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走进新时代,走进新时代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6日

本文目录一览:

★、走进新时代篇1

★、走进新时代篇2

★、走进新时代篇3

★、走进新时代篇4

走进新时代篇1

  广义上的红歌界定囊括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当下所有的健康进步歌曲及优秀民族歌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立至今,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岁月,从唱红歌、红色旅游到红色影视剧热播,掀起了一股股红色热潮,中国红歌发展创新模式引发了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红歌 音乐风格 演唱形式

  当舒心享受现代幸福生活的时候,你是否会在内心深处澎湃着一种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当看到那些经典战争图片时,你是否会在耳畔回荡起一段熟悉感人的旋律?改革开放的颂唱,时代前进的号角,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经历,那一幕幕永世难忘的生命瞬间,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细品那段红色岁月的同时,我国红歌的发展演化更值得大家共同关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大量红歌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发展和创新,和传统红歌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歌颂党、歌颂领袖人物、歌颂祖国这样的歌曲,以往红歌的歌颂过程基本上都是着重宏观、自上而下,为了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有一些口号的意味;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红歌渐渐产生了新的变化,红歌的创作内容由宏观向微观发展转变,开始变成了自下而上,强调每个具体的老百姓个体的感受,而且描写领袖人物的事件往往从微小的事情入手,小中见大,即使宏观歌颂祖国的歌曲的出发点也变成了祖国给我们个人带来了美好的归属感,超越了口号式的歌颂方式。

  第一,歌颂领袖的红歌在歌颂方式和角度上有了较大的创新发展。例如歌颂小平同志的《春天的故事》,它的写法就是小中见大。歌中并没有唱小平同志如何雄才伟略、指点江山,而是从描绘了一个小细节“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深圳特区的确立上看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整个中国改革思路的高瞻远瞩。接着“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进行深化改革,才有了今天经济的高速发展。《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没有沿袭传统红歌那种宏大的歌颂方式,而是用了典型的小中见大的创作方式,仅仅是在地图上的深圳这画了一个圈,但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成为了中国风雷激荡改革开放的一个起点,所以这种红歌的歌颂创作方式在当时是很有新意的,它创新超越了传统红歌的创作方式和歌颂理念。

  第二,歌颂赞美新时代的红歌在歌颂方式和角度上同样有了较大的创新发展。例如《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反映的也是强调个人感受的优秀典型,可以说它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我们看待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我们轻松感受到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热情,唱出了很多人对于祖国的心声。以往我们反映一个大时代的时候,都是歌唱江山、国家、领袖等宏观的高层面的内容,很少有从某个人的感受出发来感受个人和时代是什么关系及如何被感动。《走进新时代》恰恰就是反映了自下而上的这种感动。词中这样唱道:“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它完全反映了我们每个老百姓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幸福、自豪与满足。它不仅旋律优美,由于它强调个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唱起来感觉也比传统红歌亲切不少,更进一步拉近了个人和祖国之间的距离。

  第三,歌颂赞美祖国的红歌在歌颂方式和角度上也有了较大的创新发展。例如,成龙、刘媛媛演唱的《国家》就与以往歌颂赞美祖国的红歌不同。传统歌颂赞美祖国的歌曲多数是侧重祖国是母亲,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要誓死捍卫我们的祖国和家园,我们饱含使命感的同时缺乏必要的亲切感。而《国家》这首歌在没有放弃神圣内涵的同时加上了个人跟国家之间的亲切感。其实家往大处说就是一个国,国往小处说就是一个家,这个歌词等于把个人的命运、个人的坎坷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让个人和国家之间有了唇齿相依的感觉,这类红歌更具说服力和教育力量。

  第四,宏观歌颂抒发宏伟爱国之意,以小见大讴歌个人爱国之情,讴歌普通百姓,成为新时代的新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后,红歌更多强调了个人价值层面,从而迈出了一大步。与时俱进的红歌歌颂的不仅仅是国家领袖,普通老百姓和劳动者也进入了红歌的歌颂范畴。例如《好大一棵树》就是歌颂教师这个职业的优秀红歌,歌中把教师具备的高尚道德情操描写得非常到位,很好地把以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美好的词语给具象化了。

