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中学生学习方法,中学生学习方法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5日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学习方法 理解 记忆 遗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2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中,绝大部分时间跨年级任教。近十多年来,一直任教初一初二的生物学,对初一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与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关系,有点感触。一般而言,不特别比较所谓的学习内容、考试难易(其实也很难跨年级比较),初二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总是要高于初一学生的考试分数(平均分)。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二学生的心智发育和学习能力高于初一学生。

  一、理解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理解”即“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也可以说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学习的关键是记忆。所谓“记忆”即“代表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对学生而言,应是“将自己思维之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二个过程:记――储备信息内容的过程、忆――使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二、如何做到“理解性学习”

  (一)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理解知识,以下几点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做到。

  1.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们总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因此,课上认真听讲,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的新的知识,从而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理解。

  现代新教育理论中有很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的要求,如“以学定教”、“生生互教”、“小组合作”等。这样,在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表达、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亲生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做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某一比较深的深度。笔者学校是新教育理论的实验学校,适时提出了“四让”理念,即“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精彩”,做到“限时授课、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对课文中图、表的理解

  初中生物学课标中,列出了各章节的“重要概念”,给学的人和教的人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在具体的考试或考核时,卷面上极少出现某一具体的概念填空等形式,往往还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的程度。课文中的图、表,是实现理解“重要概念”和其它知识点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苏科版七上生物学中“消化酶的作用”的图、八上生物学中“尿液形成”中“各液体成分表”等。漫画式的生动图例、直观的表达形式、数据的准确呈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要多花时间,看图识图、读表知表,教师更要反复强调图、表在新知识学习和复习巩固中的重要作用。

  3.多做实验,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是一门动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有关生物学实验的真知灼见有很多,作为基层的生物学教师,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多花点时间、精力,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做好实验中涉及到的各种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手脑协调,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记忆”

  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因为在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物质”。但在“记”和“忆”的过程中(尤其是“记”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方法。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是36%,一周后只剩下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是98%,一周后保持86%。遗忘是必定要产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虽然记忆的效果因人而异,记忆的过程可以有共同的方法――复习,并且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当笔者把这个学习的“法宝”送给学生时,很多学生表现为好奇过后的失望,“这个我小学里就知道了”、“不过如此啊”等等。其实,要做到复习不难、要做到及时复习也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及时复习、反复复习。这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除了智力这个内因外的一个很大的外因了。

  三、“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在整个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旧的知识、迎接考试,并将对知识的掌握、呈现、运用等等的能力以分数的形式表达出来,其过程何其复杂。“理解”“记忆”谁先谁后、谁主谁副、谁重要谁次要统统不重要。“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应该是辩证关系,即“理解时及时记忆、记忆中要有理解”,这样才能克敌制胜、事半功倍,这样才是巧学、善学,学得轻松、学出成果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2

  一、教给预习方法、帮助学生领悟要点

  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预习”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文字,可以从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读,为了掌握读音,疏通句子,提高语感,因而重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反复诵读后逐步练习一眼扫读一行的快速的浏览方法,以提高眼、脑直映的能力。

  2.画,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理解的或不太理解字词和句子,并做上记号。等到第二天问同学,或在课堂教学来解决。

  3.思,在熟读的过程中大体领会课文大意。同时要借助字典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复杂的句子、有深刻含义的或有特殊色彩的句子要会分析,要在释词、析句的基础上,给课文分层次、理清课文的脉络,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问,指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试行自解。如果发现自己不懂、自己无法解答的词句时,则留待求教同学或听教师讲解。

  二、指导预习重点、帮助学生感知规律

  学生“预习”也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第一阶段,中年级学生开始进行“预习”,重点是“理解词语”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讲什么事”,因此前阶段的预习,主要以“理解词语”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让学生在多次预习中体会到如何根据不同词语用不同的释词方法,学习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第二阶段,到了高年级“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着的意思”成为主体性训练的内容,此时预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用已获得的方法去理解词语,教师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对句子理解上和知识拓展方面,反复训练学生读懂每一句话。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预习

  1.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养成学生阅读习惯,就要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圈点勾画。刚开始“预习”,要教学生用符号将段落、生字、重点语句等勾画出来。学生标符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读、画、思、问”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此时教师要严格要求,检查落实。

