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内训师培训,内训师培训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0日

内训师培训篇1

  2、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将教学、培训、研究相融合,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3、通过有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理念有转变,专业知识有拓展,专业能力有提升;通过培训,营造有利教师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科研能力强,能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全面性原则。培训内容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覆盖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努力做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素养提升与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教师教育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层次上,重点推进教师素养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干部队伍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

  5、培训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脉搏和前沿理论;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不断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培养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内训师培训篇2

  关键词:教师培训;矛盾;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68-03

  一、教师培训中实存的矛盾

  相关文献多从外延的宏观角度论述教师培训的不足,如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督导机制、培训条件不健全、培训经费不足、工学矛盾等。教师培训远非如此简单,除此之外,其内涵层面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一)政策性要求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矛盾

  对比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与2004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工作任务目标,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尽管时间过了七年,2011年的《意见》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将“实施100万骨干教师培训”的层面明确为“进行部级培训”,将五年的全员在职培训任务量由240学时增加为360学时。这本身就有一对矛盾,其规定与教师需求不相适应。将学时从240学时提升为360学时,值得商榷,仅凭“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定顶层设计的条件是不充分的。

  (二)教师培训形式与内容矛盾

  各培训机构为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培训任务,不得不尽力追求形式,力争在形式上追求创新,通过新颖的形式刺激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用“掩耳盗铃”的方式艰难地组织教师学习。从内容上看,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而不是立足于解决教师的困惑。教师培训各种模式不断涌现,使教师培训出现“二少一脱离”的现象,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涉及的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在评价培训结果时也存在严重的形式问题。举办者通过书面满意度调查来说明培训的效果,作为参训者,熟知举办者的意图,在培训伊始,还未接受培训的情况下,已将对培训的评价填人满意度反馈表中,且多数为满意。一面是举办者辛辛苦苦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一面是参训教师力图应付,形式与内容实质相去甚远。

  (三)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师培训实践的矛盾

  培训组织者在内容设计上缺乏慎重选择,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实用性、针对性,未能根据学员的整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为了追求完成上级交给的继续教育任务量,组织者将所有教师不分差异地编排在一起“一锅烩”。在培训内容上,或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多年来,教师培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博弈,缺乏明确的指导。有些教师培训机构为了提升培训层次,聘请高校专家,开设专家讲座,注重理论讲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指导;要么是一些单位过于迎合教师的实践需求,以无明确理论指导的案例研修、参与式研修为主,“从各地的培训(包括送培下省)的情况来看,几年来培训内容明显向实践偏移。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被邀请用切身的体会来述说对新课程的理解”。但是这类培训往往在追求满足教师需求的过程中偏离培训的方向,培训目标模糊,缺乏对教师教育先进理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引导。

  (四)教师培训质与量的矛盾

  从根本上讲,教师培训的价值在于质量,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当今教师培训却成为行政政策拉动的产物,培训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往往让位于政策能否落实。目前,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政策规定量的要求,努力追求量的达标,而不是从质上研究教师培训的实效与价值。培训“目标指向紊乱”,出现比较严重的局限性,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只能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性要求,凭着自己的经验,确立每一次短期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培训像打游击战一样,今天觉得礼仪培训好组织一场,明天又发现演讲口才比较重要,再举行一次,不管什么主题,随便找几个专家讲讲了事。教师培训最终成了碎片式的拼凑,偏离内在质的价值取向,课程成为不同主题、无关联的专题集合,教师参加培训的直接目标即完成本阶段的继续教育任务量。另外,因为要满足1000多万教师的学时量,国家没有那么多专业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师,于是将教师培训转向市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培训成为一种竞争型行业。然而,这种机构多以营利为目的,对教师培训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一些机构将教师培训作为创收来源,多者关注收益,少者关注质量。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走向开放也带来了质量问题……但从短期看,由于这些机构原先缺乏培训经验,加上有些机构只是把校长培训作为创收的工具,培训质量有所下降”。

  (五)师资匮乏与教师培训基数大的矛盾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随着中小学办学规模的扩大,每年都要补充一定量的中小学教师。相对于关系到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数,中小学教师培训成为一项艰巨工程,初步统计,按照每年每位教师72学时计算,每年1000多万教师就需要提供7亿多学时的继续教育。然而,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却相对匮乏,“培训的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要求,为数不多的培训人员面对基数很大的待培训教师犹如杯水车薪,很难使教师培训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二、有效的教师培训遵循的原则

