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教书育人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3日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1

  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必须让学生借助中国文化课程,不断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全面地学习了解本民族文化,有意识地吸收精华,不能完全用英语文化气氛使他们淡化母语知识,要让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能盲目地追求和崇拜西方文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共同发展的需要。

  在与西方社会交流频繁的今天,理应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母语文化的积淀,要充分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文化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别,其实质是双方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根植于不同的民族土壤,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应建立母语文化扎实的基础,能用英语娴熟而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以让世界了解和尊重中国的文化。

  二、高职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方面产生认同困惑。由于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落感,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具有很强的功利心。大学生们了解文化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网络等,对真正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不理解,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渐淡漠,青年们在很多时候内心世界充满着迷茫与困惑。对涉及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层文化的理解不够,反映了高职学生在文化认同方面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制度文化。

  在英语教学方面,忽略了中国文化输入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确立文化立场。应该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价值矛盾和冲突,使高职学生辨别能力有待提高,这是由于他们缺乏文化选择和文化辨别能力,而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他们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阶段,西方文化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对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弱化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融于网中,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被无序失控的网络文化消蚀。再加上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英美文化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对英语的盲目认同和过分强化,忽视了对学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使中国民族文化弱势。它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对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认同困惑,因此,大学生辨别能力有待于在教育中提高。

  三、构建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

  在全球语境下,当代大学生中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英语教育者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状态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英语教学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人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中国文化输入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吸收中国文化,具体来说,应导入的中国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国文化教育必须确立原则,将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将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进行对照、比较,要求英语老师将导入的中国文化内容与高职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当然,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量和教学方法不要保证适度。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2

  (一)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外界的一切,能够培养健全人格。纵观古今,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而他们在追求名利时大多被物质利益蒙蔽了双眼,忽视感恩,渐而偏离了崇高道德理想的航向,最终自食苦果,后悔莫及。感恩对于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也有着重要作用。懂得感恩的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从内在的心理品质转化成为外在的行为习惯,从他律的监督到自律的自觉自醒,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投身实践,懂得如何做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感恩的人善于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尊重师长,爱护环境,关心他人,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使得当代大学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成才,积极投入到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去,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曾在历史上有着鼎盛时期,古代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当时西方各国学习和膜拜对象,但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近现代史。作为中华儿女,在享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成果的同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当有了这种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更加坚定立场跟党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生感恩教育现状

  (一)感恩意识缺乏

  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首先,缺乏对父母的感恩。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一些大学生受到挫折和困难就轻生,在荣誉和虚荣心面前不惜投毒杀害他人,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得由羡慕嫉妒产生恨。表现出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对生命的漠视,大学校园中自杀或他杀的新闻也频频出现。有的学生经常抱怨,没有生活费或者遇到困难了才会想起父母,把一味的索取认为是理所当然。其次,对学校,对社会也缺乏感恩。在校期间盲目攀比,比吃比穿,抱怨学校设施差,图书馆藏书少,食堂饭菜不好,时间观念淡薄,上课迟到,不专心听讲,玩手机,沉迷于网络,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缺少对自然界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总之,爱抱怨,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爱惜环境。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感恩行为弱化