  2.精心进行“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些内容:人、事、物、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当学生知道“预习”要求后,对要求进行分解,如“预习”中明确要求理解几个词语,要让学生读课文,找到这些词语在文中位置,再确定哪些词语要用查字典或查阅资料的方法理解,哪些词语要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经过这样的分解,理解词语方法就清楚了。有的课文在课后作业中提出了让学生思考的要求,对这一类思考的要求一定要落实。教师要根据具体课文,或设计勾画,或设计填空,或读书后找出要点在班上说说,把思考变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操作程序。有时还需要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课文大概写什么,要完成这一要求,就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从课文每个自然段中找一找能否概括一句话,再把每段意思综合起来,就知道课文大概写什么内容。

  3.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不理解”的是否弄明白了,有时在课前安排汇报交流的环节,展示理解过程。如理解词语时,是如何选义、怎么放在上下文中体会的;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不自觉预习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治。教师这样的要求应持之以恒,绝不能一段时间紧,一段时间松,这样学生会养成懒散的作风。

  4.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预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预习”中常有学生只是画画词语,把预习几个词语或做做预习导航,理解词语意思不会就不做了,课文内容就更不用说了。在预习时,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去完成预习任务,培养其预习的能力,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开始指导时,工作要细致。如“画出词语”,让学生知道先从生字新词中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明白了,要说说词语意思;最后对于句子和课文,也要边读边用课后思考练习题来考考自己,逐步提高自己质疑的能力。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3

  2、学过的知识要勤总结。每一章的关键点、难点、常见试题等,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在笔记纸上,粘到相应章节的中间。阅读时,标记每一段,如“已经理解,不要阅读”,“这个问题简单,不需要做”等等,所以,在复习时,目标是明确的,避免胡须眉毛,避免浪费时间。自然提高效率。

  3、温故而知新。建立目录是每一章的目录,而大的目录是在学习多个章节或整本书时对整本书的一种库存,以澄清每一章在整本书中的位置,解决多章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问题。另外,每一章中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应该横向检查,如数学公式、定理、公理等,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非常有用的。请注意,记录这些内容的文件应粘在教材目录上,以便便于查阅。

  4、要经常补充。在相应章节中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内容、新知识点、新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丰富和完善知识库。

  5、需要制定计划,初中要想有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有自己明确的计划。而那些成绩差的初中生,他们大多是在哪里学习计算,所以有效学习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制定计划。

  所谓的好学方法就是认真和执着。

  6、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初中的另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准备各种科目。事实上,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周期。此外,预习还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准备不清的地方,在第二天上课时,初中生应格外注意。可以看出,预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7、要提高听课效率,全神贯注地倾听是提高表现的最快方法。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培训的。所以初中学生要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注意是知识的门窗。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教室四十五分钟?首先,积极思考,运用你的大脑,这样你就不会在课堂上打瞌睡,把知识转化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听力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8、专心致志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大部分通过课堂学习来学习和培养。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对待课堂,学会倾听。

  9、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指以下课堂教学,每天使用复习方法,及时复习。心理学家进行了三组学生被要求背诵一首诗的实验。第一组每隔一天审查一次;第二组审查三次;第三组要求部门审查六天。第一组平均需要复习四次,第二组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评审间隔越短,评审次数就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可以及时,可以提高记忆效果。然而,学生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听课,课后做作业,省略复习链接。这样,学习的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会被破坏,长期学习的知识就会被模糊和遗忘。不系统和难以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检讨。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4

  (1)听课时,要眼耳手并用

  初中学习不再同小学学习那样,上课只靠认真的听讲就行的,毕竟初中的课程难度增加了,在上课听讲的时候要眼耳手并用,认真听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要勤动手,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单纯的靠听是不行的,随时记下老师讲的重点,下课后翻阅笔记再回顾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无掌握。

  (2)做笔记时,要全面具体

  做知识点笔记时,要做得全面具体,这样在翻查笔记的时候,能够复习到多个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会总结考试知识点

  看到一个题目时,先不要着急,首先分析一下题目所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相应的回答。其次,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自己要多注意总结,比如说,数学常考的图形问题,先总结出考试一般都考哪几种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有哪些解题方法,这样在考试中再遇到这种题型就不会烧脑不知所措了。

