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夯实作风建设,夯实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0日

夯实作风建设篇1

  【关键词】景观护岸;基床夯实;应用与比较

  0 引言

  当今沿海城市景观护岸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护岸沉降严重、墙体倾斜……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护岸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基础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夯实,随着风浪的经久冲刷,出现基础掏空、下沉等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为非专业队伍,资质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有些工地因紧靠居民区,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场或者海域条件不允许打夯船进场等因素就忽视了基础夯实。所有这些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城市沿海某护岸为实例,围绕特殊地形条件下机械夯实的应用与比较进行讨论。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规模

  本工程位于××市××港区内。护岸前沿线50m内遍布礁石,前沿线距离居民建筑最近距离13m。全长约125.8m。

  1.2 地质条件

  1)基床已很据设计要求开挖至第④层强风化花岗岩,基床标高在-3.3m~-0.65m。

  2)设计水位及潮汐

  极端高水位:5.51m;设计高水位:4.39m;

  设计低水位:0.43m;极端低水位:-0.79m;

  施工潮水位参照《2013年潮汐表》。

  2 设备选择

  2.1 打夯设备

  由于护岸前沿线50m内遍布礁石,打夯船无法靠近施工,前沿线距离居民建筑最近距离13m,开挖放坡后距离无法满足大型起重设备进入。传统水下基床打夯为打夯船施工,但受潮位、港池条件、设备调遣等因素影响较大,履带吊设备无法进场。本工程基床初平标高+1.1m,低潮时露出水面,且离岸较近,施工机械可使用现场挖掘机,通过加装脱钩装置携带5T夯锤进行打夯。挖掘机使用PC220以上的型号,摘除挖斗,安装脱钩装置(脱钩装置的尺寸、选材及焊接均需符合要求),并在挖掘机前视窗安装钢丝网保护驾驶员防止溅石击伤。铸铁夯锤底面直径1.5m,十字分布5个φ200mm排水孔。

  2.2 夯锤及落距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单位面积冲击能=■≥120KJ/m2

  式中:E■为夯锤重力势能,E■=mgh(不计浮力、阻力影响)

  s为夯锤底面积,落距h。

  采用5T夯锤,底面直径1.5m,根据以上公式计算落距h=3.94m,实际施工不低于4.0m。

  3 打夯方案

  3.1 打夯过程

  挖机将夯锤放在基床夯点上,提升夯锤达到预定高度,令夯锤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然后将夯锤移动到下一夯点(接压半夯),提升夯锤完成下一次夯击,依次进行。但在第一遍四夯次打夯过程中,由于夯沉量较大,接压半夯时由于夯锤两侧存在高差,夯锤下落时容易产生偏锤现象,影响夯实效果,在打夯过程中可采用不接压半夯的方式,即在基床打夯宽度范围内(横向)夯锤相接排列完成一次打夯,然后移动夯锤在各个落点之间采取接压两个半夯的方式进行补夯,横向完成一遍打夯后纵向移动机具,以相同方式进行纵向打夯。自K0+000K0+125.8按照要求完成第一遍打夯共4夯次,然后机械倒退式自K0+125.8K0+000完成第二遍打夯共8夯次。

  图1

  (a) 接压半夯打夯示意图 (b) 不接压半夯打夯示意图

  图2

  3.2 验收方法

  两次夯击完成后,在已夯的基床上任选不小于5m的一段复打一夯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平均沉降量不大于30mm即为合格,否则继续打夯,直至复打一夯次平均沉降量小于30mm。

  4 与传统打夯方案对比

  传统基床夯实采用打夯船(方驳+履带吊)打夯,但存在较多困难:

  (1)船机调遣困难,不易确定工期。

  (2)由于港池较浅且遍布礁石,必须赶在高潮位施工,船机工作和进退场容易遇到搁浅等风险。

  (3)水下夯实,夯锤受水的阻力影响,难以确定夯锤提升高度,效率低下,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4)受船舶定位、移位等影响,容易产生漏夯现象,且难以准确测量夯沉量,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采用挖掘机打夯,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过程中便于准确控制夯锤点位、夯锤提升高度、夯沉量等,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篇2

  关键词:土方;回填;施工;问题

  中图分类号:U61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大跨度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提高设计标准与增加结构负荷对基础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回填土施工方法

  因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等原因,一般采取人工夯实方法或机械压实方法。

  (一)人工夯实方法

  机械压实不到之处和小面积回填土采取人工夯实办法;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每层压实遍数3遍~4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在打夯机工作不到的地方用人力打夯,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夯实。

  (二)机械压实方法

  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遍~5遍,使平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二、填土压实方法

  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渗透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填土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及振动碾压法。

  (一)碾压法

  碾压法是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碾压机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平碾(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6~15t。羊足碾单位面积的压力比较大,土壤压实的效果好。羊足碾一般用于碾压粘性土,不适于砂性土,因在砂土中碾压时,土的颗粒受到羊足较大的单位压力后会向四面移动而使土的结构破坏。松土碾压宜先用轻碾压实,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宜过陕,一般平碾不应超过2kmPh;羊足碾不应超过3kmPh。

