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目录一览: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1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
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
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设计
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自学定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自读查疑
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
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
《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评得好。
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
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妻→私:偏爱赞扬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
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
延伸迁移
(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提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4.如何看待《战国策》?
提示:由于《占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 柴红森)
教案点评: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语言较浅显,可使学生读读、议议、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课前教师曾让几个学生粗读课文,通过了解,学生对本文意思能够基本了解,只有个别字词难以确定其意义和用法,而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均未及考虑。据此,自学指导的重点可定为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的引导上,兼及重点字句的疏通。
同时,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2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调动多种诵读手段,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浅易对话体文言文的能力。
2.体验句式整齐中有变化的语言特色,欣赏讽谏的艺术,学习本文类比的说理方法。
3.探究思想内涵,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课文提示】。
1.《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诸国之事,又名《国策》《国事》《短长》,由刘向定名。
2.《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作品,文学成就在于:
①长于说事,无论陈述或辩论,喜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描写人物的形象极生动。
③说事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正音正字】
脩xiū 昳yì 孰shú 间jiàn 期jī
【虚词积累】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相当现代汉语:从、在、到等。
介绍动作行为处置的对象;当现代汉语:把。
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现代汉语:对、对于、向、给等。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相当现代汉语:由于、因为。
介绍动作行的主动者,表示被动;相当现代汉语被。
介绍比较对象,一般用在形容词后;相当现代汉语:比。
助词;作动词词头
连词;与“至”紧密结合成固定结构;相当现代汉语:要说……、不必译。
为<除注音者,均读wéi>
介词;(读wèi)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现代汉语:给、替、跟、向。
(读wèi);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相当现代汉语:为了、因为。
(读wèi)表示被动;有时组成“为……所……”的格式;相当现代汉语:被……。
助词;在句尾,常与“何”等词语呼应,表示疑问;相当现代汉语:呢。
动词;表充当谓语;意义应文而异,常见的相当现代汉语:做、作为、说、叫作。
作判断词,表判断;相当现代汉语:是。
名词;较少见;视上下文而译。
而
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并且、而且、又,可不译。
表相承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就、然后、因而,可不译。
表转折关系;相当现代汉语:但是、可是、却,可不译。
用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关系;相当现代汉语:着、地,可不译
表假设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如果、假使。
表递进关系;相当现代汉语:而且、并且。
表补充关系;相当现代汉语:得、就、个、来、去、而又、向、以等。
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语气;相当现代汉语:啊。
副词;作时间词语的后缀,形成副词,不可拆开;相当现代汉语:始而——开始、继而——接着、既而——接着、俄而——会儿。
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代说话的对方;相当现代汉语:你。
【朗读课文】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不因他人的奉承而受蒙蔽。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向齐威王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威王纳谏受到的内外效果。
【课文分析】
本文写齐国大臣邹忌以自身的经历设喻,劝说齐威王纳谏。齐威王照办了,下令广开言路,改革政治,以致燕、赵、韩、魏都到齐国朝见。
文章详细写了邹忌“三问”和“三思”,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谋臣形象。“三赏”则塑造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智的君王。
“三问三答”语句不同,是修辞的佳例。
学习本文,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言语文化的智慧,发展类比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作为封建社会古人谏君的文化产物,不应简单褒贬和与现实比附,而应体会我国文化历来对言辞作用及智慧人格的推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言语精华,并在阅读文言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言语与思维方式。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战国策》的特点和成就。
【串讲课文】
原文:邹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邹忌身长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要点:脩,同“修”,长。 昳丽,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早晨(邹忌)穿衣戴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要点:服,穿戴。 谓,对……说。 孰,谁,什么。 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要点:君,对人的尊称。 甚,副词,作“美”的补语。 何,哪里。
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这么美),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要点:复,副词,再。 自信,宾语前置。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妾说:“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翻译:天大亮的时候,客人从外面来访,(邹忌)与(他)坐着交谈。
要点:旦日,课文解释为“明日,第二天”。(一说天大亮的时候。“三问”应该是一天的事情,
下文“明日”可佐证。) 与,省略宾语“之”。
原文: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翻译:(邹忌)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译: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呢。”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第二天白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对着镜子看自己,又觉得差得很远。
要点:孰,通“熟”,仔细。 自视,宾语前置。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晚上睡觉时想这个事:“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要有事情求我。”
要点:美,赞美。 私,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事情求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要点:诚知,确实知道。 以,认为。 于,比。
原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现在齐国土地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个。宫中姬妾、身边侍者无不偏爱君王;朝廷大臣无不害怕君王;国内民众无不有求于君王。从这些情况来看,君王受蒙蔽很厉害了。
要点:宫妇左右,宫中姬妾、身边近臣。 蔽,受蒙蔽。 四境之内,以处所借代人。
原文:王曰:“善。”
翻译:齐威王说:“(说得)好。”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齐威王)就下达命令:“众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授予大奖;写信给我提意见的人,授予中奖;能在众人集聚的场所指责议论而被我耳朵听到的人,授予小奖。”
要点:面刺,当面批评。 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众人集聚的场所。
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命令刚刚下达,大臣们积极进谏,朝廷像集市一样。
原文: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翻译:几个月以后,有时偶然有人进谏。
要点:时时,有时。 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原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进谏,没有值得进的了。
要点:期年,一周年。 言,动词,进谏。
原文: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燕、赵、韩、魏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居朝廷就战胜了(敌国)。
【讨论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说说同类词“讽、谏、刺、谤讥、说”的含义。
讽,微刺。托言感人,即婉言规劝之意。
谏,以直言正人之非也,即直言规劝。
刺,当面指责。 谤讥,指责议论。
说,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
2.邹忌为何用讽的语言形式?
