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文学作品范例,文学作品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9日

文学作品范例篇1

  一、“现象学是一种描写物自体的方法,是一种描写呈现在摆脱了一切概念的先天结构的旁观者的纯朴眼光下的物自体与世界的方法,事实上,它就是用直接的直觉去掌握事物的结构和本质。”[1](P56)罗曼·茵加登和米·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杰出代表,从他们所倡导的现象学分析法的基本内涵来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本质直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我们通常是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西方哲学则是从普遍的观点出发,或者通过一套完整的、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具体的作品。现象学则认为,要进行具体的作品研究,首先应直接面对事物本身,将先前已有的概念、定义用括号括起来,以避免在研究中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现象学分析法就是要从芜杂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利用一张白纸的优势进行研究。当主体和客体都摆脱了固定思维的制约,我们就能直观出事物的本质。例如,研究一部小说,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必须把目光着眼于小说内容本身,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作者计划传达的思想和文章的风格,等等,在此之前所有关于小说的定论都必须被放在研究者的思想之外。也就是说,现象学分析法强调的是理论之外的作品本身。

  对此,波兰美学家罗曼·茵加登“将作品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还是对主观世界的表现问题‘悬置’起来,直接从作品本身出发,强调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2](P384),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现象学美学和文学理论。还原本体。本体是使某事物成为其主体的关键性的东西。现象学认为,我们直观艺术作品,不是去获得它的特殊的东西,而是要获得适用于一切作品的普遍性的东西,也就是得到艺术作品的本质,“面对审美对象的人超越自己的特殊性,走向人类的普遍性”[3](P96)。茵加登在进行现象学分析时,广泛将现象学还原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对呈现在意识的“本质直观”中的艺术作品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经过现象学还原之后,残余的内容就具有了审美直观的性质。意向性活动。现象学基本上放弃了对美本身的探求,而把审美经验、对艺术作品的阐述、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放在了更为核心的地位。它不是对美本身进行探索,而是研究人类如何审美。杜夫海纳曾指出,艺术作品只有当它被读者体验时才能变成审美第33卷第2期吴福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现象学研究对象,艺术的审美性质只存在于读者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之中,离开了读者,艺术审美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他将作品分为两部分: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而审美经验则从属于审美对象。审美经验是“纯粹意识”、“本质直观”、“意向性的意识”,它的建立不具有任何功利性,它本身就是现象学的,是纯粹的感性,换言之,也就是一种意向性的活动。

  二、由于罗曼·茵加登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仅以文学来考察作为艺术的文学作品,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从茵加登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开始。茵加登把作品分为四个层次,即字音层、意义单位、图式化方面、被再现客体。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逐层进行分析。文学作品的第一个层次是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声音发出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不同形式,当这些声音形成一个固定的、典型的声音结构时,就成为文学作品。例如《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篇: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诗中有十个由五字组成的短句,每十字末有“柳”、“牖”、“手”、“守”等字押相同的韵,构成了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诗中一连使用十二个叠字,六个形容性叠词。从语言的角度上看,这只是些普通的声音,本身不具备表现生活的能力,但许多声音个体组成一个固定的形式时,便具备了文学的表现力。作为一种特定的声音结构来说,只是具体语境的一部分,而在各个具体化的例子中,又保持了同一性。文学作品的声音结构确定了文学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即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范例篇2

  文学社作品展活动方案一一、 活动主题

  采风归来

  二、 活动宗旨

  乐于展示,敢于展示。年轻就只有一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走走多看看,流连于巍峨高山,小桥流水,异族风情。趁着年轻何不挥扬画笔,晒出旅行的照片,泼墨山水文章,展现出你特有的精彩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1日

  四、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学楼教室(暂定)

  五,活动对象

  红棉文学社全体社员

  六、活动目的

  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给广大社员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展现学生采风的成果,显现我社在美学与文学方面的成绩,通过学生作品的形式促进各方面的交流。

  七、活动背景

  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在生活或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出门旅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最好的放松减压方式。

