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项目管理课程,项目管理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4日

项目管理课程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双语教学 教学设想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其他事务已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中作用日益凸显,就像是第二语言。目前,高校普遍开设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英语课程,也逐步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及全英语课程,其目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强、范围广的专业,尤其是在国内建设企业走国际化战略下,需要大量的既懂专业,又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选择。而《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课中,《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进度、质量、费用、环境、风险、合同、资源、综合和收尾等等方面的管理。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阐述如何管理一个工程项目,包括项目的开头到结束的管理全过程。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涉及四个大的平台,分别为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建筑技术,这四大方面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小、独立性较大,而《工程项目管理》一方面把四大方面的课程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系统,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主干,支撑四大类的课程。如果把工程管理的课程比作一个树的话,《工程项目管理》是主干,四大类课程是分支,相关的课程为树叶。

  选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综合性带动作用,对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完善,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1.接触和学习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前沿知识

  双语教学通常使用的是外语原版教材,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国际上的较为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前沿的专业管理知识,补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一些空白,同时在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比较中了解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差异,更多的接受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

  2.培养涉外工程的项目管理人才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和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状况越来越多,也就是项目管理的中外互融越来越多,从而需要越来越多的涉外项目管理人才。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能力,并借助于外文教材直接快速的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规则。了解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管理体制、规范惯例。培养具备专业的国外项目管理知识的人才,迎合国内许多建设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人才需求的渴望。

  3.为应用于国内项目管理做准备

  国内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相对较晚,还不健全和完善。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许多建设公司参与进国内项目建设的竞争中来。国内建设公司要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保持自己的优点方面,还要引进国外项目管理的长处,因此需要懂国外项目管理的人才对公司的项目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双语教学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知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公司提前培养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内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化合作做准备。

  4.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项目管理的专业外语。外语学习经过一个持久的过程,才能提高相应的外语能力。而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持续地学习外语,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外语的很好的平台,而且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外语专业词汇,为项目管理的海外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

  5.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工程管理的教学已有国内教学的体制,但相比国外,该体制相对滞后、比较传统,完全还是填鸭式教育的模式。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元素,使教学拥有素质教育的韵味。而且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供学生的更多的学习途径,综合地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双语教学,逐步探究教学的新举措,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三、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设想

  1.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成功的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原版的工程项目管理教材作为外语教材。国外教材的排版、内容的可理解度、风格都跟国内的教材有差异,在众多的教材中,选择外语教材时要考虑其的内容的全面性、前沿性,同时语言理解的难易要尽量符合学生能力的要求,难度应该在学生外语能力能够承受上高出一点水平,必要时可以对教材进行修改,但不能改掉原来的知识内容和专业风格,只是对比较难的部分修改。

  2.教学体制的灵活设计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多,而且双语教学要实现学生在言语和知识两方面的掌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是很不易的,如果只是短时间仓促地教学,完全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形式,沦为仅是翻译课程。因此,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学时应相对多一些。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1)逐步渐进

  用英语开展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克服言语和知识两方面的难关,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不易,而且,在外语环境不很充分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双语教学的开始,以英语讲学为辅,中文讲学为主;在单词和专业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英语讲学逐渐增多,中文讲学减少,用来解释比较难的知识点和专业词汇;再当学生都适应英语讲学之后,英语讲学应该是主要手段,中文讲学作为辅助手段。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参杂外语基础能力的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循序渐进,在学生外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完全适应英语教学时就开始全英语教学。

  (2)视频教学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教学生知识内容和英语词汇,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往往效果不理想。本身知识内容在学习时就感觉枯燥乏味,在缺乏想象力和实践操作下,学习的知识很多都不能掌握。因此,可以加入视频教学,把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视频参杂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视频和讲解结合,使学生更能掌握知识。

  (3)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忙于知识和语言难关时无暇顾及掌握多少内容,往往不能系统地理解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国外项目管理的操作和进行的过程,辅助双语教学,使双语教学不会枯燥,而且学生能更好地熟练国外的项目管理过程。

  (4)互动式教学

  英语教学应该能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来,不仅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要学生提出问题。在互动过程中,尽量用英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4.课程考核

  考核双语教学的质量,不能仅从单方面入手,而应该从综合的角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应采取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其考核的内容不能太难,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知识内容。专业外语能力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平时的听说读写,还要考核学生在过程项目管理文章的写作上。实际操作能力是考核学生的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完成项目管理的从头到尾的项目管理设计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应急措施。

  5.教师队伍建设

  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水平高低。在引进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应该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制定双语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可能的情况下,派任课教师出国交流,提高其自身的外语能力,直接从国外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采用引进出国留学人员的方式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四、 总结

  工程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不仅培养涉外工程管理的人才,迎合国内建设公司进军国外项目管理的市场人才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工程管理开设双语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其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应该成为双语教学的首先试点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k20120303、k201203007.

