叙述了他与沈松山之间的较量,接着展现了一个忙忙碌碌的佟奉全:给茹二奶奶打工还债、造假画、下山西寻宝、得鼎、造鼎、卖鼎、……佟奉全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左突右奔,行动积极主动,在他的积极行动中展开故事情节,透视人物性格。然而,他的行动又是一种被动的行动,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是做出在他看来“不得不这样”的决定,原因往往在于他的忠厚、朴实、善良和责任心,以至于莫荷痛心疾首、满目同情地说“佟哥,你好象一生都在等”,在一生的等待和寻觅中蕴含着佟奉全优秀的个性品格。别林斯基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2]。《五》剧中的蓝一贵就是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这是一个地道的商人,精明是商人的本色,同时,被人称作“蓝半张”的蓝一贵又是一个颇有文物鉴赏力的文化商人,在蓝一贵身上兼有文化人和商人的特点,是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在剧中,范世荣、佟奉全、蓝一贵好象就是为“铁三角”量身定做的角色形象,性格的塑造和到位的表演精彩地展示了那个特定时代特殊生活群体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京味风格的美学形态

  优秀的艺术作品最可贵的就是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五》剧中呈现出一种风格化的审美形态,它以鲜明的京味风格取胜,剧中通过镜头语言描述北京的民俗风情、展示北京的风俗文化、采用京腔京韵的语言,全剧编、导、演风格一致,各部门以自己的方式彰显着京派风格和民族风韵。

  如果说北京是一个京味十足的历史文化名城,那么琉璃厂就是北京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者,因为“琉璃厂文化街集中了一批经营古旧书刊、文房四宝、碑帖字画、珍宝古玩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名店老铺”[3],是一个商人集中、文人荟萃的地方。《五》剧中讲述的正是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厂这条老街上发生的故事,这种叙事本身就充满了文化韵味。清末民初,八旗子弟的飘零、沦落带来了一个文化转变的契机,当旗人、贵族走出皇宫、大宅门,进入平常百姓大杂院,他们带来了上层社会的文化,与京城市民文化融汇交流之后,成为民国初期北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落魄的王公贵族靠典当变卖“玩意儿”为生,而一些军阀、新贵却附庸风雅的购置古玩,于是琉璃厂的生意格外的红火起来,也就有了《五》剧中充满了时代感和京城地方色彩的故事。琉璃厂的商业活动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其经营方式、商业道德、商业作风、商店的格局和情调,都带有传统文化的鲜明色彩。《五》剧中的琉璃厂是一条古朴精致的老街,具有一种属于胡同世界的商业的宁静和古城情调的悠闲,古意盎然的经营方式透露出深深的人情味,人人彬彬有礼,人人笑容可掬,用剧中禄大人的话说,叫做“把生意做得不像做生意才叫味道!”文物本来就是一个把玩品味的东西,买卖文物的生意当然应该做得温情脉脉才对得住那“上千年的玩意儿”了。佟奉全跟茹秋兰结婚后重新当上了掌柜,教他的伙计如何接待客人的一段戏可谓这种商业文化和商业人情的经典阐述。《五》剧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和老北京风俗化背景中,在古玩收藏的文化氛围中加以描写,从而对历史与人生进行哲理性的探讨。