  (一)不过分依附于教师需求

  教师培训的指导理念就是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了解教师最感兴趣的内容,“投其所好”,是决定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但是,并不是只有满足教师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其前提是教师的需求必须是正当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被教师的需求所束缚,必须把握好方向,方向对了,才能把握住实质。考虑教师需求的指导理念是美好的,但是,多数教师会认为他们不需要接受那么多的学习,也无需学完高深的教育理论,那些与他们的教学相去甚远。调查显示,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外派高校的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班,8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多安排一些教学实操技能的培训,给他们提供清晰的操作,回来能够照着做;不要安排过多的理论学习,那样浪费时间,收获也不大。殊不知,教师的理念是需要逐步更新的,因此,“按‘需’分配的过程效率来判断培训资源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认为自己不需要的培训,并不表示他们不应该接受这样的培训”。教师培训应该满足教师的需求,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附于教师的需求,应从教师的合理需求出发,精心制定培训课程、安排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二)不过分拘泥于形式

  教师培训要力争摆脱形式的束缚,不要大谈形式主义;不是追求形式的不断创新,而要从内容上寻找突破。培训形式花俏,容易让人感觉到肤浅,无针对性。形式化的培训容易让教师心生疲惫,形成刺激疲劳,每次的参与酷似浪费时间,习惯采用应付的态度以应之。成功的教师培训不应追求形式的唯美与多样,应是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有效组织教师培训,教育部必须加大统筹力度,做好顶层设计,组织专家团队制定详细周密的教师培训大纲,即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师培训目的及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培训课程,为教育从业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使教师培训的设备、教材逐步完善,为教师培训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内驱动和外驱动的综合作用及政策的引导点燃教师学习的热情,把更多的教师从敷衍完成任务引入追求自身发展的新境界。这是今后教师培训的努力方向。

  (三)不过分追求政策规定任务量的实现

  教师培训机构应尽力协调好上级要求的全员培训任务量与教师需求之间的关系。教师培训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应该在教师时间允许的基础上规定任务量,在一个低水平的目标还尚未实现的基础上,一个高水平的目标的提’出,其落实将是障碍重重。“并不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培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在政策规定的时刻接受培训。当教师屈于政策的压力接受培训时,其积极性显然无法调动”。所以制定政策不能将目标聚焦在量的实现,应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真正以教师为主体,追求质的内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将学习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鼓励性措施,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仿效发达国家制定阶段性带薪研修制度,如英国规定的正式教师连续工作满七年者可带薪进修一学期,将学习真正变成教师的一种福利。通过阶段性研修,不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最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静心思索的时间,有足够时间重新调整工作状态,养精蓄锐,储存足够的能量以备重新投入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

  三、开展有效性教师培训的策略

  教师培训若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从内涵层面出发,探究其有效措施径,有效促进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教师追求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一)合理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教师教育需求为核心,着眼于服务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划,考虑教师的学习地位,“教师是主体,有充实的内在价值需求,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充分满足这种需求”。合理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实现有效培训的首要任务。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建立为广大人民教师服务的意识,调研一线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职业认同的需求等,建立开放互动的培训平台,多以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了解教师之所需,根据教师所需,培训课程按科目设计,实现培训的专业性。每次大规模的培训活动组织之前,教师培训师都要深入学校,通过座谈、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通过征求中小学校校长的建议,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多方人员的参与下,在充分尊重中小学教师的基础上,教师培训师从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量体裁衣,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使培训尽可能地符合教师个人实际的专业成长计划,使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培训课程是保证教师培训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在培训课程研制中,应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匹配,“应加强研究的实践应用性。这不仅是解决继续教育实践问题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指导并服务于实践”。在培训课程设置上,灵活地组织、挑选、设置一些贴近一线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尊重受训教师已有实践经验分享,组织优秀的教师“现身说法”,以“经验”为基础,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方法等。

  在国家制定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划分为三级:一级是国家层面的必修课程,为教师培训的内容确定基本方向,将一些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必修课程确定后,可具体由区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实施;二级是区域层面的地方选修课程,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区域教师的实际需求,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自主设置形式灵活的培训课程,比例为72学时的三分之一课程;三级是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以本校教育教学内容为资源,自主设置72学时的三分之一,主要采用案例研修、参与式培训等形式,开展校内教师自主学习。成功的校本培训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而有实效的途径。