提示:思考邹忌为何要去谏,看看用文中哪一句话能回答。
3.从中及下文可看出邹忌是怎样一个人?
典型词句:服、窥、谓→忌不自信、复问→与坐谈→熟视、窥→暮寝而思之。邹忌特殊的智慧——善于观察、冷静思考、以小见大。
4.“三问三答三思”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点评三问:问妻,自信沾沾自喜;问妾,严肃疑虑急切;问客,试探着小声问。
点评三答: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畏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5. 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还有哪方面?哪一字最典型体现?
齐威王从善如流。 一个“善”表现齐王的大度坦诚。
6. 邹忌“比美”的内容是否离题?它与给齐王纳谏有何关系?
7. 写三赏三变的目的是什么,从中你发现文章结构特色了吗?
提示:关键词语——面、闻、间、门庭若市等。
8. 补全下列有关谏说改过的名句,然后选择一句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谈谈你的感想。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④闻过即改,从谏如流。 ——《贞观政要》
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拓展学习】
阅读刘向《说苑》的《螳螂捕蝉》片段,说说大意,比较与课文内容及写法的异同。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课外预习】
1.读一遍《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3
22、(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
2、讨论
3、点拨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劝谏技巧;了解人际交往艺术;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集体背诵。
二、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一)研习第一自然段
1、讨论: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 畏 求
妻 妾 客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二)研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板书:
私 宫妇
畏 朝廷之臣
求 四境之内
2、小结: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3、齐读课文,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研习第三自然段
1、讨论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小 大
家事 国事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这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齐读课文。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品读鉴赏
1、精巧的结构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的三思(与徐公比美);入朝见威王的三比(由已推王);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齐王纳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结果)。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形成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篇章结构。
2、通过学习,你认为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什么高明之处?
邹忌善于委婉劝谏。他以自身经历为喻,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小中见大,用家事喻国事,在充分尊重被劝说者的前提下,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接受建议。
3.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现代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求职谈判、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有一定作用。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借鉴意义。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这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三、延伸探究
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引伸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唇亡齿寒”:公元前655年,晋国用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百里奚认为,虞和虢的关系就像辅和车、唇和齿的关系,不应该借路。虞侯不听,被晋以伐虢的得胜之师灭国。)
历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进忠言,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商朝大臣比干力谏商纣王(暴君)不要虐待人民,被剖心而死。战国时楚国的政治家屈原,主张革新政治,连齐抗秦,遭到朝中亲秦派的陷害,怀王(昏君)“怒而疏屈平”,屈原遭两次流放,终投汨罗江自沉。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而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向唐太宗提意见,每每获得成功,唐玄宗成了一代明君,成就了贞观之治。
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被劝对象——王。
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等,导致君主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
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我们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小结:《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齐王形象,事隔几千年,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劝谏,立即下令全国,提意见找缺点,不仅言者无罪,反而还有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胸怀。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至今仍令人感奋不已!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艺术值得我们学习。
四、课堂练习
1、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义,长;
今义,修理。
(2)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议论,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地点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2、一词多义:
朝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③皆朝于齐 (朝拜)
④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上朝)
孰
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哪一个)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仔细)
诚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心、真诚)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表示假设 果真、如果)
间
①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期间
②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地
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结构助词 的
②孰视之 代词 他,指徐公
③数月之后 音节助词,不译,舒缓语气
④臣之妻私臣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的
⑤吾妻之美我者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于
①朝于齐。 到
②战胜于朝廷。 在
③皆以美于徐公。 比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6)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五、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荐自己。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受弊—— 比徐公美
进谏的缘起
清醒—— 私 畏 求我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讽谏齐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小→大
家事→国事
齐王除蔽
面刺→上赏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4
课题: 九年级语文 姓名: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提高能力。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对疑难词语的理解的问题,疏通文意。
2、 反复诵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
3、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质疑与点拨相结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邹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的思想,提高自己
的修养。
2、 认识到纳谏除弊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学习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其迁移应用。
