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经典好书推荐,好书推荐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3日

经典好书推荐篇1

  1.书目推荐工作的重要意义

  书目推荐又称导读书目,从概念上来分析,它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目,以书目或者书单的形式为某一群体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人进行阅读推荐,属于指导学习型阅读的范畴。丰富的馆藏资源也为未成年读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如何能最快速、最直接、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信息,并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需要有相应的阅读指导,特别是对阅读能力较弱、阅读目标尚不明确的未成年读者来说,书目推荐便是很好的一个方法。

  延庆县图书馆在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宣传时,对100位普通市民进行了读者问卷调查,调查中读者因何原因选择某本书一题(可多选),结果如表1所示。图书馆书目推荐在读者选择某本书的6个原因中仅次于内容可读性强和朋友推荐,位于第3名,说明公共图书馆的推荐书目在部分读者中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是一种读者公认的选择图书的参考方式。

  2.延庆县图书馆未成年人书目推荐工作

  书目推荐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中其对读者阅读引领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近年来,延庆县图书馆通过多种举措,如举办红领巾读书活动,让全县中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作为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每年组织多所学校学生走进图书馆、认知图书馆;建立偏远地区流动学校送书点,把优秀的图书送到学生们手中等。通过多年与延庆县中小学合作,使图书馆作为校外教育大课堂的观念深人学生心中,也使该县图书馆的未成年人办证量和借阅量得到了稳定增长,如表2所示。

  2.1图书推荐形式

  (1)设置推荐书目专架。在图书外借处常年设置新书推荐专架,新到馆图书集中在专架进行摆放’标志明显,让小读者第一时间能够看到最新到馆的图书。新书专架非常受小读者的欢迎,经常到馆的小读者,总是第一时间到新书专架闻着新书的墨香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此外,根据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的要求,红领巾读书活动办公室每年会聘请著名儿童文学家、教育家、相关领导等向广大少年儿童推荐20种精品图书,并通过设置红领巾读书推荐专架进行推荐。另外,还利用青少年科技周、寒暑假、元旦、春节等特殊节假日进行各类主题图书专架展示。专架的设置非常受小读者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选择能力参差不齐,在专架上许多小读者能够尽快找到需要的图书。

  (2)推荐书目宣传单形式。根据各种主题,挑选书目,把书名、作者、分类号等信息进行罗列,制作推荐书目宣传单,发给小读者以供参考,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图书推荐方式。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推荐百余种图书给小读者,现阶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读者的需要。

  (3)宣传栏、展板展览、网站专栏推荐等形式。利用图书馆宣传栏,通过制作图书图片、作者简介、内容简介、文章摘要等,对图书进行更加具体、生动的推荐。展板的形式可以集中展示某一主题的多种图书,让读者能够更直接、更直观、更准确地选出所需的图书。同时,把这些信息放在图书馆网站的图书推荐板块中,让经常访问网站的读者也能浏览到本馆的各种图书推荐信肩、o

  (4)读者互荐。通过开展一些读者活动,让读者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如“你的眼光我的选择”“我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从身边的读书榜样中聆听大家的阅读,把一些书籍潜移默化地推荐给其他小读者,这种方式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2.2馆员素质

  作为图书馆员,为未成年读者推荐合适的书籍是最基本的服务,让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使更多的未成年人爱上阅读,是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对此,延庆县图书馆要求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真正了解馆藏资源,并能安心于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工作,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熟悉馆藏和未成年读者,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3.县级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推荐书目工作的建议

  3.1针对不同年龄段分级分层引导阅读

  未成年人年龄跨度较大,针对的年龄段从0岁至18岁,他们的认知能力、阅读需求完全不同,根据他们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低幼、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5个层级。县级图书馆每年应根据馆内藏书,进行每个阶段20种以上书目的推荐,让他们的阅读不再盲目,更有针对性。如为低幼级未成年人可推荐少儿绘本图书,这个年龄段的小读者,一般都是由父母带领阅读,通过书中生动的图画吸引孩子爱上阅读?’为小学低年级可推荐经典的带拼音版的少儿文学著作,这些书籍浅显易懂,再加上有拼音辅助,可以养成他们自己阅读的习惯,为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高级年则需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把更多开阔眼界的经典图书向他们推荐等等。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引导,让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更融洽,阅读氛围更浓厚。

