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8日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篇1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 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贵阳市境内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18岁以下 □ 18-40岁 □ 41-60岁 □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本科以上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 学生 □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 公司职员 □ 个体经营者

  □ 自由职业者 □ 其他

  二。选择题:

  1. 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 是 □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 是 □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 会 □不会 □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 有 □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7. 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 赶时间 □ 没必要 □ 这与我无关 □ 其他:

  8. □ 会 □不会 □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 会 □不会 □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 捡起放好 □ 视而不见 □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 会 □不会 □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 强 □ 一般 □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 好 □ 一般 □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后再倒 □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 作用很大 □ 作用不大 □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 完全做到 □ 不完全做到 □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篇2

  自从中央的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实施之后,各大单位都展开了关于纠正四风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等相关工作,所以以下的文章将会详细地带领着大家一齐来了解一下纠正四风的成效已经改头换面之后的整体风貌如何,欢迎广大有兴趣的朋友阅读参考。

  为了解当前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状况,近期,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对在院学习的省、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要负责人培训班的73名学员,省级纪委派驻机构党风政风监督业务培训班的162名学员,中央企业纠正“四风”工作实务班的91名学员,共326名学员发放了《纠正“四风”状况的调查问卷》。其中,厅局级干部89人,占27.3%;县处级干部139人,占42.6%;科级干部98人,占30.1%。透过问卷调查、与部分学员座谈,“描画”出一线干部眼中的正风肃纪“战斗图景”。

  纠正“四风”成效如何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纠正“四风”工作成效显著,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调查结果显示,38.8%的学员认为本地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成效显著”,61.2%的学员认为“较有成效”,没有学员认为“没有成效”或“成效差”。其中,省级纪委认为本地区“成效显著”的为45.5%,省级派驻为42.1%,市级纪委为40.2%,中央企业为32.9%。

  关于所在地区落实主体职责状况,省级、省级派驻、市级、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关认为所在部门党委、党政主要负责人抓作风建设“十分好”以及“较好”的分别占90.2%、88.3%、82.1%、82.2%。结果显示,主体职责落实状况与纠正“四风”工作成效之间成正比。主体职责落实得好,纠正“四风”工作成效则显著;主体职责落实得不好,纠正“四风”工作成效则较弱。

  在四个调研群体中,中央企业的纪检干部对企业落实主体职责和纠正“四风”工作认可度较低。部分学员认为,一些中央企业党组织建设不够健全,主体职责难以在企业内部一以贯之、层层传导,以及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力度不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四风”问题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慑于压力不敢做”和“纪检监察执纪力度增强”。73.1%的学员认为所在地区“四风”问题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慑于压力不敢做”,56.5%的学员认为是“纪检监察的执纪力度增强”,其次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制度建设的成效显现、党委主体职责有效落实。仅有19.7%的学员认为“干部职工自觉性已经构成”。这说明,当前“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仍停留在“不敢”阶段,干部的自觉性尚未构成。调研中发现,有的干部对以前的“风光岁月”津津乐道;有的觉得天高皇帝远,中央的九级风浪,打到他那也只是毛毛细雨;有的骑墙观风、窥测方向。更有甚者,一些干部胆大妄为、顶风违纪。

  而在显著成效之外,一些地区和部门“四风”问题也存在反弹苗头,防止反弹任务艰巨。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多数地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没有出现任何反弹”。但有40.9%的学员表示,所在地区和部门“出现反弹苗头”,7.2%的学员表示“出现必须反弹”,0.4%的学员表示“反弹现象严重”。学员表示,国有企业和县级以下基层组织“四风”问题反弹苗头相对突出。

  重压之下“四风”有何新表现

  统计结果显示,在关于“所在地区,哪些‘四风’问题比较突出”的调研中,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依然是当前学员反映最多的问题,分别有22.1%和17.7%的学员认为当地存在这两类问题。其余依次是违规发放福利津贴(10.6%)、违规收送礼品(7.9%)、大办婚丧嫁娶(5.9%)、公款国内旅游(3.1%)、公款出国境旅游(2.3%)、违规建楼堂馆所(1.5%)。

  学员同时反映,在中央三令五申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四风”隐身变形,“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仍然存在:

  公款吃喝“逃避检查”。有的将公款吃喝转移到单位食堂、下属企业,“公务灶”财务账目混乱;有的转移到农家乐、高档住宅小区,“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有的将大额账单化整为零,拆分发票,或以办公设备、汽油发票顶替,或以修车费、会议费等名目列支接待费;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在酒店秘密挂账,等候适宜时机集中处理,或由企业老板买单;有的地方政府接待处成了“污水渠”,账目造假,管理混乱。