  其一,大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成长期,言行举止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的即便知道应该去感恩,但也容易受他人影响出现随大流的情况。甚至会觉得讲文明讲礼貌是小学生的事情,有盲目从众心理和持观望态度者居多。而有些礼貌或是感恩的行为也会被别人说三道四,认为是溜须拍马,动机不纯,让原本应该有的感恩行为被扭曲,甚至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在给予他人帮助后,助人者的动机却受到种种猜测,甚至换来的是受助者的冷漠回应。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导致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减少。其二,一些不良社会群体行为也对影响感恩行为的实施,缺乏对感恩行为的监督评价体系。感恩和不感恩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唯成绩论,没有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三,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缺乏足够多的情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缺乏感恩行为,认为国家富不富强是国家的事,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就拿助学金来说,在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受助面广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出现了许多缺乏感恩意识的不和谐现象,部分受资助大学生表现出的冷漠和忘恩情绪着实令人担忧,折射出高校感恩教育的严重缺失。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获得国家助学金和社会各界助学金都是应该的,对集体,对国家没有感恩行动。这样不懂感恩的人何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其感恩教育的缺失,可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内因基本上有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缺乏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知道如何感恩、报恩和施恩。外因基本上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各个原因之间影响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90后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4-2-1”家庭结构使得长辈给孩子更多的溺爱造就了其自私自利的心理,认为别人对她的好都是应该的,甚至没有想过去报答别人的恩情。从学校方面来看,目前部分高校追求学生的就业率,急于对学生的“成才”培养而忽略了“成人”培养,忽略了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才能比较重视,而对于品德却重视不够,认为良好行为习惯和感恩意识的养成应该是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大学期间学的更多的是科学知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但却充斥着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以及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着青年一代,变幻万千的社会现实也在考验着青年一代,老人摔倒不敢扶,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带来的相互间的不信任,社会主流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无不影响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四、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的途径

  (一)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

  立德在于道德自觉,感恩自觉,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唤醒内心的觉悟和觉醒。由知到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培养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为。马克思曾深刻的指出,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相统一,受恩与施恩相统一。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感恩意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践行。

  (二)优化家庭感恩教育环境

  从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无不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家长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打破唯分数论和唯能力论,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克服个人中心论和自私论,成为知恩图报的人。其次,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的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礼貌用语、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等等,例如多和孩子说谢谢,孝顺父母,给父母端洗脚水,捶背等,孩子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感恩。

  (三)加强学校感恩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1.教师言传身教。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孔子对师生关系的诠释。作为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要做出表率,打破教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的旧规,建立平等、互助、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充尊重学生,感恩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发挥的作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与智慧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保驾护航。

  2.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育人功效。

  在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可以适当设置感恩教育相关专题,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结合,实现学生的知和行相统一,历史和现实相统一。感恩教育内容形式多样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感恩父母,感恩亲情入手,层层深入,触及学生心弦,培养的学生最本真的感恩之情。建立健全评估考核体系,把感恩实践活动成绩作为入党评优的参考依据之一。

  3.充分发挥好第二、第三课堂育人功效。

  从第二、第三课堂看,丰富课余生活,传唱感恩歌曲、传诵感恩故事、传看感恩影视,开展感恩活动,如感恩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民族团结共建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校园人生分享会、校友报告会等,形成校本资源或校本课程。也可以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深化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为,并使之常态化、固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应该是德育的渗透,感恩的渗透。

  4.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深厚的感情。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引导和监管力度,倡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自觉抵制颓废、低俗的校园文化。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重注美化自然环境、优化人际环境和净化学生心里环境相结合;在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舆论导向和引导激励功能,敢于发声,正确发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从而对学校产生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四)积极营造社会感恩氛围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3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创设情境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创设蕴涵人文素养培养的情境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人文教育,润物于无声之中。例如:在教学word的综合应用课,给学生布置作业《用word编一份小报》,让学生收集与环保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版面设计师”在word中制作出来。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环保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欣赏一些经典诗词的动画,既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受,又使他们潜移默化学习了文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热情,从而转移学生对于网络上低俗、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的兴趣,弱化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这样在无形之中推进了素质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

  二、开放空间,规范用语,培育人文素质

  互联网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聊天软件进行会话,也可以在各个论坛里面通过发帖进行自由交流。在会话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口语化和键盘输入速度的要求,形成了许多由汉字、符号和英语等组合而成的网络表达用语。网络用语的出现代表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中小学生对于新事物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因此他们通常是网络用语的积极传播者和创造者。但是,许多网络用语都存在不规范甚至低俗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考虑到学生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电子贺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鼓励学生运用PowerPoint软件,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制作一张电子贺卡;最后,让学生用规范化的用语写一段话或祝福语,把贺卡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要好的同学或者喜欢的老师。通过发送电子贺卡的交流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规范化的语言是网络上交流的主体。

