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订婚仪式流程,订婚仪式流程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5日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1

  订婚司仪简短主持词一

  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下午好!

  吉日订良缘,喜气暖人心。在这个孕育希望的日子里,×××女士和×××先生在此举行订婚酒宴。受×××女士及其家长委托,今天由我这个非专业人士客串主持这次酒宴。首先,我代表二位准新人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公元二零一五年×月×日,农历×月×。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女士和×××先生订婚的黄道吉日;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先生和×××先生结为儿女亲家的喜庆节日。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荣幸的宣布:×××女士和×××先生订婚仪式正式开始!有请两位准新人闪亮登场。

  大家看,今天两位准新人穿着鲜艳,精神饱满。准新郎×××先生风度翩翩,风流倜傥,准新娘×××女士,光彩照人,春光满面。俗话说:“相由心生”,两位准新人都喜笑颜开,喜上眉梢,将自己心底的愉悦之情都体现了出来。二位准新人,今天有这么多亲戚朋友和家人自己欢聚于此,大家都来见证你们喜结良缘的美好时刻,你们现在心底有什么话想向大家说说,让我们共同分享你们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

  (准新人讲话)……

  成就一双儿女事,了却两家父母心。看到自己的儿女找到心仪之人,我想为人父母者此时此刻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首先,我们邀请远道而来的男方家长×××先生讲几句话。

  ……

  下面再请女方家长×××先生讲话。  ……

  有请媒人×××先生给大家讲几句话。 ……

  还有哪位亲戚家人想对二位准新人说几句话。

  非常感谢以上几位先生的热情洋溢的讲话,通过他们的讲话我们知道了为人父母者的艰辛和苦心,也请两位准新人牢记各位长辈对你们的淳淳教导,希望你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能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感谢媒人×××先生的牵桥搭线,使得这对准新人能相识、相知,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面请二位准新人为在座的各位斟酒,以表示你们对各位亲朋好友、家人自己的感谢。

  (斟酒)……

  一朝喜订千年爱,百岁不移半寸心。订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的婚庆仪式,通过今天的仪式,标志着又一对新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也热烈的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想二位准新人一定会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也希望你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能恩恩爱爱,互帮互助;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在座的各位共同见证了一对准新人两姓联姻、喜结连理。最后,我提议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二位准新人送上诚挚的祝福,同时,也感谢各位能亲临酒宴。

  订婚仪式到此结束,酒席开始,请各位吃好喝好,谢谢大家!

  订婚司仪简短主持词二

  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大家好!

  阳光明媚,歌声飞扬,欢声笑语,天降吉祥,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主持XX小姐和XXX先生的订婚仪式,让我们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对新人的喜悦,度过一个非常幸福而难忘的快乐日子。

  现在我简要的介绍一下一对年轻人的基本情况;新郎XXX系XXX人,毕业于XX大学XX专业,在XX从事XX工作。新娘XXX系XXX镇人,毕业于XX大学XX专业,在XX从事XX工作。二人经XXX介绍相互认识、了解、相爱。自主、自愿决定于今日举行订婚仪式。

  第一项;由婆家向娘家行订婚聘礼。

  第二项;古人说:‘不结亲是两家,结了亲就是一家’请两亲家喝交杯酒,表示儿女亲家正式成立。

  第三项;现在我们用掌声有请今天最美丽的XXX小姐和最幸福的XXX先生闪亮出场。(鼓掌)

  现在请问XXX先生:

  您愿意和您身边的XXX小姐订婚无论是贫贱与富贵直到永远吗?

  (我愿意)请大家掌声支持。

  请问XXX小姐:您愿意和您身边XXX先生订婚无论是贫贱与富贵直到永远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今天这个大喜日子里,其实最高兴的应该还有两位年轻人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你们养大、教育你们、培养你们,费了很多的心血,从今天开始,父母亲正式看见你们真正的长大成人,今天一对儿女正式真正的订婚了,希望他们在建设好美好幸福家庭的基础上,同心同德打造事业的成功!我建议,我们的来宾都用你们的掌声有请一对新人的伟大而慈祥的父母双亲!现在有请:双方父母上台!由双方父母一同给自己未过门心爱的儿媳和女婿带上标志着订婚的同心锁。

  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订婚,双亲为大。现在请新人准备!答谢高堂,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二拜来宾!感谢来宾的祝贺与祝福一鞠躬、再鞠躬;双方父母送上祝贺的礼物。好,大礼行毕,我提议现在一对新人与双方父母合影!请摄影准备。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和见证这份婚约,祝所有来宾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订婚司仪简短主持词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农历x月初x,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吉日订良缘,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盼望了很久的xx先生和xx女士的订婚仪式终于举行了。能够参加并主持两位的订婚仪式,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相信各位来宾也会感到荣耀,会给大家留下一段人生中美好的记忆。应邀参加今天订婚仪式的都是双方的亲戚家人,刚才都已经认识,不再一一介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先生、xx女士及其家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尤其是来自xx、xx的各位亲人,万里之遥,一路颠簸,您们辛苦了。

  今天是公元2015年x月x日,农历x月x,是订婚的黄道吉日。两姓联姻、二星和彩。现在我宣布xx和xx的订婚仪式正式开始。有请男女主人公闪亮登场。xx和xx两位新人,他们从相识、相知、相恋,终于走到了今天的幸福之日。各位来宾,让我们伸出祝福的双手,用最真挚最热烈的掌声祝福他们美好的未来。看我们的准新郎xx,他飒爽英姿,风度翩翩,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学习上进,前程似锦。未来的新娘xx,她美丽俊俏,光彩照人。两人比翼双飞,志同道合,互相激励,共同走过了xxxx的生涯,又共同踏上xxxx的光彩之路,令人羡慕,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今天的订婚仪式共有四项议程: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xxx先生致欢迎词。

  订婚仪式进行第二项:赠送红包和订婚礼物。男方家人精心准备了订婚礼物,请准新郎xx帮忙展示一下。

  订婚仪式进行第三项:请女方嘉宾致词。

  订婚仪式进行第四项:两位新人向所有来宾鞠躬致谢!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2

  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中国婚姻变革的重要时代。新知识阶层推崇西方现代文明婚姻,主张自由恋爱,而文化程度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择偶标准。

  早在二十世纪初,报刊上就不乏知识阶层刊登的征婚广告,同时也有不少青年男女为争取婚恋自由而私订终身的报道。蒋百里、郭沫若、张道藩等名人不但冲破了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束缚,还打破了种族的界线,纷纷与异国女子结合。

  但另一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是当时的主流婚姻形式,柳亚子、胡适、鲁迅、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人都经历过包办婚姻。