  六、活动方式

  1、 向会员征集作品,作品形式题材不限,主题为采风归来。

  2、社员通过ppt形式播放作品内容并讲解。

  2、在展览区设立投票区,会员与社团的干部投票选出获奖作品。

  3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获得荣誉证书及奖品。

  七、活动内容

  (一)展览流程:展览作品前期安排:1.作品展览策划:由宣传策划部负责2.画展前期宣传工作:由宣传部负责。

  (二)作品展览中期筹备工作: 1. 作品收集和安放工作:由编辑部负责

  (三)展览结束后续工作: 1.展厅清洁安排 (那个部门事做的少给哪个部门吧) 2.作品送回作者手中以及安放问题。

  八、活动策划组

  总负责人:

  宣传负责人:

  组织负责人:

  摄影负责人:

  其他人员现场临时调动。

  文学社作品展活动方案二一、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学形式,往往凝聚着一个时代人类的最高智慧,代表着文学发展中的最高水平。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品味一个接一个时代的诗歌、散文盛宴,才感受到了我们自身的渺小与微不足道。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校园诗歌、散文依然活跃。为了促进校园诗歌、散文的发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诗歌和散文创作与鉴赏水平,滋润、激发校园同学们心灵上对诗歌的兴趣和关注。唤醒大学生的创作激情。为寻找我们这个学校的诗歌散文激情而澎湃着。 二、活动的目的: 为了促进文学作品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同学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关注诗歌、散文;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让同学们能够寻到心中的一方净土,让同学们表达出内心的愿望,本社特意在宣传栏举办一个优秀诗歌、散文创作作品展出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多地接触诗歌、散文,了解诗歌和散文;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对作者们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更努力地创作,为营造我们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作贡献。

  三、活动主题:

  激扬青春,文学人生。

  四、活动的对象: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五、活动的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九月23号。地点:宣传栏。

  六、活动主办方: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院团委

  活动承办方:

  院社联、二月花文学社

  七、活动主要负责人:

  黄胜

  谢忠荧

  八、活动方式:

  在宣传栏,把一些优秀诗歌、散文展示出来。

  九、经费预算:

  作品稿、彩带、胶布

  十、活动经费:

  15元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二月花文学社

  20XX、9、21

  文学社作品展活动方案三一、成果展示形式:创刊及其必要性

  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浓郁与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园网络的建设,文化长廊的建设,广播宣传的建设,以及校园文学社的建设等等。其中文学社的成立,对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文学社团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校本教研的需要。因此,成立惠港中学文学社符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它必将在对外宣传、树立我校品牌形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展示的目的

  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人文氛围,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和相互交流的空间,为语文组课程改革提供一块实验园地。

  三、文学社的性质

  本文学社是由教务处、团委直接主管,语文科组全体成员直接参与,带领文学社干部和社员,团结校内广大文学爱好者,主要从事中学生文学活动与研究的文学艺术团体。

  四、成果展示的宗旨

  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成长,弘扬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主旋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五、具体形式

  (二)开展读书写作活动。

  1、每周1周3安排1节读书写作课。

  读书写作课的类型:

  课外阅读大讲堂:分类阅读课外读物,能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讲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快乐作文小课堂:即把社会活动搬进课堂,先开展游戏、表演等活动,然后请学生述说活动,要求抓住其中一点说清楚,说具体,最后把活动感受写下来,作为社员日记。

  2、每学年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1-2次讲座,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根据作品收集情况,每学期举办1-2期社员优秀作品展。

  4、组织学生、指导老师向全国各地报刊杂志投稿。

  (三)开展文学社集体活动。

  1、在全校范围内以社团的名义开展写作、辩论、下棋、诗歌朗诵、演讲等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与校外文艺社团或学生社团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学习问题。

