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社会责任报告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7日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篇1

  继本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1-2009)》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得到各方积极反馈和支持后,2010年,在总结上年报告研究的经验、结合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际的基础上,本刊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和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2009年报告评估体系做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简称GBEE-CRAS2010),基于“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针对中国2010年前十个月的663份社会责任报告,从报告的结构参数、技术参数和主体参数等17个方面对报告进行定位和分类,从内容实质性、结构完整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创新性等6个维度对报告进行系统评估、核实、统计和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库,完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以下简称《2010报告研究》)。

  《2010报告研究》着眼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着眼于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通过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0报告研究》揭示了2010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五大主要特征,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编制和提出了五大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于此摘录《2010报告研究》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五大特征

  《2010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1 各地区各行业报告稳步发展,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2009年“井喷”发展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超过了2009全年数量总额,较去年同期的582份增长14%;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

  一是首次实现地区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区覆盖了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将进入纵深推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行业异军突起。2010年报告数量较2009年同期增长13.9%,得益于部分行业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报告319份,较2009年增长17.3%,信息技术业报告28份,较2009年增长64.7%;金融、保险业64份,较2009年增长73.0%,除银行、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外,部分基金、证券等金融类企业加入报告的行列,推动了金融、保险业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

  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增长。东部地区仍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的区域,报告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报告企业增加的绝对数量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中西部地区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也给予了相当重视,报告企业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长,内蒙古地区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家增加至2010年的4家,同比增幅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初步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定期机制初步显现。研究显示,2010年,报告次数达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年度报告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报告后,能够在2010年继续,基本按照年度定期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五是非企业组织积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但随着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非企业类组织也积极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例如,贵州航天医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 报告整体水平有所提升,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与上年相比,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更加规范、可读性更强,披露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提高,报告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

  一是报告信息量有所增加。10页及以下篇幅的报告明显减少,51页及以上篇幅的报告显著增加,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升。2010年报告总体质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提升,特别是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深度,同时报告形式更加友好,可读性更强。相对而言报告在可信性、可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本次研究的报告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属于“优秀”及“卓越”行列的报告达50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85%。其中“卓越”行列的报告有16份,是2009年6份的2.67倍,数量显著增加;“优秀”行列的报告为34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62%。处于“起步”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较2009年同期降低6.4个百分点,其中处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明显降低。

  3 报告编制依据选取及信息披露等更加务实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加务实。

  研究显示,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方面,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推荐的编制依据以外,企业倾向于立足自身经营实际,以方便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为标准选择编制依据,中资企业选择国际通行的报告编制依据、外资企业选择中国研究机构的编制依据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新现象。

  在报告信息的平衡性方面,绝大部分报告能够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不再讳言披露负面信息、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的报告比2009年明显增加。

  在报告的外观设计方面,企业在逐步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后,在报告的版式设计、风格、色彩、信息定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报告与企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以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4 报告在主体,质量及关注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去年情况相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质量、主体、关注议题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报告主体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是报告的主力军。其中,东部地区了432份,占70.7%,是中、西部数量总和的2.65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448份,比重超过70%;制造业企业了319份,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上市公司了468份,占76.6%;成长型企业了437份,占71.5%。

  从报告的质量来看,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超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中央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71.2分,比2009年高出儿,4%,是研究对象整体平均得分的1.7倍。在报告的基本结构、基本规范、可读性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中央企业报告的得分率都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

  从关注议题来看,一方面,报告普遍以利益相关方为专题进行披露。其中,报告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等6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对同行、媒体、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在披露具体社会责任议题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农林牧渔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报告都识别出了出资人、员工、客户,但普遍没有识别出同行、社会组织和媒体;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供应商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农林牧渔业对监管机构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报告对政府最为关注,传播与文化产业仅有25.0%的报告关注政府。

  5 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

  《2010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上一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事后工作总结成为报告编制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企业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在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了企业制定有社会责任规划,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的重要原因。

  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的五大建议

  基于本刊多年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对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