  3.2推荐阅读内容要精选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为64本,中国18~70岁国民纸质阅读量每年每人仅为4.39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未成年人阅读量相对成人应该是略高’但在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充斥的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的纸质阅读量也并不乐观。在阅读数量不够的情况下,阅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呢?当然经典图书的阅读是首要选择。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经典,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因此,在青少年中普及推广经典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不断的阅读和应该读什么都将是影响其终身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学校,也是家长和校外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3.3更新推荐图书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传统实体的展示方式,作为公共图书馆,更应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如建立图书馆公众微信号,通过公众微信号向读者推荐图书,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尤其是青少年,对新技术更是热衷,与其让他们利用这些电子设备上网聊天、打游戏,不如让他们多关注书目信息,把电子书下载到本地,以他们最喜爱的方式进行阅读。此外,LED彩色大屏幕的作用也可以在图书宣传方面加以利用,把书目的各种信息放到大屏幕上定时播放,对于未成年人会有相当大的吸引作用。因为未成年人的知识水平还比较有限,父母的说教有时会让他们逆反,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会更主动地接受,可以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3.4定制个性化推荐书目信息

  对待那些图书馆的忠实小读者,我们可以通过登记读者的个人信息、阅读过的书籍、对今后阅读的期望和喜好等信息,为读者推荐5~10种阅读书目,并辅以简单介绍。这样的个性化信息,不仅使读者对推荐书目这项工作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也会相信馆员提供的书目会更具可读性。最后,可以将小读者的阅读结果反馈给图书馆员,以便针对下一阶段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推荐书目信息。

  3.5提高馆员书目推荐水平

  书目推荐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图书馆员不仅具备图书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此外,还要了解馆藏文献资源,了解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为他们分层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要做好图书馆的书目推荐工作,首先,馆员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专人长期进行此项工作,不断积累经验;第三,积极参加上级图书馆及协会在书目推荐、未成年人阅读工作方面组织的培训,开阔眼界,提高专业素质。

  4.结语

  未成年人的发展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末端,通过书目推荐工作更好地开展能够把未成年人引领到热爱阅读的道路上,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为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典好书推荐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经典阅读 导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57

  1 图书馆在青少年经典阅读中开展导读工作的必要性

  导读工作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采用各种手段去“干预”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行为,引导读者正确利用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利用率。青少年时期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浅阅读的盛行,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如何选择经典书目,不知道如何提高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力,甚至有些对阅读经典不感兴趣和存在阅读困难。在徐建军老师对高一年级317份调查问卷中,“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一项,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阅读”一项,有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

  2 图书馆在青少年经典阅读中的导读工作

  2.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经典阅读条件

  2.1.1 编制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的编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学习因素,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从而直观地感受到阅读经典的作用。

  一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把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名著列入经典书目;

  二是遵循能力发展的需要,把经过实践和时间验证,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有益的各类书籍列入经典书目。

  2.1.2 设置专题经典书架

  多数图书馆是按照《中图法》的分类原则设置书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特别是青少年的借阅习惯,更能接受的是主题书架。图书馆可以借鉴书店的模式,在借阅室较为显眼的位置,设置如“世界经典名著”、“红色经典系列”、“科学与奥秘”等主题书架,并有醒目标识。笔者建议,所配书籍要以原著为主,这样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在阅读中体会作品的优秀之处。

  2.1.3 推荐经典书籍

  一是读者推荐:对青少年阅读兴趣产生重大影响的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父母,而是同学。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成为经典阅读的助推器。除定期召开读者推荐会外,还可以在读书论坛,QQ读书群上设置经典书籍推荐栏目,让读者及时介绍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吸引其他读者阅读。

  二是“畅销书”推荐:图书馆每个月公布当月借阅率高、评价多的经典书目,刺激青少年的借阅兴趣。

  三是馆员推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社会动态定期推荐经典书籍。如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及时地推荐莫言其他的作品。

