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大学生宿舍论文,宿舍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9日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1

  和谐的宿舍环境能够确保大学生稳定的情绪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在宿舍中一同度过4年的学习、生活,就像学生的家一样,如果宿舍成员彼此之间关系和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作为行动的基础,高校领导必须开展以宿舍为中心内容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握其中潜在的特点与规律,比如说了解大学生除了在宿舍内吃饭、睡觉,还有其它一些什么活动?为什么在外表现的干净、潇洒的大学生在宿舍内却凌乱不堪?这些等等内容都是宿舍文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有待于高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

  (二)优化宿舍管理队伍

  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的队伍予以优化配置,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使管理工作者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去,密切关注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及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能积极的伸出援手,当学生对宿舍管理及服务存在着误解或者是意见时,能听取学生建议、完善管理服务工作,在管理中做学生的朋友,在教育中做学生的师长。而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对于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优化配置,因此无法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者队伍进行对大学生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思想认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缺陷,这是在今后的高校工作中亟需改进的一个方面。

  (三)加强正确引导

  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时候,要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例如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现象,针对于此应该结合实际加强对大学生的节俭教育;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过度偶像崇拜的现象,针对于此则就需要开展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避免对偶像的过度崇拜。当大学生宿舍文化有效的建设起来之后,学生自然就会与之发生共鸣,使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水平。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中,除了要发挥高校领导、宿舍管理者等方面的作用之外,大学生作为宿舍中的主体,必须要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出其主人公的意识,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管理及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控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发挥学生队伍中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广大学生在学生干部正确的引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五)转变思想认识

  就当前大部分高校来说,都还被限制在传统的观念中,仅将宿舍建设看做成校园的基础设施,将高校的一切教育、文化活动都排除在宿舍之外,对大学生宿舍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不能深入把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而影响了日常实际工作的开展。与大学生宿舍文化相比,高校领导更关注的是学生宿舍的社会化,对其基础设施或者是管理的问题非常重视。基于此,必须提高高校领导的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根本的思想基础。

  (六)规范宿舍相关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保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有秩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2

  关键词:宿舍文化 特征 功能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班级管理模式的日益淡化,学生公寓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碰撞最为活跃的地方。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家庭性”和“社会性”的双重性,在受到校园文化影响的同时又体现与丰富了校园文化。宿舍文化正影响着宿舍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情观、事业观等;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宿舍文化的内涵,剖析宿舍文化的构成、特征、功能,是全面育人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1 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宿舍及周围场所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在宿舍现有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在学校管理框架的约束下,通过从事各种活动,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情趣爱好、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到彼此融合的状态,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宿舍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是校园文化在特定空间、特定群体的直接体现[1-6]。

  2 宿舍文化的构成

  2.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由两部分构成,一分部是学校统一为学生提供的基础设施,宿舍周边的配套设备,室内陈设等等,这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以及对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另一部分是宿舍成员自己的数字化产品,如:电脑、手机、相机、数码DV、MP3 或MP4等,这取决于宿舍成员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物质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宿舍其他形态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2 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包括宿舍的整体布局,卫生整洁及美化装饰等,比如宿舍内的各种床上用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物品等的摆放和安置习惯,宿舍卫生整理与保持,宿舍环境的整体装饰。环境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体现大学生审美意向的环境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综合素质、情趣爱好的一种综合体现。

  2.3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主要是国家、省、市、学校、各系以及班级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建设与执行落实,如《宿舍管理细则》、《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会客登记制度》、《文明公约》等,它是宿舍精神文化的文本化和规范化的体现,是大学生自我约束的行为规则,是宿舍文化建设,健全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2.4 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个体表现,通过每个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消费习惯、兴趣爱好、参与活动、人际关系处理等行为方式展现宿舍的特点。宿舍行为文化的建设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客观体现,是学校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2.5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宿舍文化中潜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学生家庭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间的相互攀比,利用电脑或是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网络的出现不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了解社会增添了一个渠道,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教育空间。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的教育,形成另外一个以宿舍为单位的“课堂”。当然,网络信息是多样的,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教育方式引导宿舍网络文化保持在“主旋律”上,而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2.6 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是宿舍成员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学习、交流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内涵。道德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宿舍成员的相互影响、生活环境的辐射效应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道德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设中那个“看不到的手”规范、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有效的保障了宿舍文化建设向着健康、积极、和谐的方向发展。