  (二)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使土体中孔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加紧密。夯击式中除人工使用的石夯、木夯外,机动设备中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夯实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三)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在压实振动作用下,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紧密状态。在正常条件下,对于砂性土的压实效果,振动式效果较好。

  三、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一)压实功的影响

  压实功能(指压实工具的重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问等)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施加的功有一定关系。在开始压实时土的干密度;急剧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干密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而土的干密度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不要盲目过多地增加压实遍数。

  (二)含水量的影响

  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水起到了作用,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减小,从而易压实。相比之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压实功能收获大得多。当含水量不足,洒水困难时,适当增大压实功能,可以收效,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此时如果增大压实功能,必将出现,弹簧现象,压实效果很差,造成返工浪费。

  (三)铺土厚度的影响

  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压应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但其中还有最优土层厚度问题,铺得过厚,要压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得过薄,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恰当的铺土厚度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

  四、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场地积水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预防措施为: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 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人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二)填方土出现橡皮土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其对应的治理方法: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三)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地基稳定性降低。

  其原因包括:土料含水量太小,影响了夯实(碾压)的效果,造成夯实(碾压)不密实;含水量太大,则易形成橡皮土;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有机质超过规范要求(大于。。5%);填土过厚,未分层夯实;机械能力不够。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有: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设计有要求时,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术桩。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篇3

  Abstract: Taking some constructions as examples, the recent filled ground handl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the dynamic compaction's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关键词:新近填土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应用

  Key words: the recent filled ground handling; dynamic compa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161-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有相当数量建筑建设于开山填壑区域。这些区域的填方通常都是直接开山回填,填土中含有大量爆破开山形成的块状泥岩,没有进行任何地基处理。这些填土土层承载力在70-80kPa左右,属于软弱地基,必须经过处理方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对于新近填土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列举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CFG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设计参数与施工技术上分析论证了新近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在述及多种处理法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强夯法的应用。

  1工程概况

  XX厂新建工程位于一工业集中区内,占地35.8亩。建筑总面积13942.62m2,一期新建面积9492.94m2,其中厂房7637.13m2,综合服务楼及配套建筑1855.81m2.生产车间为单层轻钢结构厂房和单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办公楼为3层框架结构。平面布置详见下图(红线内为厂区用地范围)。

  2工程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处于红层残丘与冲沟相交地段。一水沟从场区西侧自南向北通过,沟内常年流水,沟宽2-5m。水沟现今已改建为4米宽的过水涵洞。沿沟一带场地以稻田、鱼塘为主,向东渐次过渡为斜坡、残丘。斜坡坡度较缓,一般10-20°,坡面完整,稳定性好。

  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粉质粘土②及其下伏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泥岩③组成。

  (1)素填土①(Q4ml)

  浅红褐、褐等色,结构松散,块石(最大直径约1.5-2.0m)较多,土层普遍具架空现象,主要由泥岩碎块夹粘性土组成,为场地新场爆破弃填土,回填年限半年。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变化大,最薄4.5m,最厚10.1m,一般厚度8.5-9.0m。

  (2)粉质粘土②(Q4dl+pl)

  根据其稠度状态不同分为三个亚层,分述如下:

  ①软塑粉质粘土②1.红褐色,湿~很湿,夹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土性欠均匀,土样成型差,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厚0.4-2.5m,平均厚度1.1m,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②可塑粉质粘土②2.红褐色,湿,夹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土性欠均匀,土样成型较差,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厚约0.6-5.8m,平均厚度2.9m,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③硬塑粉质粘土②3.红褐色,稍湿,含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底部见风化残积土,土样成型较差,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该层厚约0.6-2.4m,平均厚度1.5m,主要在综合服务楼区及铁附件车间分布。

  (3)强风化泥岩层③1(J2sn)

  紫褐色、浅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许石英和绢云母,矿物大部分蚀变。局部夹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薄层或条纹,岩性欠均匀。网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面见黑褐色Fe、Mn质渲染,岩石软弱、破碎呈薄片、饼状或碎块状,手可捏碎,浸水即崩解,失水干燥后解体成碎粒,其强度低、完整性差,层厚0.50-2.30m,其中小件组合车间西南处较薄,其余地段较厚。值得提出的是强风化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它与下伏中风化层的分界线是一种模糊界线,它们之间实际上呈现一种过渡层。

  (4)中等风化泥岩层③2(J2sn)

  浅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理清楚。上部裂隙发育,矿物部分蚀变。下部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岩石强度相对较高,局部呈现软硬相间状。该层未被揭穿。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①层中,后者主要赋存于土、岩交界部位及基岩裂隙中,地下水位埋深为7.30-8.10m。

  4地基处理设计

  4.1 设计依据

  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③《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④《XX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

  4.2 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拟建场地处理后厂房基础范围内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50kPa。压实系数≥0.95.

