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无机化学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3日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篇1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先对原有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对于基础模块和提升模块的实验,保留了原有的经典实验内容,如基本操作实验、化学原理实验、定量分析实验。对于创新模块实验,将原来无机合成和提纯实验与分析测定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比如将硫酸铜提纯实验与铜含量测定实验整合,碳酸钠的制备实验与碳酸钠含量测定实验整合。其次,引进了一些贴近生产实际和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实验。比如,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离与鉴定等。

  二、建立小组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近年来,关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各高校都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问题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多层次互动型教学模式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全面开展面向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把课程学习由课上延伸至课下,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是目前大学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为了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我校实验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从实验预习、实验原理讲解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上。

  1.课前预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预习不积极,走过场,常常把实验教材的内容抄到预习报告上应付了事。由于没有深入思考,对实验原理没有深刻理解,因此难以达到预习的目的。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后,小组成员都积极合作,查阅文献,讨论学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反复演练自己的讲解内容,同时对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分工负责准备解答。这种带着任务去准备的预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齐头并进,大幅度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2.课上学生讲解和讨论

  课堂上,主讲小组推举一人用10-15分钟时间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同组成员用10分钟的时间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这种互动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只有做了充分准备,讲解的同学才能准确地表达,其他小组的同学才能提出问题。老师对各小组表现的点评,更是激发了各小组深刻探讨实验原理和开展实验方案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如在讲解元素性质实验时,各小组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充分讨论每一个反应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各种产物鉴定的方法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验中知道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才能被发现,并通过思考找出原因,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根据不同实验模块的不同教学目标,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课开课初期,学生提不出问题,找不到分析问题切入点,不知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验中应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进行具体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创新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3.实验操作过程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首先要演示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没有规范的基本操作,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在基础模块实验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基础,规范操作是关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第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大一学生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有:不会拿滴管,经常倒置,滴管伸到试管里,试剂用量普遍贪多,移液管用拇指操作,滴定管读数不是俯视就是仰视等等。同时还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如实验仪器随意摆放,实验台面又脏又乱,实验操作手忙脚乱,实验记录随意记载到纸片或书上等。针对上述问题,第一阶段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规范的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后续模块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使规范操作固定下来,并指导学生注重细节,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自己的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形成实验结论。过去学生对实验结果讨论不重视,做完实验就完事大吉,也不管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甚至抄袭他人结论。采用课后小组讨论模式,一方面,学生有兴趣比较各自的实验成果,在比较优劣的过程中对实验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能够对实验中的正常和异常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

  5.教师评价

  在实验课程考核方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制定了实验课程考核标准,引入了小组学习奖励机制。比如,实验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内容。实验预习的评价主要根据小组讨论环节和预习报告书写情况给分,规定凡是被小组推荐讲解实验、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奖励加分,小组学习表现突出的小组集体得到加分。实验过程的评价采用扣分法,也就是先给每位同学实验过程分的满分,实验中如果发现问题,老师提出后让同组同学互相讨论纠错,每一位同学有两次纠错机会,第三次再错就会被扣分。实验报告分是根据报告完成情况给分。平时成绩采用上述评价措施,使学生重视每个实验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在实验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验硬件条件有限。比如,由于实验室不足,实验班实验往往与普通班统筹安排,因此难以保证所有实验按预定实验模块顺序进行,也难以保证对实验班学生开放实验室做探索实验。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大对实验班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采取优先安排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等措施。其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模块的比重。另外,实验班的师资建设也亟待加强。目前,教师对实验班教学认识不足。比如,对实验班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模糊,教师参与实验班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等。对此,学校应及时对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实验班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便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学校对实验班教学也要建立考核和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班教学改革,提高实验班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篇2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7-00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篇3

  【关键词】无机化学 微观理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3-01

  对于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来说,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看不到、摸不着,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学习方法不够完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难度。如何把如此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对于宏观世界来说,由于物质的结构和构成不同,所以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丰富的客观世界。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而分子又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原子构成。如果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就要对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也就是对其微观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因此,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知识是无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起到了铺垫作用,要在教学和学习中给予特别的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院校无机化学微观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重视微观理论科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

  对于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部分,由于新概念比较多,而且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等的认识和模型建立的过程的学习,通过对微观知识和理论研究发现的过程[1]。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如何是发现和研究自然的,从而能够从更深的层次来领悟微观原子的结构知识在自然科学研究发现中的重要性。原子的结构模型是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识,从自己的推测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微观结构模型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不同认识,人类对原子的结构认识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近代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过程使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战胜自我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因为每种理论的和建立都体现了人类的努力。在微观理论中的每个发现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强调不怕困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向前辈科学家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信心。通过在课堂中讲述科学家研究发现微观世界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对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的学习充满信心[2]。在科学家研究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微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足够的信心,使学生能够相信可以学习好这部分知识。

  2.重视多媒体工具在无机化学微观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中,常常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这种方式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特别是在作图的过程中,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图形占用的时间更多,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够好,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这部分知识来说,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在中职院校得到了普及。多媒体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形象而真实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展现出真实的微观环境和图像,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微观粒子产生立体感,能够认真的学习到物体中的原子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微观知识产生形象和直观的印象,而且通过声觉和视觉的刺激作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4]。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微观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课堂变的活泼有趣,而且也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在教学中重视类别的方法。