  (四)文学社成果汇报。

文学作品范例篇3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文学作品;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追求所谓的知识点,无论何种体裁的课文教学,都以相同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对于文学体裁只需了解相关的常识而无需具备文体意识,这导致文学作品教学的非文学化成为一种普遍倾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视野出发,特别强调文学教育,并将其定位于培养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使其倍受关注,教师的文学素养问题以及教师文学素养与文学作品教学的关系问题就自然地摆到了我们面前。一方面,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文学素养是文学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另一方面,发挥文学作品在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则是有效实施文学教育的关键。二者在进行文学教育中都具有不容置疑的价值和作用,而二者的有机统一,则是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一、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特点的,它有两项内容,一是语言,一是文学。语言主要体现工具性特点,文学则更多负载人文性的内涵。作为语文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果不具备文学素养,就无法全面贯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1.新课程对文学教育的极力提倡文学教育无论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四个学段都涉及中外文学名著、名篇的阅读目标及相关要求,到了高中阶段,文学鉴赏教学是教学的主旋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文学教育贯穿始终,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文学教育在语文课程实施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2.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具体体裁文章人选教材的比例,显示着这一体裁在整个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下面以初中阶段不同版本教材中文学作品单元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厘清其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人教版”总计36个单元,文学单元23个,占总数的63.9%;“苏教版”总计35个单元,文学单元23个,占总数的65.7%;“语文版”总计42个单元,文学单元20个,占总数的47.6%。上述数据表明不同版本中文学作品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鲜明的,这既是对文学教育理念的落实,又是进行文学教育的规范。3.具备文学素养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体,而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教师必须把握文学的内涵,形成文学意识,以文学的技巧、教授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手段透视文学作品的内涵,以文学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化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肩负起进行文学教育的责任。由于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而没有或缺少文学素养的人,是无法承担或无法充分承担起文学教育的责任的,因此,具备文学素养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文学素养及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文学教育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文学教育要求实施者具有充分的文学素养,对于文学作品应切实抓住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而文学教育的具体实施状况却不如人意。1.应试制度下,文学教育的被漠视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已经10年,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试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于是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就产生了制度与政策之间的矛盾。由于应试制度始终占据着主宰地位,所以作为政策的课程标准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作为语文新课程重要理念的文学教育,也就停留在轰轰烈烈的理论倡导中,无法真正有所作为,文学教育仍然是一个让人心动的童话。2.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缺乏的普遍性不少教师文学知识陈旧,对于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表现冷漠,甚至与文学处于隔绝状态。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文学的关注远不如学生,这种状况怎么能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责任?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多数教师总是以教参为依据教学,照本宣科讲教参,学生不知所云,造成云里雾里一片混沌。3.文学作品教学的非文学化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是一种进行文学教育的硬性规范,但这种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生了异变。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会惊奇地发现文学作品的教学与非文学作品并无二致,其教学内容基本是整体把握——重点解读——语言精华——归纳拓展。将文学作品的教学与其他体裁作品的教学纳人同样的模式中,文学语言的优美,内涵的丰富,形象的生动,细节的典型等都被无形地取消,语文教学尊重教材、尊重文本的要求成为空谈。这种状况既是应试教育制度的结果,也是教师缺乏文学素养的必然。

  三、加强语文教师的素养,突出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学性

  文学教育的真正实施,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文学性是必不可少的。1.多渠道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它既包含着对各种不同文学因素的吸收,也包含着对不同层次文学因素的整合,提升;既包含着文学理念的学习和吸收,也包含着文学的具体实践。教师尤其要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让文学艺术滋润自己的性情,涵养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人。同时,进行写作训练,养成写作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更深刻、更直接的理解和体验文学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和写作中,改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自己成为具有充分的文学积淀的人,从而承担起文学教育的责任。2.关注文体的差异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具备了文学素养,为充分实施文学作品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当然,对于文学作品也不应同样对待,在共同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的指导之下,要紧紧抓住各种文学文体的特点进行有差异的实施。如对于诗歌教学,要抓住其内容高度凝炼性、表现方式的意象性、音韵的节奏感及内容联系上的跳跃性。散文教学则应关注其语言、构思及主题的表达;小说教学则要关注环境、人物、细节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使不同的文学文体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性情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和价值,而这些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合起来又构成了完整的文学教育。3.注重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悟性体验和感受是文学#品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文学作品发挥其作用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体验和感受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对于文学作品必须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否则就无法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同时教师的体验和感受又是一种示范,在学生走进作品之后,运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获得富有个性的重构。另一方面,积累体验和感受,形成悟性。对学生而言,体验和感受对于文学作品解读是不可少的,但体验和感受参与文学作品的解读还有另一个目的——发展悟性。有时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通过大量长期的体验和感受的积累,水到渠成地形成悟性;有时则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强调,使由体验、感受到悟性形成的过程更为直接,更为明了。从体验、感受到悟性培养是进行文学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学教育的目标所在。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的实施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与文学作品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如何,决定着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能否深人挖掘出其文学性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教学状况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学素养高下的标尺。因此,要真正落实文学教育,必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伟,杨斌,李笑非。论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内涵及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