  公车使用“改头换面”。有的公车挂上了私家牌照,或使用假牌套牌;有的领导有多辆专车,办公事乘小牌号车,干私事乘普通牌号车;有的违规向企业、社会长期借用、租用车辆,既拿车贴,又坐公车;有的将私家车的加油费、过路费、维修费、审验费等,都挂在单位公车账上,“开私家车、烧公家油”;一些单位常年包车费用远远高于“养车”,造成新的浪费。

  公款出游“声东击西”。个别单位以学习、培训、招商、爱国主义教育等名义外出考察,期间到景点观光或擅自改道;有的送礼人借助旅游公司,安排干部及其亲属出游。

  收受礼金“瞒天过海”。个别地方送礼由地上转入地下,送礼地点从单位、家属院转移到停车场、地下车库,或偏僻旮旯;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网购礼品等成为送礼的“神兵利器”;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检查评比中收受红包礼金现象仍较突出;一些地方“借鸡生蛋”,搞隐形利益交易,如利用存放大额群众资金的便利,要求银行安排子女或亲属就业。

  发放福利“巧立名目”。个别单位借招商引资、纪念教育、重大节庆活动、征地拆迁、考核评比之名,发放福利;以“加班补助”方式,节假日突击普发补贴,所有干部职工一律享有,甚至以高于工作日3倍的标准发放;有的甚至以项目补助、专项资金等方式先将钱款打入企业,由企业出面开支为单位谋福利。

  办公用房“暗度陈仓”。个别领导办公室挂上“礼貌办”、“会议室”等门牌,虚增用房面积;有的把领导办公室隔出一间作为会客室或储藏室,实际面积没有改变;有的在房间内多放桌椅,伪装成多人一齐办公。

  婚丧嫁娶“化整为零”。有的干部操办婚丧嫁娶,化整为零,分批分地办;有的只收礼不宴请,或待风平浪静将宴席补上;更有甚者借用父母、姐妹、兄弟、子女等亲属名义操办,实为自己借机敛财。

  检查考核“移花接木”。一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检查考核过多,一些考核资料不切实际,甚至各部门考核资料存在“冲突打架”。被考核单位往往对照考核标准,人为编造考核资料;有些地方仅一票否决的项目就达十项左右;考核中存在考核项目寻租、捆绑、搭车、重复等现象。

  种种“四风”的“隐身衣”、“新变种”提醒我们,纠正“四风”没有完成时,务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继续坚持和深化下去。

  纪检监察机关有何正风“杀手锏”

  发挥“公众监督”和“强化问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纠正“四风”最有效的日常监督手段。调研结果显示,27.6%的学员认为最有效的监督手段是发挥好“公众监督”,26.7%的学员认为是“严肃问责”,其余依次是“明察暗访”(21.9%)、“重点检查”(17.9%)、“集中检查”(5.9%)。这说明,加强公众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和反映干部作风问题的渠道,是纠正“四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今后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而学员对“集中检查,每段时间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认可度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集中检查”这种工作方式易出现一阵风、走过场、风头一过“涛声依旧”的状况。

  同样,在问及“您认为哪一类主体对干部职工的监督最有效”时,26.1%的学员选取了“社会公众”,24.6%认为是“纪检监察机关”,其余依次是“新闻媒体”(23.2%)、“本单位干部职工”(14.5%)、“单位领导”(11.6%)。这一方面印证了进一步畅通公众监督渠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个工作部门及部门领导在抓好对本部门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为了让监督执纪问责更加富有成效,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也用心采取各种措施,创新工作方式。

  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制定《县(处)级党员干部“廉洁指数”评价预警暂行办法》;陕西省咸阳市制定《公务接待用餐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开展“庸懒散奢”和“走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贵州省遵义市制定《“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湖南省岳阳市实行“三公”消费公务刷卡制度、作风问题限期办结制度、作风建设连带职责追究制度等。

  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如四川省遂宁市采取重点调阅单位账册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北京市西城区开发了“信访举报计算机分析系统”,筛查出可查性较强的问题线索,开发了“线索管控信息系统”,保证线索管控不留死角、应查尽查;陕西省武功县实行联动巡查机制,组成18个检查组,实施异地交叉相互检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实行“两个集中”制度,即纪检监察力量集中使用和民警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集中管理工作制度。

  重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如山东省青岛市研发“‘四风’随手拍”,启用作风建设“二维码”测评系统;湖南省岳阳市全面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陕西省永寿县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29名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多地开通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和监督举报电话。