学习难点
讽谏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
课前预习
一、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策》、邹忌、齐威王。
二、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昳( )丽 朝( )服 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三、译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翻译课文。
四、读文感知课文内容。
1、 试着概括全文的内容(交代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和什么结果)。
2、 你发现文章什么地方写的富有美感?和大家交流。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
二、点拨质疑
(一)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解释及其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1)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4)忌不自信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门庭若市
(10)时时而间进
(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意:多义词:孰、美、私、朝、修、闻、于。
词类活用:面、美、私、闻、服
古今异义:讽、修、地方、谤讥、明日、私、
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词语补充上来。如“客从外来,(邹忌)与(之,代指客)坐谈,(邹忌)问之(于)客曰
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如:忌不自信(忌不信自);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面刺寡人之过的群臣吏民)。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至三遍。
2、五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3.、小组展示角色朗读,分小组评议。
(三)理清结构层次。
分别说说各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四)学生质疑
你在字词理解上,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三、练习测试
1、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王之敝甚矣( )
(3)徐公何能及君也( ) (4)私我也( )
2、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分别是
(1) a。吾孰与徐公美( ) b。 吾妻之美我者( )
c。 君美甚( ) d。 皆以美于徐公( )
(2) a。 闻寡人之耳者( ) b。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c。闻说双溪春尚好( ) d。 如闻泣幽咽( )
3.句子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四、反馈补救
五、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读准以下字音。
帙丽 yì 朝服 zhāo 衣冠 guān 窥镜 kuī 期年 jī
朝于齐 chāo 间进 jiàn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讽齐王的想 法。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讽喻齐王,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妻、妾、客进行类比,所喻之理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3、4段):写齐王纳谏除弊的成效。
(一)、问题点拨
1、邹忌是怎样与徐公比美的?
2、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齐王的态度怎样?
3.、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怎样?
第三课时
(二)写作技巧点拨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受到人们推崇的有两点:一是精彩的对话,一是精巧的“三叠法”结构。请同学们诵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三)自由质疑
1.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回答的?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邹忌的态度怎 样?为了证实妻、妾、客的话采取了哪些行动?得到了什么结论。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由此,他想到了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讽谏齐王的?他的结论是什么?
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 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明确: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 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6、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王?
邹忌:实事求是,善于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国家大事。
齐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群臣的进谏锐利改革。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齐王: 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7、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 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 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 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 ②徐公何能及公也( )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视之( )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揣摩妻、妾、客三人回答邹忌问题时的心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4、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5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
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 “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
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 C
[本教学设计获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中心第15届年会一等奖,收入《新视角 新设计》一书,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6
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1.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 大
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板书:三赏
三变
4.提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4.《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7
22、(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一、导语
说话是一门艺术,提意见建议更是一门艺术。会提的,让人心悦诚服;不会提的,让人火冒三丈。今天,我们学习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看邹忌是怎样向齐王提建议,齐王怎样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建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从东周贞定王17年到秦始皇31年共245年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概貌。主要记载战国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策》特点:长于议论,善于描画;文笔恣肆生动,条理清晰,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善于夸张渲染和铺陈排比;善于体情状物。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在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注意下面的字音:
形貌昳丽 yì
窥镜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
2.教师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②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和亲身体验来讽劝齐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③第三自然段诵读指导:
“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深入理解,把握文意
1、学习第一段:
①第一段重点词语:
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朝服衣冠 早晨
旦日 第二天
明日 第二天
孰与徐公美 用于比较,哪一个
孰视之 仔细 周详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美
私我也 动词 偏爱
妾之美我者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②“孰与”:“与…… 比,哪个……” 用于比较。
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吾与徐公孰美?