  三、立足课堂,强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同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感受人文精神。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的相关课程中,通过直接对比相关不良网站和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绿色网站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判断价值标准和参照体系。在学生进行网络浏览的时候,要进行指导和适当规范,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如教育部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同时,建立学习小组信息员,相互宣传、监督网络文明情况,如“不能随便破坏别人的电脑”,“在论坛上发贴要尊重他人隐私”等。

  四、结语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4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我们就必须先对自己立德树人,有高尚而科学的站位,有清晰的育人思路和举措,有适宜的模式、方法、目标与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担负得起立德树人的重任。英语教师首先要立五德,即立言德,立学德,立教德,立育全人德和立科研之德。立言德,就是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立起品味文化、文学和文明之德,呵护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创造条件让其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幸福。立学德,就是要学会在“翻转教研”模式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给学生垂范,以感悟到的精髓和实际策略,帮助接受教育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真实能力。立教德,就是要一重英语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精神财富内在的美;二重学习力的养成,从对新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实际过程中,对疑难盲点刨根问底,站在学生角度和教学规律的层面,“翻转”研习,直至释然,让师者之神和教者之行相合,给学生形成永久的示范;三重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社会的和谐,缘起教育之和谐,小到家庭,大到社会,教育举足轻重。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学生就有学优和学困之别,我们不可以求全责备,有违师德,所以要刻意研究和呵护学困生,给他们创造“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品尝他们本该品尝的教育成果。立育全人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重视对学生多元能力的开发之德。有此认识,我们就可以多角度立体地欣赏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有自己的推力、引力和扩张力,挖深、拔高和拓宽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空间。英语语言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平台;英语语言教学是一个支架,也是一个专业的工具,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成果,要语言更要有利用语言求生存和做事的多元能力,所以英语教师要有育全人之德,莫独守语言外壳之教。立科研德,就是要转归科研的学术价值,研究现实问题而不无病呻吟,恪守学术道德,无学术不端,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和人才发展规律上作基础研究,走后方法科研和践行之道。五德已立,则要实际践行。具体说,酒钢三中“翻转教研”后,英语教师要自主或合作细化具个性特点的基本立德树人英语教育理念,开发实施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本领,和在后方法教学法中基础的科研与创造力。

  二、在“翻转教研”后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立德树人

  1.纵向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呵护学习情感,优化学习方法

  初高中英语的教学衔接,历来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可总有人提、有人论,但落到实处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所谓的教学任务使然,但毋庸讳言的是,关注学生成长的责任意识使然。由于中考的负反拨效应及教学层面多重的功利化作为,新入高中的学生既有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负积累问题,也有学习方法和对英语语言学习情感和理念偏差的问题。探明了问题的归因,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翻转教研”的促进下,在立德树人意识的引导下,酒钢三中英语教师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从“语言、语法、语境”到“听音节拼单词”1,从规范的课堂笔记到延伸阅读,从“课堂”、“课学堂”到“学堂”的三级跨越,都是为了纵向衔接,帮扶学生渐次形成外语学习的核心能力。所有过程中,多元多样的即时评价,助推发展,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找回成功体验,体态、眼神和言语中,全面呵护学生的学习情感,消除信息错配。英汉对比,文化品位,结构透析,渐行渐优,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欣赏方法扶到了一个高效的轨道。在某一节课上,老师用一个圆诠释了英语语言意群的活性。“一个英语语句有如一个封闭的圆,有起点亦有结点,起点大写首字母,结点就是也能表情达意的标点。”图画、色彩、笑声、笑脸,构成了一幅对英语语言中意群、句式和情感表达的生动画卷,演绎了语言,也诠释了情感与文化的美。摘一例而窥全貌,酒钢三中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有个性也有高度。