  2.7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宿舍成员形成的由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信仰准则等组成的,并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的一种群体形象,是宿舍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宿舍文化建设最高层次的目标。

  3 宿舍文化的特征

  3.1 潜在性 潜在性是指在校园文化的整体影响下,通过制度体系潜在的约束力,在宿舍的物质及环境条件基础上,在所处于的精神文化氛围中,通过宿舍成员的趋同行为、共同生活、交流思想,体现出的一种无形中的共识,相互感染、相互启迪、相互影响。潜在性不仅体现了一种无形的,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量,而且在宿舍这个各种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也会在宿舍内不断传播与学习,成为潜在的课堂,发挥强大的德育功能,将宿舍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理念,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3.2 社会性 宿舍作为校园的最小又相对稳定单元,是思想交流最多,信息量最大的地方,宿舍成员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国家政策、城市动态、校内新闻等诸多问题。同时,宿舍同样具备了一些家庭与社会属性,在这个方寸之间,存在着各种权利与义务,存在着残酷的竞争,存在着微妙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3.3 广泛性 宿舍文化建设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参与部门和人员多,内容涵盖广,影响范围大。宿舍文件建设的参与者可以包括,后勤、保卫、宿管、团委、学生处,学生、老师、其他服务人员;宿舍文化的内容包含了上文中提到的“七个文化”;宿舍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宿舍内,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同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

  3.4 先进性 先进性主要是指宿舍是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讨论时事问题,产生先进思想的主要场所。宿舍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相对自由的环境,对社会问题高度关注,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见解,交换思想,偶尔也会产生激烈的辩论,碰撞出火花。同时,宿舍文化也是出于一种不断生长过程中的文化类型,也受到社会环境,时代气息的影响,使其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3]。

  3.5 动态性 宿舍人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而且也会存在人员之间,宿舍之间的动态调整。同时,大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的社会问题程度不同,关注社会问题的方面也不同,思维跳跃跨度大,转换节奏快,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部电视连续剧都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宿舍中流行,使宿舍文化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存在着有形与无形的动态变化。

  3.6 倾向性 倾向性是指受到宿舍成员的感染在行为与思想上的相似性,也就是将群体意识通过心理系统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发生交互作用,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具有相似的生活学习规律、具有趋同的思想认识。

  3.7 自由性 大学生往往具有先进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90 后”,“95后”,从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注重自我表达,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在学校规章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强调自我的展示、独立的个性、行为的差异。同时,在大学生活中,每一个宿舍成员或多或少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宿舍是大学生自由的宣泄感情、敢于暴露真实思想的地方,也是消除忧虑,减轻压力的地方[5]。

  3.8 持久性 宿舍文化的持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校园文化、办学宗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相对稳定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的特征;第二,宿舍文化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的教育作用具有持久性的特征。

  4 宿舍文化的功能

  4.1 休闲功能 休闲功能是宿舍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有“张”必有“弛”,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后,宿舍的休闲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休息、娱乐、各种文化活动,不仅使大学生缓解了疲劳,也放松了身心,为接下来的紧张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合理的宿舍文化规章制度,如“船舵”一样保障了宿舍文化的方向;二是共同的价值观,保障了宿舍文化建设的底蕴;三是宿舍成员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前进的道路;四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制度、价值观、人生目标、道德规范共同构成了宿舍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宿舍文化的精神指南,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功能。

  4.3 辐射功能 宿舍文化的“品味”、“态势”、“先进性”不但影响着宿舍中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与此同时,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对于社会文化也产生着较强的辐射作用,当然也无法彻底拒绝社会的影响。

  4.4 育人功能 宿舍作为没有教师的第二课堂,在宿舍文化建设者的规划、设计、指导下,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集体荣誉感;宿舍也是学生讨论问题、探讨学术、碰撞火花的地方,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4.5 激励功能 宿舍文化对每个宿舍成员都有一种“潜在”的激励作用,通过优秀宿舍文化的形成,可以使宿舍成员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为了自己的目标,集体的利益而奋斗。

  4.6 约束功能 宿舍文化起着无形的“软约束”作用。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心理和行为的限制。共同的生活目标、集体意识、行为准则使每一个宿舍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个体融入到集体中,融入到文化中。