  江苏省议员周钺因女儿周静娟违背父命擅自结婚,竟将其淹死。“堂堂省议员,尚且如此不文明,何况市乡愚民!”可见传统礼教大防仍然难以逾越。

  “宣统大婚” 抵押40多箱故宫珍宝变现

  尽管文明婚礼更显时髦,但旧式婚礼依然很普遍,有一场旧式婚礼甚至轰动全国,那就是清逊帝溥仪于1922年12月1日举行的大婚典礼。

  当年3月份《申报》就提前预报“溥仪决定聘荣源之女为正妻,端绪之女为妾”。婚礼正式举行之前,有三场重要的仪式,分别是纳采、大徵和册封。10月21日举行纳采礼,侍卫官马队、仪仗队和军乐队吹吹打打,举着大清龙旗给新娘家送订亲礼。

  11月12日举行大徵礼,仪式和纳采类似,但给新娘家里送的东西就贵重多了,光给皇后的就有黄金一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银茶器二、银碗二、缎二百匹、配备鞍辔的马二匹,另外还给皇后的父母兄弟甚至包括府上仆役都准备了钱财礼物。

  11月30日,溥仪在乾清宫降旨册立皇后,再派大员二人为正副钦使,将镌制了皇后名号的金册、金宝送到皇后府邸。到了婚礼这一天,淑妃文绣先行入宫,清晨三点多迎亲队伍便出发,四点多凤舆入宫,皇后降舆后,过大火盆,由福晋搀扶入坤宁宫,在此完成典礼后,喝交杯酒,吃子孙饽饽,举行“合卺宴”,18岁的皇后和17岁的皇帝再一起入洞房。这一日,北京市民纷纷相约“瞧小皇上娶娘娘去”,整个城市“好事者多拼一夜不眠,沿途赶看热闹”。电影院放映前也用“皇上大婚”做广告招徕观众,各地的遗老遗少更是“入京贺喜者甚众”。

  12月3日小皇上在乾清宫受贺,清朝遗老穿清制礼服,民国政府官员则穿民国礼服齐聚一堂,另外前来祝贺的还有外国公使。由于军阀混战,北洋政府财政困难,连清帝退位时谈好的每年四百万优待费都发不出,为了这场皇室婚礼,特意从关税里拨出十万元。小皇上原本以为经费方面高枕无忧,结果却发现钱根本不够用,只得将40多箱故宫珍宝向汇丰银行抵押变现。

  文明婚礼 蔡元培倡导“以演讲代替闹洞房”

  在婚礼仪式上,有别于传统婚礼迷信、繁琐、费时、耗财等诸多弊端,文明婚礼成为民国时的流行时尚。

  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与夏之时于1914年春在日租界结婚,新娘身穿白色纱裙,梳法式新娘发型,夏之时身穿西式结婚礼服,让人眼前一亮。

  邀请名流士绅到场主婚或演讲,也是民国时髦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究其源头乃是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体力行倡导“以演讲代替闹洞房”。

  根据北京1917年风俗调查报告,文明婚礼的流程大致是这样:婚前男女互换订婚证物。结婚时,地点设在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配备证婚人、男女双方主婚人、介绍人、引导员、司仪及乐手等。新郎、新娘及其证婚、主婚、介绍人以及男女方来宾等,席次都有特定安排。何时奏乐,何时男宾入席、女宾入席、证婚人入席、新郎新娘入席,何时证婚人宣读证词,新人签署婚书,皆听司仪号令。

  礼成,新人与亲族见礼,接着男女方来宾向新人致贺,然后新人复致谢来宾。礼仪结束后便款待宾客,整个过程约莫半天工夫。文明婚礼最初盛行于京津沪大都会,后来逐渐流传至沿海各城市的缙绅之家。说到新人结婚时需签署的婚书,民国年间的结婚证书一般有新郎新娘生辰、籍贯、家庭成员及各自姓名等内容,并列出结婚日期、地点、证婚人、介绍人、男女双方主婚人等详细信息。

  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的婚礼,简单而隆重,生面别开,当时有100多位文化界、知识界的名人参加。

  1929年冰心和吴文藻的婚礼是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的,证婚人是司徒雷登。据说,他们的婚礼非常简朴,婚礼花费仅34法币。

  北洋政府在1914年颁布的《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婚书要贴印花壹圆,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在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

  1934底国民政府公布的《印花税法》将每张婚姻证书须贴的印花税改到四角。金融界、教育界、洋行职员和知识分子新青年比较青睐这种官方出具的新式婚书。

  婚姻变革 “新生活运动”引发集体婚礼

  婚礼本应丰俭由人、量力而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改革繁琐奢侈的旧婚俗。

  1935年,上海市政府出面举办的集体婚礼,非常隆重,当时参加集体婚礼的有57对新人,都穿著西式的礼服、打着领结,新娘子穿着婚纱。当时在全国有轰动效应,在社会上反响非常大。

  此后,集体婚礼逐渐受到民众认可,其他地区纷纷效仿。1936年,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又举办了一个33对新人的集体婚礼。

  江苏、湖南、江西、广东、陕西、新疆、湖北、河南、山西、四川、辽宁、河北、青海等地都出现了集体结婚的热潮。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3

  《风尚周报》:什么是“三书六礼”?

  麦玲玲:“三书六礼”在古代嫁娶中最为重要,不论是皇家显贵或是平民百姓,都以达到“三书六礼”要求视为婚姻美满的指标。其中,“三书”指的是结婚过程当中所用到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及“迎亲书”;“六礼”则是结婚过程中的六个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等六种礼仪。

  时至今日,一般都市人也有遵行“三书六礼”的某些环节,只是化繁为简罢了,例如“纳采”即现代人所说的“提亲”,“纳征”便是“过大礼”。而在一些乡郊地区的婚礼中,“六礼”中的某些正统礼仪仍然有所采用。

  《风尚周报》:最传统的“三书六礼”的程序是如何?