  倒逼主体职责落实。如江苏省南京市等多地实行党委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落实状况;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要求向上级纪委报告同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廉洁从政状况;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出台《街道部门定期向区纪委报告有关工作制度》,要求全区各单位科级干部轮岗交流、重大项目决策、财务收支、出国出境、“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每季度书面向区纪委报告,一把手务必审核签字。

  当然,理解问卷调查的部分学员也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纠正“四风”工作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这其中,最大的就是监督潜力弱、监督手段缺乏的问题。

  在对“您认为阻碍作风改善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的调研中,选取“作风建设缺乏具体细化标准”的最多,占28.8%;选取“党委和主要负责人不重视”的,占18.3%;选取“潜规则和面子观念”的占14.9%;选取“习惯做法难以改变”的占13.9%;其余依次是“‘四风’问题花样翻新”、“‘三公’经费不公开”、“纪检监察机关打击力度不够”。这说明,随着纠正“四风”工作的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对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认识到更好地落实党委主体职责的重要性。

  在对“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面临的重要障碍”的调研中,46%的学员选取“监督潜力弱,监督手段缺乏”,25.5%的学员选取“怕得罪人,不愿监督”,12.1%的学员选取“‘四风’问题手段变通,花样翻新”,另有少数学员选取“不明白如何开展监督”、“领导不重视”等。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感、担当感有了很大提高,不再过度强调客观因素,更注重从自身找原因,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变化是令人欣喜的。

  驰而不息纠“四风”要抓牢哪些关键

  除了讲成绩、摆问题、说困难,相关学员也从自身角度对下一步的纠正“四风”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推荐。

  纠正“四风”,务必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纪检监察机关务必按照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严于一般干部的原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此次调研,在问及“所在部门纠正‘四风’,能否做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时,48.2%的学员表示“完全能够”,27.4%的学员表示“正在探索”。有的干部担心,纪律规定过细过严,个别党员干部会有抵触情绪。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在对公务人员实行严格的法律和道德约束之初,也曾遇到来自公务员群体的巨大阻力,但是执行一段时间后,都获得了民众和公务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实现党员干部行为自觉,关键是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促使其构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纪律和执行状况塑造什么样的公务员人格,公务员习惯了“零容忍”,就会渐渐理解;习惯了“花点儿公款不算什么”,结果必然是“四风”横行。

  纠正“四风”,务必加大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惩治力度。学员反映,党员干部在自我剖析时都纷纷说自己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很少承认自己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但在现实执纪中,因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被查处的远比因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被查处的多。遏制官僚主义,首要的就是使干部做到“不吃”、“不拿”、“不卡”、“不要”、“不刁难”。此外,纪检监察机关还要加大对“刁难群众”、“为官不为”、“庸懒散软”等行为的惩治和曝光力度。

  纠正“四风”,务必抓常、抓长、抓细。当前纠正“四风”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这时候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务必一鼓作气,“常”“长”相济,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多管齐下”。进一步释放、引导社会监督力量,完善“四风”举报直通车、通报曝光等监督方式。纪检监察机关要多一些“明察暗访,重点检查”,少一些“集中检查”。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上下联动,层层传导压力。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篇3

  20xx年7月7号清晨五点十分,伴随着火车的缓缓停歇,我们踏上了这次实践的目的地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早上我们经过稍事休息,开始了我们的初步工作,去北戴河附近的各海滨浴场了解情况。

  我们分别探访了海滨汽车总站,刘庄附近的三个免费海滨浴场,记录了浴场周边的环境和海水的情况,发现了以下问题:

  1、 浴场周边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留有游客留下的饮料罐、纸屑、果皮等垃圾;

  2、 一些游客对沙滩上石头旁的禁止攀爬的标语视而不见,依然攀爬留念;

  3、 海水里漂浮着部分游客带入的垃圾物品;

  另外,我们在调查途中不经意发现北戴河市内的一些河流水沟的情况,这些河流布满了绿藻,靠近会问问阵阵难闻的臭味。我们询问附近的市民,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了。

  在坐公交沿海边行走时,我们时不时会看到很多简陋的渔船在岸边,这些渔船大都是靠柴油发动的,我们对渔船的经常出海打渔是否会残留部分柴油于大海中从而污染了海洋生态而产了疑问。

  当天晚上,我们从网上和当地居民那了解到秦皇岛海岸线在20xx,20xx和今年初都发生过石油泄漏污染事故,在去年底北戴河还发生了赤潮,给当地渔民和政府带来了困难,根据当天的走访情况和了解到的资料,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隔天一大早,我们把昨天晚上设计的问卷我们再次来到昨天去过的各海滨浴场,在各海滨对部分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和游客以及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了解有关北戴河的情况。