  结合地质情况,场地填土较厚,且含有大直径中风块石,换填垫层法不易满足规范规定的沉降控制要求,CFG桩法、振动沉管灌注桩法等施工难度较大,桩基础不易穿过大块石,桩可能支承在大块石上,块石有架空现象,持力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场地道路和厂房内地坪还需要做夯实、换填处理,工期较长,费用较高。

  根据以上分析,该项工程采用强夯处理。为了保证厂房内室内地坪不产生过大沉降厂房内基础范围外采用低能量强夯处理,涵洞两侧采用先以碎石桩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轻夯处理,办公楼地基先用碎石桩处理后以强夯处理,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控制要求。

  5强夯处理设计

  5.1 处理范围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米。本次强夯处理范围为轴线向外扩出4-6m。

  5.2 处理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6.2.1条,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估:

  ①基础范围内采用4000-6000kN・m进行强夯,有效影响深度8.0-10.0m;

  ②基础范围外采用1000-2000kN・m进行轻夯,有效影响深度5.0-7.0m。

  5.3 夯点布置及夯击次数

  为了使夯击能量尽快传递,夯点采用梅花型布置(排距3253mm×3112mm),做到承重结构基础下都有夯点。

  基础范围内单击夯能采用4000-6000kN・m,夯击3遍,第一遍6击,第二遍5击,第三遍2击(采用800kN・m满夯)。满夯要求压印达1/4D(夯锤直径),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基础范围外夯击2遍,第一遍5击,第二遍采用800kN・m满夯,2击,满夯要求压印达1/4D(夯锤直径)。

  5.4 终止夯击条件

  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满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5.5 试夯

  根据以上确定的参数进行现场试夯。试夯结束7天后进行检测,并与强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并根据试夯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调整试夯采用的各项参数。

  5.6 允许偏差

  ①夯锤落距±300mm;

  ②夯点间距±500mm。

  6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

  6.1 施工方法

  场地平整测放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落下按夯击次数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

  6.2 施工工序

  (1)测放夯夯点

  根据已定位基准轴线,采用钢尺施放各夯点。

  (2)试夯

  在建筑轴线外扩5米范围内选择较典型的100m2区域进行试夯。夯点采用梅花型布置,夯点间距3.2m×3.1m,试夯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夯击3遍。第一遍6击,第二遍5击,第三遍2击,采用800kN・m满夯。试夯后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压实系数≥0.95,加固影响深度H=10m。

  试夯后1周进行承载力和夯实系数检测,结果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不需调整强夯参数。

  (3)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①清理场内杂物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各点的原始地面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标高;⑤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⑥重复第⑤步,按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调换夯点,重复③-⑥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⑧用推土机将所有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标高;⑨在间隔一周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夯击遍数;⑩以800kN・m满夯场地,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击后的场地标高。

  6.3 质量控制

夯实作风建设篇4

  以“两学一做”夯实作风建设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作风建设不但影响着官民关系的亲疏,决定着政府信誉,更是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的时代命题。诚如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果就此话而言,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如果引申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则是,解决好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两学一做”的相关学习教育工作,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有力推手。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实,作风建设说到底是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如何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如何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如何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如何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的“四风”问题并未彻底清除,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依然存在。

  或许这些问题只是个例,但它同样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两学一做”势必能捋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干部作风正大光明。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毋庸讳言,一直以来作风建设问题颇具顽固性和反复性。

  应当看到,通过早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监督机制,强化有效监督力量,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扫除”;通过多种考核,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以“倒逼”官员转变作风等等如是,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庸懒散奢”、“舌尖上”、“车轮上”、“会议上”的浪费与腐败、不正之风大有成效。

  但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等穿了“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还没有决绝。因此,做好“两学一做”,至少能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现实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笔者愚见,只有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动员部署,和强有力的监督,才能把学习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夯实作风建设篇5

  【关键词】强夯;机场;高填土基;膨胀土

  1、工程概况

  某机场飞行区地处膨胀土场地,总用地面积约3600×540m2.整个飞行场区地势中南部高,南北两端为高填土,最深处达18米。全场总填方量约551万m3,总挖方量约617万m3,其中,非膨胀土约157万m3,中弱膨胀土460万m3(大多为中等膨胀土),膨胀土的天然含水量大多都在25%以上。设计要求填方区:如图1所示,道面设计表面以下3m范围内(A区)填料使用非膨胀土或石灰改性弱膨胀土;A区以外的区域为B区,该区均可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中膨胀土只能填在设计面5m以下;自道面表面算起,填高不足1米(含零填)的土基,应挖去地表60cm的膨胀土,分层换填非膨胀土或改性土。中等及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得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弱膨胀土须经过改性处理后方可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改性土的胀缩总率应接近于零,其强度(CBR)%值应不低于规范[1]要求。弱膨胀土可用作设计指定B区的填料,中等膨胀土可用在设计面5米以下的B区。

  2、强夯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对膨胀土的处理原则、要求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对石灰改性膨胀土、换土等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强夯处理高填膨胀土土基。强夯处理道面高填膨胀土地基选在北停机坪及与其相连接的滑行道、端联络道,共计5.1万m2,最大填土厚度9.7m,最小填土厚度6.8m,平均8.5m,总填方量约40万m3.根据强夯处理地基的基本原理、土基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强夯处理方案如下:

  2.1 填土方案

  先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清理原地面,并平整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然后分层、交替填砂岩和膨胀土。考虑到强夯区填土深度不一,以及强夯加固深度的有限性,为了确保道面高填土基的稳定性,填土在深度上大致分为两个区域,如图2所示,A区自强夯设计表面以下6.5m范围内为松填区,B区自强夯设计表面6.5m以下至原地面为碾压区。

  A区(松填区):风化砂岩每层铺填厚度及最大粒径不大于0.8m,膨胀土每层铺填厚度不大于0.5m(松铺砂岩的孔隙率经现场测试大约为45%,据此控制膨胀土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砂岩层厚的70%),对膨胀土的土性不作严格要求。

  B区(碾压区):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0.3m,膨胀土为弱膨胀土,风化砂岩最大粒径不大于0.25m,压实度不小于0.93.