  麦玲玲:先说三书。

  聘书:订亲的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送予女家的书柬。

  礼书: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将过大礼的物品及数量列出。

  迎书:迎娶新娘过门时,男方给予女方的文书。

  再说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备礼去求婚。纳采也叫下聘礼,是整个婚礼仪式中的首礼,由男方准备求婚物品,送至女家,正式求婚。

  问名:当女方家长接受提亲后,女家便要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往男家,作配对年庚八字之用,一来为防止同姓近亲结亲,二来也是为测八字,看两人结婚是否吉利。

  纳吉:将男女双方的名字和八字到庙里占卜,卜得吉兆,就决定两人正式缔结婚约,有云:“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如卜得凶兆,可能取消两人的婚约。

  纳征:又叫纳币,男方正式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礼目用红绿描金帖写上些吉利话,俗称“文定”。男方写“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祝”等。昔日夫妻吵架时,妻子会说:“我是你红绿帖下定嫁来的﹗”由此可见“下定”不仅证明这桩婚姻的合法性,也显示了女方名媒正娶的地位。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4

  订婚流程主持词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良辰行乐事,吉日结良缘。今天是公元20xx年x月x日,农历20xx年x月x日,是订婚的黄道吉日。两姓联姻,二星和彩。在这个喜庆而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为 和 举行订婚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 和 及其家长对各位不避严寒前来参加 和 订婚仪式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同时对 和 喜结良缘,表示最真心的祝福! 订婚仪式开始:

  第一项,赠送彩礼。男方家长精心准备了红包,请准新郎递到准新娘手中,礼金1万1,表示新人打着灯笼万里挑一选中了新人 ,很难得、不容易。

  第二项,手牵手,互赠礼物。象征着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手相牵、情相连,互相关爱,纯洁的爱情地久天长,生活幸福美满,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共渡美好的生活。

  第三项,新人双方家长致词表示祝贺。

  第四项,两位新人向所有来宾鞠躬致谢!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 第五项,喝订婚酒。订婚是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新人们幸福美满的见证,希望他们记住这个特别的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风雨兼程,都希望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白头偕老,永不放弃。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这幸福的一对表示衷心的祝福,祝他们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届时各位再来见证和分享那更加幸福的时刻。请各位来宾就座,喜宴开始,请大家举杯畅饮,度过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日子。

  最后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订婚流程主持词二

  尊敬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千里姻缘牵一线,月老鸳盟订百年。2014俩头春,大家说适合啥?订婚!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主持我大哥***** 和 美女*****的订婚仪式。今天让我们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对新人的喜悦,度过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日子。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各位至爱亲朋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欢迎你们各位!

  今天是公元201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俗话说十五月亮十六圆,恰逢两姓相联姻,你侬我侬天地证,相约今生永不离!下面,让我隆重地宣布*****、*****订婚仪式现在开始。

  站在我身边这位高调帅气有内涵的小伙子就是今天的准新郎*****,目前在上市房地产公司碧桂园任职网络工程师,年轻有为、一表人才,精明干练,厚道正直,深得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好评,称得上是德才兼备、前途无量。

  而这位端庄高雅有学识的姑娘就是准新娘*****,*****是个十分优秀的好姑娘,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既是爸爸妈妈膝前的乖乖女,也是一个未来的一个女强人。

  在这特殊的日子我只想问*****一句话: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请你们用最热烈的拥抱,让我们看到你们的幸福!音乐《终于等到你》

  大家觉得够幸福吗?

  有人说还不够,要不要再浓烈的幸福下!请准新郎亲吻准新娘!音乐《终于等到你》

  咳咳 不说停就不停是吧 大家还等着呢

  *****你有什么话想今天对*****说的吗? 请你大声说出来!

  俩人才貌相当,志趣相投,挚诚相恋,心心相印,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有情人即将成为眷属。

  古人说的好:夫妻协力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中国人向来十分重视婆媳之间的感情交流,*****和*****都是懂事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在*****与*****恋爱的过程中,他们也与双方的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未来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更是相处融洽,感情至深,二位新人深得四位老人的赏识和宠爱,两家人便是和美的六口之家。今天二位新人的订婚,使这份感情更多地融入了亲情元素,着实让人羡慕。今天未来的公婆和岳父母特意给准女婿、准儿媳备了一份厚礼。

  有请双方父母上台,向二位新人赠送订婚见面礼。音乐《母亲》 相信你们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大的红包,更是一份殷切的希望与美好的祝愿! 父母祝愿你们生活万事如意,工作顺风顺水,爱情万里无云,事业飞黄腾达! 同时,祝愿双方父母早日转正!

  *****啊,这礼可不能白拿啊,反正感情都在这,今天就改了口吧,叫声爸、妈,感谢他们把这么好的儿子带给你!

  *****啊,*****都叫了,你觉得你是不是也该改口了?

  多么幸福的一家人,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音乐《在一起》说话后转小声

  订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知心恋人幸福美满的见证,希望*****和*****记住这个特别的时刻,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能够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相知并走到一起,相信这是上天赐予你们的缘分,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缘份,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兼程,希望你们心手相牵、彼此呵护、白头偕老,恩爱百年,共同用双手和智慧开创美好的未来。一直放到此

  从今天开始,这门亲事就正式定下来了,你们两个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海燕在这里代表所有的来宾和亲友衷心地祝愿你们早结连理、

  爱情之树常青,祝愿他们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届时在座的各位再来见证和分享那更加幸福的时刻。借此良机顺祝现场的各位:在2014年里马到功成、事业昌隆,家庭和美,想神马就有神马!音乐《想神马就有神马》

  答谢酒宴正式开始,请大家敞开心扉、开怀畅饮!

  再一次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

  订婚流程主持词三

  千里姻缘牵一线,月老鸳盟订百年。在这冰清玉洁、玉树琼花的北国之冬,在这天降祥瑞,大地银装的美好时节,我们大家欢聚一堂,欢聚在环境优雅的维维食府大酒店,欢聚在期盼已久的贾石和王竟瑶的订婚仪式上。受我的好哥们好朋友贾石兄弟的委托,我恭敬不如从命,临时客串、前来参加并主持他们的订婚仪式,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相信在座的各位来宾也和我的心情一样,特别激动,特别高兴。我想,今天这场基于贾氏家族、王氏家族结为秦晋之好的欢聚也就此拉开序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贾石、竟瑶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各位至爱亲朋的大驾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

  今天是公元20xx年x月x日,农历冬月十四,今天广阔的龙江大地山川含笑、瑞雪含情,值此黄道吉日、幸福辰光,恰逢两姓联姻,相约今生。让我高兴地宣布贾石、王竟瑶订婚仪式现在开始。

  站在我身边这位英俊帅气小伙子就是准新郎贾石,现在工作在纪检委办公室,年轻有为、一表人才,工作精明干练,为人厚道正直,深得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称得上是德才兼备、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那么这位天生丽质、光彩照人的姑娘就是准新娘王竟瑶,竟瑶是个十分优秀的好姑娘,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既是爸爸妈妈膝前的乖乖女,也是一个未来的一个女强人,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那也是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目前与两位姐姐一起联手致力于家族事业,把长途客运和宾馆事业打理的井井有条、有声有色。俩人才貌相当,志趣相投,挚诚相恋,心心相印,有情人即将成为眷属,可喜可贺,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贾石和竟瑶自从相识以来,彼此坦诚相交,真心相对,情爱相依,互为爱慕,相互之间都非常珍视这份情感,从相识第一天起,一路携手走来,共同度过了相知、相恋的美好过光。在今天终于可以在家长和亲朋好友的赞赏认可下,订立婚约,走向属于他们的那一片缘份天空。相信他们一定沉浸在幸福与喜悦之中,父母双亲在高兴与幸福之余,特意邀请到各位亲朋好友,共同来分享这一份喜悦,共同来鉴证两位年轻人的百年之约。

  那应邀参加今天订婚仪式的都是男女双方的家人、亲属和最要好的朋友,明水是一个三里小城,平时大家都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彼此联系都很紧密,相信大部分来宾彼此都已熟识,当然也会有不曾相识的朋友,让我们以贾石与竟瑶的订婚仪式为契机为桥梁为纽带,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老朋友在一起叙旧话新,新朋友在一起沟通交流,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我们对彼此间的问候和致意,表达我们彼此间最美好的祝福。

  今天订婚仪式共有四项日程

  第一项日程:请男方亲友团嘉宾代表贾喜民先生向女方亲友团致欢迎词,有请!。。。。贾先生的致辞热情洋溢、言辞肯切,他的致辞也代表了贾氏家族所有成员的心声!