  新时代红歌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职业,普通百姓也是歌颂的对象。例如《爱的奉献》呼唤的就是每一个人的奉献与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所以,与时俱进的新红歌歌颂的绝不仅仅是领袖、祖国和党,它还包括每一个能够献出爱心的普通人。例如,表达海外华人渴望回到祖国、建设祖国的红歌《我的中国心》,就体现了非常朴素的爱国热情。“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它强调的完全是个人对祖国的爱和感受,即我是中国人,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我身上,我想念我的祖国和家乡,所以这首歌的传唱就更加广泛,感染人的程度就更加深,最终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新时代优秀红歌典型。红歌鼓舞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愿意绽放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的理想,从而帮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新时代的这些红歌作品事实上就打破了过去红歌自上而下、强调宏观、强调集体、较少重视个人价值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丰满、完善了传统红歌,所以这是新红歌在上世纪80年代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地方。

  第五,打破传统,作词上体现开放格局;创新发展,作曲上谋求形式自由。一首首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同样可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欢快、自由、流行等要素成为新时代红歌创新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一些流行歌曲完全可以成为红色歌曲;相反,如果红色歌曲创作成流行歌曲势必流传得更广,能获得更广泛的受众认知。例如高峰创作的《大中国》,这首歌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红遍全国,很多人都能轻易地哼唱出这首歌的曲调,感觉茶余饭后哼唱几句这样的歌别有一番滋味,轻松愉快间对于党和祖国的热爱遍布在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红歌的创新发展其实是解决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我们可以庄重地唱爱国歌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也可以很随意地在生活中将红歌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大中国》这首歌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爱国主义的红歌也可以唱得如此轻松、如此惬意。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很受欢迎,完全是从中国人的感受出发,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心里澎湃着一个民族共同发出的一个声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所以《中国人》成了人们共同热爱的一首红歌。《中国人》在内容、表达方式上和《龙的传人》有些类似,《龙的传人》从炎黄子孙的角度解析,把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凝聚在炎黄子孙的大旗之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龙的传人》,表现内容、表达方式和表现角度都更加多元化。

  总之,笔者认为真正优秀的红歌应紧扣时代的主题,所以未来的红歌应侧重向微观世界绽放,向忧患意识绽放,向未来绽放,这是未来红歌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红歌能够受到广大年轻人欢迎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罗家伦。中国人的品格[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走进新时代篇2

  网上声讨领导、老师的人格道德、教学质量、理论水平……

  网上质疑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配备

  网上不利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负面图片、文字

  网上公开同学的私人信件、个人隐私。甚至进行同学间的恶语相加……

  当网民通过互联网以不同的形式对学校教育进行积极或者消极干预时,一切封闭的、传统式的教育管理体制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面对网民的教育质问、教育讨伐、教育监督,作为学校教育的行政领导。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引导、如何利用网络呢?

  一、“举轻若重”,善待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

  网络民意固然可能掺杂许多无效、偏差、虚假甚至恶意的成分,但在更多时候、更多情况下,由于网络淡化了发言者的身份,消除了言论表达的顾虑,呈现个体间水平的、对等的互动形式,因而更容易发出近乎原汁原味的民意声音。尤其是来自基层和弱势群体的民意。更值得珍视。比如:

  堂堂省星级学校开办“实验班”,优秀的师资都配备到了两个“实验班”,我的孩子最多考到全市450名,我的孩子怎能进入“实验班”呢?这样做公平么?这不是逼迫我们把孩子转向外地的好学校么?

  帖子的发出者。对孩子上本地的重点高中忧心忡忡。这个帖子就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民意表达。如果说,当网上各种声音、信号、色彩争先恐后地掠过眼球和耳根的时候,我们需要举重若轻、在战略上藐视的话,那么面对非常真切而具体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又需要举轻若重了――要溯本求源,反求诸己。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如果网民反映的问题属于道听途说、“莫须有”的。还需要尊重吗?答案是肯定的。假传闻背后隐藏着真民意。按照舆论学的理论,传闻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模糊以外,还在于传闻所包含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意愿产生了冲击――要么是符合民意期待,激起了网民的共鸣;要么是违背了民意期待,引起了网民的集体反感。上述的家长反映学校办“实验班”的问题,即使子虚乌有。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在一些时期,一些地方,有的学校不就存在着违背教育公平的所谓“实验班”么?飞短流长不足为信,但是埋在学生家长心里的恐惧和忧虑都是切切实实的。

  教育是第一民生大事,我们要善待来自网络的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学校的一切现象和问题总处在社会舆论、公众评说的风口浪尖,面对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现实,如果我们是不谙互联网的“新文盲”,抑或缺乏积极应对的意识和能力,无形之中就会成为虚拟世界的靶标,也有可能因言行不当而陷入网络舆论的旋涡,以致唇焦口燥、精疲力竭,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网络恐慌”。