  4.7 心理健康 良好的宿舍文化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紧张的生活节奏得到舒缓;同时,宿舍还是学生宣泄感情、自我表现、得到补偿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活动、感情、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压力、困惑、挫折与失衡,宿舍文化的建设会促进宿舍成员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安慰、建立互信、共同面对困难与挫折,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4.8 团结精神 文化的凝聚力是不可否认的,宿舍文化也不例外。首先,宿舍作为生活休息的地方,作为学生的“家”,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产生归属感、集体感、荣誉感。其次,当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时,宿舍成员的使命感,取得成绩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与团结精神的培养。

  5 结语

  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宿舍作为学生的“家”和“第二课堂”,其教育功能,引导作用是课堂无法替代的,而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等,也充分说明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面对高校宿舍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长期的宿舍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1]宁晓明,谢朝清。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大学新闻,2009:108-109.

  [2]乔娟。关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的探讨[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7(4):114-116.

  [3]罗洪保。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J]。老区建设,2010:55-56.

  [4]刘亚容。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54.

  [5]田丽。论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9,9(4):54-57.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3

  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主体性、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全员参与等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学生是学校的权力主体,而非简单的被教管对象,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学生)为本,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宿舍文化建设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一是要求管理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强化服务理念,为学生营造更健康、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二是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化学生对宿舍文化的认同感。

  (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文化是“从古到今、融合各种文化因素而成的”,创造者“都是深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来创新文化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经济改革、文化多元、信息充盈的时代,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因此,大学生宿舍管理及文化建设,要随着教育理念、文化环境、学生状况等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提高宿舍管理的有效性,保持宿舍文化的活力。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并非仅是宿舍成员及管理人员的事,学校各级部门和全体师生都应参与到其建设活动中来。学校后勤、学工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要发挥其指导作用,统一规划、专门管理;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团组织等要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发挥其教育作用,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宿舍成员自身要具有主人公意识,配合宿舍管理、关注并投身于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小则有关成员的生活琐事、日常状态;大则关系到人格发展、公共环境。全员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以期最优地实现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基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建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宿舍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品质

  “大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学习环境,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一方面宿舍内部生活设施应及时修葺、更换、优化,提高学生居住的舒适程度。例如,增加宿舍空调设备、热水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另一方面宿舍区的公共设施和环境要具有人性化和进行美化设计,其功能和结构须符合学生人数、性别比情况。例如,建设校园超市、餐饮区、运动场等。各高校应秉持“坚固、实用、安全、便捷、美观”的原则,多方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宿舍基础设施建设的物力、财力支持,以保证宿舍在物质文化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提高集体生活的品质。

  (二)完善宿舍管理机制,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建设良好的宿舍制度文化,首先要改革学生住宿制度,在按院系、专业统一调度的大原则下,充分照顾学生的性格、习俗、信仰等特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宿舍和舍友,创造自由、宽松、友好的人际环境。其次应在健全宿舍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保障宿舍文化活动的健康与安全。最后要建立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宿舍管理的领导岗位”,加强培训,增强宿舍管理人员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及突发性事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培养出合格及优秀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具体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也应明确宿舍舍长职责,培训其管理技巧,并定期召开舍长会议,听取汇报,及时把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防患于未然;还应不断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宿舍管理的学生组织,让学生服务学生。此外,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宿舍矛盾,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

  (四)开展多样化的宿舍集体活动,营造和谐友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首先,作为宿舍的主体,大学生应具备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意识,认识到宿舍环境及宿舍成员对自身生活、学习、成长、经历的重要性,关心他人,大家团结一致,共创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其次,宿舍可以实行内部自治,即在遵守学校各项宿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宿舍成员通过共同协商,求同存异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宿舍内部规定,实现自我管理。再次,同宿舍舍友之间要经常谈天交流,举行宿舍活动,增进了解。大家都本着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心与人交往,势必大大减少舍友间的误会和摩擦。最后,宿舍成员应共同地积极参与舍际间的交流、联谊活动,以及班级、院系、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宿舍杯”球赛等。在扩大个人人际交往范围之时,这些活动更能很好地实现宿舍凝聚力、认同感的强化。

  (五)加强宿舍网络文化建设,创建网络服务平台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4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阐释

  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一个新型的文化形态,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目的性、广泛性、互感性、自主性、时代性、动态性和循环性等基本特征。因宿舍成员的流动、宿舍成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宿舍成员生活作风、审美观念、行为准则等的不同而导致其存在较大的动态性,但因其所处的场所——宿舍有其固定性,也就形成了其宿舍文化的循环性特征。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成要素