  2.2 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提升经典阅读技能

  2.2.1 与学校合作指导

  一是集中式指导: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将某部作品作为班级或年级必读书籍,让老师对他们的阅读进行适当地指导。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成书情况等都可以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老师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书中的兴趣点和矛盾点,通过切实的阅读,细节的感染,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体会到读有所乐,读有所得。

  二是集中式诵读:诵读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图书馆可以定期到学校上阅读课。抓住书中的精彩处,以诵读的形式,演绎经典篇章。通过口读耳听,口耳并用,使阅读真正活起来;或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加深对书中情节的理解,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

  2.2.2 与家长合作指导

  亲子共读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对青少年阅读潜能的开发和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可以通过板报或学习班的形式,教导、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体味书中的乐趣。对做不到“亲子共读”的家长,让他们懂得评价评价孩子读的书籍,看看孩子的读书笔记,了解了解孩子的读书想法等,也是对孩子阅读的认同和肯定。也许对家长而言只是只言片语,却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

  2.2.3 图书馆独立指导

  一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图书馆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教师、优秀读者等召开座谈会,与青少年读者一起座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阅读效果等。这些成功人士介绍的读书方法、谈到的读书心得等大多会成为孩子们读书的动力。应该说名人效应会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倾向。

  二是组织广泛式探讨。图书馆可以借助各种力量,为青少年的经典阅读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厅里的读者园地、网上的读者读书博客,读书论坛,QQ读书群都是开展阅读交流的很好平台。图书馆里还可以对书籍分门别类,定时定期抛出探讨的话题,让青少年读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见解或附议。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青少年读者在互相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是推荐评论作品。经典作品的原著很精彩,很多评论家对于这些作品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解读,实际上是教人们如何更好地品读这部作品。所以图书馆在推荐作品的同时可以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作品的文章。广大青少年在初读的基础上,有了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

  四是结合影视作品的影响:现代媒体日益发达,电影、电视、电脑等高新技术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阅读习惯,如果加以恰当地利用可以使经典阅读锦上添花。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在节假日放映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青少年读者从感性上加强对经典作品的了解。通过不同于文字的影像与声音,可以更直观、更立体地了解经典作品,体会作品传达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经典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青少年阅读经典作品期间,图书馆适时地给予评价与奖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觉得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要我读书”。

  2.3.1 建立青少年读者阅读记录表

  图书馆可以按照每位读者的借阅记录,为读者建立“阅读记录表”,记录读者一个阶段内所读书籍。馆里定期公布一次,并对他们的阅读取向加以肯定或指导,让青少年读者看到自己阅读成果的基础上多读好书。

  2.3.2 建立读者星级制度

  按照读者借阅图书的数量、性质、效果等内容确定读者的星级等级。一年内阅读5部及以上经典作品、在图书馆组织的课外阅读测试中达到90分以上的青少年读者定为五星级;一年内阅读4部经典作品、测试拿到80分以上的青少年读者为四星级,以此类推并对突出的读者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2.3.3 开展展示活动

  读书交流会、经典作品片段表演、读后感征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青少年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效,也可以促进青少年读者经典阅读的深化,促使他们产生阅读成就感和阅读兴趣。

  3 图书馆做好青少年经典阅读导读工作的条件

  3.1 提升馆员素质

  人们常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做好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导读工作,图书馆员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其次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再次通过学习掌握一些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掌握新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

  3.2 加强多方合作

  图书馆、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的目标是一样的――把青少年培养成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图书馆要顺应这种趋势,加强与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的合作,形成课内、课外知识的良性互补;同时和文化宣传部门、妇联、团委、社科联、媒体等部门合作,形成资源、能力的互补,从而做好青少年的经典阅读工作。

  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之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让每个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让经典阅读润泽他们年轻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因经典阅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经典好书推荐篇3