③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此时动词宾语前置。翻译时我们将宾语放回动词后。
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④第一段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英俊。(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端详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形象),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⑤概括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⑥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诵第一段
板书
进谏的缘起 邹忌比美
受弊———比徐公美
清醒———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求臣
2、学习第二段
①重点词语:
诚 确实 的确
地方 土地方圆
蔽 受蒙蔽
②省略句:
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我)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③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被蒙蔽。
大王您被蒙蔽很深啦!
④第二段译文: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啦!”
⑤概括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⑥熟读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试背诵第二段
威王受蔽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3、学习第三段
1)重点词语:
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讥讽。 谤讥:这里指议论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时时而间进 断断续续地 偶尔
皆朝于齐 朝见 朝拜
2)注意以下句子(状语后置及文言省略现象):
①谤讥于市朝。
于市朝谤讥(寡人之过)。
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②朝于齐。
于齐朝。
到齐国来朝见。
③战胜于朝廷。
于朝廷战胜(别国)。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第三段译文: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4)概括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威王除蔽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4、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古人纳谏的故事,这个故事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我们从中也受到良好的教益。希望同学们能熟读背诵这篇课文,反复体味,用心领悟,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思考: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8
教学目标 】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如“朝”、“修”、“旦”、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教学难点 】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
二、 本文选自《战国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很激烈。为了富国强兵,战
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交、政治等活动以及谋士献策的策略和主张的。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该注意的是,作者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战国策》一书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和讽刺不同,这里指邹忌用自身
事例设喻,,规劝齐王。齐王:齐威王(齐国有胆略善决策的国君,在他治理下,齐国很 盛)。纳:接受。谏:臣子向国君提意见。
二、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由学生质疑,教师补充个别字词的注释
教师补充讲清以下字词:
然后由学生串讲
1,八尺有余:尺,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有”通“又”。八尺有余,约合在一米八五左右。2,形貌:形体和容貌。3.孰与:孰,疑问代词,译为“谁”,“什么”,“ 与”常常连用,用于选择问句中,“孰与”是“与……孰”的紧缩而成的凝固结构,可讲为“……相比”,“谁……”。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语气词“也”表判断的判断句。忌不自信: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不自信”即“不信自”,不相信自己;一种看法是不把它作为宾语前置句对待,认为“不自信”就是“不相信自己”,,两种讲法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与坐谈:省略句,“与”前省略“邹忌”,“与”后省略“客”。7,视之:孰,通“熟”,作“仔细”讲,是副词。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者……也”的判 句。美,作“以……为美”讲,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学生在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补充词语注释的基础上理顺并翻译第一段。由学生理清本段思路,归纳本段大意:写邹忌比美,面对现实,解除蒙蔽的事。
提问:文章开篇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先刻画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然后写“窥镜自视”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下文的发展起个铺垫的作用。
文章中写邹忌“不自信”的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邹忌虽因相貌魁梧,仪表不凡而自得,产生了比美的心理,虽也有妻子因对丈夫的爱心理而一味热情地颂扬,但“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毕竟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因为邹忌“不自信”心理的产生,表明他对事实还有冷静的分析能力,“不自信”的开始还只是怀疑的产生,等到他询问妾再又询问客以后,答案的相同,只会加深他的怀疑心理,于是才会有他后面的“孰视”的动作及“弗如远甚”的心理的产生。这表明在邹忌的身上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头脑冷静,有自知之明。 ‘
正是基于“不自信”的心理才能使邹忌对不同人的询问,才有他下文的“孰视暮寝思”的动作,直接关涉到下一段的进谏,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讨论思考:你如何看待妻、妾、客的回答?