  (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不同岗位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时要求,亟须培养大批事业心强、业务能力扎实、素质较高的教师培训师,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专业服务。为了进一步教师继续教育从业者的工作性质,上级相关部门可制定相关的制度,由教育部组织相关教师教育专家或国培资源库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像制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一样,制定教师教师培训师资格认证制度,吸收一些热衷于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培训者,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受过系统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理论知识扎实的高校教授及专家、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教研员及经验丰富的一线中小学教师之间构建教师培训师共同体,加强培训者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培训师队伍。

内训师培训篇3

  在石油企业测试技术服务公司中,专业技术培训属于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工作不但有助于从业人员更熟悉的掌握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经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于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内训师队伍,建立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

  一、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文化传承。内部培训往往具备浓厚的企业文化特征,培训应当与企业文化要求相符合。和外部培训比起来,内训师属于企业中的一份子,是对企业文化最认同和用户的群体,他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真正的渗透到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向参与培训的员工传递企业文化精神。

  其次,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内训师不但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转变为标准化的培训内容传递给企业职工,同时通过内部培训还可以促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让知识在企业内部得以共享与流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

  最后,内训师队伍建设有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选择内训师的基本要求不仅要绩效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讲授能力。因此可以成为企业内训师不但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契机,同时也是荣誉的标志。内训师队伍的建立为企业内部很多符合要求的职工提供了另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职业道路,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二、内训师队伍建设及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构建策略

  (一)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

  1.清楚职责,保障权益。一方面,企业内部聘用的内训师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否则会面临降级或解聘处理。例如说培训时间与内容不达标、培训满意度过低等都可能对其予以降级处理;另一方面,需要确保内训师开发、组织培训活动的独立性,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在培训课程的开发和活动组织方面必须要为其提供重组的时间与支持。

  2.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培训活动实效性得以提高,不会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当前应明确的制度一般包括:内训师的权利和义务、培训管理制度、内训师评优标准与绩效考核制度、内训师晋升通道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不但要在培训管理部门推广落实,同时要对广大内训师进行宣传。

  3.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培训文化。在企业之中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内部培训文化,不但是建立内训师队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构建的关键条件。应当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向广大职工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应当将为下属或同事授课作为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之一[2]。要为合理的管理人员与普通技术人员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

  4.定期开展优秀内训师评选活动。每年度定期对优秀内训师予以评选,选择在培训满意指标、课程开发质量、培训时间、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表现接触的内训师,给予其物质奖励以及荣誉称号,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有效激发内训师的工作动力,形成良性氛围。

  (二)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1.提升技术测试人员水平

  针对测试技术人员开展以落实生产管理规定、提升测试水平以及安全生产为主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当定期组织以测试过程受控、设备管理维护知识以及测试技术规程为主的培训课程,以实现全面技术测试、预知测试为目标,不断提升设备装置的稳定性。另外,针对技术测试人员的培训工作还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方式,贯彻落实好“四新”(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新材料、生产新产品时进行的新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培训,紧密围绕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组织培训,确保测试技术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有新的提升。

  2.抓好骨干人员培训工作

  在落实一专多能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需要强调技术测试现场以及重要工作岗位上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要紧紧围绕促进技术作业人员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展好核心骨干人才和管理、技术、操作“三高”人才的培训工作。按照不同技术岗位骨干人才的实际情况组织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努力提升各技术岗位骨干人员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为确保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部门应当将内部培训工作和内训师的薪酬奖励相挂钩。

  3.建立完善技术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技术培训体系,强化测试技术服务现场操作培训,有助于保证作业人员与相关设备的安全,有助于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笔者建议:首先,为了保证现场技术操作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我们必须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构建企业内部技术培训体系;其次,企业内部培训与考核资料属于技术培训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与HSE指导文件并未制定具体的培训与考核资料,因此在构建技术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资料予以完善;最后,因为技术培训体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与安全作业直接相关,笔者建议由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培训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3]。