  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把握社会责任报告的丰富内涵,加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和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其次,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日常管理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重点,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2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其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营的各个方面反映社会责任的内涵,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一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之中。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增加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三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德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时发现不足,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3 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多数报告仍处在起步阶段,报告质量有待持续改进。在内容实质性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明确界定自身的利益相关方,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发现其合理要求和期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努力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增加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入剖析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理念和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履责措施,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增加报告编制规范的内容,增强报告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管理、风险机遇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等内容的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既要加强纵向可比性,包括跨年度的绩效对比和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可比性。既要重视历史绩效指标,也要加强绩效指标预测和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告可读性方面,继续完善报告设计,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简洁的方式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进发掘报告创新的潜力,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4 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

  企业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信任和增进了解;二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议题;三是主动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5 创新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渐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CSR报告446份。但是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网2009年的调查,我国77%上市公司的CSR报告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彭韶兵(2009)抽取了92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定量信息少、质量低以及第三方审验缺失等特征。张富龙(2010)采用Sustainability评分标准对24家A股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质量评价,归纳了报告的质量问题,并从企业自身、利益相关者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角度给出建议。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差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质量问题

  结构不完整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结构的完整性,主要从公司概况、报告参数、战略与治理、高管声明、利益相关方、风险及与分析、时间内容、计划内容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报告都较好地涵盖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内容,但是缺乏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面临风险或机遇的披露。

  可信度低

  可信性决定了报告的公信力。据统计,2007年,国际上有29%的报告包含了独立审核报告;另根据毕马威(KPMG)在2005年的调查,全球250强和各国100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附有独立审核报告的分别为30%和33%。其中由大型会计公司进行的审核占将近60%。然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没有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或CSR专家评价,可信性还需加强。

  可读性差

  可读性要求报告提供的信息便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理解,结构上重点突出,文字上少用专业术语。目前,多数报告注重设计,图文并茂,但是也有些报告全篇没有任何图表,只有文字赘述, 缺少定量信息。另一方面,有些极端的企业又把报告设计的过于花哨, 堆砌大量案例,但缺乏针对性的分析。而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报告花费大量笔墨表彰其成绩,充斥着很多口号式的内容,对于负面信息则闭口不谈,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特征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缺少实质性内容

  报告内容的实质性通过利益相关方群体识别、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等八个方面得以反映,其中每个方面都涉及所有者、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供应商、同行、行业组织和NGO等利益相关方,覆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国内大部分报告都较好地覆盖了上述内容,也都具备一定的利益相关方反馈渠道,但是对于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利益相关方理念与机构战略没有进行足够的披露。

  原因分析

  (一)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意识淡薄

  政策引导下的多方推动所形成的合力是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这一合力进行分解,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驱动力大致可分为社会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治驱动力和管理驱动力。在当前国内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因素是最有效的推动力:根据《价值发现之旅2008》的研究,超过50%的企业认为遵守法律法规是促使公司报告的首要因素。

  上述四类驱动因素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公司形象、企业领导者意识、支持政府政策、舆论压力、公众意识等。位于遵守法律法规之后的是领导者意识、当地社区、公众意识、公司的形象,消费者的压力也已经引起了企业的重视。而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等尚未对企业的报告行为形成足够的压力。事实上,利益相关者才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企业不但要注重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和要求,还要确定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创造综合价值的体制机制和具体策略,让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来推动公司发展。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往往更注重报告本身,单纯地从支持政府政策或者提升自身形象出发,忽略了报告促进与利益相关方对话的作用,的报告只是在迎合政府文件,表彰自身的成绩。

  就利益相关方本身而言,他们对报告的关注度也较低,有些甚至无披露要求。大部分的利益相关方并不会深入阅读和分析报告的内容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更不会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也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与企业进行对话来表达自己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利益相关者无法对企业报告形成足够的压力,企业也无法从利益相关者获得关于报告的反馈。企业编制报告的驱动力很局限,利益相关者对编制报告的激励作用不明显,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无法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健康发展。

  企业对报告根本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报告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对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帮助企业量化非财务绩效,发现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机会,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可操作的持续改进计划,最终达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改进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软实力的目标。对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能够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从而提升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投资者等群体的支持,最终达到刺激销售、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目标。总之,对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根本价值是增强企业实力。