  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2.大学生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共同构成的大学文化的亚文化。宿舍物质文化也有人称之为载体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区的建筑、整体布局、装修配置、卫生状况、休闲空间、活动场所、文体设施、文化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是宿舍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是宿舍文化的自然需要,也是宿舍文化的条件和基础,是宿舍文化的表层文化。宿舍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宿舍组织结构与宿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或条例,它主要包括宿舍区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宿舍文化的准则,又是整个宿舍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宿舍文化的浅层文化。宿舍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宿舍成员在宿舍中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各种宿舍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存在的方式。它是宿舍风气、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宿舍精神、宿舍价值观的折射。宿舍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宿舍文化的中层文化。宿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宿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等。精神文化渗透在宿舍的一切活动之中,主导着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是宿舍的深层文化,它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整个宿舍的发展方向。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具有文体娱乐功能、调适慰藉功能、控制约束功能、同化辐射功能、激励促进功能、教育导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时,应确保对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组织领导;优化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环境;完善大学生宿舍的制度文化;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合力效应;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树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使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促进新世纪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研究作为大学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拓展大学文化研究的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文化理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实际工作上讲,这一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大学文化和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具体的对策与措施,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更加健康和完善的轨道上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好地运用文化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从文化影响人的发展角度,探索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加强本科生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的科学模式

  大学本科生宿舍文化作为一项复杂、长久、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中,形成科学的理论范式和系统工程来抓。不仅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宿舍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还需要整体的上层设计,开展系统性研究,进一步突出宿舍文化的内涵建设,使宿舍文化建设走上正轨和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切实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从充分认识宿舍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出发,切实意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校的实际工作出发,将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中,置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宿舍文化建设的支持,协调调动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各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等方面力量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文化建设实际中,形成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大和优化顶层设计的力度,从顶层的角度加大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度,协调各方在在宿舍文化建设上形成合力,在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文化建设,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向着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二)强化本科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保障和促进宿舍文化建设的正常有序和持续稳定

  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正常、有效和持续稳定,通过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才能保证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结合高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诸如:《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学生宿舍文明考评制度》《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学生社区试点工程文化共建公约》等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的配套制度,促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的轨道发展;同时,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素质过硬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队伍,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推动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实施者的作用,人员构成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学工处领导、团委、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后勤处、宿舍管理人员等,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提供保障。

  2.强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动力考评和激励机制

  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如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学生宿舍文明考评制度》《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等,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将宿舍文化建设成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直接挂钩,并将其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学校总体牵头,以学院为单位,对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辅以相应的精神奖励,如“宿舍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最牛文化建设宿舍”等荣誉称号等,在整个学生社区建设中彰显榜样力量,树立标兵形象的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建设氛围。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顶层架构,突出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69-03[作者简介]覃如冰(1974―),女,广西柳江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大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宿舍管理情况的好坏,不仅关乎学生生活质量的高低,更关乎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顺阻。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我国各高校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因此,大学生宿舍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宿舍管理及服务水平,为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是指“对活动中的人、财、物、事等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进而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1],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即是对大学生宿舍行为的规范、指导和服务。大学生宿舍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文化建设问题等,一直都是我国各高校后勤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2]加强宿舍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学生个体及学校整体来说都是必要且重要的。

  第一,宿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良好的宿舍管理是营造安全卫生的宿舍环境的前提。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宿舍首先是他们生活休息之地,是他们用以放置和保管个人财物的地方,安全、卫生、有序的宿舍内部及周边的硬软环境,是学生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例如,安全卫生的基础设施、合理舒适的物件配备、良好的防盗防灾举措、美观便捷的舍外环境等,都需要高质量的宿舍管理和服务工作。学生只有在没有其他顾虑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休息,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及其他活动之中。