内训师培训篇4

  一、讲到不等于听到,听到不等于学会。

  以学员接受的结果为准,培训的层次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三个层次的培训。摆在首要位置的是知识培训,这是最基本的培训;其次为技能培训,这个层次的培训内容较多,对学员的影响力较大;最后为素质培训,素质是个抽象概念,主要是指个人价值观、态度等要素。这三个层次的关系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而作为一名培训师或会议发言者站在台上,滔滔不绝,把你的知识或想法排山倒海一样抛向学员,学员是否听到绝对是个未知数,本次培训中最大收获就是明白面授培训中如何才能让学员更好听到并学会。要让学员听到,最好办法是让学员在快乐中学习,其次是在压力中学习,学员要在快乐中学,首先要了解学员的需求,激发学员的兴趣,激起学员共鸣,在培训过程中要实行互动教学,尽可能把课堂一半的时间交给学员自己,让学员在互动中心动,心动中行动,行动中感动,每20分钟切换教学方式,提高学员注意力,每7分钟互动提问,让学员便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问题,不断找答案,在培训中、在培训后多做换位思考,让每位学员都积极参与,锻炼全方位思维能力,挖掘内在潜能,提升“KSA”等人力价值。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练习、练习、再练习。

  要成为一名优秀培训师,没有捷径,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达成。

  学习力是培训师的知识或技能累积的基础。培训师必须具备谦虚好学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要全方位学习,细致请教,缜密思考,虚心接受批评,即使有人对我们的培训不屑一顾甚至当面批评,我们仍然要感谢他,因为他的批评就是我们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听的批评多了,从中总结的教训也就多了;学习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培训业内人士,扩张知识层面,改善个人劣势,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可以帮助我们,作为培训的旁观者,他们往往更清楚市场的需求所在。台上10分钟,台后十年功,优秀培训师都适用3/10法则,准备10分钟只说3分钟,厚积而薄发。培训师必须学习所讲课程的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消化后,并利用鱼刺图、心智图、图片等辅助工具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而决不能照本宣科。这就意味着培训师对课程领域的知识、信息、技能具备相当的理论功底。培训师在具备“讲”的文功基础上,还需武艺超群,培训现场的控制能力、现场气氛的调动、外在形象、气质等方面,都是学员关注焦点。

  当自己登上讲台时免不了心跳加速,双腿颤抖。要克服紧张情绪,想成为培训师第一实践活动就是培训。珍惜并抓住每一次培训机会,让学员作为培训评委,积极获取反馈信息,完成自我认知,避免出现在台上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学员并没有“听到”的尴尬局面。

  三、培训的QQ码

  培训师需具备良好的EQ和健全IQ,培训师应该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沟通技能,并需屡屡“破冰”,富有创新力。

  培训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培训师必须具有与学员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培训师必须多与学员进行坦诚交流,听取他们意见及希望,要能够聆听,多肯定,多赞美,提出能激发热情的适当的问题,经常做出清晰、直接的反馈,要相信每个人都是一座沉默的火山,每个人都会在一定机会中爆发,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培训师更多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对每个人都充满信心,让学员在老师肯定的话语中得到鼓舞和前进的动力,让每个人都觉得是备受尊重的人,积极的思想演化为最积极的行动,建立起亦师亦友关系,培训会显得更加贴切、有益。

  复制和模仿是培训师成长的第一步,但是要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武器是“IQ急转弯”,进行创新,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己,让学员选择自己。

内训师培训篇5

  关键词: 企业 内训师 培训课

  应对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要从单纯的“生产型组织”发展和提升为不断学习、创造和运作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势。然而,一个令许多企业内训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既使培训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同时又能对员工真正有所帮助。本文拟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准确了解员工学习特点,凸现针对性

  关于员工学习具有哪些特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比较突出而明显:1.员工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自己在现有工作岗位中的竞争优势和适应工种变动岗位轮换的需要。2.注重学以致用。员工参加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核心,追求学习的直接有效性和实用性。3.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认为:成人的经验是成人学习过程中一项宝贵的资源。员工学习往往是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来理解新的知识技能,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希望成功又担心失败。员工的自尊心极强,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总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表扬和肯定,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但同时内心又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害怕失败的焦虑感。5.多种感官并用,更能维持兴奋点。员工学习很难做到长时间静坐听课,只有将眼、耳、口、手、脑等各个器官调动起来,才能使其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企业员工既是接受培训的对象和客体,又是参与培训并获得发展的主体。基于员工学习的上述特点,内训师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和员工的培训需求,讲明培训的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媒体、网络和其它相关资源,精心选择有价值、有说服力的培训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唤起员工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回忆,以加深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小处着眼多肯定和表扬员工的学习行为,减少员工学习的挫折感,增加成就感,合理选用讨论、演练、示范等多样化授课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严格遵循员工培训原则,提高有效性