  事实上。教育生活中通常存在的师德不高、师能不精、师绩平平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也与学校封闭办学、广大群众参与办学程度不高、话语权不足有关。互联网的诞生恰恰给网民提供了一个与教育工作者对话、交流的广阔天地。可以预期,随着网民和一般群众参与学校事务、监督学校的意识和热情被唤起。随着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多,他们将促使学校教育不断地向开放型、服务型、民主型的方向转型,一种符合公民社会要求的、公民本位的新型治校、治教方式将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所以,尽管网络是虚拟的空间,但它是现实社会的折射。面对网民的帖子,我们应该从宽容宽怀出发,正确看待,正确理解。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尚且不能做到尊重与宽怀,那么,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因此,面对网络,我们首先应该举轻若重,善待原汁原味的民意民声。

  二、培育引导,让优秀“教育网民”不断涌现

  在网络系统中,一个论坛就是一个广场。而网民则是游走在网络广场上的形形色色的面孔。据笔者观察,网民的言论,有的是实话实说,有的是实话假说,有的是假话真说。有的是假话假说。不论何种类型的网民,其表达的网络民意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点。而作为一名有定力、有理性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本着引领培育的原则,不仅主动发帖,积极回应,用正确的思想引导群众,用坦诚的态度感动群众,还要有意识地培育网民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热情,对教育教学支持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从心理上将一批热衷教育发现和教育问题讨论的网民视为我们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战友”、“朋友”,并不断呵护、不断引导和培育,使之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你就能真正带出一批优秀的网民。

  这些优秀的网民,有的会像“啄木鸟”,为你发现校园问题;有的会像“马大嫂”,热情地关注校园教育;有的会扮演问题解决的“正义之师”。这样,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拥有了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对那些扮演着“啄木鸟”、“马大嫂”和“正义之师”的网民,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愿望,尊重他们的想法。也就是说,作为学校领导要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要及时引导,加强监督,做到善待、引导、培育――尽管他们可能会抓住学校的某些问题不放,并“穷追猛打”,其实,这也正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需的,我们无法回避和绕过一些教育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允许并热忱欢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如果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批热心的网民,他们不仅仅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对学校的教育监督,同时还会带动网民集体,促进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并长期关注教育发展与变化。这样,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者,还会担心积极的教育效应、良好的教育口碑不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听中么?

  所以,培育优秀的教育网民,应该从端正对待网民的态度开始。凡是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教育事件,都应被学校领导干部视为大事,而格外谨慎。以避免触发“口水大战”。对于校园建设、师资配备等重大问题,或许学校不能一下子解决。但我们也要让网民看到我们在努力,哪怕只是真诚地解释。也能让群众看出一种态度,一点希望,从而收获一份尊重,减少一点怨气,增添一点和谐。而对明显的涉及学生及家长利益的诸多日常问题,学校管理者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绕着矛盾走,推诿敷衍,听之任之。一次,网民反映我校存在着教师业余收费补课的问题,并言之凿凿:

  我的孩子在李老师班上,没有参加他的课外辅导班。课堂上。他从不提我孩子回答问题。据孩子说,经常被提问的学生都是课后到他那儿参加辅导的。我们夫妻双下岗……

  这位网民指责学校个别教师不提问、边缘化、漠视未补课学生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们首先在学校公开了学校师德建设上的“八不准”,对课后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纠正其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进行周日薄弱学科补课,学生申报,由年级组出面组织,费用由学校承担。我们在解决了网民所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在校园论坛上公布了相关 的处理意见和改正措施。网民们先是寂静无声地观望,继而群起跟帖,盛赞学校尊重家长的意见,积极为家长排忧解难。而对于这类网民的帖子,如果领导干部不重视,不能及时参与、回复,那么,就会形成网民“事件”,一所老学校也难免会面临“忧愁风雨”。一夜之间“淹没”在网民的口水之中。所以,任何时候,学校领导都要把维护群众正当教育权益、正当教育参与权利的旗帜高高举起,不能让网民的怨气形成危险的“堰塞湖”。这也正是培育优秀教育网民最好的渠道。