  2.2 强夯方案

  强夯采用桩式置换法,即先点夯,然后在夯坑内填入风化砂岩,再满夯。夯点间距3m×3m,点夯2遍,满夯一遍。

  强夯后,道面土基应达到图4所示预期效果,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置换区(厚1.5m~2m),由密实的风化砂岩柱体与风化砂岩稀释膨胀土的密实混合土体共同组成复合地基;Ⅱ区为强夯压密区(厚4m~4.5m),该区在强夯冲压作用下,风化砂岩被挤入膨胀土内,使膨胀土稀释,从而形成以风化砂岩为骨架、膨胀土填充风化砂岩骨架孔隙的密实混合土体地基;Ⅲ区为强夯影响区,膨胀土部分被风化砂岩稀释,该区地基密实度主要由分层碾压形成,强夯有一定的加密作用。强夯后,土基表面采用砂砾土找平(厚0.3m~0.5m)。

  2.3 点夯收锤标准

  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边土体不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3]。

  3、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3.1 强夯机具

  选用W2000A型50t履带式强夯机,起重臂长25m,最大起重量20t,最大起重高度19m。夯锤16t~18t,直径2.6m,4个通气孔(直径300mm)。

  3.2 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由式(1)估算[4],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式中: --加固影响深度,m;

  --锤重,t;

  --落距,m;

  --不同土质对能量的吸收系数,一般为0.5~0.8,但软土取0.5,黄土取0.34~0.6.

  本工程锤重选16t,落距为16.5m;土基为填土,根据经验取系数k值为0.60,则由式(1)求得 为9.8m。强夯区填土平均厚度8.5m,有效加固深度(h)满足强夯处理深度要求。

  3.3 现场试夯及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在停机坪西南角选择一块20m×20m的场地试夯。试夯分别采用等腰三角形和矩形两个布点方案,每夯点点夯过程中,测量每击夯沉量及夯坑周边隆起量、夯坑深度。现场实测点坑夯坑深度为1.8m~2.5m。坑夯填入风化砂岩、推平,然后满夯,满夯平均夯沉量约0.45m。试夯结束后,挖探坑观察强夯土基断面膨胀土的“稀释”情况、检测压实度。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为:

  1)夯击能2600kN・m~3000kN・m(160kN×16.5m~18.5m);

  2)点夯两遍,等腰三角形布点,间距4.24m,如图5所示,每遍间隔时间为7天;

  3)点夯击数为9~12击(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

  4)满夯一遍,夯击能量1200kN・m(160kN×8m),锤与锤之间搭接1/4,每点夯击二次。

  4、结语

  本文以某机场工程填方区膨胀土地基处理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设计特点,确定了施工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设计了强夯处理方案,提出了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较好的解决了该工程的实际问题,对今后在膨胀土地区修建机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灰土垫层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挤密法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土在我国分布极广,面积达440680平方公里,具有湿陷性的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市政工程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路基和管基湿陷,保证道路和管线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主要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全新世黄土状土(Q4)。它除了具备黄土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它特点:含有大量的粉土颗粒、一般占50%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孔隙,孔隙比≥1.0,呈松散多孔的结构状态;天然剖面具有垂直节理;富含碳酸盐、硫酸盐等水溶盐。压力和水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外部条件。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经过很多国内外工程人员和学者研究,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①穿越湿陷性土层的桩基础;②对地基土进行改良或者加固处理。而目前的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处理措施主要有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冲击压实法等。但市政工程除了道路基层外,管线众多是其特点,怎样对市政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及管基处理是本文的重点。下面介绍一下适合市政工程湿陷性黄土路基及管基处理的方法。

  1、灰土垫层法。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持力层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深度,然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垫层厚度一般为1.0~3.0m。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这种方法施工简易,工程质量、进度和经济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250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2、冲击碾压法。冲击碾压是压实技术的新发展,冲击压路机由牵引车带动非圆形轮滚动,多边形滚轮产生的势能与行驶的动能相结合,沿地面进行静压、搓揉、冲击。此连续冲击碾压作业,形成高振幅、低频率的冲击压实作用。此法施工方便,造价低,已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措施处理深度较浅,仅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埋深小于1.0m地段,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如现场湿陷性黄土埋深不大,也可采用。

  3、强夯法。强夯法的原理,是利用起吊设备将一定质量的夯锤提升到额定高度,夯锤自由落下对地基土产生夯击作用,使起夯面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达到密实状态,以消除湿陷性、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

  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土体压缩层越厚,土质颗粒越细,同时含水量较高,需要的夯击遍数越多。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间歇时间为1~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强夯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单位面积夯击能,应根据施工设备、黄土地质年代、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要求消除湿陷性黄土层的有效深度等因素确定。宜取1000 kN·m/ m2~4000kN·m/ m2.