  关键词:图书馆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体系架构

  功能设计

  分类号G252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6.06.011

  1.引言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文化精粹。经典阅读则是民族文化及智慧代代相传的基本途径。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源泉,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对于文化及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民族阅读问题的关注。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联合倡议全民阅读;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十报告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当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进入立法日程。国家主席也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对于文化及阅读的重视,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国家及政府层面越来越关注文化在国家竞争力、内涵发展、民族个性保持及发展方面作用的情况下,经典阅读推广无疑已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时代话题。

  与经典阅读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分布在“经典阅读”及“图书馆阅读推广”两个主题领域。据检索中国知网(CNKI),早在1956年即有研究者开始关注经典阅读问题,自2005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就此主题,至2008年,相关研究文献呈井喷之势,迅速增长至110篇;到2014年,相关文献达到279篇。相关研究主要分布于教育、文学、图书情报与出版、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经典阅读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精神建构、生命关怀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对特殊群体(如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党员等)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经典阅读状况调研,经典推荐书目,新媒体、新技术与经典阅读,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案例研究等。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状况与政府层面的各种倡导也亦步亦趋。2006年始有文献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为题开展研究,2011年增长至54篇,2013年由2012年的89篇激增至210篇,2014年增至356篇,涨势迅猛。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海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总结借鉴、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方法、品牌阅读推广项目、阅读推广案例、全民阅读推广机制、阅读推广实施状况调研、新技术环境下的阅读推广方式、阅读推广理论等。从研究现状来看,虽然相关文献甚多,但是并未有文献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对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进行研究。

  从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来看,多数图书馆处于e办经典阅读推广相关活动的阶段,有少数图书馆创建了以经典及经典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为推广对象的专门实体空间,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创建了“闻学堂”,并举办了系列化、品牌化的活动,深圳市图书馆创建“南书房”,作为经典阅读推广的阵地与实体空间,并面向社会推出《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这些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并未结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行为习惯,推出适宜其便捷获取并开展社交化经典阅读的平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典阅读的社会推广。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共享空间、第三空间、流空间等新型空间体系设计理念,从实体空间设计、移动平台建设、立体多元活动设计等维度来研究三维一体的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框架与功能设计,以供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战略部署与实施参考。

  2.设计思想

  新型文化服务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理念需站在一定高度,具备系统性、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等特点,以确保既能解决当前问题,亦能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适应图书馆发展且有相当多成功实施案例的共享空间(Commons)理念,对图书馆发展定位颇具影响的第三空间理念,以及强调超越传统空间、通过远程同步与实时交互来延展空间视域的流空间理念,均可以成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思想的源泉。

  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共享空间理念被认为是近年来对图书馆空间体系设计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个概念。最早的图书馆共享空间实体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创建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和南加州大学于1994年创建于利维(Leavey)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为原型。随着图书馆对新型学习方式及知识创新的支持的深化,学习共享空间(Learn Commons)、创新空间(Creative Commons,CC)的概念相继出现。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及实践的奠基人唐纳德・毕格(Don―ald Beagle)认为信息共享空间包含实体、虚拟及文化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实体共享空间指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既可以是图书馆的一层或数层特定楼层,也可以是独立的专用建筑,包含用于支持师生学习的技术、资源及工具;虚拟共享空间是作为电子资源和服务门户的在线环境;文化共享空间是数字时代言论自由、共享知识与创造性表达的整体社会文化场所。可以说,唐纳德・毕格提出的信息共享空间概念框架,既为图书馆的场所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南,也为数字时代图书馆相关服务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在设计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时,既需要考虑物理空间、设施等实体性资源的配置,也需要进行虚拟平台与空间的架构设计。同时,还需要进行整体的文化定位与设计,并使之融合、具化及体现在实体空间与虚拟平台的设计之中。如前所述的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深圳市图书馆的“南书房”,在实体空间、纸本经典图书资源、阅读设施的配置及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方面均较具前瞻性,但遗憾的是未建有与之相对应的虚拟平台及空间,没有充分发挥社交阅读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指出:第一空间指家庭居所,第二空间为工作场所,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为第三空间。在《期望的概念》一书中,一位叫克里斯蒂娜・米昆达的作者,指出第三空间是“充满情感,这种情感人们可以在此取得而带走”的“家外之家”;并认为一个城市应当有“仅仅是美丽的空间,一种人们可以时时到此从容地呼吸,对灵魂深度有重要意义”的场所。从这些阐述来看,“第三空间”对于图书馆的战略功能定位具有理论支撑作用。从中,图书馆可以找寻到重塑文化空间及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的思想支点。杭州图书馆对于第三空间理念的演绎是这方面的一个绝佳例证。