  第二,宿舍是大学生之间接触最频繁的地方,良好的宿舍管理有助于学生和谐相处。大学生宿舍生活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一定数量的人集中生活于相对固定的、狭小的空间中,宿舍成员彼此间接触频繁。同时,集体宿舍也是学生各自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展现最充分的地方,这些因素势必增加宿舍成员间摩擦、矛盾或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及时发现宿舍问题,及时协调并解决宿舍矛盾,帮助学生和睦相处,是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高效的、负责的、制度化的宿舍管理,才能规范学生的宿舍行为,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第三,宿舍是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有效的宿舍管理有助于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形成。据统计,“大学生一天有至少60%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3]。除休息、娱乐外,宿舍也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思想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形成自身的核心观念及价值体系。健康的宿舍文化能给予宿舍各成员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优化学风、端正思想、提高素质。反之,不健康的宿舍文化不仅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也会给宿舍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可见,宿舍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习风气,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各高校均在不断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及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新时期,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高校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主要有综合管理和公寓化管理两种。综合管理模式是“相对应于行政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4],后勤部门为学生提供住宿条件,住宿学生完全服从安排,管理部门在必要时通过实施强制性手段来维护学生宿舍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我国实行体制改革之前,各高校基本仍在使用这种宿舍管理模式,如今也还有许多高校采用。公寓化管理模式是“相对于企业化管理体制而形成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4],需要住宿的学生向学校交纳一定的宿舍费,学校统一购置基础设备,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并提供各项服务。在我国高校改革过程中,此种公寓化管理模式不断发展,逐渐为各高校所采用,成为新时期宿舍管理的趋势之一。此外,部分高校宿舍也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由学生自行管理,强调学生在住宿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当下,这还只是宿舍管理的一种补充形式而非主流。

  在实施以综合管理模式为主,公寓化管理模式为辅的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宿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宿舍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住宿环境有所优化,学生的住宿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宿舍卫生及宿舍安全有到保障;宿舍管理制度不断改革,规章制度涉及卫生检查、作息、水电、网络、设施、文明评比等多个方面,学生对其认可及遵守情况较好。

  同时,当前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对大学生宿舍功能的定位过于单一。居住和休息一直被定位为高校大学生宿舍的主要功能,而其娱乐、学习交流、人际沟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项功能没有被充分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宿舍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二是宿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每栋宿舍所配备的管理人员多为两名左右,多的不过三四人,其中还包括清洁人员、门卫等,缺乏专门性的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人员,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和帮助。此外,多数宿舍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思想政治素养不高,缺乏有关宿舍管理的专业知识,这造成了许多管理工作上的疏忽。三是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制度不十分健全,管理较为分散,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清晰。当前,学生宿舍由学校多个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后勤基建部门、保卫部门等――负责管理,各部门之间非隶属关系,沟通协调不畅,使得在宿舍管理实践中出现各自为政、权责不清、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宿舍管理人员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规范其行为以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而宿舍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太理想。

  由上可见,不断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生活,业已成为当下各高校亟待高度重视之事。

  三、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的方法探讨

  基于对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功能分析,以及当下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创新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思路的具体策略。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以人为本”,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校的权力主体,而非简单的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5]这就要求学校各项管理,包括宿舍管理都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在具体管理中,要营造和谐、民主、文明的管理氛围,杜绝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要强化法制观念,减少“人治”行为,明确责权;要去“行政化”发展,坚持“服务育人”,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人性化的管理服务;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宿舍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化学生对宿舍管理工作的认同。

  其次,加强宿舍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创新。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创新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就必须学习和创新先进的宿舍管理理论。基于企业管理体制而形成的大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及方法理应成为新时期各高校创新宿舍管理的重要参考。“5S管理”是缘起于日本的现代企业的工作现场管理方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tisuke)五个方面的内容。[6]也有学者将其拓展为“6S管理”,增加安全(safe)这一要素。[7]“5S管理”或“6S管理”理论均旨在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和有序,强调管理者及被管理者的素质。该管理理论的内容与目标均与大学生宿舍管理具有相通性,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加以学习借鉴,以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质量。

  最后,不断创新宿舍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针对目前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所出现的不足,我国各高校要秉持“坚固、实用、安全、便捷、美观”的原则不断优化宿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宿舍管理的制度,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此外,增加管理和服务内容,改进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宿舍管理实践中也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从学生切身利益及现实需要出发,增加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内容。例如,在宿舍区增设生活辅导中心及心理咨询中心,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学生日益增加的压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再如,与学校资助管理中心配合,扩展大学生资助体系。当下许多高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由于缺乏深入了解等诸多原因,存在资助对象不恰当,资助力度不够等现象。延展高校宿舍管理的贫困生资助与管理功能,关注大学生的具体生活,进而有助于学校整体“奖、贷、助、补、勤”资助体系的民主化、公平性、科学性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宿舍管理还应创新管理手段。例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班级及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的模范带头作用。又如,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端正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再如,增加激励式的学生宿舍管理手段,调动管理者与学生双向积极性,保证管理工作效果。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主要舞台。大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出现诸多新的情况,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创新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宿舍管理的效率,才能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范伟弘。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5.