  三、主动参与,让教育教学空间更加透明

  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与管理透明的教育。我们可以设想,家长、学校和社会彼此之间非常透明,没有什么沟通与交流上的障碍。这样的学校将是一个怎样的境界?而网络的出现,为这种“透明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管理应该重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境,并为建立良好开放的、自由民主的网络语境而努力。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也必须主动“触网”,增强对网上相关情况的了解研究和反应能力,才能适应民意,进而规范和引导民意,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主导网上教育舆论方向。为此。我们就要主动“发帖”,善于“跟帖”。

  首先,要未雨绸缪,多发“宣传帖”。如果学校处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始终把学生的、教师的、家长的、社会的利益放在心中,为他们说话,网络就会成为自觉保护它的军团。这意味着对于学校来说,重视形象宣传。建设舆论阵地,做事情尽可能“雁过留声”是很有必要的。既然民主管理学校已为大势所趋,那么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悉可在网上说明它的目的、意义、实施办法、预期结果等等,以求得公众对“我们学校”的同体体认。我市的一所学校经常组织校外教育活动(这在安全教育被重视得异乎寻常的今天是很可贵的),学生家长非常支持。为什么呢?学校在网上口碑一直很好,什么事情他们都习惯于听取网上的意见。而且,他们每一次外出活动都有详细的计划,每一个细节都有具体明确的责任人,还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网络民意是富于感性的,网民们看到学校这么真诚、认真,个个都举起了绿灯。而学校一次次秩序井然、效果良好的活动组织,又奠定了自身与网络民意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

  其次,要科学决策,勤发“问计帖”。学校教育教学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根源在于学校的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上出现了问题。网络背景下,立足学校行政,我们应该尽力规避“不良信息”,即“不良现象信息”――网上负面帖子的出现,不是信息者存在问题,而是学校教育工作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学校行政人员要不断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的素养,一切工作要树立互相服务、互相帮助的思想,尊重师生的个性,本着商量着办事、民主决策的原则;同时尊重规律,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守住了这些符合公民社会要求的、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我们就会坦然面对目光如炬的网民。“身正不怕影子斜”,首先要正“形”,其次才有可能正“影”。一所学校被网民发帖指责,称其存在学生因午间聚宴喝酒,举止粗俗且上课迟到的现象。学校管理人员矢口否认,百般辩述,结果导致网上沸沸扬扬,群情如潮――网民们不仅把学校管理不力所导致的一桩桩事件都翻了出来,而且断言学校如此态度发展前景堪忧。时值考试、招生季节,这一件偶发的网络事件竟致使学校招生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几近举步维艰。所以,科学决策,实施科学管理,听取网民意见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如果这所学校做到了,怎么会出现不文明的现象?怎么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因此,新课堂背景下,我们还要跟上网络治校的新形势,利用好网络,有效地发帖、跟帖,依靠“民意”,问计于“民意”,这是和谐社区关系、为学校注入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校园辐射影响的重要渠道。网络民意能打“死”周老虎,能让“范跑跑”低头,学校工作一旦存在问题,如何能扛得起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网络“暴力”?我们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没有问题发好帖,出了问题跟好帖”。

走进新时代篇3

  云计算带来的变革

  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在发生一个巨大地变革,这个变革可能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巨大的机会,让很多行业的“巨无霸”也重新审视他在行业中的定位,我们看到从PC、服务器到应用基础架构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地变革。云计算绝对不是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厂家的事情,它是整个行业生态链重组、整个行业重新打造现有的系统,然后来充分利用这个架构的过程。

  谈到基础架构这块儿的一些变革,我们看到虚拟化已经被广泛接受,2008年的时候虚拟化占到整个工作负载只有25%左右,到今年已经超过了60%,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演化,预计会超过90%。

  当然这是一个全球的数字,那我们中国目前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我们首先要想好,不要一心只想到大踏步走到云计算,就像让一个只有5周岁的孩子去考大学一样,这中间会有巨大的问题,这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走近云计算的时候,第一步要走踏实。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那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不仅仅是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同时也要去虚拟你的可用性、虚拟你的安全,也就是意味着一切以硬件为主导的数据中心,要重新打造成软件为主导的数据中心。

  据统计,我们在IT的运算当中,硬件预算占65%左右,软件加服务大概只有35%左右。而全球的情况是相反的,这也就意味着要把我们的软件和服务做到65%,硬件只占35%。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数据中心的价值,把它的价值发挥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叫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你的数据中心全部要进行软件化,而软件将是它的核心科技。