  流空间(Space of flows)是空间、时间及其与数字社会动态交互的抽象的文化概念,由社会学家及控制论文化理论家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在《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经济结构重构及城市区域进程》。一书中提出,用于界定新技术范式下空间安排的新形式,是一种融合远程同步与实时交互的新型空间。吴建中先生认为场所空间(Space ofplace)的交流是有限的,由虚拟与实体相互影响融合形成的新空间形态――流空间,“打破了固定空间的局限性,激励人们借用开放且无限延展的网络的力量,将人、活动、空间及其关系放到一个广域或全球环境下加以考察”。流空间概念强调实体基础设施、虚拟空间以及信息通讯技术致使的空间拓展和远程实时动态交互三者不可或缺。藉之,在设计特定图书馆服务体系时,除了实体资源的配置,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设计虚拟空间与激发动态交互的机制,以充分发挥虚拟空间的延伸拓展效应。

  这些理念在思考视角和包含要素方面对于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之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具体可分述为:(1)须设定明确的文化理念与宗旨。从第三空间理念及图书馆的机构属性等方面来看,图书馆具有很强的文化教育休闲属性及功能。立意高则格局大。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应以传承文化、提升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和宗旨,这样方能保证发展主线和激发建设热情。(2)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促进。无论是共享空间理念还是流空间理念,均讲求实体与虚拟两个空间维度的建设,并强调由虚拟世界延展出的空间与视域。(3)线上线下活动的互现及共振效应。

  3.体系架构

  基于上述相关空间体系架构的理念,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适应当前读者阅读心理与习惯且行之有效的经典阅读推广体系需融合三个维度的内容:(1)经典阅读推广实体空间;(2)符合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心理及行为习惯的数字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系统;(3)贯通线上线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及交互的常规化经典阅读推广项目。这三方面的构建均以传承文化、提升素质为指引。具体到每一维度的设计,亦涉及多方面的要素与机制。

  3.1实体空间

  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依托于读者服务相关部门,有的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少数较为高瞻远瞩的图书馆则从组织机构、专门的阅读推广空间设计两方面来确保阅读推广工作系统、全面地推进。从阅读推广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实质来看,经典阅读推广可被视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内核。因此,设置专门的经典阅读推广实体空间既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最佳体现,也是有效的实践基地。长期致力于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的历史文献学家王余光先生早在2008年即呼吁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认为经典阅读是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成为一种基本文化需求。他于2014年12月2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在哪儿阅读经典》一文指出:经典阅览室的设立,一方面可推动大学生经典阅读,另一方面可促进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而阅读经典文本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结合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要素说及当前对图书馆空间设计布局影响最大的共享空间理念,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设计涉及功能区域设置、经典资源的选择与摆放、阅读辅助设施的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从功能空间来看,需配置经典的摆放展示空间、阅览空间、特色传统文化角、研讨空间、报告空间、多媒体阅览空间。经典摆放空间与阅览空间是构成专门的经典阅览空间的基础,展览、研讨、报告空间及多媒体阅览空间等可与图书馆设置的此类空间共用。特色传统文化角对整体经典阅读推广空间氛围的营造具有很好的烘托标识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特色文化活动举办的基地。关于经典资源的挑选,则可依据名家或较权威的推荐书目来选取,如《中国读者理想藏书》。该书是在统计分析80个中外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得出的一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经典名著推荐书目,对于经典的选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典资源的陈列展示方式对于读者选书颇具影响,因此可以引入新颖的、适应读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找书的方式来集中相关经典并进行陈列。在阅读辅助设施方面,可引入造型新型、予人较强私密感的现代阅览设施,彰显经典阅读推广空间的人性关怀与现代感。经典阅读推广团队需由馆员和专家顾问团构成。馆员须具备良好的古典文献知识基础、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以及热忱于经典阅读推广等素质。专家顾问团由文史专家、书评家等构成,一方面可以作为报告嘉宾、沙龙嘉宾,另一方面也能够指导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际上,一些有远见、有条件的图书馆已经在经典阅读推广空间创建方面有所创举,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济大学图书馆创设的“闻学堂”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闻学堂整体采用中式古典风格设计,精选四千余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陈列于古典风格的书架上;设有书画作品、古代机械、茶艺等特色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区域,还设有宜于开展中小型文化沙龙讲座的研讨区域,并与该馆古籍与特藏文献研究室比邻,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区域;基于该空间,该馆先后开辟了“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活动项目,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举办国学研讨讲座、沙龙等,来立体展现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3.2智慧移动数字平台