  在问卷的发放调查中我们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些游客和当地渔民对我们的调查很不乐意,认为我们的所做的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调查者的配合,特别是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年过吧半百的老人,他把他这五十多年来的所见所受北戴河的变化与我们分享,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未来的一丝担忧。

  傍晚时分,我们收回了一百来份调查问卷,迎着海风,我们在沙滩上留下了我们这一天奔波的脚印,虽然海水一次又一次的把脚印冲刷,但这两天来的调查锻炼了我们与人交流,分析问题等各方面能力,认识到对于一个像秦皇岛这样的海滨城市而言,要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城市,海洋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各种大环节。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篇4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

  问卷调查报告,属于调查报告的一种,是一种应用文体。调查者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将整个调查研究的成果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形成的汇报性应用文书。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问卷调查报告总结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

  【摘要】中学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反映消极、被动,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生是如何想的?老师应该怎样做?本文通过问卷的统计、简析和反思,对上述问题做了扼要的回答。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分配;等候时间;惩罚;学情;有效性

  一、发现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能够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变消极、被动地听讲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够培养学生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等。正如莫利认为,提问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许正因如此,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我们在教学及听课中发现,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小学生反映非常热烈,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甚至是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而在初中课堂上,却很少见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课堂气氛总是沉闷、压抑,一潭死水。尤其是在讲授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时,一节课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放眼望去,大家都在低头忙自己的,要么写,要么记,好像老师的问题与我无关;有的学生即便能回答,也不举手主动要求回答,使教师感到很无奈,只好点名,强拉硬拽。久而久之,教师设计的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几乎都成了自问自答,课堂几乎成了“一言堂”。这样的课,教师感到憋曲窝心,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 一次针对初中学生提问的调查,试图探寻一下初中学生对课堂回答问题的认识、态度及其心理。当然,此次问卷的涉面狭窄,问题简陋,分析粗浅,我们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我们对我校初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

  调查问卷共设15个项目,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态度,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及原因,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以及教师留给学生的等候时间等。

  1.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态度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是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注意听讲,积极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问是对自己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惩罚。绝大部分学生对惩罚性提问的反感,值得深思。(2)传统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必须起立,以示尊敬。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起立回答会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更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问题。(3)学生希望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能够给予反馈,即使回答错误,也希望教师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

  2.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知道答案,但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二是对问题的答案不确定,怕回答错误而不敢回答或因问题太难而不知如何回答。三是高中课堂教学容量大,密度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反应

  三、讨论与反思  表3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最好是在学生思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回答的问题。(2)许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叫学生回答会使人感到紧张,心理压力较大。希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能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考虑时间。(3)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每位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1.不要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

  有些教师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以问代罚,看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把他(她)拎起来回答问题。被提问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就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基本上回答不出;学生当然会认为教师在有意刁难自己,从而对教师产生敌意,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疏远,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当学生思想走神时,教师应该采用其它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绝对不能拿提问来惩罚学生。还有的教师当学生对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或回答的不令人满意时,要么罚站,要么讽刺挖苦,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把提问当成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可对学生令人不满意的回答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侧,必将引起学生的反感,从心理上拒绝答问,拒绝老师,甚而拒绝学习这门科目。

  2.深入了解学情,注重提问效率

  课堂提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问题设计的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所在,不能一厢情愿,不顾实际地设计课堂提问,否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语言知识储备,在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建立相关联系。如果教师所提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之间联系较少,学生没有相关地语言知识储备,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当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说不上来,有的干脆用汉语回答。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明白错误是学习的一个必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教师应给予口头表扬;回答错误,不要立即批评,尽量避免直接指正,而应采用引导、反问、重复等迂回纠错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做好课堂笔记,掌握恰当的提问时机,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问题分配要均等,适当增加“等候时间”

  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也会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高尔顿(Galeonetal,1980)的研究表明:在课堂内,教师只关注20%的学生,有36%的学生倾向避免与教师接触(肖锋,2004)。我国也有学者调查表明,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有意或无意地关注某些学生,而忽略一些学生(孟春国,2004)。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倍受教师关注,经常被提问,成为课堂的明星和主角;而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则被教师忽视,极少被教师提问,成为课堂的“边缘人”、“局外人”和“被人遗忘的角落”。有时教师为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学生中树立主动回答问题的典型,愿意回答问题和英语讲得好的学生自然会有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而那些性格内向、口头表达不是很流畅的学生则常常容易被教师忽视甚至歧视,极少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不公不仅降低了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而且也违反了“机会均等”的学习原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全体性。