  当然这对中国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知道我们的CPU想去超越英特尔和AMD几乎不可能;我们的大型服务器要超越IBM基本上没有机会;我们传统的操作系统要超过微软,基本上也没有指望。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要重新定义整个数据中心,要用软件去驱动,我们有大量的软件人才。因此,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价值,看到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走向混合云模式

  但云计算绝对不是我们走完私有云,把数据中心变成云就结束了,我们一直说云计算最终走的目标叫做混合云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到的云,今天走的方式一定是以共享方式来降低总体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写文章去诟病,现在马云构建的这个帝国,他并没有去用第三方的数据中心,在淘宝交易峰值时刻使用外部资源支撑背后的系统。我相信这种状态任何的企业都会碰到。

  比如我们购买火车票的系统,难道我们建的这个系统就一定要满足年关那几天的购票量、那几天的交易量所需要的系统吗?可能过了年关,你会发现我们有80%的计算资源全部被闲置放在后台空耗,并且还大量地耗费我们的电力,造成大量的管理难题,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在我们自己的数据中心?这绝对是应该要去走的公有云之路,绝对要走的混合云之路。

走进新时代篇4

  下行速率最高达到100M/秒,可以与光纤网络相媲美……

  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上观看高清视频成为可能,彻底告别恼人的马赛克和无尽的缓冲……

  这些令人振奋的元素,仅仅是中国移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向人们揭开的面纱一角。

  目前,中国移动TD-LTE试验网建设正在全国全面铺开,其中福建省拥有全国最多的TD-LTE规模技术试验城市。今年5月17日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更是在全省范围内同步开放了4G网络体验,越来越多的福建民众与4G来了个“亲密接触”,体验到了4G那令人咂舌的超快网速。本期就让我们一同走近TD-LTE,全面领略她的动人风姿。

  4G是什么?

  或许在人们的眼里,4G只是很抽象的概念,只知道它比3G高级、比3(3快。那么什么是真正的4G网络呢?简单说来,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中国移动4G采用的TD-LTE是由中国主导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在2(3、3G等通信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上。我国都扮演着学习者和跟随者的角色。而随着TD-LTE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定成为4G通信国际标准之一,这也意味着我国在新一轮移动通信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如今,在中国和全球产业的共同支持下,TD-LTE已形成由中国主导、全球广泛参与的产业链,全球几乎所有通信系统和芯片制造商都支持该技术。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则是,4G比3G更快了。与3G相比,4G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广覆盖、大容量、易兼容、移动性强等优势。业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3G提供了一条无线通信传输的“高速公路”,那么4G将是一条无线信息“磁悬浮”:

  ——高速率,比现在最快的3G速度还要快10倍。下载一部2.8G的大英百科全书仅需8分钟,一部700M的片子仅需2分钟,一首7M的高品质歌曲不到1秒。

  —低延时。扁平化、全IP化,通信时延大幅降低,可提供实时交互类业务。

  ——广覆盖,理论上可支持高达100km以上的小区覆盖半径。

  ——大容量,每小区至少可支持400个用户同时在线。

  ——易兼容。可支持不同频率带宽。包括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提供物联网业务。

  ——移动性强,可支持在350km/h甚至更快移动速度下的信号连接。

  4G时代看世界TD—LTE全球化进展顺利

  近年来。随着TD-LTE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引入TD-LTE网络,促使全球TD-LTE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国际化进程也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已运营了17个TD—LTE商用网络,40余家运营商公布了明确的TD-LTE商用计划,全球TD-LTE用户数已近300万。其中印度、日本、中国香港等市场已经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批TD-LTE商用智能手机。

  在今年2月于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由中国移动主导的4G标准TD-LTE受到多家国际厂商的热烈追捧。大会上,中国移动携产业链手合作伙伴展出了60余款TD-LTE终端产品和近20款TD-LTE芯片产品,其中包括多款TD-LTE“五模十频”终端。可实现全球漫游。

  如今,从全球LTE的发展来看,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在中国移动及其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努力下,TD-LTE已经构建起全球产业广泛参与、产品高度成熟的端到端完备产业链。网络系统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全球所有移动通信系统厂家都同时支持LTE FDD和TD-LTE,在被视为“瓶颈”的终端、芯片方面。TD-LTE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4G时代看中国我国将打造全球最大TD—LTE网络