  员工培训原则是内训师在员工培训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培训课效果,保证培训课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员工培训课堂上,内训师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操作性原则。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和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员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领、提高能力。

  2.发展性原则。要设法让员工认识自己的优势,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员工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变化。

  3.创新性原则。要根据企业发展、员工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4.循序渐进原则。要按照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和人认识发展的顺序,引导员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由浅至深、先易后难的合理安排好培训内容(项目)的顺序,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使培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及时反馈原则。要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准确及时的反馈,不仅能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修正行为。

  三、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氛围,增强活跃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佳。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员工来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自身蕴藏的教学资源。

  内训师必须设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1.改变“我教你学”、“我讲你听”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角色和形象,树立与培训员工平等的观念,以朋友的平等身份参与培训课教学活动,做“平等中的首席”,允许员工充分发表意见,善于接受员工的合理建议;2.灵活选用讲授、提问、分组讨论、实践操作、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员工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听课的积极性;3.围绕培训目的认真考究课堂用语,精心锤炼讲课技巧,不仅做到语言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更重要地是保证讲课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而言,培训课堂用语应简洁流畅、幽默风趣、充满情感色彩,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语言不简洁,甚至枯燥乏味,讲者摇头晃脑,听者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互动交流授课模式,激发参与感

  员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员工学习喜欢参与,不喜欢被动式教育。因此培训课堂上,若沿袭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必定会引起员工的逆反和怨烦,内训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积极采用互动、双向交流的授课模式,激发员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

  对于内训师而言,采用互动交流授课模式激发员工的课堂参与感应注意这样几点:1.课前应做好精心准备和策划。员工大多是带着期望值来到培训课堂上听课的,内训师的讲授能否满足其的期望值直接影响到课堂互动的情况。2.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染员工,激发员工参与培训课堂活动的愿望和意识。3.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置疑设难,引导员工溯本求源,探索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4.合理运用“明知故问”、“引导员工主动发问”、“让员工分组讨论”和“策略性停顿”等各种手段吸引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合理地引入体验式教学,增加真实感

  此处提到的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以培训课堂为平台,引导员工通过实践活动去亲身感受与领悟,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培训课不仅要教给员工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观念,开启员工的所有潜能,并让他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带来最优的个人绩效,因此,内训师要善于合理引入模拟、视听、案例、现场等多种体验式教学,让员工以亲身的经历,生成丰富的体验,从中增长知识开发潜能。

  模拟式体验是引导员工在现实的模拟情境中得到相应体验的一种方式。杜威曾说,人类的真智慧,靠两样东西作基础,第一样是从近身环境中所得来亲切的知识,第二样就是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情境性和亲历性是模拟式体验教学的标志性特点,内训师要用心去设计有意义的模拟情境,让员工在有意义的模拟情境中得到体验,提高认识。

内训师培训篇6

  企业在建立人才培养流水线中,内训师培养是重要的一环。内训师除了能够有效降低培训成本,还能够通过课程开发,逐步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总结与传承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东方智业项目组根据T上市公司的需求,为该公司打造了历时两个月的“星火工程”内训师培养计划(见图表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将对学员的辅导工作贯穿项目始终,包括培训前的一次选题辅导、培训中的三次课程辅导、培训后的改善辅导等。

  运筹帷幄

  ——找对人 选对课

  选到合适的人与恰当的课题是内训师培养的根基。项目组与由客户相关领导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讨论,确定内训师学员选拔的规则与范围、学员培训过程中的奖惩机制、结项评审的标准等。在选择课题时,基于对企业课程体系的梳理,项目组整理出企业近期需要开发的核心课程。

  确定学员与课题范围后,项目组与企业共同组织策划一场隆重的项目启动会,并邀请企业重要负责人参加。当然,启动会前的有力宣传如展板海报、横幅、OA系统通知、重点对象的电话邀请、宣讲会等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步步为营

  ——分阶段分类别

  培训前:

  提前辅导贴近实际需求

  内训师学员开发的课程能否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跟学员在培养项目前的选题有很大关系。

  在T公司的内训师打造中,项目组发现有两种问题经常发生:其一,一些学员不知道自己的课程开发方向;其二,有些学员的选题类似或重复。

  对此,项目组在培训课程开始进行之前,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辅导:

  告知学员所有的课程选题均应从课程体系名录中筛选;

  告知学员应优先选择开发当前急缺且很重要、课程受众广的选题:

  召集学员,进行协商,确保课题不重复。

  培训中:

  强化辅导提高能力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如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通过课程培训的方式快速地打造出合格的内训师,离不开高频率、高效率的辅导与训练(见图表2)。

  在打造T公司的内训师时,每一次课程培训之后,项目组都会专时专用,将学员或分批次或统一集中,以协助内训师学员将课程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星火工程”的课程包内置《幻灯片制作技巧》、《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课堂呈现技巧》四门课程。

  其中,《幻灯片制作技巧》课程旨在提升学员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相对简单,耗时也较少。通常,项目组会布置作业,如WORD文档(与自己开发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转化成PPT,以考察学员项目技能,之后,项目组会在约定的时间单独辅导学员。

  《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与《课程设计与开发》这两门课程需要安排统一时间的培训,培训后的辅导时间也较长。在这段时间内,项目组需要持续反复地与学员沟通。做法如下:

  课程培训结束时,向学员下发课程开发的方案书,并现场辅导方案书的填写方法,规定提交时间。方案书中需写明: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长,以及精细到三级标题的课程大纲等。

  将学员分组分层讨论,或与学员单独沟通。沟通时尽量挖掘学员想表达的知识点,待学员说完后提出专业建议。确保每位学员都得到反馈,并在沟通后着手课程的开发工作。

  在学员课件制作过程中,通过面谈、电话、短信、OA平台、邮件等方式保持与学员互动,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发展开发的课程课件。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员讨论课件,在讨论会中先请学员互评,之后项目组点评。项目组从课件呈现的规范性、课程结构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条理性与实用性等角度给予学员专业的建议。

  《课堂呈现技巧》课程,重点在于辅导学员理解授课礼仪、时间掌控,以及培训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视频观看法等。辅导关键是带领学员多讲、多练。

  培训后:

  跟踪辅导 制定成长计划

  完成以上四门课程的培训与辅导后,项目组与专家组商议时间确定召开评审会。评审并不意味着培养项目的终结,相反这仅仅是开始。

  在实际操作中,项目组发现不少通过评审的内训师水平却一直原地踏步,这间接影响了公司人才能力的提升。因此,能否制定出特定的内训师成长计划,帮助内训师跟随着企业同步成长,是不该被忽视的话题。

  对此,项目组采取了“扶上马,还送一程”的辅导措施。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跟踪1~2次内训师的实际授课,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协助企业定期召开“金麦克茶话会”,让内训师在一起交流培训中的经验和教训,共同解答疑难问题:

  ·协助企业召开研讨会,以促进内训师团队内部交流,共同提高培训技能。

  知行合一

  ——勤练习 勤实践

  培养项目结束后,内训师就一定能发挥出作用吗?未必。

  一般来讲,只有“愿做、会做、能做”三个方面均正常,才能发挥出内训师的真正作用(图表3)。

内训师培训篇7

  摘 要:文章基于多年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认为教师微课培训是一种以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一体化、能力提升型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总结了校外集中培训、校内集中培训、自主分散培训和混合型培训四种微课培训模式;描述了教师微课培训的五大内容体系,并分析教师微课培训的三大误区,最后提出教师微课培训的四点对策。

  关键词:微课;微课培训;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72-03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聚焦知识点、支持翻转课堂、形式多样化、制作技术门槛低等优势迎合了网络时代、微时代的发展需求,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等。这对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微课培训成为学校、教师、主管部门、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必然选择,“教师微课培训热”兴起。那么,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避免哪些误区?如何走出教师微课培训的误区?