  古人说的好:夫妻协力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中国人向来十分重视婆媳之间的感情交流,竟瑶是个懂事善良的好姑娘,孝顺乖巧,在与贾石恋爱的过程中,与贾石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未来的老婆婆,更是相处融洽,感情至深,深得贾母的赏识和宠爱,两个人相处得如同新生母女一般。今天两个孩子订婚,使这份感情更多地融入了亲情元素,着实让人羡慕。今天未来的婆母特意给准儿媳备了一份厚礼。

  第二项日程:请贾石的母亲向准儿媳赠送订婚见面礼。礼金四万,请竟瑶接过来,相信你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大的红包,更是一份殷切的希望与美好的祝愿! 妈妈祝愿儿子和儿媳生活万事如意,工作顺风顺水,爱情万里无云,事业飞黄腾达! 有一首歌名叫“婆婆也是妈”,祝愿您老人家早日转正!

  (亲家握手。。。。。。。)

  订婚仪式进行第三项:请女方亲友团嘉宾代表 先生致词,掌声有请!

  订婚仪式进行第四项,为了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见证你们的订婚仪式,请两位准新人向所有来宾鞠躬致谢!祝各位长辈、亲属和来宾身体康泰、天天开心。

  订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知心恋人幸福美满的见证,希望贾石和竟瑶记住这个特别的时刻,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能够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相知并走到一起,相信这是上天赐予你们的缘分,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缘份,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兼程,希望你们心手相牵、彼此呵护、白头偕老,恩爱百年,共同用双手和智慧开创美好的未来。)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5

  【关键词】婚礼;中国特色;文化差异

  婚礼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特别是婚礼中的非语言行为。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意义的表达远远的超过了语言的边界。从不同的婚礼场景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一、中国的特色婚礼

  早在周朝就有婚礼“六礼”的习俗,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到后来有了“三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从古至今,虽然在许多朝代都有一些改动,但大致都是以“三书六礼”为主要婚礼的流程来进行的,包括现在,在我国许多地方,这些礼仪和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就现代而言,多数是从订婚到结婚来进行操办的。

  (一)订婚。订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婚前仪式,男女双方家庭就婚姻问题进行安排商量。一般在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到了结婚的地步,由男方选定媒人和男方家人一起到女方家提亲,商量婚礼事宜。父母双方可以就彩礼、婚期、嫁妆、婚礼流程、请客名单等一些婚礼的相关事宜在订婚时商量决定。婚期要选定黄历中的良辰吉日,和男女双方八字相和的日子。男方准备的彩礼,现在多数数字吉利的钱。嫁妆由女方准备,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物,根据女方家庭情况而定。传统意义上讲,嫁妆是新娘自己的私人财产。

  (二)婚礼。我国现在多数地方依然还保留着传统的婚礼流程,结婚当天早晨,男方家组织迎亲队伍,随新郎一起去女方家迎接新娘。迎亲队伍由领队、引娘、媒人、车队组成。现在接亲通常是用汽车,并且去接新娘的人数和车数都为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迎亲的队伍将新娘接到新郎家,新娘由伴娘搀扶下车,新娘跨过火盆进家门,代表除掉一切晦气。进家门之后是婚礼拜堂仪式,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新娘在此时改口叫男方父母“爸、妈”。父母要准备红包给新郎新娘,祝福夫妻二人生活幸福。随后是闹洞房,婚床上放着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闹洞房一般由新郎新娘双方的好友戏弄新郎新娘,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三)回门。回门的婚俗习惯,举行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这就是所谓的“回门”。新婚夫妇双双回门,对于女婿来说,是拜见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对于女儿,则表示虽然出嫁,但仍然记着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直至离开,婚礼的所有过程才算结束。

  二、西方婚礼

  在西方,婚礼一般都选择在春天和夏日,但要避开五月,因为西方人出于古老的迷信:五月结婚,后悔一生。西方婚礼多数是在教堂里举行的。在仪式上,新郎穿着礼服,由男宾陪同,站在圣坛前等候,新娘则身穿白色婚纱、头披白纱,伴随着“婚礼进行曲”的乐声,挽着她父亲的手臂,由女宾引导徐徐走向圣坛,后面有侍童殿后。新娘来到圣坛的前面,新郎站在她的右边,男宾则站在新郎右边稍后的地方,新娘的左边是她的父亲。伴娘及侍童们则站在这对新人的后面,由牧师举行仪式。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由至亲及主要宾客陪同进入祈祷堂,签署登记簿,礼毕,新娘挽着新郎的右臂,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出教堂。此时,亲友向他们抛洒米粒或彩纸屑以示祝福,婚礼仪式结束。

  三、中西婚礼文化差异

  (一)总体形象的对比。在我国,红色象征吉祥和兴旺。在我国婚礼上,可以说红色是结婚那天主要的颜色,墙上、门上、各类物品上到处贴满了大红喜字;婚礼当天使用的蜡烛、鸡蛋、花生、红包以及新房被褥等都装饰为红色,象征了新人的幸福吉祥。而在西方,大多是以白色为主要颜色,他们把白色作为是结婚装饰色调的首选,因此,无论是在新房还是在婚礼教堂都装饰了白色系列的鲜花,给人以安静和祥的气氛;而新娘所穿的婚纱也一律是白色,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被认为是纯洁无暇的。

  (二)新娘着装的比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新娘的传统服饰也很少见,一般是在招待宾客的时候新娘会换成红的旗袍装或是唐装,但是出席婚礼时多数为白色婚纱,但在白色的婚纱上依然会别上红色的鲜花或红绳,毕竟在我国纯白的服饰代表不吉利。新娘里面的着装依旧是大红色。在西方,关于新娘由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必须带有五样东西:“一样旧的,一样新的,一样借的,一样蓝的,快乐的新娘子,还有一枚六便是在鞋里。”主要寓意着新娘新郎以后的日子幸福、忠诚、富裕等。