  但是大部分企业未能完全认识清楚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报告的潜在价值,他们认为报告为企业带来的三大收益分别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可见,多数企业对报告的认识还局限于报告外在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而忽略了报告内在价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编辑过程及内容取舍上:编辑过程更像是资料的堆砌和剪辑,缺乏严谨的战略分析;内容以褒扬叙述为主,缺乏自我解剖过程和客观量化数据,这样的报告自然算不上优秀的报告,企业也无法从报告过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只有当企业把编制报告当成是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才能通过编制报告来促进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价值。只有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和责任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报告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总结与建议

  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明确指出,企业应该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新闻媒体等多方形成的合力促进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根据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处在发展初期,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编制报告的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意识淡薄和对报告根本价值认识不清是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舆论导向,形成全民社会责任理念;报告的编制者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报告的根本价值、完善报告的编制与管理机制,促进报告的中肯性、准确性及清晰性;从报告的监管者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规范第三方审核制度,促进报告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会更加务实,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对话,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社会责任报告将回归其本源,为提升企业透明度、完善责任管理体系、促进履责行动和绩效的持续改进,为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持,使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彭韶兵。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分析[J]。财会月刊,2009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篇3

  [关键词] 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13- 0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保证在全球领域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领域大公司的一种主流,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予以关注。

  1 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保证者的理论依据

  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审计和一些鉴证服务市场只对会计师事务所开放,而许多其他种类的保证服务市场却没有此类规定与限制,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各类职业组织都可以执行保证服务。KPMG的国际调查报告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业务的主要承担者,如2011年的KPMG国际调查对象是全球财富前250(G250)和22个国家的收入前100名的公司(N100),其中G250超过70%和N100接近65%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是由会计机构来承担的。这可能是由于保证的提供需要涵盖企业责任报告及其过程的综合性的保证方法,而不仅仅是如环境指标这样孤立的部分。随着企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以及在很多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越来越被关注,而企业责任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正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是它们承担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使得大多数公司选择它们来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此项服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日益突显。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主要是非财务信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审验人员难以评估公司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难以评估利益相关者参与报告过程的真实程度等障碍,可能使得审验人员无法独立完成审验工作,审计团队中除了会计师外,还需要心理专家、环境技术人员、非政府组织代表、评级机构代表、律师和工程师等专家的参与。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初级阶段,企业通常是只有少量指标的报告系统,这些指标的保证常常是国家对特定指标的立法要求;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成熟阶段,企业把企业责任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管理中,体现公司治理和公司责任之间的关联。企业责任报告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保证的标准必将不断完善。保证声明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范围,取决于执行保证过程所依据的准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ISAE 3000和由“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审验标准。高质量的保证不仅能够提供信息的可信性,而且应该也是业绩完善的驱动。在提供保证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保证的质量和效率。高质量的保证声明应该关注以下内容:声明要覆盖整个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在声明中要提及形成声明所依据的标准;调查过程是否深入,如对企业内外有关方面的访谈,对数字的审查,使用的是二手资料还是原始数据等等;声明要对以前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公司业绩需要完善的领域和未来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审验人员在签署声明时应清楚说明其审验程序的保证程度,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对审验可靠性的期望与其实际效力之间的差距,允许审验人员在合理保证或有限保证这两个不同层次上执行:前者用消极方式表述,即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后者用积极方式描述,即我们注意到没有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IAASB 2011年4月了修订的ISAE 3000以征求公众意见,强调ISAE 3000是原则导向标准,能够有效应用于广泛的鉴证业务,涉及从内控有效性报告的鉴证、经济效益审计,到未来的综合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业务。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保证标准,建立一套权威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指引,并不断使之完善。