  (4)考试时,先挑会的题目做

  考试时,不管什么科目,答题按顺序做,遇到不会的题目先放过,先做自己有把握会做的题目,做到能拿分的题目绝不丢分,避免出现在不会的题目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出现答不完试卷的情况。做完所有的题目后再回过头来看那些需要花费时间分析的题型。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要检查一下试卷,所以在平时的做题中要练习自己的答题速度。

  2、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类问题,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其他问题有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正,失眠神经衰弱的效果下降,思维迟钝等。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学生 学习方法 行为习惯

  一、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目标是航行的方向,是射箭的靶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会有动力,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高中三年的学习对将来有什么影响。自己将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有的学生甚至想都没想过这样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很盲目,经常出现疲劳感,学习起来没有持久性。

  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高中三年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但仅有“目标”不行,一定要确立“一定要”实现的目标。当有“一定要”实现目标的的时候,学生就会有强烈的企图心,就会排除一切干扰,始终保持旺盛的行动力,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成功的意愿会决定成功的高度,每位学生来到七中都是想考大学,那么自己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还是“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昵?目标不同。学习起来的劲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二、学习缺乏计划性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统筹规划,这样才能避免手忙脚乱。学生们现在学习通常是很感性的:今天老师留什么作业了,自习课就忙忙乎乎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无所事事;如果今天作业多或者有什么活动占用学习时间就把作业抄完算是大功告成。在时间的利用上就像是在拉皮筋。一会儿松一会儿紧。学生们还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的计划自主地去学习。

  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就是要确定这三年要完成多少任务量,每一年应该完成多少。短期计划则可以是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是一天内要做什么。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每天的的学习按计划去有条不紊的进行。只有计划好,才不至于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结果忙忙碌碌,而收获甚微。

  1.计划要全面

  本计划应主要以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为主,也包括这“一定时期”的全部活动。因为学习计划如果不与生活中的活动(锻炼、睡眠、休息、班级活动、家庭活动)结合起来就难以具体实现。与此同时,如果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能在活动期间处理好活动和学习的关系。就能迅速赶上学习好的学生。因为在这个时侯。多数学生的学习速度都会放慢。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是指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自主学习是指补习自己以前没掌握的内容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每天都给自己留出一部分自主时间去补习以前没掌握好的知识,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感觉自己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不会的越来越少。自己会有种游刃有余的感觉,不是每天都被“牵着鼻子”被动学习,这样越学就越轻松了。

  3.耍从实际出发

  要明确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自己的时间有多少、学习上的漏洞在哪里、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怎样等这样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计划。

  4.要提高时间利用率

  在早晨和晚上可以安排学习一些侧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政、史、地等,而心情很愉快注意力和集中的时间,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补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做习题或学习感兴趣的学科。同时,要注意相近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可以将文理科交叉进行学习。

  5.注重效果,及时调整,把好学习质量关

  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就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使之更加切实可行。

  三、学习效率不高

  影响学习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我班有一名学生平时表现很好,学习业很刻苦,通常五点放学后都在班级里学习。等其他同学排完队了他再去吃饭,就这样的学生看到考试后没有上升的成绩痛苦的时候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在学习时总是不自由地溜号,我似乎控制不了自己了,我很苦恼。”

  其实溜号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学生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的最直接的原因。

  1.努力培养自已对所学的功课的热情和兴趣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拿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会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但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则很难读进去。所以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改善学习环境

  有时课桌上的一支漂亮文具就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习时要把课桌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切与学习无关的用具都不要摆在桌子上。那些外表华丽的文具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选文具应尽量选外表朴素的。

  3,老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

  老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不要以为与自己无关系九不动脑思考,老师每次提问,你都要以为马上就要让你回答,这样跟住老师的思路,想溜号都难。

  4.处理好分散精力的事情

  将挂在心上的事情处理好,不要今日复明日,如果实在有困难不能处理就写在备忘录上,等有时间在解决,这样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四、不会科学用脑

  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使用时方法要得当。适当掌握一些科学用脑的知识也会有助于学习。