  强夯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最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4、灰土桩挤密法

  灰土桩挤密法是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或者振动沉管或炸药炸扩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灰土并夯实而成。灰土挤密桩在含水量较高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处理深度一般为5~10米,最大处理深度可达15米以上;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功效高。具有施工简便,快捷,无振动,低噪音等特点。

  济南市高新区34号路东延、35号路南段市政工程出现了湿陷性黄土及强风化泥灰岩等不良地质情况,综合上述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处理措施,因时因地制宜,在设计和变更图纸的允许范围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地材、天气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灵活机动选择方案。我们决定采用灰土垫层法,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在绿化带两侧车行道路床以下设置灰土防渗墙,并优化路面结构。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先将路床顶面下80cm范围内黄土清除后夯实,对路床顶面下0~80cm范围内湿陷性黄土采用10%灰土换填,采用现场黄土掺灰分层路拌法施工,分层碾压密实回填,压实度≮96%。

  路基换填处理前,应先对路床顶面80cm以下,采用(≮25吨)振动碾压法处理,碾压前应使30cm以内的黄土处于压实的最佳含水率,并整平表面。要求表面碾压完成后,实测夯压面0.5米深度范围内的黄土湿陷系数<0.015,刮平表层的松土后用碾式压路机压实整平,实测压实度≮93%,碾压面下50cm深处实测压实度亦≮93%,达到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若因工期或场地等原因当无法达到碾压要求时,经监理认可后,可采用8%灰土对碾压面以下30cm范围内进行处理,压实度≮93%。

  道路沿线如遇农田灌溉、沟槽开挖等可能造成黄土地基遇水发生湿陷时,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做好排水措施;路基相邻为河道等排水沟渠时,河道须做相应防渗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横向处理范围为路面结构外侧50cm处。

  (2)、强风化泥灰岩地基处理:

  针对强风化泥10%灰土:对路堑路床0~80cm范围内强风化泥灰岩进行超挖,换填为10%灰土。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面结构下设置厚30cm10%灰土层。

  挖除强风化泥灰岩后应先对地基进行整平碾压,然后分层碾压密实回填10%灰土,压实度≮96%。

  如采用强风化泥灰岩作为路基填料,仅能作为路床下回填材料,且粒径不得超过10cm,并掺10%灰土进行改良,要求分层碾压密实回填,碾压前应使碾压面内的灰土处于压实的最佳含水率,10%灰土压实度≮96%,路床80cm范围内严禁采用强风化泥灰岩作为路基填料。

  (3)、道路绿化带处理:

  中央绿化带两侧车行道路床以下设置60cm厚的12%灰土防渗墙,设置深度为路床顶面以下80~150cm,应分层压实,压实度≮94%。

  路侧分隔带外侧路沿石高度抬高5cm,距离机动车道雨水口上游1米处断开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宽1米,排水口两侧边石构造同机动车道外侧边石,排水口铺装构造同非机动车道。

  (4)、排水管道基础处理:

  道路沿线如遇湿陷性黄土、强风化泥灰岩等不良地基,排水管道及其构筑物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排水标准图集(04S531-1~5)和相关规范进行处理。

  雨水管道管材选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120度基础(承插式橡胶圈接口),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管道处的检查井选用ø1000mm圆形砖砌排水检查井(盖板式);D600管道处得检查井选用ø1250m圆形砖砌排水检查井(盖板式);D1000以上管道处的检查井选用矩形直线赶紧混凝土排水检查井。雨水口的基础下依次设30cm厚12%灰土垫层和15cm厚度粘土垫层,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均≮95%。

  污水管道选用HDEP双平壁钢塑复合排水管(CJT329-2010),接口采用卡箍式弹性接口,污水管道所采用塑料管环刚度≥8KN/㎡。污水管道基础为砂砾垫层基础。D600以下管道处检查井选用ø1000mm圆形砖砌排水检查井(盖板式);D400管道处得跌水井选用竖槽式砖砌跌水井。管道穿越井壁处应预埋防水套管。

  对于图集中没有涉及到的排水管道及其构筑物应先换填30cm厚12%灰土垫层和15cm厚度黏土垫层,并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均≮95%。如排水管道下湿陷性黄土厚度小于0.5m,其采用10%灰土路拌改良后分层碾压回填即可,压实度要求≮95%。

  (5)、路面结构处理:

  根据工程实际经验,考虑目前粉煤灰材料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将上层二灰碎石层改为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层。

  路面基层材料及压实度标准:上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压实度≮98%;下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压实度≮97%;二灰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压实度≮97%。人行道二灰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压实度≮95%。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含量采用3~6%;二灰碎石配合比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10:15:75,其中粉煤灰烧失量≯10%,并应严格控制粉煤灰中含硫量,三氧化硫含量应﹤3%,碎石最大粒径≯31.5mm,碎石级配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提高早期强度掺加1%水泥。