  [2]曾荣生。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3(30):141.

  [3]戴萧嫣。浅谈大学生宿舍管理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13.

  [4]吴山,龙碧霞。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32):218.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0.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6

  关键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社交及其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者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知识与文化并重的年代,如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何拓展课外知识,宿舍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论文。所谓宿舍文化建设是指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布置、宿舍管理条例、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精神风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的,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良好的舍风促进班风、校风、学风建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特性

  宿舍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科技论文。一是感染性,大学生宿舍文化使宿舍成员这一特殊群体在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其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二是倾向性,倾向性是指宿舍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等,这些都是宿舍文化倾向性的具体表现。三是动态性,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等方面易变。如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四是潜在性,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作用

  1、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高等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宿舍这个场所,从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从宿舍建设这个角度寻找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大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与室友进行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的人格,学会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2、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大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家,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能够使大学生保持心态平和,形成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科技论文。其次,宿舍文化作为独特的群体,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能够使学生增强客观认识能力,完成自我批评、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人才。

  3、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需要。大部分刚从高中的“题海”中脱离出来学生对大学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这三、四年间学有所成,他们会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学习之后,把课余时间安排得非常充实,使课余生活变得非常有意义。那么,这些同学的表现就会在宿舍中形成榜样力量,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出现。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来说,这种氛围对他们有很好的督促作用。因此,以学生宿舍为基础,以学生寝室为重点,建设良好宿舍文化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

  四、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搞好宿舍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领导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如何,宿舍文化管理队伍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首先要增强领导的责任感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另外,要选拔有责任心,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同志对宿舍文化建设进行指导。

  2、抓好宿舍环境卫生,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基础。要建设宿舍文化,首先以宿舍卫生为突破口,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建立“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了的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调动学生干部的内在模范潜力,在同学还没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情况下,起到辅助制约作用。其次,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床下面、卫生间地面、墙壁和卫生死角等,并指导他们进行卫生打扫和保洁。平时要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

  3、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共管意识。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是搞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党、政、群、团一齐抓,定期检查,层层落实,各方面要从起居作息,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及思想文化意识和政治觉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行政部门要把宿舍文化建设的“硬件工作抓好,责任到位,一抓到底”。

  4、举办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节活动。有组织地举办“宿舍文化与大学生成才”征文比赛,“温馨之家”宿舍美化设计,舍标设计大赛,宿舍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宿舍舍歌大赛,宿舍自创曲艺大赛,宿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赛等。这对于活跃宿舍文化,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陶冶个体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学校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班,班级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宿舍,让大家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五、总结

  总之,宿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首先应从和谐宿舍做起,我们必须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好的文化支撑。

  [1]李华香。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青年。

  [2]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陕西教育2005.10.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7

  1.加强舆论导向,创造良好氛围。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和发展优良校风的巨大力量之一。加强宿舍文明建设,每学期学生工作部号召各班以校园广播、文化园地、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形成集体舆论,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明管理活动。

  2.树立共同的目标。宿舍中的每个人有各自的生活目标,这些目标不尽相同,具有自发性和狭隘性,如果任其存在发展,就会滋长个人情绪,增加宿舍管理的难度,据此我们制定“周周都评红旗宿舍,学年度评文明宿舍。”这个目标代表了大家的利益,激励着每个住宿学生勤奋学习、严守纪律、积极劳动。我们引导学生把宿舍当家庭,要求“宿舍的工作人人做,集体的事情大家管”,让每个住宿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分配一定的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使每个舍员都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从中培养热爱宿舍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每学期各班都按照学校要求召开一两次以宿舍为单位畅谈人生,守纪等问题的主题班会,以增加舍员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精神。

  3.建立完善的纪律制度。纪律是约束学生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学生起睡不应时,各品摆放不整齐,没有叠好被子的习惯。为此,我校每年新生一进校就进行10天军训,随战士进行军事训练,看战士的宿舍内务整理。当同学们看到战士整理的宿舍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备品放得整整齐齐,桌面擦得干干净净时,他们深深地感到纪律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趁热打铁”,将《阜新市卫生学校学生手册》发给每位学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熟悉宿舍纪律、宿舍内务的具体规定。