  2.学理层面上,增强由课堂到学堂教学模式的立德树人功效

  立德树人的“学堂”模式的整体构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即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层面,帮助高一新生自主或合作地优化了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优化了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法;具体表现为:首先,学生能感恩地提出英语学习中的困惑,有了对语言学习过程及方法理想的思考,积极寻求老师的建议,消除师生间信息错配的通道被有效地打通;其次,英语课堂上,受英语语言学习的正反拨效应影响,学生开始使英语语言学习回归生活,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层面,开始有策略地描述、表达、质疑,自主、合作、展示,在逐渐高效地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多元的生活与社会交往能力;第三,相较而言,实验班学生就英语科的学业负担明显得以减轻,除基本的练习外,其它一切教辅已经悄然遁形2,将曾经被剥夺的时间和精力还给了学生,他们研习、拓展、思考、质疑,从学理的高度上给了他们提高英语学习力的时间与自由;第四,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间有了默契的立德树人的英语“学堂”的明显基础架构。工作在分步实施,三级跨越已经有了明确架构。

  (1)师生间明确立德树人概念,要帮助学生夯筑起自己的立德树人目标,即成为一个在中国环境下会学习英语这门外语的人,也成为一个有学术道德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不断地修为学习后,更成为一个有多元能力国际视野与交往能力的完整的人。

  (2)细化立德树人“学堂”模式建构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建构;不管课堂还是学堂,学生总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信息错配最小化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立德树人“学堂”模式的构建中来,这才是课题研究3和立德树人英语教育富有生命力的前提和根本;他们的需求,需要被科学转化为立德树人“学堂”共建的支柱,他们的智慧与创新,需要被激活,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成为全体的共识;在学堂构建和立德树人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激励下,使他们能将此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润物无声地嫁接与其他一切知识得学习环节中去。

  (3)模式三级跳,即由“课堂”到“课学堂”和“学堂”的三级跳。课堂,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但在课题预设支持下,课堂基本上还是由老师主宰,帮助学生衔接知识和对学习态度与方法等调整和优化,培育立德树人英语学堂的知识、学习策略与思想基础;“讲”、“听”、“记”就是整个的特征,“讲”表面上只占三分之一,但它仍然是核心过程,这一过程将持续整个一个学期。“课学堂”,就是在前期课堂基础上的一个过渡期,期间只是半个学期;本周期内,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课堂与学堂模式的交互,要么一节课内有机交互,要么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基本完整地交互,即课堂和学堂的整体交互,中间没有穿插,相互完整,激活课堂与学堂中师生间隐性的竞争与互促因子,让立德树人的英语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与智慧,拉近师生的合作距离,远离低效和负效;整个过程中,“学”、“查”、“验”,特征明显,“学”即自主地学和合作地学,课内学,课外学;“查”即线下查,线上查,对知识等全面查证;“验”即在课堂交流和展示中验证自己的“知”、“能”、“用”及其他尤其包括语用和沟通等多元能力。在此过程中,渐渐隐去的是教师主宰式的干扰,渐渐淡入的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全面感知和理性认识,有了有生成能力的自主立德树人意识,在基本的公德和对英语的学德方面有了基本理性的认识,全面为“学堂”而准备。“学堂”,即在前两级基础上,完全进入一种由学生主宰,老师主导、主推,师生间深度合作的模式。师生间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引领与被引领情感,生生间有高效的合作情感,学堂中有“温度”,欣赏感知包括英语语言和文化在内的美;(4)全面做好实验研究。每节课有一定量的反思,对课例进行“翻转”4研究,集中反馈,以期形成对立德树人英语教育全面升级实践和“翻转”推广5的成型模板来。

  3.多元能力培养中,奠定学生因立德树人英语教育而要求的自我学术和人生规划力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5

教书育人论文范例篇6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委托收款协议书,委托收款协议
    下一篇: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