  一、教师微课培训的内涵

  近年来,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形态快速发展,一线教师面临新形势、新变革、新机遇和新问题。微课以其自身特点契合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迅速成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宠儿”。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可以把微课比作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细胞”。[1]微课将成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2]在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微课还能够推进各类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那么,教师如何以微课“武装”信息化课堂?如何将微课有效融入常态化教学?如何以微课为载体、途径和契机成为教育3.0时代的教学名师?笔者认为,教师微课培训是一种以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一体化、能力提升型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教师微课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微课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为慕课、云课堂等新一代网络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师微课培训模式

  目前,微课培训多是以教育主管部门、学科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培训机构发起,学校负责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培训,主要包括校外集中培训、校内集中培训、自主分散培训和混合型培训等四种培训模式。

  1.校外集中培训

  校外集中培训一般由教育职能部门或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开班,国内影响力比较大、培训效果比较好的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会、协会等组织的教师微课培训。为避免培训与参训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冲突,这一类培训班一般选在周末或寒暑假,各学校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回校后作为种子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但因为要占用教师正常的休息时间,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较高,所以培训方和选送学校需采取必要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

  2.校内集中培训

  校内集中培训多是以院、系或者教研室为单位,聘请校外培训专家团队或者使用本校教师开展培训,校内培训使教师省去异地乘车、办理住宿等环节,方便教师参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培训时间。根据培训目的,在培训之前,学校会相关比赛通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训”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同院或同系教师,彼此相互熟悉,便于分工合作、协同学习,培训效果较为显著。

  3.自主分散培训

  教师根据学校下达的培训任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相关课程或者参加网络课程学习,按照学习周期提交微课学习成果,由学校按照系、学院或者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互评或者请专家评价教师培训情况,给出改进意见,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教师考核档案。

  4.混合型培训

  混合型培训是以上三种培训模式的叠加或者组合。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时间不充裕,而且培训班名额有限,再加上学校用于培训的开支有限,所以有些学校先在校内选拔种子选手,推荐其参加校外培训,然后再由这些教师开展校内培训,扩大培训面。与此同时,他们还借助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交流、研讨培训内容。

  三、教师微课培训内容

  1.微课基础知识

  微课的基础知识包括微课的概念内涵、特征属性、发展历程、时代背景、教育价值、发展趋势、微课教学实践和应用评价,多媒体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这部分内容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微课基础知识,使微课与相关学科建立联系,为后续具体的微课设计和创作部分做铺垫。

  2.微课选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制作

  微课选题是微课设计与创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微课教学设计包含教学任务与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部分。微课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同时注重数字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没有限定的格式,除了PPT式课件,严格说屏幕上能展现教学内容的媒体都是课件。微课课件应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合理安排信息量,注重课件的构图与色彩等美工方面。

  3.多媒体知识及加工技术

  媒体作榇递信息的载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微课可同时呈现文本、图形、声音、动画,所以掌握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编辑和加工技术十分必要。如截图软件Fscapture和Snag It等,图像编辑软件美图秀秀和PhotoShop,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Prezi、VideoScribe等,思维导图制作软件Novamind、MindManager、亿图图示专家等,网页视频下载软件硕鼠、稞麦等,视频抠像软件会声会影和Adobe Premiere等,视频转换软件QQ影音、FormatFactory,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Adobe Audition,动画制作软件Flash,录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片头制作软件AfterEffect,HTML5制作软件易启秀、微页等,交互式课件制作软件Adobe Captivate、Articulate Storyline等等。

  4.视频非编软件操作技术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微课视频的编辑、加工和导出需要在视频非编软件中完成,目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Adobe Premiere、EDIUS、AfterEffect等。从功能、易用角度和笔者微课制作实践来看,Camtasia Studio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微课制作的需要,一是有基本的视频编辑功能,二是软件自带丰富的音频和视频片头模板文件,三是有录音、录屏、抠像等功能,四是操作简单、学习周期短。培训目的是使教师学会视频和音频素材的加工、编辑和合成。

  5.微课教学艺术

  微课教学艺术源自课堂教学艺术,但又有其独特性。微课的本质是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微课上的教学艺术可充分体现其教学基本功,也是微课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包括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媒体、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展现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能力等。[3]