  [参考文献]

  [1]严建渊。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2011,09(12):48-50.

  [2]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3]吴宇蒙。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2):206-207

  [4]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69-70.

项目管理课程篇2

  卓 娜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5

  【文章摘要】

  企业管理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校所设置的教学目标, 探讨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高,学校的毕业生无法与社会接轨,学校人才教育培养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课程问题,所以学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管理课程也在面对着同一情况。

  1 项目化教学法的简介

  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方法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轴线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克服了传统上课的沉闷无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他们的求知欲。这种授课方式老师不再是主导,角色的转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2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授课中注重理论的比重大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现在在老师的授课方式中, 大部分纯讲理论知识,很少老师把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到自己的教学规划和设计任务中。这种授课方式不符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并且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了解理论,没有实践技能,不能胜任社会的工作。

  2.2 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企业管理的老师大部分采用的授课方式是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它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这种案例式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经典的或者是著名企业的案例,这与毕业之后要从基层做起的学生来说,所设置的环境不太适应。另外,采用在课堂上讲述案例,阐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不如去实体企业所感受的和学到的更深刻, 这种做法犹如纸上谈兵。

  2.3 学生求知欲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

  企业理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觉得它特别抽象,就直接放弃了对它的深究; 更有的学生认为,毕业之后要去基层工作,这些东西与他们无关。另外,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待于改变。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似乎是亘古不变的授课方式,这种长期的授课方式使课堂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最后,学生们的学习理念也不是很正确。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把老师当成知识的宝库, 唯老师是从,老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最终造成了学生到单位之后一问三不知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求职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和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落套的考核方式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依然采用落后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旨在考查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企业管理课程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考核方式是与社会要求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点背道而驰。

  3 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管窥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的目标,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

  3.1 注重实践

  虽然企业管理课程是具有文科的性质,并且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实践性强也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实践性强才能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另外,我们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度研究, 找出本质,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丰富教学授课方式

  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教学授课方式的改革。毕竟,教学授课方式是企业管理

  课程的一大部分。我们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来作为我们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不仅要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教学外资源来进行授课,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这种方法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激励他们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将模拟教学引入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方式之中,在这过程中,完成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 进而了解知识和锻炼技能。

  3.3 转变教师观念

  一门成功的课程讲解一大部分在于老师的功劳。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中, 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老师要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而成为了组织者、监督者协调者。这种转变也将不再是之前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另外,讲授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明白三尺讲台不再是自己施展自己空间的永久舞台。作为老师,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走进企业,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实践作用于理论。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老师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3.4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了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改革中,要摒弃原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平时成绩里涉及到的因素有:考勤、上课发言情况、作业的质量、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这种方式缩小了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通过这种计分制,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4 总结

  教学水平是一项综合指标,涉及到的因素不胜其数的。总的来说,这些因素与教学水平之间呈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以及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实践性强、综合的素质人才。

  所以,在企业管理这门学科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法来解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风雷, 段志强。 项目教学法在餐饮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2012,20(4):42-43

  [2] 郑雪莲。 项目化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27-28

  [3] 潘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基础课《大学语文》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7) :46-47

项目管理课程篇3

  从定义来看,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

  项目管理则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如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等大型的建设项目,还有很多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小型工作,包括开发一个新产品、一个市场的运作活动,都被看作是一个一个的项目。项目管理就是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保证目标的实现,这里除了要求结果的成功,更强调了方法的合理性。所以除了绩效,项目管理还要考虑时间和成本等等因素。整个过程中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从成功到成熟,从成熟到卓越。

  我读完案例全文,了解了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建设中进行的种种管理活动。由于项目整个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又由于一直有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充满了艰辛,而从实施的结果看,这是一次事实上失败的项目尝试。从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来看张之洞的项目管理过程,所谓的九大知识体系都得到了体现,但是都没有做好,成为一个 “教训”性质的项目管理案例。

  首先,我对案例进行梳理。从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实施、收尾这四部曲出发来看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一、启动

  1、建设汉阳铁厂的可行性:在洋务运动的大背景下,钢铁采取进口,总是受治于洋人,大清国迫切希望炼出第一炉现代化铁水。需求分析是可行性论证里的第一步,当时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朝廷计划要修铁路,第二个需求则是来自军方的。张之洞身为总督,用铁制品制造武器卖给下辖的军队。

  2、选择项目经理:张之洞选择了亲信蔡锡勇作为项目启动时的项目经理。蔡锡勇帮助张总督制订整个项目运作的章程,并开始了一些相关的前期工作,比如选地址、看材料、采购设备、组建项目团队等。