  《五》剧京味风格的美学形态不仅体现在它对北京文化的阐释,而且呈现于它浓浓的京味语言中,地道的北京方言中透出浓郁的京味文化风格。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使用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某种文化承诺,获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一套概念和价值,在成长的儿童缓慢而痛苦地适应社会成规的同时,他的祖先积累了数千年而逐渐形成的所有思想、理想和成见也都铭刻在他的脑子里了”[4],北京方言的运用自然而然地在观众面前展示出北京的文化生活背景,把观众带入了北京所特有的皇城底下的百姓生活之中。《五》剧使用纯正的北京方言,体现了它对北京文化的整体认同,北京方言很自然的把北京文化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平民日常生活之中了,北京人中特有的哲理睿智、风趣幽默通过人物的语言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剧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人物对话具有浓郁的京派风格,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也在语言表达中凸显出来。第17集,蓝一贵被逮进监狱,他企图贿赂警官又不明说,对“贿赂”二人心照不宣,在与警官的对话中显示出蓝一贵世故圆滑和不吃眼前亏的精明:警官:什么事儿啊!跟洋人过不去了……(翻报纸。)/蓝一贵:其实跟他没关系,他非要揽事!/警官:说得有理,跟他没关系,他揽着了不就跟他有关系吗!服个软认个输吧……/蓝一贵:我服了也认了,他不饶人……/警官:还是没服……(假装不看报纸了,低头看空空的桌面。)/蓝一贵:(明戏,从怀里掏出一块表,几块大洋来放桌上)……/警官:你这是干吗呀!/蓝一贵:老总,先存您这儿,回头进号里再让人家抢了……/警官:也好!看好了啊,一块表十五块大洋,代存!……押七号,让青子照顾照顾!

  三、人文关怀的诗意表达

  在《五》剧的表层叙事中,讲述了许多尔虞我诈、造假做旧、坑蒙拐骗的故事,琉璃厂古玩街上似乎处处是陷阱,人们在里面生死沉浮不能自拔,但就是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却引起观众深切关注和同情,并从价值观念上表示认同。究其原因,就在于《五》剧的深层叙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五》剧在展现经营之道的同时强烈渲染的是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渗入使《五》剧的精神内涵远远超越了它在表层叙事中的故事呈述。

  剧中的罗先生充当了“精神之父”的角色。罗先生是大学教授,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尽力收购珍贵文物,为的是不让国宝流失国外,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珍贵的东西流失一件少一件啊!”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佟奉全崇拜罗先生的学识,每有“好东西”总是要让罗先生鉴别,他更敬重罗先生的为人,对罗先生的教诲牢记于心。沈松山死后,佟奉全悔不该当初,他来到罗先生家里倾诉内心的苦闷,这个“精神之父”以佛门之语来阐述他的人文思想:“忘义取利就是病,以智轻人也是病。你以为你聪明是不是,你这是害人家”,并颇具哲理的指出:“逃得一时,逃不了一世,逃得众人嘴,逃得了自己的心吗?跟你说负债而逃是大病,负孽债而逃,更是大心病!”尽管罗先生并没有帮佟奉全解决现实的问题,但他的话却使佟奉全做人做事原则发生了重大转变,虽然“该怎么办我还不知道,但我心里有谱了”。《五》剧用前三集的篇幅完成了佟奉全人格精神的基本定位,也给全剧的精神品格定下了基调,在全剧设局害人、算计较量的故事进程中一直渗透着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这就使《五》剧完全区别于那些庸俗化平面化的影视作品,显示出自己内在的审美品格,它在丑陋恶劣、互相倾轧的外部事件背后叙述的是深切的人文关怀。