  [2]乐毅,王霞。简论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及实施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3]李杰,陈凤英。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

文学作品范例篇4

  关键词:文学作品;功能;教育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阅读文学作品,绝对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以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来说,不管是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无一不起到这样的功用。先秦散文大多是教育人们如何做对世界有用、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唐诗宋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它们把人们引往纯情、诗意、宁静、悲天悯人的人生境界和天地情怀;明清小说比如《三言二拍》,更是从市井生活的因果轮回劝戒人们要节欲要向善。至于现当代大部分的严肃作品,无一不在向社会大众宏扬大爱担当。

  综上所述,围绕国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经验,文学作品的功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种:实用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一、文学作品的实用功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每从事一种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原始动机。打个简单的比方,你查字典,就是为了认识某一个字。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读者也会有这样的考虑,也会有想要得到什么的想法。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功能,这里把它具体化,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识人功能。中国有一句古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掌握一定的识人本领,对于一个人提高社交能力、处世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以脸谱化的平叙来描绘众生相。不管是戏剧,还是小说,你只要一看,总能找出关于人物外形介绍的章节来。而那样的描写,包括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声音、容貌等等,创作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人物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这种现象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人物脸谱化现象一旦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就能产生类似于相学一样的作用,我们只要多接触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人的了解和认识就会加深,就会学到一些有用的识人智慧。

  (二)经验功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人从儿童长到成年,要经过许多人生阶段,遭遇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闻,也有自己亲自参与过的事情。这些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人的经验是他的自然的或社会的阅历,大致说来,人的经验往往是通过体察和学习得来的。俄罗斯作家别林斯基说:“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典型情节,从某种意义说将会对某个民族的行为习惯产生经验性的影响。”①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退”,这说明,了解了一些别人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自身经验的启示作用。但是通过阅读,通过对一切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典型事件和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接纳,反过来会对我们的思想行为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教育作用。这种辅助和教育作用告诉我们,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未注意的方面,就会成为我们一生当中有用的经验。

  二、 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人的成长过程,蓄积了太多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仰赖于文学作品的润泽,才使得人类不断地脱离动物性的一面,不断地走向人性和温暖的方向。那么,文学作品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可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作品通过其丰富的价值内涵,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灵结构、塑造完美人性。

  (一) 对情感的教育。

  文学阅读的独特意蕴就在于它不是指向表面的文字,而是指向生命的深层情感,以文字为中介达到对生命的注解,达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阅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作品来激发、唤醒和强化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深藏不露的情感。如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会感受到“天寒岁暮,风凄木落”,以及对生计艰难的感慨和辛苦挣扎的哀痛。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会无由的充满旅途乡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就会让人感受到在微风轻拂、春暖日照的光景里喜悦愉快的心情……阅读文学作品,还能使读者心灵中平添一份信心与力量。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虽九死犹未悔”的追求精神,就成为有志者的座右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人们当成节操自励的格言……通过文学作品纷繁的生活画面,读者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哪些是值得肯定与赞美的,哪些是必须反对与批判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全神贯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总之,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的内在情感的直接感化,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功能。

  (二)对人格精神的教育。

  文学作品与人格教育有着深厚的渊源。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读者通过阅读,达到丰富人生阅历,陶冶性情,提高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生活更富有情趣,人格更完善,反之则不然。据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挥师进入四川成都之后,曾经大开杀戒,被杀者数不胜数,张献忠屠城之后,在成都立了一块碑,叫七杀碑,碑铭是这样的: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条碑铭,虽然实实在在地揭露了人的某些劣根,但人有了某些劣根,重要的是该考虑如何进行改造教育,而不是视如草芥地进行杀戮,张献忠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他大字不识一个,缺乏文学教养有关。这样的想法,映现出其心理的阴暗和偏狭、鲁莽和固执,这样的人,一旦当上领袖就是时代的不幸,社会的不幸,百姓的不幸。如果他平时多看点书,多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时时自修,就不会那样的嗜杀成性,就不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在于精神。文学作品是我们对过去生命的一种珍藏,借此完成对衰老、死亡和遗忘的抗拒,它能激起人对真情和激情的呼唤,使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有助于呼唤人的真情。通过文学作品,人们还能够在肉体生命死亡之后有一些精神流传下来,借以教育世人不屈天命、奋发图强。它的教育作用,还在于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揭恶扬善,歌颂美德,教育人们抵制丑恶,追寻善与美,甚至于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培养人们对美的追求与认知。