  四、教师微课培训常见误区

  误区一:纯理论或纯技术两个极端

  微课培训应贴合一线教师教研需求,切勿走向理论或者技术两个极端,理论内容应简练而不乏深度,通俗易懂。有些微课培训项目,讲者花大量时间和篇幅讲述微课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现状趋势、时代背景等,讲者累,听者也累,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有甚者会误导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有些培训者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微课制作技术。但随着技术学习的深入,由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学习负担加重,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想法,导致很多教师成为微课培训课堂的“观众”或者“旁观者”。微课并不是“Show 技术”和“Show 美貌”的“花瓶”,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4]微课培训不宜走向纯理论或纯技术两个极端,而应设计“制作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应用+项目研究”四位一体的培训项目,将微课理论与技术的结合落到实处。应加强微课研究,建立微课研究方法论和基本框架,构建指导微课设计、创作、应用、评价、培训和研究的一体化理论体系[1]。

  误区二:忽略教师水平,有拔苗助长倾向

  由于现行微课培训模式相对单一,不够细化,大班授课、集体参训是目前微课培训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很难达到教师参训个性化的需求,开展微课培训应循序渐进,根据参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同和个性化需求,应分班开展微课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培训内容。任何不遵循教师需求,一味追求短时、快速、快成的微课培训项目,都是在“拔苗助长”。

  误区三:培训内容固定,缺少针对性

  微课培训对象来自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线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人员,虽然现行微课培训会根据不同教育群体分级开展,但培训内容少有变化,缺乏针对性。面对不同的群体,微课培训应以参训对象为主导,根据参训对象的不同,定制化开展适合其本身需求的培训课程,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科特性,分学科、分专业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技术、微课应用价值的培训内容。针对性的开发微课培训资源,使微课培训切实解决他们教研与管理的问题,实现微课培训落地生根,直至生长为教育生态圈里的参天大树,不应再是理论与技术的打包式、统一化的培训模式。

  五、教师微课培训对策

  微课已成为新时期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微课培训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微课的科学认识,应体现微课的本质内涵,遵循微课发展的趋势。

  1.培训重心调整为微课选题与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平民化趋势已是不争事实。微课制作技术不应该成为制约微课发展的瓶颈,微课培训应注重平民化技术的使用,技术够用即可,适用最佳,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微课选题和教学设计上,指导参训教师从一门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微课,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构成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若干个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按照缜密的知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课表计划进行组织,构成一门完整课程[1],到云课堂或MOOC(慕课)平台,就成为一门MOOC。

  2.自上而下、内容固定转为自下而上、按需施教

  目前,自上而下、内容固定的教师微课培训模式已显被动、低效,应根据教师实际需求,自下而上的组织开展微课培训。另外,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后续跟踪、评价和反馈,很难达到培训效果,并产生长远影响,应将培训内容(特别是微课制作技术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培训内容,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微课制作技术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3.训赛一体化

  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校方应针对培训内容及时开展教师微课比赛,使培训课内容演变为教师实实在在的微课成果,并组织专家点评、筛选出优秀作品,实行奖励机制。教师在微课比赛过程中,组建微课设计与创作团队,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4.混合式培训

  随着“微课热”的快速蔓延,一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逐渐加深,因此,微课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多样,为了满足教师对微课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应将培训内容分模块、分层次、分级别,通过线下进行微课概念、内涵及应用评价的集中培训,以便于现场交流、讨论和答疑,将微课制作设计和开发的实用技术通过微课程或者慕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目标,教师根据自身需求,查缺补漏,进行有效性、针对性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模式方便快捷、节省时间、针对性强,更适合当前教师微课培训的实际需求,应大力推进。

  随着微课培训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开发适应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培训资源迫在眉睫。微课培训将加速新时代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改善区域信息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2):61-66.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61-65.

内训师培训篇8

  时 间: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主持人

  上

  午

  08:00-08:50

  参观校史和成就展览馆

  09:00-09:10

  观看《“**精神”专题片》

  刘登才

  09:10-10:10

  书记报告

  党委书记

  10:20-11:20

  校长报告

  校长

  11:20-12:00

  自律方能行稳致远

  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午餐、午休

  下

  14:10-14:50

  科研工作经验交流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14:50-15:20

  师德规范

  人事管理

  人事处处长、教工部副部长

  15:20-15:50

  教务管理培训

  教务处处长

  16:00-16:30

  管理育人—

  《学生管理工作规定》解读

  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16:30-17:00

  财务管理政策解读

  财务处处长

  17:00-17:40

  立德树人守初心

  教学科研担使命

  副校长、部级教学名师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综合实践
    下一篇:读书会主题活动方案,读书会活动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