  (6)、材料要求

  路面基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施工中材料配合比必须按照设计强度以试验为准,二灰碎石试件须对其遇水后强度变化进行试验,特别是粉煤灰中含硫量,应由相关部门认可的试验室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后方可使用。所用石灰均采用钙、镁质Ⅲ级以上生石灰并达到施工规范要求。

  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的方法还有很多,济南市高新区34号路东延、35号路南段市政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处理的施工措施,是在综合考虑工程质量、进度、工期、安全、成本等众多因素后选择的,对湿陷性黄土及强风化泥灰岩等不良地质情况处理,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管采用何种措施,只要有严密的质量、安全控制手段,都可以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好湿陷性黄土及强风化泥灰岩等不良地质情况。对于高含水率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选择问题既要十分重视,又不能过于保守,合理选用处理措施,对于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使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多。我们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同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处理的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1.俞文学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2.吴万平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3.林宗元 《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罗宇生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夯实作风建设篇7

  关键词:围堰 软弱土 强夯置换 夯击能 试验段 堆载

  1.工程概况

  青岛温泉龙凤岛工程为新建两座人工岛,在两座岛外轮廓线建设总长7415米、宽度33米的围堰。围堰形成后内侧吹填泥沙,形成陆域,填海造地总计180万平方米。因当地石料资源丰富,围堰考虑采用开山石铺筑。

  2.地质勘察

  施工区域原泥面标高在0~ -3.5米之间(85黄海高程),经钻探揭露,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以下几个土层:粉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强风化花岗岩。

  (1) 粉砂:层厚0.4 0~2.80米,层底标高-5.34~-0.30米,地基容许承载力80kPa,压缩模量4.0Mpa。

  (2)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0.50~11.7米,层底标高-15.74~-0.8米,地基容许承载力90kPa,压缩模量2.8Mpa。

  (3) 粉质粘土(Q4m):层厚1.3~10米,层底标高-21.12~-8.93米,地基容许承载力170kPa,压缩模量5.2Mpa。

  (3-1) 粉砂(Q4m):层厚1.70米,层底标高-19.51~-17.44米,地基容许承载力130kPa,压缩模量6.0Mpa。

  (3-2) 粉土(Q4m):层厚1.80~5.50米,层底标高-20.63米,地基容许承载力160kPa,压缩模量7.0Mpa。

  (4) 风化岩:层厚0.40~4.0米,层底标高-22.03~8.53米,地基容许承载力350kPa。

  因该工程所在区域地基下卧层为软弱土,且厚度大,直接在该土层上铺筑围堰,堰体施工期以及吹填施工都可能导致堰体滑移,因此吹填前需要对围堰基础进行适当处理,采取措施防止滑移产生。

  3.工艺选择

  港口工程软基处理通常做法有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换填砂垫层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受水深条件限制,排水板打设难度大、效率低,压载时间长;换填砂垫层法不适用于淤泥较厚的地基,且需要大量级配良好的砂,附近砂源达不到要求;振冲密实法不适用于抛石地基。在对各项地基处理方案的进度、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后,项目组决定采用抛石挤淤,围堰形成后采用强夯置换进行处理。

  4.强夯置换

  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加固软粘土地基。其原理是用强夯法加固高饱和度粘性土及粉土时,在夯坑内不断填加石块、碎石、或其它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大于夯锤直径的碎石墩,这种碎石桩一方面有置换作用,使建筑物荷载向桩体集中;另一方面是强夯加密作用,在对碎石强夯过程中,通过碎石向下的不断贯入,会使碎石桩下的土层受到冲击能的影响,从而得到加密,同时有一个向四周的侧向挤出,使桩侧的土层也得到了加固;再一方面,碎石桩起到了一个特大直径排水井的作用,强夯置换法夯入软土中的碎石桩在夯实并挤密软土的同时也为饱和土中的孔隙水的排出提供了顺畅的通道,加速了软土在强夯过程中和夯后的排水固结,从而提高桩间土的强度。

  5.设计与施工

  5.1.设计参数

  (1)单点夯击能

  由小到大,逐级加荷

  (2)夯点间距

  3.5×3.5m,梅花型布置。

  (3)夯点夯击次数

  强夯置换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墩底穿透淤泥质粉质粘土,且达到设计墩长;

  b、累计夯沉量约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

  c、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强夯的规定值。

  5.2.施工参数

  (1)单击夯击能:5000kN·m;

  (2)夯点间距:3.5m×3.5m;

  (3)停锤标准

  a、单桩累计夯沉量大于设计桩长的1.5倍;

  b、单桩累计回填料大于设计桩长乘以设计桩径的1.3倍;

  c、按设计的夯击能打满要求的击数,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小于10cm。

  以上三条标准同时满足其中两条即可认为单桩结束。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在夯击过程中,如夯沉量过大,应及时回填,回填料按回填要求回填。

  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位或漏夯时应及时补夯,检查完毕后用外来10~100kg开山石料填平夯坑或推平夯坑。