  3 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动机的提升

  一方面,各个国家行业发展的情况不同,法规监管的要求不同,企业责任报告的动机也不同。KPMG的国际调查表明,企业寻求保证最常见的动机是完善报告信息质量的同时,提高报告的可信性。在我国2005年至2008年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数不过140余份;而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近400份企业责任报告。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深圳、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推动。如2008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明确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的规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出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11年,898家中国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了18%。现行有关法规鼓励公司根据指引的要求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要求,2012年所有的中央企业都要社会责任报告。但并没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应从法规规范角度,要求企业提供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意见。另一方面,应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公众意识,引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进入保证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信任他们所看报告的内容是真实的、准确的,而独立的第三方保证是满足公众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从KPMG的国际调查结果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数量在上升,它反映出公众对于可靠信息的需求在增长。因此,提高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意识,从而避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流于形式,陷入“发了就可以了”的状况,以确定报告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努力和作为。

  4 新业务拓展战略下保证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持续拓展和做强做精核心业务,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审计业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服务,开发承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评价、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鉴证业务。此外,中注协编发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所列注册会计师业务项目共计289项,包括鉴证业务(180项)、相关服务业务(109项)。《指导目录》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利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予以鉴证,这项业务的广泛开展无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执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注册会计师精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流程及其影响,熟悉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目前这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还较大,需要重视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支持、鼓励和推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开设社会责任鉴证有关的课程及专业建设,培养该领域的后备人才。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中,上海注协重点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通过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试点项目。总之,通过上述多种措施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这项新业务积极探索。

  5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保证战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2011)》披露,央企对企业在本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信息进行披露的很少,而且篇幅也较少,选择性披露的痕迹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央企报告更多是出于外部某种压力而不得不为之。但企业只有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根植于企业发展自身,主动认识到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等环节的重要意义,社会责任报告才不是一纸空文,所有规则才不是摆设。国资委今年将制定《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把社会责任工作纳入央企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指导目录》中指出社会责任报告保证是其他鉴证业务,具有自愿委托的性质。KPMG认为,随着社会责任报告在利益相关者认识企业价值方面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地希望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只有G250的46%和N100的38%的公司目前把保证作为一项战略来核实和评估他们的责任报告资料,虽然这比2008年的数字略高,但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即大多数企业没有像重视财务信息那样重视社会责任信息。KPMG认为,保证机制的使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关键数据的质量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战略,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层面,提升竞争优势,通过持续改善的过程为企业提高其内部价值,通过增加企业可持续的可信度来建立其外部价值,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保证是一种过程,通过它,利益相关者能够确信他们看到的报告是真实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其效果有全面性和相关性的认识,对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受托责任的履行及可持续发展的完善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它,不断持续驱动企业完善业绩。

  6 综合报告模式下的保证愿景

  中注协近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重大事项,涉及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推进建立可持续性会计框架和综合报告模式以及中国的应对。“愿景”这一概念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是意图和思路,它引导组织机构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不断前进。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会计涉及的是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的过程,涉及智力资本、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度、员工的满意度、创造性的“协同效应”和社区的支持。社会责任报告是基于财务报表基础上的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旨在整合无形资产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过对比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标准,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企业社会业绩活动。社会责任报告是对财务报告的重要补充。两者都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有必要打造统一的沟通平台。2010年7月IIRC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会议,2010年10月哈佛商学院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对于综合报告模式愿景进行了讨论。在综合报告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的综合保证,其实现的可能性、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话题。KPMG认为:在综合报告加快速度的趋势下,保证服务会随之增长。许多公司将继续寻求有广泛的财务和商业背景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巩固综合报告过程的系统和控制。综合报告的采用将导致合并的或综合的保证,即审计师对公司的报告中提供的所有信息签发一个单一的(或合并的)声明。虽然在专业和法律方面有可能有很大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但KPMG相信综合保证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保证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毓圭,杨志国,赵兰芳。 企业社会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实践[J]。审计研究,2009(1):55-57.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篇4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03-02

  0 引言

  随着政府、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向公众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的新模式。

  1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

  1.1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责任的含义不尽相同。 较为权威的社会责任定义是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对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依据进行相关研究。

  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包括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和公益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自2006年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在对沪深两市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决策方面的价值就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规范和统一。

  2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设计

  2.1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设计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社会责任财务状况的报表。企业需要按月、按季、按年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及时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的两方分别排列“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权益”的项目名称,以及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年初余额”。“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时,应将上年末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企业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该表项目有的采用定量指标反映,也有的采用文字表述。因此,社会责任资产总计与社会责任负债及权益总计不一定相等。