  构建适应当下读者群体阅读心理及习惯的数字平台是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固然需要推动读者多读纸本图书,但更需要用读者青睐的方式来推动其便捷地阅读到经典作品的内容。当前社会的经典阅读状况不理想,并非是因为缺少优秀的阅读内容,也不是因为缺少推荐书目,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适应读者阅读心理与行为习惯的、便捷而全面的智慧型移动数字平台。

  根据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口引:截至2015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适应这一形势,各类相关机构已涉足移动阅读市场,开发研制出相应的阅读平台。目前,移动阅读平台主要由三类主体创建:电信运营商平台(如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阅读、中国联通手机沃阅读)、电商平台(如当当、京东、淘宝)和内容商平台(如云中书城、九月网、大佳网)。这些移动阅读市场占领者在用户数量、平台适应性等方面颇具优势,但是从内容来看,消遣类大众读物为主体,并不利于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及读者的精神成长与人格之养成;且该类平台提供的是收费阅读服务。

  鉴于目前的数字化阅读趋势,有些图书馆、书商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努力。上海图书馆应对数字化阅读浪潮,研制了基于元数据整合的“市民数字阅读”平台。该平台的架构分为三层:底层负责管理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中间层由平台的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元数据整合、全文检索、版本控制、数据统计、接口管理;前端主要用于电子书的展示,并适用于不同的展示媒体,如网站、APP与微站Ez03.平台主要提供面向大众阅读的通俗类资源,包括30余万种电子图书、1500余种电子期刊、500余种电子报纸及10000种网络文学。该平台提供了简单的检索功能和分类浏览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利用移动设施免费阅读合乎版权要求的书刊,但是个性化功能、交互功能均有待提升。超星公司面向高校推出电子书APP,读者扫描安装该APP后,即可在移动终端浏览(热门图书浏览、分类浏览、书友上传图书浏览)、搜索该机构提供的电子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展示在首页,阅读过程中可添加书签,也可以上传自己愿意分享的图书。这两个平台的内容侧重于大众数字阅读,智能型推荐及社交化阅读功能均有待加强。2016年4月23日,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平台,内容覆盖了中华书局历年出版的经典古籍的点校本,会员可进行阅读全文、做笔记、分享页面、检索、查阅联机字典、换算纪年等操作。该微信平台可谓是古籍与移动平台结合的有益尝试,对图书馆创建公益的、具备智能推荐及更丰富的社交阅读功能的经典阅读推广平台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综合已有的阅读平台的情况,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精神成长及人格养成的角度,或是从公益的、智慧型平台创建的角度,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推广方面还需要开展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以文化传承、人格精神养成为旨归,适应当下数字化生存一代的阅读特点,研制具备异构经典资源整合机制、多维分类浏览机制、问题导向式的搜索机制、个性化智能推荐机制、灵活便捷的交互机制、兼容多种移动设施的公益性经典阅读推广平台,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有力举措。从推广经典、用户使用的角度,平台的体系架构、展示内容、功能机制、显示界面可作如下设计。

  3.2.1体系架构

  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的体系架构(见图1),可以设计为三层:底层为经典资源管理层,汇集、管理来自于电子图书数据库、网络及图书馆数字化的经典图书;中间层由元数据整合、版权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接口管理、用户身份管理、虚拟交互社区、浏览模块、检索模块、推荐模块等功能支撑模块构成;上层为适应于网站、APP、微媒体等的应用展示层。