  施工过程按规范要求及时做好施工记录。

  5.3.施工步骤

  (1)试验前地质钻探;

  (2)回填10~100kg开山块石至起夯面2.0m;

  (3)清理并平整场地;

  (4)测量场地高程并记录,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5)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6)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7)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测量夯沉量并记录;

  (8)重复步骤(7),按设计规定的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9)换夯点,重复步骤(5)至(8),完成试验段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10)整平场地,测量场地高程并记录;

  (11)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二遍夯击,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2)强夯置换加固效果检测。

  5.4.夯实情况

  本工程起夯面标高+2.0m,夯锤重25吨,夯锤直径1.4米,落距20米,单击夯击能5000KN·m。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回填开山石厚度过大,设计停锤标准前两条达不到,仅以第三条作为停锤标准。取50米长一段作为试验段,该段共计117个夯点,施工记录显示单点平均夯15击,平均夯沉量6米,平均填料量18方。在该试验段夯前取6个点进行钻探,3个在夯点上(1#、3#、5#),3个在非夯点上(2#、4#、6#)。

  夯实前后6个钻孔柱状图以及地层从下到上各层层底标高数据变化如下:

  1#钻孔(夯点):粉细砂层压缩0.97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16m、粉质粘土层压缩0.16m;

  2#钻孔(非夯点):粉细砂层压缩1.10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30m、粉质粘土层压缩0.30m;

  3#钻孔(夯点):粉细砂层压缩0.03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30m、粉质粘土层压缩0.30m;

  4#钻孔(非夯点):粉细砂层压缩0.11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52m、粉质粘土层压缩0.51m;

  5#钻孔(夯点):粉细砂层压缩0.36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36m、粉质粘土层压缩0.36m;

  6#钻孔(非夯点):粉细砂层压缩0.34m,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压缩0.55m、粉质粘土层压缩0.55m。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强夯置换施工对各土层都进行了压缩,说明土体挤密效果明显,加速了土体的排水固结,地基土承载力得到提升。同时夯击形成的石柱为淤泥固结排水提供了通道,长期压载作用下土层承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6.加固效果检测

  6.1堆载

  为检测夯实加固效果,在该试验段进行堆载试验,取20m×25m作为堆载区,将夯区北侧开挖至-3.5m,开挖料堆载至南侧,形成+7.0m标高的压载(压载区北侧为强夯地基,南侧为自然回填地基)。

  6.2沉降、位移观测

  在堆载区顶面四个角点及中心设置5个沉降位移观测点,静载20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由于沉降位移观测数据较多,此处不一一列举。根据静载20天的沉降位移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强夯区一侧2个观测点平均滑移5cm、沉降15cm;自然回填区一侧2个观测点平均滑移达50cm,沉降达70cm。因此,从实际加固效果来看,强夯置换对地基的加固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7.结 语

  由于种种原因,强夯后未进行大面积检测,本人无法取得大面积强夯前后地质变化资料及检测数据,强夯置换施工后土层各项参数具体变化结果不得而知。目前仅能从该试验段勘探数据及压载试验可以看到,强夯置换在本工程地基加固方面的应用还是有点成效的。

  参考资料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地基处理手册》 1988年

夯实作风建设篇8

  摘 要:港口建设工程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规模大、工序复杂等特点,在港口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港口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港口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材料等方面的管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水平,确保港口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床抛石 基床夯实 基床整平 水下混凝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综合国力的提升,加快港口工程建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港口建设工程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的海上发展蓝图,必须确保港口建设工程的质量,加强对港口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港口建设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港口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跟发达国家在港口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港口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施工管理经验,提高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港口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对港口建设工程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场管理人员应结合港口建设工程的具体特点,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为确保港口建设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测量控制

  测量人员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研读施工图纸,对甲方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测量误差在测量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联合测量。为了施工方便,测量人员可根据港口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适当的地点建立自己的测量控制网。

  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在放样时,利用复核后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局部点的放样,并定期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校核。当港口建设工程放样完毕后,测量人员应对放样点的准确性进行复测,以确保精度满足施工需要。

  2、加强对材料控制

  在港口建设工程中,混凝土是构成港口建设工程结构的重要材料。施工前,试验人员必须将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送监理单位和甲方进行审批,经监理和甲方批准使用后,才能将混凝土用于后续工程施工,未经监理审批的材料,严禁将材料直接用于工程上。

  对于港口建设工程的原材料,可根据施工单位的能力决定是送第三方有资质的试验机构检测或自己检测,例如,混凝土工程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含气量、砂、石子的筛分等常规性的物理检验,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的可自行检测,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原材料中杂质含量的检测等需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机构检测。为了确保港口建设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试验有关参数指标进行跟踪检验,并及时将试验情况反馈试验室,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减少或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3、港口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3.1基床抛石施工

  在进行基床抛石作业时,为了加强工程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基床抛石与基床夯实流水作业面的形式施工,并按照施工图纸上基床的设计抛石的顶宽,如有需要需在岸上设立抛石边标,其断面由水上设立浮标进行控制。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使用装载机配合驳船,采取人工抛填,当抛石时船舶需横跨基床,如抛石基床厚度较小时,可采取一次性抛填完成。