  2.2 社会责任利润表设计 社会责任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社会责任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把一定期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与企业会责任成本费用比较得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社会责任利润表分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上期金额”栏反映上年实际发生数;如果社会责任利润表上期与本期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期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上期金额”栏。

  应说明的是,“社会责任收益”和“社会责任成本费用”具体项目对于大多数企业是适用的,但具体到某一企业来说一些项目不一定是必需的,也不见得是足够的,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3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设计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基本内容可以按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发生的业务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包括接受国家环保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奖等等。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购建和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资本及社会责任负债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范例篇5

  GRI G3、CASS-CSR和SA8000评价条款明确,过程性标准AA1000审验程序严谨。如果以内容性标准为依据,按照过程性标准的实施程序,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既能增强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又能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比较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

  CSR报告)是企业将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产生的积极和不良的影响,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等信息向外界披露的方式。据统计,201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大陆了817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48份报告经第三方机构审验,占5.8%。目前,我国没有通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和审验标准,CSR报告审验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存在内容不充分,负面信息及回应匮乏,形式不规范,缺乏公信力和可比性等问题。无论企业还是利益相关者,都亟需外部机构对报告进行相对独立地审验。

  国内参考较多的社会责任报告审验和评价标准主要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社会与伦理责任协会编制的“AA1000系列标准”、“社会责任国际”的SA8000标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CASS—CSR2.0)》。本文选取这四种信息披露及评价标准,从审验着眼角度、审验标准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建立审验标准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对比研究及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类似于财务报告,对其审验类似于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同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作为审计财务报告的依据一样,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标准和审验标准就是审验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依据。

  (一)着眼角度的比较

  审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既可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报告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构建审验体系,也可以基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考察企业发展前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审验报告的目的是考察企业是否实现了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否回应了利益相关者的质询,是否有效提高了社会责任指标。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审验报告的重点是企业战略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力,效果是否明显,发展是否可持续,包含对利益相关者需求满足程度的评价。

  AA1000专注于审验的实施过程,制定了详细的审验方法,突出了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从外部考察企业是否尽职履行了责任。SA8000完全是从劳工角度提出了维护工人权利,改善工作环境的详细条款。这两个标准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的。GRI G3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披露条款指标化,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可比的报告结论。CASS—CSR与G3一脉相承,在关注“三重底线”的同时,提升了责任管理的层次,促使企业从战略和治理角度宏观地把握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两个标准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包含更多的战略意义,审验的价值更高。

  (二)标准体系的比较

  1.审验及评价的目标和作用。GRI G3与CASS—CSR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认为报告应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在汇报期间的战略及管理方针方面的成绩及影响,经济、环境及社会的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A1000审验标准为审验人员提供了一种审验手段,使其能够评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和结果绩效,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充分信息。SA8000尊重人权目标,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基于国际人权惯例和国家法律的标准,保护和授权所有在企业控制和影响范围内的生产或服务人员。四种标准在目标和作用上都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各有侧重。AA1000完全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审视企业工作,SA8000明确地从劳工人权标准出发。相比较而言,GRI G3和CASS—CSR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经济、环境及社会的绩效,为社会制定测量基准,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可以在企业内部及不同企业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审验作用更大,体现了全面性。

  2.审验及评价框架。GRI G3报告指南分为一般性适用的内容和个别行业适用的内容,普遍适用于企业汇报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报告框架包括原则及指引、标准披露、行业补充指引和技术规范。标准披露包括了企业概况,经济、环境、社会三个主要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CASS—CSR包括应用介绍,报告原则、边界,通用指标体系,行业指标体系等四个部分。其中,应用介绍包含应用级别评定标准。通用指标是一个评价体系,是审验应用的核心,包含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四个内容。行业指标体系包含37个行业的指标体系。AA1000框架由AA1000原则标准、审验标准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组成。AA1000原则包括包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和回应性原则,是实施审验的基本准则。审验标准是为审验提供方提供的标准,构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的核心。它确立了审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包含审验目的和导引、审验框架、审验实施步骤等。审验框架确定了审验范围以及审验职责等,审验步骤涵盖了审验计划、过程和报告。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是企业处理利益相关者参与经营管理和质询事宜的详细框架。SA8000标准包括一般性说明和责任要求。一般性说明包括目的与范围、规则性原则及其解释,相关要素的定义。责任要求规定了8个方面的责任和1个管理系统。