  (三)礼仪的比较。在我国,无论新郎新娘是否是自由恋爱,婚礼的全程都是由媒人参加,而且新郎要到新娘的家里去迎接新娘,阵势宏大。在婚礼过程中新人还要通过各种考验和难题才能走进结婚礼堂。我国的传统意识非常重“以天为煤地位证”,所以新人要先拜天地,以示苍天明鉴。西方文化中,占了很大的地位,新人选择在宁静的教堂,在墓室的主持下得到上帝的承认和祝福。他们要在庄严的气氛中互相宣誓:“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并且发誓之后,新娘要抛捧花,接到捧花是好运的象征,预示着接到捧花的女孩将会下一个结婚。

  四、结语

  中西婚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地域、传统的观念习俗、都有着许多的不同。虽然随着全球一体化加速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流,中国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中国特色的文化开始在全世界传播。

  就婚礼而言,西方的婚礼也开始趋向于中方化,对中式婚礼也是充满好奇,穿唐装,有的甚至到中国来办一次中国传统婚礼。我国传统的婚礼对西方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中国传统的婚礼模式许多都延续至今,也有许多的改进使婚礼更加合法化,更加实际化。我们应该继续继承我国这种传统的婚礼习俗,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仲祥。婚丧礼俗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1.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6

  关键词 婚俗仪式传播 维吾尔族

  婚姻是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民族认同感、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民族生活价值观,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婚姻是作为社会的文明标志,是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婚俗仪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婚俗仪式传播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的存储器”和“记忆的识别物”。从人类历史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特征,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活动、传统文化、都能在婚姻行为和婚俗仪式传播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维吾尔族婚俗仪式展演的主要内容

  1.求婚仪式。新疆维吾尔族历来非常重视婚姻,认为婚姻是终身大事。因此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的婚配一般要经过许多的仪式,结婚程序比较复杂。

  (1)派媒人。维吾尔族婚姻中,媒人是婚姻习俗的一个重要角色,媒人除了提亲,商量嫁妆等事情以外,还安排婚礼中的各种细节。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喀什葛里在“突厥语大辞典”中记录了媒人即在联姻的双方之间来往传话的人。维吾尔族民间有这样的俗话:“媒人无过”“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媒人一般去女方家三次,第一次去主要是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并传达男方给女方提亲的愿望,女方父母表示与自家亲戚商量一下,第二次去女方家(大概一周之后)目的是争取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第三次去女方家,(大概在过十天之后)就是商量订婚日期。维吾尔族派媒人习俗有一定的规律,媒人去女方家次数一定为三次,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因为三次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2)提亲。女方家表示同意后,商定男方家到女方家相亲或小定亲的时间。改革开放后,男女自由恋爱,双方父母基本上都同意婚事,提亲只是一种形式。

  (3)小定亲。小伙子的母亲带着几块衣料、馕和一些糖果点心等礼品跟女亲戚和女邻居同到女方家,这叫小定亲。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布匹衣料外,还给女方送一枚戒指和一副耳环。

  (4)订婚仪式。一般在婚前的一个星期,举行订婚仪式。男方父母带着按女方的要求买的彩礼,库玉恰等礼物,和亲朋好友到女方的迎客场所。这次小伙子的父亲和男亲戚也去女方会非常隆重的接待。

  (5)领取结婚证。正式婚礼仪式之前一周,男女双方会一起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

  2.结婚仪式。(1)“尼卡”仪式。婚礼仪式从 “尼卡”开始。举行婚礼的当天清晨,新郎的父亲带着伊玛木(宗教人士),男亲戚,新郎和伴郎到女方家。伴娘和新郎的知心朋友也参加这个仪式。尼卡仪式上伊玛木先看结婚证,然后念尼卡。

  (2)男女青年的奥力图茹西。尼卡仪式完成后新娘跟伴娘和小伙子们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这分别叫伊格提奥力图茹西。

  (3)男女两方的仪式。男方和女方家庭分别举行结婚庆典。婚礼前夕邻居和亲戚们都来帮忙,婚桌上摆好馕,点心和水果等。招待客人除了抓饭以外还有各种凉菜,库尔大克薄皮包子,帕尔木丁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宴会厅的普及,近年来婚礼都在宴会厅举行。

  (4)迎亲。新郎由亲友们蔟用着,跟迎亲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女方举行婚礼的地点迎亲。新郎一行带着新娘跟她的父母告别。这个情景非常动人,新娘和母亲流泪告别,父亲也含泪祝福。

  (5)晚宴。把新娘接来后,男方的晚宴便开始。晚宴开始时,在赞美母亲的歌声中,新郎的母亲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揭开新娘的面纱,并给她戴上华丽的头巾,在右手的无名指上套戒指并吻她的额头,表示对她的欢迎和祝福。同时也吻儿子的额头祝他们相亲相爱,美美满满,白头到老。

  婚礼仪式的整个过程要录像,然后做成VCD(DVD),这已成为结婚仪式不可缺少的一个新内容。

  (6)请安。婚礼第二天上午,女方家派去一些女士每个人带着刚做好的热气腾腾的一种传统饮食到男方家去。这叫“伊斯克力克阿皮热西”,新娘跟伴娘也一起去男方家,这叫去请安。男方热情款待客人,并送儿媳一套新装,送伴娘和女方来客衣料。新郎也跟伴郎一起去女方家,这也叫去请安。

  (7)齐拉克。婚后男女双方父母互请叫“齐拉克”。改革开放前双方分别请,用两天时间,现在基本上男女双方父母把客人请到一个宴会厅分别包桌,一天就办完,甚至一个晚上就办完。

  二、维吾尔族婚俗仪式的变迁

  在现代化过程中,外来文化的不同需求与吸收,新疆维吾尔族婚俗仪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在服饰、场地、乐器、结婚时间、双方花费、婚礼持续时间和婚礼程序等方面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出现了诸如包办婚姻已不存在,自由婚姻占上风;婚礼都在宴会厅举行,婚礼仪式全程摄像等变化趋势。城市维吾尔族中婚俗文化变迁与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相互渗透有关。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婚礼服饰。服饰是时代的象征,新疆维吾尔族婚俗仪式的变迁首先体现在新郎、新娘的服饰上。在传统婚礼过程中,新娘和新郎都会穿着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新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艾德莱斯裙子和羊皮马夹,戴着小花帽,头上披着白纱做成的盖头,新郎则穿着绣有花边的袷袢、皮鞋,用布把头缠起来。而在现代的婚礼中,维吾尔族新娘多选择白色的婚纱及流行的皮鞋,头披白色的盖头,而新郎则身着西装,头戴小花帽。