  教师也应打破那种传统的“举手——起立——回答”的“三部曲”,回答问题不一定非要起立更不一定非要举手,对于那些积极主动经常举手的好学生,即使举手也不一定要给他答问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消极被动怯于发言的学生,即使不举手也要把他(她)不时地“揪”起来(当然不能是惩罚性的)回答问题。在一定的时段内要做到每人都发过言,而不应只关注少数学习好的学生。

  “等候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候学生作出回答的时间(孟春国,2004)。课堂提问中不给学生较为充足的等候时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学者考利内克(Korinek,1985)、李(Lee,1985)、罗尔(Rowe,1898)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大部分教师希望在提问之后10秒钟内获得满意的答案,否则便会作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改由自己或其他学生代替回答(肖锋,2004)。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务必要学会“等候”,学会“停顿”,就是在提问之后与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停下来等待几秒钟,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适当的“等候”(停顿),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会有所提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更能够营造一种支持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使课堂更具有人情味,体现人性化。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问题以及所有被提问学生都要有等候时间。对于某些机械性操练的问题和从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有必要留有太长的等候时间;对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必要留有太长的等候时间。我们认为等候时间的长短和产生效果大小是不成比例的。时间过长和时间过短一样对学生有害。等候时间最好为3-5秒钟,太短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回答,太长则会减慢课堂节奏,使课堂气氛沉闷或使部分学生走神。“等候”(停顿)应因人因题而异,这当然要求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对问题特点烂熟于心。

  总之,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它应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联系,以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前提。

  知识拓展:

  问卷调查报告主要目的

  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划分,可分为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两大类。

  1、应用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就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大体包括下面六种:

  (1)认识社会的调查报告。

  (2)政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3)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4)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5)支持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6)思想教育的调查报告。

  2.学术性调查报告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可分为理论研究的调查报告和历史考察的调查报告。

  (1)理论研究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作出理论的概括和说明。

  (2)历史考察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来揭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区分,也是相对的,是就其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应用性调查报告也可以作出理论概括,学术性调查报告也可以指导实践,为现实生活服务。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篇5

  由于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调整,经济发展速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必须程度上也有所增大。但是不同地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想要了解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最好就是做一份调查报告。小编这几天整理总结了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范文,大家能够看看。

  一、调查目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持续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带给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用心的作用。关键字:就业择业心态素质自我调整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xx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教室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主要针对xx级计算机、经管、机电等专业的在校生。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1、你认为此刻的就业形势如何

  2、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3、您对求职渠道的选取

  4、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5、请问您将透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状况

  6、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7、您欲选取什么样的单位就业(限选两个)

  8、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9、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10、您最期望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得到什么(限选两项)

  11、您认为您能理解的工资是

  三、调查分析

  1、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有48.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能够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危机感。从对IT、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目前,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潜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个性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我们面临的最大劣势是实践潜力差,没有相关的研发经验,对工程项目构筑没有概念。可能一个专业中目前有接触过工程项目的同学犹如凤毛麟角,对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而在优势方面,我们也是有的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但由于一些新老校区之类的客观因素影响,再加上同学们主动性、用心性不高,导致这么有利的优势渐渐变成遗憾。假使我们能充分意识到现有的不足,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为技能提高以及了解就业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走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相信这也将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

  2、关于毕业出路的分析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这天,也许大家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此刻研究生扩招给大家带给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必须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调查结果证明,72%的毕业生选取了求职这条出路。对于求职的同学,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状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能够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就应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就应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毕业生择业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73.5%的毕业生选取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透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关于择业单位的选取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取的热门

  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取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必须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四、解决就业推荐方案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1.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能够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取策略,从现实出发选取自己的求职道路。

  2.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潜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必须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潜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2.关于专业知识的推荐

  1、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

  2、他们就应更加地深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综合潜力;要有适当的薪酬期望

  3、专业理论不全面,缺乏基础操作技能,薪酬待遇期望过高

  4、此刻的大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职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3.关于品德

  1、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期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道德素质很重要的,不要忽视

  4、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实践经验

  4.关于实践

  1、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

  2、期望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状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到达理想就职

  3、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调整就业心态

  4、推荐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5、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潜力,务实勤奋

  5.政府方面

  1.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3.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4.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5.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6.这样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相信透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必须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员工在职证明,在职证明格式
    下一篇:采购经理工作总结,采购经理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