妻、妾、客事先并没有商量过,却异口同声地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分析他们这样说的原因,就会发现,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子的语气表明她对丈夫的由衷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有些勉强、拘谨,客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由此可见,妻、妾、客是造成蒙蔽的直接原因。如果当事人没有冷静的头脑,客观的态度,势必会受蒙蔽,因此要想真正地解蔽,必须从两方面做起。
四、学生质疑,串讲第二段
教师补充讲清以下字词:1.诚:确实,的确。2.今齐地方千里:断句为,今脐地仿千里。地方,指土地(疆域)方圆。3.莫:表示否定的五指代词,指代人表示“没有谁”的意思。4,王之蔽甚矣:“王之蔽”是表示被动的被动句。学生理清思路,概括段意:邹忌讽谏提问:邹忌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讽谏的?邹忌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暗喻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事事相应,步步进逼,最后,“王之蔽甚矣!”被推论而出。
学生讨论体会邹忌设喻讽谏的好处。
五、师生归纳总结:
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人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己的亲受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六、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由学生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前两段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由学生解词:呋丽 窥镜 孰视之
由学生概述前两段的大意。
三、由教师引导阅读学习三、四自然段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质疑。
教师解疑并补充词语注释:
暮寝而思之。
①面刺: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作“当面”讲;刺,指责。②谤:公开指责别人的
过失(这个义项没有贬义)。讥:指责(这个义项也没有贬义)。③市朝:市,集市,群众会集处;朝,朝廷,官员会集处。④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的意思:门庭若市(已成成语):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很多。⑥无可进 无,无指代词,“没有什么”的意思。
四学生串讲本段内容并理清思路,概述段落大意:写齐王纳谏及效果。
提问: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齐威王是一个明智而有作为的国君。他听了邹忌的讽能够虚心纳谏,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由此获得良好的政治效果。他敢于面对现实,视自身的缺点,乐于接受劝说,显示了他的政治家的风度和襟怀。邹忌善于进谏,威王勇于纳谏,君臣同心,上下协力,这是齐国之所以强盛的一下原因。 、
文章最后以怎样的句子作结?揭示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教师指导朗读并试背诵课文三、四段。
四、总结课文
句评论作结,深刻揭示了只有广于
由学生概括本文主旨: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明确: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突出重点,且运用设喻说蹈
方法,语言生动委婉,说理深刻,使听者乐于接受。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召公谏厉王弭谤》和的比较上,你认为进谏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A从进谏者来说,要足智多谋,娴于辞令,要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同时还要请君王的心理。 ·
召公的进谏和邹忌的讽谏,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两个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关国事,都富有智谋,同时都娴于辞令,但在熟悉把握对方的心理上,邹忌做得更好一些。精通辞令上,两人都运用设喻说理的特点,一个抓住自然事物来生动形象地阐述防民之的危害,一个运用自身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只作启发引导对方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怕地接受意见,在讽谏的艺术上,邹忌运用得更加纯熟一些。 ’
B。从纳谏者来说,要有一个善于纳谏的耳朵,要有自知之明,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时,还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身的缺点,才能乐于接受讽谏。召公暴虐凶残,是一个刚愎自用、拒不纳谏的昏庸的独夫,无论进谏者如何委婉、动听、形象,他都听不进去的。齐威王则是一个明智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对于别人的讽谏,不仅不生气,而是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马上付诸实施,分别制定了对不同进谏者的奖励办法。因此,没有齐威王这个善于纳谏的耳朵,邹忌的讽谏也是不会成功的。
六、归纳练习
1,归纳文中的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一状语
暮寝而思之 暮,名一状语
面刺寡人之耳者 面,名一状语
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美,以·'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2,归纳文中的特殊句式。 ·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被动句式:
旦主蓝甚矣。(画线部分为被动句式。)
3.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朝服衣冠:早晨,名词。
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名词。
[皆朝于齐:朝拜,动词。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疑问代词。
孰<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形容词。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
/5p忌修八尺有余:长,高,形容词。
铆修守战之具:修理,动词。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动词。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名词。
旦<旦日,客从外来:明日,名词。
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天天,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的,诚意
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副词。
[今诚以吾众作自称公子扶苏:果真,副词。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时候,名词。
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副词。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9
教学目的:掌握课文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并背诵全文;
学习《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的特点:本文议论以小见大,叙事生动活泼。
教学实施:
1.板书:   《战国策》(国事、短长)
课文议论以小见大
叙事生动活泼
2.多媒体:
作者作品:《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两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辞说。作者无考,经汉 刘向整理编辑。
背景资料:春秋战国七雄并起,所谓春秋无义战。士作为一个最活跃阶层出现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游说于各国,施展治国之才。各国侯、伯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事,于史无考。
《古文观止》评本文: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朗读:
在多次齐读的基础上,当堂能背诵全文。
4.难句(词)释疑: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
形貌佚丽   佚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   服,穿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倒序。
旦日   第二天。
孰视之   孰,熟,仔细。
吾妻之美我者   美,认为…美。
私我也   私,偏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动词。
今齐地方千里   方,方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刺,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谤,批评,议论。市朝,集市朝堂,这里指公共场所。
闻寡人之耳者   闻,闻达,也可作使动。
门庭若市   门庭,大门前、庭院的内外。
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
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5.课文简析:
大家谈:邹忌的进谏技巧――以小见大  由此及彼
小课件(详见课件):主要内容:臣谄君蔽,从闺房小语破之。6.人物形象(点拨):
邹忌,是一位善于思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他从日常琐事推及治国大事,可谓善勤王事。
7.练习:①背诵全文
②辨析多义词(做在课本上)
③部分字词抄写三遍。
8.教学后记:
[1]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10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 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
1、 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 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
1、 初读:读准字音与节奏,整体感知文意
(1) 一生朗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易读错的字:
(2) 学生自由读,讲述文章故事。自由读时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讲述时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态度及语气。
2、 再读:词句质疑,积累词汇
(1) 学生小声自由阅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疑难之处提出来,先请小组里的同学帮助解答,仍不能解决的再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2) 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掌握?请找出来连同例句写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
3、 三读: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叶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4、 追读:完成背诵
感悟课文排比和反复的语言修辞特点,提高记忆的效率,以先进示范或教师表率,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四、研读: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 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已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 突出了邹忌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
3、 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4、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的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5、 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归纳小结:邹忌是怎样的人?