  作为TD-LTE全球发展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了TD—LTE“双百计划”——在超过1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设TD-LTE网络,建设超过20万个基站,覆盖人口超过5亿,构建全球最大的LTE网络;采购超过百万部TD-LTE终端,不仅包括MiFi等数据类终端。还包括多TD-LTE智能手机,推动TD-LTE多模多频段终端尽快达到3G水平。

  目前,中国移动已在13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外场建设,部署了2万多台基站。除了先期建设的13个城市之外。从今年5月17日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开始,更多的城市汇入了TD-LTE的建设大潮,它们采用了更灵活多样贴近用户的方式——招募友好测试用户、广泛开展极速上网体验,展示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信息化应用……把今年“5·17”打造成了TD-LTE的“体验节”。

  4G时代看福建

  TD—LTE试点城市全国最多

  2011年以来,我省厦门、福州相继被工信部列入TD-LTE规模技术试验首批“6+1”和第二批“10+3”试点城市。而据福建省通管局传来的消息。泉州也将有望列入TD-LTE试点城市。

  继2006年成为国内首tlt:TD-SCDMA试验网试点建设城市、2008年首创TD无线城市运营模式之后,2011年3月厦门再次被工信部选定为国内首批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试点建设城市,以“探路者”的角色为TD-LTE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经过两年多努力。厦门4G网络覆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TD-LTE试验网已覆盖厦门岛内大部分区域和岛外主城区。2013年第二阶段4G试验网建设完成后,将可实现厦门岛内及岛外主城区4G网络全覆盖。

  为更好地将4G技术成果惠及于民。在2012年3月“数字福建”项目集中开通仪式上,厦门正式启动了4G无线城市建设,以岛内覆盖为契机,以点带面开展“五个一”应用场景工程。通过加快鼓浪屿4G体验岛、城市交通线、繁华商业圈、物流港口、CBD区域五个特殊场景的4G网络建设及应用开发,进一步丰富市民体验内涵,助推城市信息化发展。目前厦门4G无线城市每天可为搭乘BRT快3线的8万名乘客、15万名赴中山路休闲购物的市民、千余名乘坐游轮的“海上看金门”游客提供4G应用服务。

  厦门的TD—LTE试点开展地如火如茶,而福州的TD—LTE试点同样进展迅速。2012年9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通知,将福州(含平潭)纳入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城市,福州成为全国13个TD-LTE扩大规模试验试点城市之一。如今,福州4G网络覆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TD-LTE网络已覆盖包括福州二环主城区、闽侯大学城、平潭城关等区域,建设基站1100多个,基本实现规划区内高清视频实时点播“时时处处”清晰流畅。2013年下半年将启动4G网络扩大建设工作,实现含福州三环内主城区、百强县数据业务热点区域、一般县城LTE示范点以及机场高速的4G网络全面覆盖。

  2013年1月,福州正式启动4G无线城市建设,全面规划福州全区“商、旅、行、厅、校”LTE体验站点建设,通过对繁华商圈、旅游景区、绿色公交沿线、4G体验厅、大学高校五个特殊场景的4G网络建设及应用开发,进一步加快4G试商用步伐。同时,基于LTE的行业运用,包含LTE远程医疗、智能监控、即拍即传、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等创新项目也逐步启动。目前,福州4G试验网每天可为搭乘301公交车的3万名乘客、10万名赴三坊七巷休闲游玩的旅客、千余名至平潭海峡会议中心参会的商旅人士提供4G应用服务。未来还有望为乘坐“海峡号”往返两岸的乘客提供4G网络服务。

  4G时代看应用

  步入4G时代,更快的网速将带来更多超乎想象的应用,将催生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打破传统通信网络带来的业务拓展瓶颈,转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方式,促进城市信息化科技发展,呈现出一个智能高效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聚焦福建

  4G“千里眼”打造“平安空港”

  分亳毕现的高清画面,流畅的视频传输,在中国移动4G“千里眼”的严密监控下,无论是违章的车辆或是犯罪分子的可疑行踪均无处遁形,后台指挥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轻松掌握机场任何一个角落的实时动态……由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厦门机场公安合作打造的“平安空港应急指挥系统”,就是一项基于TD-LTE网络的创新应用。

  这一系统借助TD-LTE高带宽优势及高性能编码产品,可在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实现上行速率3M以上的高清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可提供突发事故现场音画同步、语音对讲、车载及单兵装备无线覆盖、前后端应急指挥通信等功能,有效提升了空港智能安防指挥和应急处置效率。