  4.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制定的制度要得到圆满的执行,还必须注意督促和检查。各宿舍都设有舍长,学校定期召开舍长和舍务干部会议,交任务,拿办法,培养工作能力。带领他们到标兵宿舍现场参观,回去后,作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同时加大舍务干部的培训,严格履行舍务干部职责,做到公平公正地完成舍务检查工作,有效保证舍务标准化管理。学校建立了以舍务管理老师为首,有学生工作部部长,舍务老师、学生会部员参加的检查组,量化宿舍内务制度、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检查,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能加强宿舍文明建设,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宿舍论文篇8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宿舍;人际关系

  一、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方式、联系方式和文化氛围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参与社会的方式。博客、论坛、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方式对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1.医学生压力大,忙于学习,与宿舍成员交流不多医学专业的本科学习时间一般为五年,硕士生、博士生的在读时间也比其他专业长。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决定了医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比较繁杂的知识,时间紧、课程多,造成了医学生宿舍文化的相对沉寂。医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图书馆、医院病房中度过的,寝室只是休息的地方,室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极少。这样环境下形成的宿舍文化不利于“准医生”沟通能力的锻炼。2.互联网时代医学生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宿舍成员关系较分散孤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普遍难以割舍以前的同学朋友关系,在少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网络联系亲人、老朋友等。宿舍内极易出现人手一部手机,通过微信、QQ等进行无声的交流,寝室成员内部是分散的,因缺乏沟通易引起宿舍矛盾。3.医学生宿舍内部存在竞争严峻的就业、升学压力导致宿舍关系紧张。为了便于管理,学校一般将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宿舍。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使得同寝室成员在评奖评优、干部竞选、保研等利益面前呈现出竞争态势。竞争是把双刃剑,如控制不好,则会导致宿舍成员关系紧张。

  二、互联网在医学院校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视频、网络博客、微博、数字电视、QQ、微信、公众号、BBS等互联网产物对“90后”大学生影响尤为深刻,满足大学生基本生活、娱乐、释放压力、获取知识、就业信息等多种需求,已经成为医学生成长、了解社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对于医学院校来讲,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变化,寻求有效的引导方式,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促成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养成,发挥互联网的正能量,是医学院校辅导员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方式拓宽了医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也为建立宿舍和谐关系提供了新空间、新阵地,更新了信息表达、传播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通过网络与辅导员、同学、室友进行平等、即时、互动的交流,有利于解决各种矛盾。

  三、利用互联网创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以及个案访谈显示,当代医学生普遍认识到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都希望拥有和谐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医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而宿舍成员间的相处是大学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和室友相处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包容,对以后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与病人和谐相处,与病人换位思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手机终端、微信、QQ、公众号等与室友、辅导员以及其他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四、互联网时代加强宿舍和谐文化建设的若干途径在网络背景下,在新的传播方式、话语方式和文化境遇中,更要紧跟时展步伐,立足时展特征,以人为本,创新医学生宿舍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医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互联网时代医学生宿舍和谐文化建设的效率与质量。现阶段,大力推进辅导员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要用活互联网,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通过互联网来赢得学生的信任。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宿舍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通力协作,相互配合。

  1.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宿舍管理理念

  高校应当及时完善互联网时代宿舍管理体制,创新互联网时代宿舍管理方式。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根据医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制订适合医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增加师生交流,第一时间把握学生宿舍动态,引导学生构建和谐宿舍关系;同时进一步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不断提高宿舍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网上访谈、网络论坛、微信、微博、QQ等形式,拓展良好宿舍文化的传播。

  2.改善宿舍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加强学生宿舍的基础建设,为构建和谐宿舍奠定基础。良好的宿舍条件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益于推动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调查表明,大学中四人间宿舍成员关系最好,说明良好的宿舍条件利于维护宿舍人际关系。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宿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医学院校特色活动。开设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选修课程,开展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良好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构建的重要手段。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及邀请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使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熟悉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处理的技巧,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团结互助,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职业道德。

  4.教育引导医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养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良好心态,坚守“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的黄金规则,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准确定位,作为宿舍中的一员,应养成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健康交往观念,相互照顾,而不是过分依赖他人。高校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医学生开展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医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把他律与自律有机统一起来,加强自身网络行为自律,以自身实际行动倡导网络文明行为,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进而促进宿舍和谐文化的建设。宿舍是学生成长的心灵驿站,通过沟通和理解,构建互联网时代和谐宿舍文化,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进而更快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证明函的模板,证明函
    下一篇:舞动青春教案,舞动青春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