  基槽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如出现有超出设计标准的部位,且有淤泥存在,应及时进行处理,彻底将淤泥清理干净。为了确保基床抛石的质量,应选择无风化、无裂缝且级配较好的块石。在抛石时,需在基床顶面预留10cm的夯沉量,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抛石质量的检查,并采用导标和水尺进行检查,以免发生漏抛,检查方法:取5~10m一个断面用水砣测量2个点。

  3.2基床夯实

  基床夯实时,通常需要进行分层夯实作业,施工人员通过在岸上设置一对导标,实现对基床夯实质量控制,分段夯实的搭接长度一般需要大于2m。在基床夯实前,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夯实试验,以确定科学合理的夯实控制指标。打夯时,施工人员应认真检查夯锤距船前边及距吊机中心的距离,根据每点夯的位置进行夯锤直径的确定。夯位确定后,在船上做好相应的标志,同时,根据打夯船下锚的角度、锚缆及水深,准确定位打夯的位置。

  基床夯实后,需要对基床夯实质量进行检查,当发现补抛块石顶面积大于1/3构件底面积时,需作补夯处理。在基床打夯时,移船要对好导标,并且位置要确保准确无误,施工人员做好详细的夯实过程记录,防止漏夯。在检查夯实质量时,在已夯实的基床内取10m长的夯实段进行检测,在复夯过程中应确保夯锤排列符合要求,在不压半夯的情况下,打夯一次,然后对夯实后的基床进行检测,确保夯沉量小于3cm,否则,需要将整个基床进行夯实,直到再次检测时夯沉量小于3cm。

  3.3基床整平

  在进行基床整平时,应确保基床整平及基床夯实形成流水线作业面。为了确保基床整平的质量,根据基床的宽度,使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同时,潜水员需在水下将基床整平边线放出来,并在整平线上每相隔5~10m放置一个混凝土块,用水准仪测量整平顶面的标高。潜水员对水下不平整的乱石,可用片石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认真检查基床整平极细平是否在±3cm范围内,在整平验收前,测量人员可对水下水准尺进行检查,并在整平基床的钢轨内侧1m处,每2m进行一次断面水准观测。

  3.4水下混凝土浇筑

  水下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沉渣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处理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主要使用水下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导管的长度根据所要浇筑混凝土的深度确定,但应控制好管底距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30~50cm,并且要保证导管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为了保证水下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配合比的拌制过程,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浇筑需要。初灌时,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80cm以上,初灌浇完后的混凝土,可将导管埋深控制在2~4m范围内,并控制好灌注时无间隔。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不但需连续的进行作业,而且还应控制好距中心的距离,一般在5m内,在24小时后才能进行附近的混凝土灌注桩的灌注,否则将对周围的邻桩的混凝土的凝固产生影响。作业人员应采取措施防止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的顶部流出来,使泥浆中的水泥稠度发生变化,造成测量困难。同时,现场施工人员,应认真管理管内混凝土的下降和孔内水位的升降情况,及时观察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以便准确地进行升降或拆除。当导管在提升的过程中,应确保轴线处于竖直居中位置。如出现钢筋骨架被导管卡住时,需要转动导管,以便使导管脱离钢筋骨架,然后将其移到钻孔的中心位置,当导管提升到接头露孔出口以上有一定高度时,方可拆除。

  3.5浆砌石挡浪墙施工

  浆砌石挡浪墙是港口建设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浆砌石挡浪墙的施工质量,每15m可设置一个沉降段,并在段之间预留宽度为2cm的缝,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在浆砌石挡浪墙施工前,需要对其底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浆砌石挡浪墙的砌筑施工。浆砌石施工前,必须对砌石的质量进行检查,必须确保砌石具有较强的硬度,且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也应满足要求,且在浆砌前采取坐浆铺砌,在块石之间留一定的空隙。

  施工时,应确保第一层块石的大面向下,并将其放到基础的垫层上,当把第一层块石铺设完成后,对块石之间的裂缝需用砂浆填满,其次,将小石块塞进去,严禁将小石块铺完后进行灌浆处理,否则将造成块石之间有空隙。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做好预埋件的预埋工作,并确保位置准确,对块石之间的缝需用砂浆进行填充,砂浆应饱满、勾缝密实,施工人员在勾缝作业前可先进行洒水湿润,勾缝从上而下进行,先进行水平风勾缝,最后立缝勾缝。块石砌筑完毕后,需派人用草袋进行养护,以确保浆砌石挡浪墙的施工质量。

  4、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港口建设工程中一个重要施工管理,施工前,成本管理人员制定成本计划,并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对成本计划作出调整。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应深入到现场一线,对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当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较大时,成本管理人员应对差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然后,针对存在差异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在港口建设工程实际中进行落实,根据落实情况检查措施是否有效,制定下步成本控制计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港口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涉及范围较广,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具体港口工程的特点,建立健全有限的管理制度,确保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做好工程材料、施工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港口建设工程的质量,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1]郑红娟,高职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学随笔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
    下一篇:欢迎词怎么写,欢迎词怎么写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