  3.2.2内容选取与描述

  平台的内容构成须遵从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建设宗旨。因此,平台展现的内容必须是经历时间检验、历史文化价值已得到公认,且对于民众人格及精神成长能产生正向影响的经典图书与相关的导读评论性读物。王余光先生认为经典“需要具备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三个因素”,所^影响力体现的是作品内容的吸引力,历史性指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久而不衰,广泛性指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基于此,平台内容的遴选可以遵循两种路径:①搜集整理历史文献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研制的推荐书目,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来精选一批对于文化传承及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②对图书馆的经典馆藏借阅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产生一批经典书目。

  经典推广书单确定后,一方面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来获取全文资源和解读、注释性资源,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揭示、浏览检索、推荐、交互机制,以方便读者找到及阅读所需的经典。为整合异构来源的经典资源,并实现多维展示与浏览,需创建适宜平台功能的经典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

  3.2.3功能机制

  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的功能,主要着力于帮助读者发现所需的经典资源,并提供交互机制,以便其理解经典所承载的思想与精神。从经典发现的角度,平台需提供浏览、检索及个性化智能推荐机制;从交互的角度,平台需支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评价、写书评或读后感、与人讨论等需求。

  经典资源的浏览,需支持下述方式:①基于统计排行的浏览,包括基于推荐排行的浏览、基于借阅统计排行的浏览,以及基于评论次数统计排行的浏览;②基于分级阅读目录的浏览,亦即根据分级阅读目录,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推荐适合的经典图书;③基于年代的浏览,即按经典写成的年代来分类浏览的方式;④基于学科主题的浏览,即根据经典所归属的主题范畴来浏览。

  经典资源的检索,除设计常规的作者、题名、出版社等常规检索途径外,还需要实现“一站式”发现功能,使读者能检出含经典著作、解释性作品、评论文章等全面的检索结果,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经典。

  个性化智能推荐功能是智慧制型系统的典型特征。因此,智能化的个性化推荐机制设计是构建新型阅读推广平台的关键。新型的阅读推荐机制应结合文献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多重设计:

  (1)基于统计的推荐。①大师荐书,指基于推荐书目或名师荐书的统计,进行排行推荐;②借阅排行,即基于经典借阅记录的统计来推荐;③热评经典,指基于有效评价次数的统计来推荐。

  (2)基于读者身份信息、信息行为习惯的推荐。①根据读者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为其推荐适读经典;②根据读者浏览、检索、借阅、评论等记录进行推荐;

  (3)基于虚拟阅读社区书人关系的推荐。①读此书的人同时也在读的书的推荐,也即为读者展示读他正在读的某部经典的人也在读的其他经典;②好友在读书的推荐,展示读者选择的阅友正在读的经典图书;③相同兴趣者在读书推荐,展示与读者兴趣爱好相同者在读的经典著作;④基于读者添加标签的主题标签云展示推荐;

  (4)基于分级阅读推荐书目的推荐。即依据教育学和文献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推荐适应不同年龄阶段阅读的经典图书;

  (5)基于心理及精神成长需求的问题导向式的推荐。即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文本挖掘、聚类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针对读者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的心灵困惑问题,推荐相应的经典图书或多媒体资料。

  同时,系统会基于借阅数据以及经典、推荐人、借阅人之间关系的聚类分析,来改进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智能推荐效果。

  在平台的交互机制方面,根据阅读过程的相关情景,如借阅、写笔记或摘录、发起或参与讨论组、写读后感或评论、查阅相关评论并评价、加标签、分享到社交网络、看哪家图书馆有纸本馆藏、看购书信息等,来设计经典阅读社区的交互机制。平台的人书交互功能机制见图2.