齐王是怎样的人?
明确: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6、 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精妙。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五、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六、延展读;感悟人生,拓展视野
1、 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迪?你从这个故事生发出哪些联想?
2、 课外读一读《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比较一下,同样是进谏,结果有何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罚款处罚单模板,罚款单
本文目录一览: ★、 罚款处罚单模板篇1 ★、 罚款处罚...优美的文章摘抄,优美文章摘抄
本文目录一览: ★、 优美的文章摘抄篇1 ★、 优美的文...初三入团申请书范文,初三入团申请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初三入团申请书范文篇1 ★、 初三...市政基础设施工作汇报1500字,市政基础设施
本文目录一览: ★、 市政基础设施工作汇报1500字篇1 ★...纪检部工作计划,纪检部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一览: ★、 纪检部工作计划篇1 ★、 纪检部工...旅游心得体会,旅游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 旅游心得体会篇1 ★、 旅游心得体...已知二次函数范例,已知二次函数
本文目录一览: ★、 已知二次函数范例篇1 ★、 已知二...欢迎领导横幅标语,欢迎领导标语
本文目录一览: ★、 欢迎领导横幅标语篇1 ★、 欢迎领...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大学生创业计划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篇1 ★、...优秀家长会发言稿3分钟,优秀家长发言稿3分钟
本文目录一览: ★、 优秀家长会发言稿3分钟篇1 ★、...伟大领导者的特征,领导者
本文目录一览: ★、 伟大领导者的特征篇1 伟大领导者...如何预防溺水安全知识,预防溺水
本文目录一览: ★、 如何预防溺水安全知识篇1 ★、 如...个人工作述职报告,工作述职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个人工作述职报告篇1 ★、 个人工...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大学物理实验
本文目录一览: ★、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篇1 ★、 大...教师个人考核工作总结,教师考核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教师个人考核工作总结篇1 ★、 教...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篇1 ★、 学年...短篇寓言故事,短篇寓言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短篇寓言故事篇1 ★、 短篇寓言故...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范本,公司章程范本
本文目录一览: ★、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范本篇1 ★、 有...单位借款合同模板,借款合同
本文目录一览: ★、 单位借款合同模板篇1 ★、 单位借...调查报告模板,调查报告模板
本文目录一览: ★、 调查报告模板篇1 ★、 调查报告模...公司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业务招待费
本文目录一览: ★、 公司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篇1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本文目录一览: ★、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篇1 ★、 英语学...安全施工方案,钢结构施工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 安全施工方案篇1 ★、 安全施工方...安全委员会安全职责,安全委员会
本文目录一览: ★、 安全委员会安全职责篇1 ★、 安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800字,老板办公室办公桌上色
本文目录一览: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800字篇1 ★、...职业能力概念,职业能力
本文目录一览: ★、 职业能力概念篇1 ★、 职业能力概...家长对孩子的评语范例,家长对孩子的评语怎么写
本文目录一览: ★、 家长对孩子的评语范例篇1 ★、 家...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党员转正申请书
本文目录一览: ★、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篇1 ★、 预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
本文目录一览: ★、 科研课题研究思路篇1 ★、 科研课...入党动机怎么写,入党动机怎么写
本文目录一览: ★、 入党动机怎么写篇1 ★、 入党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