  2.婚礼场所。新疆维吾尔族在传统婚礼过程中,婚礼主要是在新郎家里、新娘家里和周边邻居家举行。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婚礼过程中虽然在新疆农村新郎家和新娘家也是举行婚礼的场所,但是婚礼重点已经移到饭店进行;在新疆城市维吾尔族的婚礼过程中,由于家庭房屋面积的限制,男女双方的家庭在婚礼举行的过程当中只发挥了很少的作用,而婚礼的大多数时间则花费在宴会厅、餐厅。包括举行麦西热甫和相应的民族歌舞的表演、吃酒席等。

  3.婚庆舞蹈。以前婚礼仪式上主要跳维吾尔族舞蹈和交谊舞,改革开放后往往是先跳维吾尔族舞,后跳交谊舞,最后跳迪斯科。近20年来,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伴郎和伴娘也跳一曲交谊舞。新郎和新娘的亲朋好友、亲戚专门给他们带来表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有多种,有维吾尔舞,乌兹别克舞,街舞,魔术等等)。

  4.举行婚礼的时间。笔者在多次参加亲朋好友、亲戚的婚礼当中发现, 以前新疆维吾尔族举行婚礼的时间一般选择在隆重的宗教节日前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人开始将婚礼的时间定在国家法定节日诸如“五一”“十一”等大的假期和周六、周日等小假期。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刚大学毕业准备要结婚的,他们希望很多朋友参加自己的婚礼,把结婚时间定在暑假、寒假期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被现代化进程打破,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冲击,工业化打破了原来的自然经济模式,人们不再困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中。许多人进入社会寻求工作,不少人还远离家乡外出工作,人口的流动使婚俗的相对化成为必然。外出的当地居民通过与其他婚俗和对自身婚俗的对比,使自身婚俗发生相对化,这种相对化在婚姻民俗中表现为一种适应性变迁“即在不改变基本婚俗框架的前提下发生变迁”。另外,现代媒体的介入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是当地婚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维吾尔族尤其是城镇居民基本家家都有电视,富裕的家庭还有电脑。他们在收听收看媒体中的各种中西式及汉族婚礼时,对维吾尔族传统婚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婚俗仪式传播的主要方式

  婚俗仪式当中,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婚俗仪式是社会传播的体现,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结婚双方具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尤其是提亲、小定亲等方面。青年双方和他们的父亲具有共同意义空间的情况下他们才能进行提亲、小定亲,这是结婚的前提条件。

  施拉姆说:“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维吾尔婚俗仪式通过以下传播方式维系婚姻关系中的人、群体。

  1.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自然发生在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阶层间的一种传播方式。新疆维吾尔族通过婚礼这个形式确定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以后,就自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即他们的家庭,男女双方的家庭通过群体传播的方式来维系。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联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二人谈话)维吾尔族婚俗仪式强调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尤其是人际传播。维吾尔族婚礼的结婚程序都开始于人际传播,从派媒人去提亲、商量嫁妆、等事小定亲,都不能离开人际传播。比如,维吾尔族婚姻中,媒人是婚姻习俗的一个重要角色,媒人除了提亲、商量嫁妆等事情以外,还安排婚礼中的各种细节,这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人际传播。

  3.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建立在人内传播的基础上。每个人自身的属性、所在的文化环境都会影响到人内传播的效果。随着新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维吾尔族婚俗观念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开始与汉族的婚俗逐步融合,但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千百年的习俗仍然捆绑着年轻人的思想。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先进的理念,建设适应新疆现代文化需求的婚姻文化。

  四、维吾尔族婚俗仪式传播中的民族认同

  “认同”意味着“身份”“同一”等含义,其指向“个体”及社会对某种意义的寻求和归属,意味着社会个体的自我定位和存在意义的确证。亨廷顿指出:“认同”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自我认识,它是自我意识的产物,“认同”之于人类的意义来源于人类的社会性本质,人类在意义的世界只有确定了自我的归属和边界才能够获得心灵的安宁。吉登斯指出,“认同”是人寻求自身本体性安全的产物。所谓“本体性安全”,是指对自然界与社会世界的表面反映了它们的内在性质这一点的信心或信任,包括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基本存在性衡量因素。人们只有确定了惯常的物质环境和意义情境,才能够获得这种“本体性安全”。一旦这种确定性被打破,人们所依赖的这种“本体性安全”就会丧失,人们也就随之陷入本体性焦虑状态,个体的无意义感和人生的失重感随之产生。

  “认同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也影响着人们对他人的期望和行动的预测。”婚俗仪式从传播角度来看,一方面,婚俗仪式展演是信仰的群体传播形式。另一方面,传播本身就是一种与信仰相关的人类交往仪式。

  维吾尔族婚俗仪式其核心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是一次联络感情、沟通情况、协调关系的信息交流盛宴。这种仪式传播会促成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形成,为具体的日常传播行为创造了社会共通的意义空间。集体潜意识实际是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普遍的经验遗存,虽然不能被直接感知并描述出来,却内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这种仪式传播承载着集体潜意识,将个人带入一种与他人有意义的关系内,使人们进入一种集体的情感之中,巩固那些共同的价值,显示出社会的一致性,使人们沐浴在这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内,达到对民族、社会的认同。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7

  当女子长到六七岁时,父母就为她们准备好了烟斗,开始教她们吸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父母认为,吸烟可以使孩子懂得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性烟能使人提神,在茫茫的森林中行路不管多远都不会迷路。

  适婚少女的“禁锢”

  柬埔寨人口共约1000多万,以高棉族为主。该国男女成熟较早,而且流行早婚,否则会被世俗所轻视,而传统婚俗对女子的约束也甚为严格。女孩子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就要把她关在房间里,请僧侣来诵经祝福,到了规定日期才能出门,这期间被称为“蔽日期”,吃饭、睡觉、洗澡都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能见任何男子,即使是父亲和亲兄弟也不能例外。

  蔽日期的长短按照家庭的贫富程度不同而不同,可以是3个月、6个月或者一年。蔽日期结束前父母不会允许女儿找对象结婚,而女儿也不能吃鱼和肉,否则就将遭遇不幸。

  柬埔寨人对婚姻的看法和做法都很传统,作主的通常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到了结婚年龄,男青年的父母会设法了解自己看中的姑娘的生辰八字,并且要请人计算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宜,合适才会托媒人向女方家求婚。而此时,女方的家长也积极地调查男家的情况,经过仔细权衡和认真考虑后才有可能把亲事答应下来。女方同意后,男方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由男方亲族的妇女列队前往女家给女方送聘礼。

  聘礼按规模的大小分为小礼、中礼、大礼,有衣服、金银首饰、蔬菜、水果、鸡、鸭、鱼、肉、酒等。聘礼一旦被女家接受,就等于是订婚了。由于受传统的约束,男女双方在订婚后还有互不认识的情况。