  噪音执法取证更及时权威

  作为全国首个将TD-SCDMA技术引入噪音执法领域的城市,厦门在现有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移动宽带技术在城市管理视频监控领域的创新应用。今年,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就携手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借助最新的TD—LTE(4G)技术上线了工地噪音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执法车上加装一个基于TD-LTE技术的高清探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控探头所拍摄的高清视频画面,通过TD-LTEI信号回传至流媒体平台,执法人员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就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实时访问,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取证的及时性和权威性。据了解。工地噪音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厦门城市管理的标准工具之一,目前已在累计超过55个工地进行应用。

  一个移动4G终端搞定赛事直播

  没有演播车,没有光纤传输,这就是未来的无线采访。新闻媒体通过一个支持中国移动4G网络的无线摄像机,每个摄像机内置一个4G模块或者配置一张4G上网卡,记者就可以直接把采访的现场情况发送到采集中心进行剪辑并。

  在今年1月5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期间,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就率先成功将TD-LTE技术应用于马拉松赛事的移动直播报道中,实现了马拉松赛事现场画面与媒体记者后端报道的即摄即传。流畅的画面与高清的画质,让人们看到了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光明前景。

  交通视频监控更高清更精准

  有了4G网络的超大容量和速度,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视频监控将更高清更精准,实时监控的同步性将大大提高,原来的图像传输延时过长、无法多路同时监控、集成性差等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有助于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

  随着4G时代极速网络的普及,市民登录福建无线城市群,即可借助交通实时路况查询服务。查看更加流畅的实时交通路况视频。还将能实现多路口同时查询。

  行驶的公交车上也能蹭网

  作为手不离“机”。“机”不离“网”的公交一族,现在,福州的林先生一坐上301公交车,就熟门熟路地搜索热点。连上4G网络。

  “只要在手机设置里打开WiFi功能,自动搜索到周边的WlFl热点后,选择接入CMCC-4G,随后打开任意网页点击‘立即体验’后就能完成4G网络连接。”如今,继厦门BRT快3线后,福州301路公交车上也开通了4G网络。而这也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同步开放的4G网络体验内容之一。如今,只要借助具有WiFi功能的手机或是便携终端,市民就可以在全省诸多4G体验点开始愉快的蹭网之旅,体验4G极速网络带来的畅受。

  旅游有了新“玩”法

  在旅程中,随时拿起手中的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丽,通过中国移动4G网络上传至微博或者博客。与朋友分享旅行的快乐……如今,在中国移动4G网络的推动下,许多来闽的游客都爱上了这种新颖时尚的游玩方式。

  在厦门篑筜湖景区,为了满足游客旅途信息分享及休闲娱乐需求。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在景区观光游艇上安装CPE设备,完成了篑筜湖游览航线的TD-LTE转WIFI信号覆盖,并结合免费认证方式,让游客可以便捷地体验4G无线高速上网。

  而在福州三坊七巷,游客可使用手机高速导览功能,通过三坊七巷的网页自助游览林则徐故居、冰心故居等名巷古迹。品味各个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就像携带贴身“导游”。同时,游客还可随意通过4G网络发微博、聊QQ、开网页,闲时还可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观看高清视频,彻底告别恼人的马赛克和无尽缓冲。

  他山之石>

  杭州:4G远程医疗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120急救车,是救死扶伤的重要保障,不过,受原有技术手段限制,抢救重症患者,从出车到送进手术室,最快也要近两个小时。而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每一秒钟都极其宝贵。

  日前,安装了4G网络远程医疗工作站的1 20急救车首现杭州。该工作站借助中国移动4G TD-ITE网络的信息实时传输功能,使得医生在120急救车上就能完成多项术前准备工作,为抢救节省约一个小时的时间。

  广州:高清警务应用上线

  日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推出了高清警务应用,通过警务车上部署的车载型摄像头,利用TD-ITE网络把现场拍摄的高清视屏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

  这一应用可适用于各种警用摩托、巡逻警车等流动警备车,通过车载终端消除了之前定点视频导致的监控管理盲点。同时,配备给警员的TD-LTE单兵作战系统,通过在帽子上配备小型管状摄像机,在腰间配备便携式TD-LTE小型视频编码器。实现执法场景实时回传。使每名警察均可成为移动摄像头,有效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简化了取证等手段。

  山东:“智能安全车”服务老年人安全出行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档案管理规定,档案管理
    下一篇:授权委托书管理制度精选,授权委托书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