  类别作为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无机化学描述微观世界时也可以使用。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原子结构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可以把原子结构中原子核比喻为放在一个足球场中的苹果,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其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大小比例。又如在讲解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对器壁所产生压力的知识时,学生往往对这一结论很难理解和接受。老师可以举例就像大量比较密集的雨滴不断的落在的伞面上时对雨伞所产生的压力,这些压力就比较形象直观了[5]。这种现象可以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过渡和迁移到分子运动的知识上。在微观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恰当的类别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无机化学作为中职院校化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学习结果对于后续的化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微观理论知识作为无机化学中承上启下,和现实宏观世界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化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的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化学知识,对化学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陈春霞,彭进松,曹晶晶等。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的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91-92.

  [2]文君。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5):453-454.

  [3]吕继红。中职《无机化学》教学有效策略刍议[J]。家教世界,2013,(04):228-229.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篇4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摸式。

  0引言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口蛇ru比vis功)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非常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1学习观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基础上的。它批判行为主义的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真理的做法,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都取决于每个个体自己;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为了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理解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1.2师生的角色定位

  1.2.1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人学习情景中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1.2.2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愈义。为使学生对知识愈义的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引导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3教学棋式与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它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设计的,为此,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它有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人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正如船舶抛锚了,船员必须亲自下到海里去游泳),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它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随机进人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多次进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人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人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

  如何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何处理教学质量与额定课时的尖锐矛盾?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我们认为,在化学知识的英文表达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阅读和写作,其次才是听和说。因此,我们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化学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听和说问题,再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认真阅读英文化学教材并训练专业英文写作。下面仅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章及其中的“多电子原子”一节为例,介绍如何采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前提主动建构化学的双语知识。

  (1)胳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见图1、图2)。让学生沿着这些知识脚手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进人情景:我们预先编写好上述概念框架式的无机化学英文精要资料,在课堂上把无机化学的系统知识用中文讲透,并用英文板书出授课提纲和化学专业术语,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引人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课中、课后自主学习。

  (3)独立探索:在给定学生专业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及中文教材上掌握的化学背景知识,借助于词典独立探索化学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澈果评价: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评价。可用英文布置和完成作业,用英文命题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检查、督促和巩固学生学科知识的双语学习,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

无机化学论文范例篇5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它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反应。纵观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充满了大量的意外发现。早在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首次合成了金属有机铂化合物。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其在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涉猎这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金属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这也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1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之一,通常是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无机专业和有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较深,特别是一些理论需要借助无机化学理论来理解,同时也要有机合成功底,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正确掌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有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合成策略及无机化学中的各种配位场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十八电子规则等。因此,通常高校在制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会首先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而金属有机化学作为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本科生对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和相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可,这能为他们今后考研打下基础。而对培养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金属有机合成及金属催化专业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增强该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基本的理论讲解,如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等,以及不同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金属有机化学的物理测量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及生物方面的应用,向学生讲授完这些知识后,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素质;(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该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实验技术,如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等;(4)使学生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方式,金属配体的配位类型及一般性质;(5)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所发生的反应;(6)掌握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反应以及插入反应这些典型的反应类型;(7)掌握均相催化的机理,包括烯烃的异构化、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偶联反应等反应类型;(8)熟练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相关应用,如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碳氢键活化及金属有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3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讲述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选定好一本教材,目前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很多,最近出版的是宋礼成院士和王佰全教授编写[1],这也是目前关于金属有机化学教材中最全面的教材。确定教材之后,形成各位教师独有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和探索,在此,我通过浏览文献、并结合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过程中的心得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要求,对金属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通常喜欢老师给他们讲解关于某个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归纳性及总结性的反应类型、机理及相关应用。形成系统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抓紧教材中的一条主线。;灵活运用即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

  二、强化和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弄懂了基本理论,这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其基础知识分为两大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测量该类化合物在材料,催化剂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2]。

  三、注重基本问题及金属有机专业术语的讲述。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的问题及专业术语。基本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反应机理的讲述,如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机理,亲电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插入反应机理及复分解反应机理等,这方面的教学,不能强迫学生去记忆,而是提醒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反应能够抓住反应的本质。而对于金属有机专业术语主要可能涉及一些人名反应以及反应机理中描述的专业术语,有时描述金属配体多重键,如卡宾和卡拜等。四、借助现在教学技术为教学手段,启用网络教学模式[3]。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画图和反应图示以及反应机理的描述。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担任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可以是有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也可以是无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但必须在金属有机方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教学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全国一流的高等学校为地方院校输送了大量金属有机化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壮大了地方高校金属有机化学的教学队伍及科研队伍,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地方高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程,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两门专业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重视和发展这门课程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礼成,王佰全。金属有机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高伟,伍乔林,罗旭阳。《金属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学刊,2016,14:66-67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义诊活动总结范例,义诊活动总结
    下一篇:运动会跳远加油稿,跳远加油稿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