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4日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篇1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2008年第1期。

  三、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_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篇2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篇3

  [1] 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志文。 对民办幼儿园审计的延伸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22)

  [3] 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4] 黄丽。 女性职业发展自我阻隔因素量表的编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 刘玉清。 山西省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0

  [6] 程慧。 我国女性职业结构研究[d]。 北京物资学院 2009

  [7] 冉娟。 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 屈智芳。 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 郑州大学 2010

  [10] 吴康宁着。教育社会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1] 李静,马冬雪。 男幼师生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12] 赵琳。 高知女性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13] 李丽,蔡迎旗,张维春。 试论我国公办幼儿园的地位与作用[j]。 幼儿教育。 2010(z3)

  [14] 易丽丽。 “事业编”的诱惑究竟有多大?[j]。 决策。 2013(z1)

  [15] 傅跃琴。 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 重庆大学 2008

  [16] 邓利苹,黄德志。 男权文化的失落--沈从文《丈夫》评析[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7] _,徐祥运编着。社会学概论[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18] (美)孙隆基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9]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 妇女研究论丛。 2011(06)

  [20] 秦旭芳,谢果凤,沈文。 幼儿“入园难”现象透视[j]。 幼儿教育。 2010(36)

  [21] 金利杰,周巩固。 性别差异、劳动分工与阶级起源[j]。 历史教学问题。 2010(06)

  [22] jennifer sumsion。 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sues and case stud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 2005 (1)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篇4

  选取韩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届-届232篇毕业论文文后的参考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相应的类目表,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质量、著录规范等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参考文献引用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学生规范引用参考文献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三、研究结果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

  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

  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

最新论文文献研究法篇5

  庞德与中国诗歌

  1、研究目的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埃兹拉。庞德曾指出,意象是一种一刹那间呈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庞德在19提出的意象派诗歌三原则:第一,直接描绘主观或客观的“事物”;第二,不使用无助于表达的任何词语;第三,采用自然的乐句,而不是按照节拍的节奏;其原则与中国古典诗歌所提倡的凝练,要求诗歌写作简洁、清晰,不要多余的修饰物以及中国诗歌的音律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理论产生的环境,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意象派诗歌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选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埃兹拉与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为比较分析的对象,根据辜正坤提先生提出的诗歌鉴赏“视像美”以及王长俊先生提出的“诗歌美学”理论,比较鉴赏《天净沙。秋思》与《在一个地铁车站》诗歌“意象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意象派诗歌意象在情感和绘画等方面的差异,探寻庞德诗歌的“汉诗”元素,体会意象诗歌的魅力。

  2.国外学者关于庞德与中国诗歌的研究

  比较诗论

  诗歌美学

  3.国内学者研究

  中西诗论

  中西诗歌翻译

  株洲师范学院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王琳在《在中国的翻译和诠释》一文中从英语诗歌翻译的角度,对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的译文进行比较赏析,指出中国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存在着不足和误读,并对导致误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及诗论的影响反过来也左右了中国学者对庞德意象派诗歌的解读。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埃兹拉与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之作。本文根据辜正坤先生提出的诗歌鉴赏理论,比较《天净沙。秋思》和《在一个地铁车站》在视像运用上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意象在绘画、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探寻庞德诗歌中的古典汉语诗歌,体会意象派诗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brooks, cleanth。 penn, warren, robert。 understanding poetry [m]。holt rinehart;

  4th edition 1976.

  [2] caoxia, ezra pound’s imagism and that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j]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press, 。

  [3] pound, ezra。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m]。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8.

  [4] gao qingxuan, the difficulty in translating chinese poetry as exemplified by

  ezra pound。 [j]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1.

  [5] jones, peter。 imagist [m]。uk, 。

  [6] pound, ezra,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medium for poetry, city lights,

  san francisco, 1969.

  [7] rosenthal, m。 l。 the modern poet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8] shen, jing,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 chinese poetic image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j]。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ess, 。

  [9] william, pratt。 “ezra pound and the image” in ezra pound, the london years: 1908-1920, ams press, 1978.

  [10]陈明明。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兹拉。庞德意象诗歌创作技巧[j]。西华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z]。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12]曹霞。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j]。河南: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11.

  [13] 厄尔。迈纳,比较诗学[m]。北京:中英编译出版社,2004.

  [14]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吕敏宏。在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情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象派的创作原则[j]。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

  [16]徐福江。中英意象派诗歌翻译比较――以“in a station of metro”和《天净沙。秋思》

  翻译为例[j]。湖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7]徐水乃。比较在《一个地铁车站》与《天净沙。秋思》意象运用的相似性[j]。湖北:中南

  大学学报,。

  [18]孙媛。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试论庞德诗歌创作的意象叠加手法[j]。漳州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9]王长俊。诗歌美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20]邬帅。美国现代诗人庞德与中国古代诗歌[j]。文艺生活(文艺新论),

  [21]王佐良。英国诗史[z]。北京:译林出版社,。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邀请函的格式,邀请函格式
    下一篇: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简短,党的十二大精神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