  可以看出,G3与CASS—CSR的框架是相似的,包含完整的原则指引、报告编制指南和指标评价体系,SA8000明确了报告编制要求和评价条款。这三种标准都将报告编制与评价体系置于一个框架内,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AA1000除原则指引外,都是审验实施方面的规定,形成了完整的审验实施框架。

  3.审验及评价内容和边界。GRI G3评价基于“三重底

  线”。GRI G3报告指南的第二部分是标准披露,主要包括三类不同的披露:战略及概况、管理方针和绩效指标。CASS—CSR评价基于“四位一体”。该评价在“三重底线”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四位一体”模型。所使用的通用指标包含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四个内容。与G3基本相同,报告边界明确了企业在确定披露内容时,应明确与企业相关的哪些组织被社会责任报告涵盖。AA1000审验标准并没有确定详细的审验内容,而是规定审验范围应与报告企业达成一致协议。实施审验之前,审验机构必须保证审验标准能够满足要求,审验专业人员能够获得充分证据以支持相关判断和结论。审验机构应当与报告企业确认需要达到的审验深度,可以是深度审验、中度审验,或者两者都包括。SA8000完全是针对供应商和劳工的标准。标准明确了18个定义,包括员工、供应商、童工、强迫劳动、非法雇用、工人组织、集体谈判,等等。标准的评价部分用详细的条款明确了童工、强迫和强制性劳动、健康与安全、集体谈判权利、工作时间、报酬、管理系统等9个方面的内容。

  AA1000与其他标准在审验内容和边界上有明显的区别。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AA1000的审验机构可以不同的内容性标准作为审验依据。确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需要提供的信息以及审验标准。这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在较大范围内展开审验,还有助于防治“市场失灵”,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过渡为企业自愿执行与外部强制执行相结合的阶段。

  4.审验过程和方法。GRI G3和CASS—CSR并非专门的审验标准,因此没有介绍具体的审验过程和方法。G3的附录对使用该框架报告进行外部审验简单罗列了几条要求。SA8000标准指出,企业应遵守国家及其它所有适用的法律、通行的行业规定等,评估时以对工人最有利的条款为准,审验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审验程序。AA1000明确规定了审验计划、实施过程和审验报告。审验机构要对所收集证据的有效程度及其内在含义进行评估和质疑。在审验期间,审验机构应当对企业遵循包容性、实质性和回应性原则进行调查,评估调查结果报告调查结论。AA1000还规定了中度审验、深度审验和特定绩效信息审验需要遵循的方法,如收集证据类型,证据支持的书面证明等。

  三、总结及启示

  本文分别从着眼角度、标准体系两个方面,对4种审验及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内容性标准GRI G3、CASS—CSR和SA8000评价条款明确,过程性标准AA1000审验程序严谨。GRI G3和CASS—CSR注重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责任履行,建立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了不同报告之间的可比性。CASS—CSR还将“责任管理”提升到主要层面,加强了企业对责任战略及推进情况的披露。这两种标准和SA8000分别从不同角度细化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AA1000是一个基于原则,重视过程的标准,为审验者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框架。

  以上分析对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提供了模式上的参考。从国际视野来看,主动将第三方标准纳入企业责任报告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以GRI G3和CASS—CSR、SA8000等内容性标准为依据,通过AA1000标准的程序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施审验,既能有效地回应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又能使企业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治理结构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Brendan O’Dwyer,David Owen。 Seeking Stakeholder-Centric Sustain

  ability Assurance: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ractice[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2007,25:77~93

  [2]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J]。经济管理。2008:

  21~22,177~185

  [3]沈洪涛,万拓,杨思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签证的现状及评价[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6):68~74

  [4]温素彬,张建红,方静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09(2):246~263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
    下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2,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大学生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