  3、设备材料:冶炼用的高炉中国无法生产,于是向英订购了铁炉二座。材料是铁矿石、焦碳。

  4、技术和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对于中国来说是缺乏的,从西方国家引进,中国方面可以匹配一些助手级的人才。从外聘到内聘到招聘,整个人才的梯队有了雏形。

  二、计划

  项目的整体规划:一开始就要做好计划,搞清目标。只有项目的目标明确,合理安排时间、费用、人力和其他资源,控制好项目的变更,这些是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案例中整体的计划比较复杂全面,要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到钢材厂都是其中的项目,这些需要好几个项目好几个阶段进行,铁厂项目是第一个项目。

  三、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最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大项目。其中包括领导的艺术,核心团队的建设,这属于项目中人的问题;然后是项目的范围,到底涉及到多大多深入的东西,还有就是最重要的质量保证;还有信息的通畅,资源的保障(采购或者自制)等等。光绪十六年十二月(1891年1月)铁厂基建动工,至1893年最后完工,中间已经开始了生产,至1893年的10月份机械设备安装甫毕,前后二年十个月。建成后的汉阳铁厂共有四个大厂、六个小厂。其规模居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此外,厂内还设有职工医院、技工学校。在实施上完成了预计的规划内容。

  四、收尾

  第一个项目还没有收尾就开始了第二个项目,也就是说第一个项目还没有来得及看到收益,就仓促开始了第二个项目。而且在第二个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融资问题”。

  我们审视一下这整个项目进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成本过高。原投资计划大大超出,财政拨款是一张空头支票。燃料从开平运抵,甚至从英国、德国进口,成本高昂。从海外招聘的技术人员工资奇高,造成人力开支大大超过预算。

  二是冗员太多,管理不善。从海外招聘的技术人员超过了当时需要的人数,管理人员大都是官员的亲戚朋友,招来容易辞退难。

  从项目运作的四步曲去看项目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项目从功能这个角度分开去看,从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这九大体系来对张之洞的项目管理过程进行一下分析。

  1、项目整体管理。整体管理就是包括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协调所有其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所涉及的过程。项目的主持者张之洞要从项目各类资源的整合、对各种条件约束的研究、环境是否适宜执行它等多个方面 来宏观地考虑,例如,铁厂所购买的设备是否就是合适铁矿石的冶炼,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汉阳铁厂是出了问题的,因为当时的铁矿石含磷量多高,而原来的贝塞麦转炉不能有效去磷,只有到了盛宣怀接手后才将其换为马丁平炉,解决了铁脆性过大的大问题。应该说,在整体管理方面,很容易有太多不合适的地方,一个问题考虑不到,就可能造成整体上的问题出现,必须

  慎之又慎。

  2、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的范围指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产生该成果需要做的全部工作,也是个全局变量,对于张之洞的项目来说,我们知道,其最终成果就应该是建造成一个具备生产能力的铁厂,而全部相关工作则应该有建造厂房、购买设备、聘用人员、以及运作整个项目的全部工作。项目范围是制定项目计划的基础,它包括用以保证项目能按要求的范围完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3、时间管理。拖期现象是让张之洞头疼的一个问题,由于铁厂开始并不会立刻产生效益,所以来自上面的拨款就不一定得到保证,再加上当时修颐和园的钱也占去不少,而工厂的耗费是连续的巨大的,于是,不断因为钱的问题而产生工程拖期的状况。

  4、成本管理。在汉阳铁厂这个项目上,张总督并没有考虑到成本。

  5、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的核心问题,质量控制要深入到每个与项目相关的人,要深入到项目的每个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每个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的控制。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指产品(或硬件或软件)本身应该具备的性质,还有项目执行和管理的质量。对于汉阳铁厂这个项目,项目管理的质量开始几乎无从谈起,只能生产出几坨没有用处的生铁的话,但是,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当时的发展,之后还是得到了一些重视,比如请盛宣怀来经营铁厂有了很大的效益,而这效益则直接来源于项目的质量。

  6、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晚清时期是及其缺乏的,通过内招外聘网罗了一批人才。对于一件事情来说,人才可以做到干净利索,而一般的庸人则事倍功半。张之洞在汉阳铁厂项目中就起用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为他工作,做到人尽其用。

  7、沟通管理。做项目就需要与客户接触,就会出现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谈判。双方都会为自己方的利益而进行讨价还价。与客户之间搞好沟通,是项目进展是否顺利的一个条件。张之洞并不是一个容易沟通擅长沟通的人,费了很多脑子来防范人际关系上的尔谀我诈。对待不想做这个项目的人的消极怠工问题,需要作为项目经理的人具备非常完美的协调本事,沟通中有许多的策略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目的不是坑害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达到双方事先确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些艺术手段而已。