  程序繁杂的婚礼

  与中国传统婚礼一样,柬埔寨人的婚礼也很有讲究。举行婚礼前,男女青年还要在双方父母和两个证婚人陪伴下,到街委员会或乡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向登记处官员宣布情愿结为夫妇,领取结婚证书。

  在柬埔寨,通常是男子“嫁”到女家,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家中举行,要连续举行3天。第一天叫“入棚日”,上午,男方的长辈要到女方家中搭建新郎棚、迎宾棚和炊事棚。稍后男方家请来乐队演奏“送郎曲”,新郎在其父母的陪同下,带着席子、被褥和其他结婚用品,来到女方家中,住进新郎棚。

  第二天是“正日”,是婚礼最重要的一天。清晨,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欢聚一堂。首先,新娘的父母把长辈们请到堂屋里举行“祭祖仪式”。下午4时举行“理发仪式”。理发仪式结束后,要请四五位僧侣为新郎新娘举行约半小时的“诵御祸经仪式”。接着,举行结婚喜宴。午夜12时,举行“拴线仪式”,新郎新娘双手合十,双方父母和长辈把两三根丝线缠绕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表示把两颗纯真的心和两个家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第三天为“拜堂日”,是婚礼的最后一天。清晨时分,新郎会被“良辰吉日老人”请到摆好祭品的拜堂处,新娘藏在帷幕后面。这时,乐队开始演奏“拜堂曲”。歌手唱起古老歌曲,唱毕,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由幕后走出,与新郎并肩而坐,一起叩拜。拜堂仪式后,歌手唱起“收席歌”,唱毕,歌手把铺在地上的席子卷起来,走来走去,高声叫卖,新郎新娘用一点钱把席子“买下”,抬进洞房,众宾客则陆续退出,婚礼结束。

  吸烟,为了体会生活滋味

  柬埔寨婚俗还有一个游人必看的亮点,那就是少女必须学会吸烟。按照传统,当女子长到六七岁时,父母就为她们准备好了烟斗,开始教她们吸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父母们认为,吸烟可以使孩子懂得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性烟能使人提神,在茫茫的森林中行路不管多远都不会迷路。到十五六岁时,少女如果不会吸烟,就会被认为不漂亮,甚至是伤风败俗。因此,无论多么难受,姑娘们也要横下一条心,努力学会吸烟。

  僧人抽烟也疯狂

订婚仪式流程十篇篇8

  【关键词】油画 中西方 婚俗礼仪 题材 比较

  油画自诞生之日就有着再现和记录的功能,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创造,但生老病死是人类共同的经历和命运,而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活动和制度,婚姻所形成的家庭又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和组成细胞。婚姻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等方面,而婚姻礼仪又是最能体现婚姻本质和神圣内涵的部分。经过历史积淀的婚俗礼仪是民族群体生活面貌的反映,是人们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审美观的综合体现。纵观中西方油画作品中都有表现婚俗礼仪的题材,在当代婚恋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比较中西婚俗的异同,为此创作题材在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一、中西方文化历史宗教背景的差异形成婚俗礼仪的不同

  婚姻是人生中的重要篇章,不论中西方,不分民族,都备受重视。中国古代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繁衍人类,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被尊为媒神。《圣经》中有关亚当和夏娃的传说被认为是西方最为经典的婚恋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形成于西周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之一的嘉礼是调和人际关系、增进感情沟通的礼仪。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之礼等。所以婚礼作为“嘉礼”的主要内容是人生最重要的婚俗礼仪之一。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婚俗礼仪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古代中国地处封闭状态的大陆地域,生存地理环境与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多民族地区有很大区别,也不同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和工商业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中国历史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存在几千年的封建小农经济使得中国婚俗文化和价值观与西方不同。汉族在中国占相当比例,所以,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婚姻价值观受到封建思想特别是儒家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就表明了婚礼作为人伦之本的意义和作用。中国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注重家族延续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重视婚姻,除了男女两者的结合,更重要的在于婚姻服务于家族,它与中国人以家族为核心的价值观紧密联系。婚姻在祖先和后代之间架起桥梁,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男尊女卑”以及“男本位”的思想在中国旧时婚姻多有表现。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的婚俗礼仪主要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旧约・创世记》中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在基督教传统中,婚姻被视为神圣的,是男女双方爱情的归宿,是上帝的诫命。”男女都是上帝的儿女,应该平等,缔结婚姻的目的是为双方长相厮守,注重的是感情而不完全是家庭的利益和声望,所以西方婚礼反映出男女双方地位的相对稳定。不论是伏羲、女娲的结合,还是上帝赐福男女让他们生育后代,在人类繁衍延续这个方面中西方都是相同的。

  二、中西方婚俗信仰的差异

  “千里姻缘一线牵”,中国传统婚姻观认为男女双方在诞生之日就被月下老人用红绳系足,命中注定而不能更改。而和合二仙是和美团圆之神,祝福夫妻相爱美满。现实生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古代社会家长制度和包办婚姻的观念。旧时的婚俗礼仪中存在许多封建迷信的成分,如议婚时看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合。婚礼选择良辰吉日,庆典则隆重、繁杂、热闹,渗透着“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人伦信仰。

  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设立的,是神圣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男女双方的结合以爱情为基础。西方神话中有关人间婚姻的爱神很多,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特、厄洛斯,古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和她手持神箭的儿子丘比特。西方的婚礼仪式庄严、圣洁、浪漫,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祝福和对上帝的感恩。从月下老人的红线到丘比特的神箭,有形无形的轨迹说明中西方婚俗中男女双方的结合都需要媒介的牵线。

  三、中西方婚俗礼仪程序的差异

  中国婚俗礼仪由来已久,有“三书六礼”之说。“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在周秦就已经盛行,再后来衍生发展出更多的内容和步骤,其中的“议婚”在元朝婚制中确立,成为订婚程序中的首个礼仪。中国传统婚礼仪式是对祖先的祭拜和祈求,多在新郎家中举行并由男方家长主持,具体仪式程序包括:议婚、纳采、纳币、铺房、亲迎、下轿利市、拜堂、喜宴、坐帐、撒帐、合髻、合卺、闹房、新媳妇见姑舅、庙见、回门,等等步骤。

  西方传统中,婚姻属于教会的管辖范畴,所以具有神圣的含义。在四五世纪,教会开始要求结婚的基督徒从牧师那里得到祝福,教会的婚礼仪式逐渐形成。到12世纪初,完整的基督教会婚礼仪式出现。地点一般都在教堂举行且由牧师主持,婚礼过程贯穿着对上帝的感恩。仪式包括:新人进教堂、主礼牧师致词、咏唱、祈祷、读经献诗、牧师证婚,新人宣誓、互戴戒指,签署婚书、祈祷,咏唱诗歌、祝福新人、礼成,奏乐,新人向宾客致谢、举行婚宴,等等步骤。通过以上比较说明了中国文化中以血缘为纽带的集体意识占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婚俗礼仪热闹繁琐,而西方文化则以人为本,婚俗礼仪简洁神圣。但是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新人的祝愿都是相同的。