  罗先生是佟奉全的精神导师和灵魂拯救者,佟奉全是罗先生精神追求的具体实施者。罗先生这个在剧中连名字都没有的人物,在全剧精神格调的确立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他的人格品性、爱国心、民族责任感都贯注在佟奉全的身上,佟奉全收到的珍贵文物只有经过罗先生确认之后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当佟奉全把自制的鼎卖给禄大人而被人误称“卖国贼”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罗先生解释一番以寻求理解和慰藉,再三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佟奉全失去了精神依靠,陷入了求告无门的境地,从此佟奉全厄运不断,他只能暗自保存好那只真的尊以求内心的安宁。在故事的结尾,当法庭即将判决佟奉全“卖国罪”的时候,罗先生再次以“精神之父”的形象出现,宣布莫荷端出来的这只尊就是佟奉全当年保护下来的尊,最终完成了“灵魂的拯救者”的形象塑造,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贯注于全剧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真善美的追求则化作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张扬,在龙门石窟中,三位石匠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毁坏那些祖先留下来带有“神性”的东西。琉璃厂的商人们大多是具有爱国心和民族感的,在把文物卖给外国人这一点上,他们的态度基本是趋同的,面对索巴大把大把的美钞和佟奉全送去的白面,他们多数人选择了后者。蓝一贵这种世故圆滑、唯利是图的奸商也能在关键时刻把国宝藏好而用伪造品带之,尽管他的主观出发点也许是为保全自身,然而客观的看他确实为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佟奉全作为罗先生精神追求的具体实践者,更是高扬着人文主义的旗帜,把对人的关怀化作对国家民族的关切。当看到敦煌的石雕像被毁,佟奉全悲痛欲绝地趴在破碎的石像上泣不成声,充满诗意的旁白恰如其分地响起:“这人与物的关系,从来分不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为的是什么,自家民族文化的一脉传承,转眼毁坏殆尽。残忍哪,无知呀,为了私利,将你的精神一脉毁了,将你传承的精神依靠毁了,你不失魂落魄才怪呢!你不肝脑涂地才怪呢!你不悲痛欲绝才怪呢!伤悲呀!”琉璃厂古玩街中的人物兼商人和文化人的特点,他们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经营着民族文化,人的命运总是跟时代精神、民族命运纠结在一起的,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他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到文物被毁坏,大段的抒情简直就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充满了剧作家的哲理之思,蕴涵着剧作家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深切之爱。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及人类文明的终极命运的关注,这种终极关怀必须与当下现实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是相互关照的,终极目标是现实关切的指向,现实关切是终极关怀的基础,缺乏终极关怀视野的现实关切是急功近利、短视的,往往利弊相抵,不植根于现实关切的终极关怀是空洞无力、无意义的”[5],然而,在琉璃厂这条街上,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往往呈两相背离的状态。佟奉全的理想与追求似乎是一个永远难圆的梦,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往往不能实现,他常常做着一些在他看来别无选择的事情:他希望与莫荷成亲而不得不违心地帮范世荣做假画,他要离开茹家却一再的开不了口,他不愿别人误会他和茹秋兰的关系又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保护她,……《五》剧深切关注人物的命运,但剧中的人物总是处于“缺乏终极关怀视野的现实关切”或“不植根于现实关切的终极关怀”之中,总是欲动而静、欲罢不能、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总是不能挥洒自如、淋漓尽致:泼辣热情的茹秋兰希望离开贝子府寻到真爱,却不料价值连城的珍宝换不回流逝的青春;纯贞素朴的莫荷渴望得到爱的归宿,然而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范世荣追求做人的体面与派头,最终只能在悲壮的自杀中重温“爷”的气度;蓝一贵徒有“蓝半张”的虚名毫无文化人的气度;悲剧人物佟奉全终其一生未能圆梦,……在这里,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此难以把握,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之间如此不可调和,正如主题歌中娓娓道来的凄美沧凉:“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半夜如同半生长”。

  《五》剧关注人的命运,揭示真的人性,企图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然而,人性和精神家园并非恒久不变的,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人物生存活动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的真诚关怀汇入了阶级斗争的时代洪流,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时代中,人被衍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符号,“人”已经成为“非人”,人文精神的探寻在这里出现了断层,人们找不到可以皈依的精神家园,更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五》剧中一直在进行的人文精神的探讨被现实政治强力阻断,在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时代境况之下,人文精神何在?精神家园何在?新的人生态度何为?这显然是一个困扰着剧作家及剧组成员的问题。人文精神的失落造成了剧作最后几集在人物塑造和故事铺排中的摇摆不定,创作者对这部分的安排明显缺乏自信,影响了全剧审美品格和精神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1888年4月致玛·哈克奈斯[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62.

  [2]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m]。 北京:时代出版社,1953. 191.

  [3]沈念乐。 琉璃厂史画[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4.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采购管理合理化建议范例,采购管理
    下一篇:金属材料分析报告,材料分析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