  三、 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

  所谓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就是文学阅读活动使人获得快乐的效用。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心理上得到愉悦。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主题样式的领域里。鲁迅在他的文论《摩罗诗力说》中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正是文学等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的娱乐功能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

  文学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它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满足。奥地利文学批评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是一种高级的,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②

  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减轻生活压力。现代人由于工作紧张,很容易形成焦虑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精神长期抓住某些事件不放。所以,如何减少焦虑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要减轻焦虑,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开。因此一个人要心理健康,至少要有三种爱好:运动、音乐、阅读。可见,要想陶冶性情,阅读文学作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二是可以彰显品味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迅速提高人的涵养,使人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优雅的气质。在传统的眼光中,有文化的人一直是最受尊敬的人,文化所赋予人的神秘的东西,往往使人显得高贵,有品味。

  三是可以满足幻想。“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在两性的关系中,爱决不是最终的目的,性才是至高无上的、最终的需求,诚如弗洛伊德所说,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从文学作品当中的情爱描写来获取某些有益性的娱乐经验,也可使我们的人生趋于完美。不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中国古典小说,我们都一样能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作品中有关情爱描写的奇光异彩。

  四是可以享受人文之美。文学的内容浩如烟海,我们简单的人生,往往借助文学之美而更加充实和丰富。比如读莫言的作品,总能感觉他的作品能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拿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来说,作品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生动而又具体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在感观享受的刺激中去体会那个时代的人文之美。

  以上就是笔者理解的文学作品的功用,每一种功用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如影相随,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瞬间,文学作品里面的阳光和甘霖就从天而降,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它们神秘的启示和由此获得的生命升华。(作者单位:中共福建漳浦县委党校)

  注解:

文学作品范例篇5

  Disscuss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中文摘要】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相对于应用文体作品而言的,它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这类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培养他们阅读感知、探究、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情操,进行审美教育,同时也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居于基础地位的。新时期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和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使得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裹足不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下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力图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做出有价值的探索。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回顾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现状,从而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其次,明确文学作品的特点,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进行定位,通过对新课标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解读,确立主体性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观,从而能够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三,结合以上分析,从两个维度来思考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一是古代阅读教学理论的传承,二是当代阅读教学理论的借鉴,力图以此为依据对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英文摘要】 Literary work‘s reading education is opposite practical in the literary style work say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poetry, the prose, the novel,and the dramatic literature , this kind of literary works’teaching, is mainly causes the student to study some basic literature general knowledge, trains abilities of reading the sensation, the inquisition, the understanding, connoisseurship literary work , the tax evasion, carries on the esthetic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also develops its thinking in images ability, enhances the utilization language ability, thus enhances students’language accomplishment。Literary work’s reading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y says that resides in the basic position。 Strengthening th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time request , is also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must lifelong develop for the student lays the foundation the request in the new time。 However since long, middle school languag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receives the traditional idea the fetter and the new teaching idea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causes th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to be hesitant to advance。 Therefore we need to carefully examine immediately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and tries hard above this foundations to be able to make the valuable exploration。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mainly launches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parts:First, the review middle school languag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us has one to it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Next, clearing about the literary work the characteristic, carrying on the localization to th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through to the new class sign and the main body sex education thought’s explanation, the establishment independent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view, from this, manifests independent which fully in th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process the student of studies。Third, unifies the above analysis, from two dimensions pondered that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strategy, first,inheritance ancient times reading education theory; second, present age reading education theory's model, tries hard take these to provide certain help as the basis to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strategy formulation。

  【中文关键词】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主体性

  【英文关键词】 Literary work; Reading education; Independent

  【毕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文献综述 5-9

  1. 引言 9-10

  2.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说略 10-17

  2.1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历程 10-13

  2.2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现状 13-17

  3.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17-23

  3.1 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17-19

  3.2 确立主体性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观 19-20

  3.3 学习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20-23

  4.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23-30

  4.1 古代阅读教学理论的传承 23-25

  4.2 当代阅读教学理论的借鉴 25-30

  结语 30-31

  注释 31-33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如何写,教案怎么写
    下一篇: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生活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