  四、中西方油画中婚俗礼仪题材的内容

  油画来源于欧洲15世纪之前的蛋彩画,主要服务于宗教、皇权、贵族等统治阶层,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改良而发扬光大,因他做出的贡献,后人誉其为“油画之父”。在西方油画中有关婚俗礼仪题材的作品广为人知,这也反映了经济的繁荣促使油画逐渐生活化、普通化的发展轨迹,成为世俗大众都能接受的艺术形式并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文艺复兴早期扬・凡・艾克的油画《阿尔诺尔芬尼和他的新娘》就是记录了一对新婚夫妇宣誓的神圣场面,根据圣经中夏娃是从亚当左边的肋骨出生的传说,画面中新郎站在新娘的右边。整幅画纤毫毕现,油画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婚礼的真正目击者和记录者。拉斐尔成名之作《圣母的婚礼》中仪式在广场举行,视觉中心是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约瑟将订婚戒指戴在玛利亚手上。其余人物分列两侧,形成对称构图。画中圣母温情、青春,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所崇尚的人文主义思想。16世纪意大利韦罗内塞的《加纳的婚礼》表现的是贵族们欢快的婚宴场面,整幅画场景恢宏、色彩鲜明、人物众多。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乡村婚宴》则展现了当地村民狂欢的婚宴风俗,画面构图奇特,视点最终落在中间偏右远处的新娘身上。17世纪荷兰伦勃朗最出色的作品是晚年的《犹太新娘》。画中新郎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妻子,手的姿态充分表达出爱的语言。人物情感真实朴素,渲染了美好、亲切、虔诚的氛围。18 世纪英国荷加斯是著名的组画大师。当时社会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没落贵族通婚的现象,双方通过买卖婚姻各取所需。《时髦的婚姻》就反映了两个阶级通过男女婚姻互相利用又互相倾轧的故事,画家对这一极端功利的社会现象通过油画进行了揭露和嘲讽。法国格勒兹的《乡村新嫁娘》描绘了在家长的同意主持下,公证人作证,男方交纳订婚礼金的情节。19世纪俄罗斯菲多托夫的《少校求婚》则表现了没落贵族放下架子同当时社会地位卑微但很富有的商人结亲、求婚的场景。20世纪夏加尔的《马戏场的婚礼》《新娘》等通过梦幻的色彩和情节表现时代变化中的婚礼。

  明末清初,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教和民间的经贸往来,油画初步传入中国。清末大量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等国学习西洋油画,加强了油画的传播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油画得到较快普及。改革开放后,东西方文化交融加剧,西方各种文化思想、技术发明、艺术流派和形式都融入中国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这种交融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频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中国人对婚姻的观念和认识从传统的封建宗法夫权关系到近代西方婚姻自由平等观念,再到新中国以爱情基础为婚姻准则,进而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婚姻自由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基础。虽然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几经变化,但婚姻仍然带有神圣的光环,当代中国人婚姻所享有的平等自由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文化的交融渗透,西方的婚俗也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和信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婚俗消失了,有些却保留下来。这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都有所体现,进而也丰富了中国油画表现的内容和面貌。王沂东的作品,如《正月里的阳光》《山里的媳妇》《闹春唢呐》《沂蒙小调》《吉日》《吉祥烟》《坐床》《闹房》等都是对沂蒙地区男女情爱和各种传统婚俗礼仪的记录和描绘,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道。宫立龙的作品多以东北黑土地人们的生活情感为主,将民族特色与传统习俗融入油画,极具鲜明的地域符号,作品的荒诞性和世俗性是其特色,带有某种矫饰的意味。例如《婚纱》《订婚照》等作品反映了西方婚俗礼仪对当代中国农村百姓的影响。申玲的《新娘》《爱情岛》等以表现主义的方式展现了都市青年结婚时男方西装革履、女方身披婚纱的场面。陈树中的《野草滩的迎亲》《宋老伯夫妇的金婚》,张延昭的《吉日・草茨村的婚礼》等都是对当代中国城乡婚俗礼仪的美好描绘。

  五、审美观差异导致中西方油画婚俗礼仪题材表现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婚俗文化信仰的差异反映出审美观念和情趣的不同。相比较西方传统婚俗礼仪题材的油画大多以写实具象为表现方式,中国油画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和本土性。中国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布置以红色调为主,气氛欢快吉祥,寓意婚后的日子幸福美满。王沂东在吸收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表现技法的同时将中国民俗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借鉴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将民间色彩强烈的表现性、象征性、装饰性运用到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婚俗礼仪题材和油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西方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调为主,这源于罗马时代。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白色是富裕、快乐的象征,并赋予圣洁和忠贞的意义,新娘身穿白色婚纱与唯美的爱情相吻合。中国旧时对白色运用的场合有所忌讳,随着西方文化和婚俗审美在中国的融合,大众也接受了白色在婚礼中的运用,宫立龙的《婚纱》、申玲的《新娘》都表现了西方婚俗审美对当代城乡百姓服饰的影响。同时,一些画家在油画创作中积极努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比如民间美术的各种元素,如王沂东对色彩的借鉴。宫立龙在人物造型语言上将秦汉泥塑滑稽诙谐、适度夸张的特征和写实主义技法相融合。张延昭则把中国画的写意性和抒发表达同民间造型的整体性融合在一起。这些都表明他们在探索油画本土化创作道路上的努力和尝试。

  结语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婚姻被视为男女双方以及两个家庭之间建立的契约。当代中国人婚俗礼仪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所导致的婚姻观念与价值观多元化的结果。虽然当代中国人不再完全相信以及遵守古代的宗法理念,也没有全盘接受西方的宗教观念,但是注重男女平等、追求爱情自由、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愿望不会改变。无论历史、文化、宗教有怎样的异同,人类社会都会将婚姻制度延续下去,因为它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美德和情操的表达,是爱情的体现。这些正能量观念能够抵御婚姻之外其他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可能保证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婚俗礼仪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片段和节点,是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憧憬和定格。通过油画婚俗礼仪题材的创作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再现和对幸福未来的追求,也是艺术家自身的努力和期盼。

  (注:本文为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RW2013-26)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刘新成。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婚姻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3]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J]。中国宗教,2004(1)。

  [4]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M]。武汉出版社,2005.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自我总结四个季度,预备党员自我总结
    下一篇:论文格式及字体大小要求有哪些,论文标准格式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