  3.2.4界面设计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平台最基础的界面为用户进入界面和经典资源展示界面。

  (1)读者经过简捷的身份认证及兴趣主题选择后进人平台,显示界面包括工具栏和展示界面。工具栏包括搜索框、分类浏览、分级浏览、活动与简讯、阅读圈(好友、讨论小组)、我的空间(包括个人设置、阅读笔记、书评等)。展示界面显示:①我喜爱的经典;②大师荐读;③热读经典;④疗心经典;⑤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⑥好友在读;⑦热点讨论组;⑧热点书评。

  (2)在具体经典图书展示界面,要展示的内容为:①书封;②出版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丛书项等;③内容简介;④读者添加的标签;⑤该经典著作的解读、注释性作品;⑥讲解该经典的多媒体资料,如名师讲授的多媒体资料、相关影视作品等;⑦喜爱的经典、星级、标签、书评、评论、分享,以及读者对于书评及评论信息的评价;⑧在读/已读人数;⑨相关讨论组;⑩图书馆/书商链接;⑥喜欢读此经典的人在读经典的展示、推荐。

  3.3活动设计

  范并思教授认为阅读推广现已发展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推广经典阅读,一方面需要专门的场所来营造阅读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当下移动化阅读的趋势,创建智能移动经典阅读平台。另外,还需要设计常规的互现互彰式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来持续拓展及深化社会经典阅读。伴随着阅读推广遍地开花的发展形势,展览、竞赛、阅读研讨沙龙、多媒体赏析、论坛报告等已成为成熟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各图书馆在举办读书月等活动时,往往会围绕特定主题,立体化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其中的佼佼者,无疑是那些经过深思熟虑进行顶层设计,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品牌化运作的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创建以“闻学堂”为名的传统文化推广空间,并创建“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系列品牌活动项目,持续常态地举办立体型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从既有案例来看,制度化、品牌化地规划及实施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是经典阅读推广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

  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实施流程包括:①主题策划;②制订活动方案,包括明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及日程、宣传途径、成员分工等;③活动实施;④成效评估与总结。活动的主题要紧紧围绕经典阅读推广的精神内涵来确定,同时也需要与特定的文化节日、社会文化现象等关联起来。活动内容则可充分挖掘馆藏优势与读者数据,以及馆员的能动性,来策划有充足数据及资源支撑的特色活动。根据读者对经典平台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展开相关的评选活动,如根据借阅、摘抄/书评数据来评选经典阅读之星,根据用户对书评的评价数据来评选优秀的经典书评人,根据发起讨论组数量及发言活跃情况来评选经典讨论意见领袖等。典推广馆员则需要充分发挥智慧与创意,与学院合作开设经典阅读课程,组织策划主题展览、经典影视资料展播、读书会、论坛、真人图书馆、书评竞赛、图书漂流等形式立体的经典推广活动。

经典好书推荐篇4

  语文学习说到底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那么,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语文素养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一个学生的文学底蕴,写作功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品质,道德修养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等等,都应该归入语文素养的范畴。从我给它划定的范围可以看出,其中的每一项都不是靠突击学习就能够立刻获得的,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靠长期的熏陶和影响,这正是语文素养的特征所在。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有没有什么捷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随便翻阅一下高中语文教材就会发现,虽然文言文的入选比例有所提高,但白话文还是占据着无人能媲美的地位。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白话文教学,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到处是说现代话的人的世界里,这是我们与人交流的需要,但我一直在心里坚持着这种观点,那就是白话文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力。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力,必须重新回归到对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习诵,既加重文言文的分量,文言乃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精华之所在,诵读理解了经典,也就从根本和源头上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地位究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诵读经典既了解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又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和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文言经典都是名篇佳作,是千古文章的典范,不论从遣词造句还是构思行文,都堪称楷模,诵读经典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民族词汇中的精华,更教会了他们写作的方法。再次,诵读多了,既可以增强语感,又锻炼了大脑的灵活度,同时又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思想的启迪和品德方面的熏陶,这样一举几得之为,难道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选择吗?文言文学好了(这里的文言文当然包括古诗词、赋等),再学习白话文岂不是小菜一碟?难道还是什么难事吗?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中老师教学经验总结,高中老师
    下一篇:教师党员公开承诺书,教师党员承诺书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