  1.要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大脑是会遗忘的。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根据这条规律,学习过的知识应该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应该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只有及时的复习才能学得扎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劳逸结合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方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模式习惯。学生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规律,对于其今后的学有裨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欲望,小学生的心智都还不成熟,总是热衷于所感兴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使其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听课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所讲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内容,但是学生要想在课下补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应想办法将枯燥的课程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数学公式转变成有趣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播放有着数学知识的小动画给学生观看。小学生喜欢这样有趣的形式,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听讲了。小学生还很乐于表现自己,他既没有初中生的羞涩,也没有幼儿园时的胆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讲解知识点,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在各种活动中也会积极参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数学问题,有任何见解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来提问,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由此一来,学生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也就专心听讲了。对于一些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使其慢慢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阅读相关书籍也是学生应该要养成的一个习惯。阅读不仅对学习数学学科有所帮助,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借助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方式,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因为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自己的想法,并且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留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较有难度的问题有很高的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引导,给他们留些基础的知识,使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夸赞学生,以给他们自信心和成功之后的满足感,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在解决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合作解决,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使其分工合作,有人做记录,有人发言,有人提出问题。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之后,学生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有的问题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从而养成合作交流的好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好习惯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生活,数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关注圆形图案的东西,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对圆形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跟着家长逛超市离不开找零的问题,可以借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数学对实际生活的意义。靠课本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互动,体验数学给生活所带来的意义,使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在面对挑战时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以优秀的教育方式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学习习惯 方法

  良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哪些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四到六个学生按同组异质的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我让课代表和班长两人给各小组的课堂表现计分。小组讨论经常会耗费很多时间,于是我会给他们限时,或者给最快的合作小组加分。上课时我会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比如新单词比哪一组拼得既快又准确;单词会读后比比哪些组的同学记单词快;学了新的句型我会让学生比比谁造的句子多;学完speak up 之后我会让学生模仿所学对话自编一个对话,比比哪一组的对话更准确或更有创造性。每一个活动环节在我把任务明确后,各小组成员会立即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了的同学马上会帮助和督促后进学生。半个学期下来,学生回答问题变得积极了,回答问题声音也响亮了。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互相学习,合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当感觉上升到规律并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语感就产生了。我利用课本里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归纳课文大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技能。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仅凭教科书里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身边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很多,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语言和内容并不适合他们,我会把这些题目预先做完,然后每天精选1-2篇阅读理解让学生完成,要求学生能讲出文章大意,并画出答案的出处。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定期组织阅读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适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平时的阅读内容也会作为考试内容以便提高学生平时阅读质量。

  三、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复习能使知识长期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时,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并能加以运用。要达到知识的巩固,理解是前提,复习是手段,但复习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经常性,才能卓有成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新学的知识开始时遗忘率最高,所以及时复习非常必要。新学的课文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复习要求:中等以上的学生要求背出课文,做不到小组要被罚分,及格以下的学生要求能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在此基础上还能完成那怕部分背诵任务的给予加分鼓励。新单词和重点短语要会读,能辨认中文意思并在多次复现使用后,默写的时机就成熟了,笔者要求小组长课后组织学生默写过关,上课根据时间的充足程度进行抽默,对默写好的小组以加分奖励,差的小组给予适当惩罚。由于后进生基础较弱,尽管有的学生已经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每次默写一些较长的短语时他们都不容易完整写对一个短语,所以我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只要求他们能到组长那里熟练背诵,这样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任务,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要求学生每堂课后要整理一下课堂笔记,提纲挈领地列出本课所讲重点知识,并利用空余时间及时翻看记忆。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做出高质量的作业,老师首先要注意作业布置要适量,布置太多的作业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应付作业。其次也要控制好作业难度,老师在布置作业前应该自己先把它做一做,确保练习和自己所讲内容吻合,能真正起到复习作用,如果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能把练习做出来,也会激发他的成就感,他对作业也就不会有厌恶的情绪了。对学生的作业老师还应该做到有布置就要检查,克服学生的侥幸心理。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出错,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才能对自己有所提高。困难就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同时做作业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工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3倍。“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非常注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笔者给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定下了这个目标,那就是笔者要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找成功、找自信、找快乐。我觉得它们是课堂活力的源泉!因为我坚信和一切物质奖励相比,人们更愿意得到尊重、信任和成就感。

  五、结束语

中学生学习方法篇8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深入,课程难度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直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有学生会说:“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习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语。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篇:初中生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学习计划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