  以上,我从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分析梳理了张之洞做汉阳铁厂项目的全过程,明白了掌握现代项目管理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张之洞来说,他希望能够多快好省地看到自己项目执行的成果,却因为没有一个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指导而不断陷入困境。拿时间管理来举例,我们现在有项目的网络图、甘特图、关键路径法、技术评审技术(pert)等方法,还有project这样的软件,所以在时间管理方面应该有了比较有效的手段。而在当时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难题。

  我查阅过项目管理方面的资料,其中我认为“项目管理16条至理名言”简单而又有效的把项目管理中的重点进行了强调:

  接受项目管理理论,并持续地运用它。

  采用促使公司向着成熟的项目管理发展的管理哲学,并将其传达给每一个人。

  在每一个项目开始时,制定有效的计划。

  在付诸实施时,尽可能小地变动范围。

  要认识到成本和进度管理是紧密相连的。

  选择合适的人做项目经理。

  向高层管理者提供项目发起人的信息,而不是项目管理的信息。

  加强直线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

  关注可交付成果而不是资源。

  培育有效的沟通、合作及相互信任,以实现项目管理的快速成熟。

  与全部的项目团队成员和直线管理层分享项目的成功。

  消除非生产性会议。

  应尽可能早而快地且以有效的成本识别并解决问题。

  定期测评项目进展。

  将项目管理软件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计划或人际关系技巧的替代品来使用。

  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让员工学习正规的、定期更新的课程。

项目管理课程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课程;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逐渐发展成为经济管理领域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如今,各大高校开始相继开通了《项目管理》课程,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从而使学生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把所学知识与《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项目管理》课程概述

  《项目管理》属于我国大专院校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业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既属于基础性课程,又属于应用性课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项目进度控制、工程项目策划、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成本预算和控制等相关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知识。通过实际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体系,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管理》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

  《项目管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而且跨多门学科,其不仅包括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而且还包括了管理科学、材料科学、基础数学、技术科学、建设法规、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对这些学科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具有较强的发展性

  对于《项目管理》课程来说,发展性是其比较重要的一个特点,其与工程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项目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校教育和各种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门学科,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项目管理》课程的发展。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实际上,《项目管理》课程并非单纯的理论学习,其最为关键的还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通过开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教师主要以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并以相关专业书籍资料为辅,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只是借助板书及PPT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虽然与一些实际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但是该教学模式过于抽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无法从案例中对《项目管理》课程相关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致使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能确保《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项目管理》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的《项目管理》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无法准确地把握《项目管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实践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非常强的渐进性和实践性,如果教师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教学,将无法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讲解,无法将其真正还原到《项目管理》实践之中,从而导致教学实践活动空洞与杂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课程具备非常强的时效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我国各大高校中担任《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师,教学观念普遍比较落后,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过程中相对比较传统和保守,无法更好地满足时展需求,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属于新兴的课程,要想更好地满足时展需求,一般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以更好地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为《项目管理》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时,侧重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打折扣,致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而且还会使学生无法把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无法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使用价值。

  四、《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由于受到全新教学观念的影响,《项目管理》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与创新,此时也需要对《项目管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项目管理》课程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其一般占总成绩的20%;二是对学生平时课堂发言及到课情况进行考核,其占总成绩的20%;三是对学生操作《项目管理》相关软件的能力进行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其一般占总成绩的20%;四是对《项目管理》团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按照团队各个阶段所上交的资料及成果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构建项目团队,更好地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演练

  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有6~8人即可,然后按照自身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项目,并确定项目的具体责任人。在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演练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紧扣项目本身,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第二,每一个项目团队中的成员都要按照要求来开展各自的模块,同时还需要做好与其他学生模块的联系,以确保项目团队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从而有效避免发生项目内容和流程混淆的问题。第三,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发挥协调与引导作用,做好相关信息的传达工作,及时告知负责各个模块的同学进行项目汇报PPT的准备工作。通过对《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开展,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当引入项目管理软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现状来适当引入一些与《项目管理》课程相关的软件,这样一来,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与《项目管理》相符的教学环境,而且还能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与控制,有效提高《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同时,在对《项目管理》课程进行具体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对项目管理软件的恰当引入,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来确保《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进行项目管理软件选择过程中,教师最好根据项目的具体规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从而更好地确保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软件实际操作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全真模拟,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项目进度、成本的全面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而《项目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为了确保《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与培训,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其次,需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体系,一般是以项目为中心来进行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时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各大高校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的对策给予解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实践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振。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4(5):38-39.

  [2]何焱。CDIO理念下《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4):165-166.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新入职员工心得体会,新员工
    下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表态发言稿,预备党员转正表态发言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