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钓鱼的启示》教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8日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朗读并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通读课文。了解渴文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老师请同学们猜一条谜语,看看你们谁能猜到谜底是什么。(课件)有这样一本书,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这本书没有作者的名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作者。(课件)《生活》

  2、揭示课题: 对,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第4组,先来学习(出示课件)《13、钓鱼的启示》

  3、解释:启示:启发 提示 启发 开导

  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使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生自由读。)这一课有哪些生字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2、明白了吗?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词语,大家是不是都读准确了?请同学们看屏幕来读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鱼饵、涟漪、 小心翼翼、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读通句子:

  ①这篇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读起来很拗口,你们发现了吗? (生读句子,大多都在同一自然段。)

  ②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难读的地方读正确。 (生自由读。)

  ③谁愿意把这几句难读的话再读给大家听?(生再读句子,师随机指导把这些句子读准确、流利。)

  4、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①同学们都能读正确,很了不起。大家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你是结合课题来说的。谁还能说得再具体些?

  ③看来,课文内容大家都读懂了。不过,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爸爸非要“我”把鱼放了呀?(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别急,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生读课文。) a找到答案了吗?这样难得的鱼,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掉呢?谁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b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而且他捕到鱼的时候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读课文相关内容。)

  ④什么是鲈鱼开放日?为什么在这之前就不能捕捞呢?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课件出示

  (鲈鱼 :鳍科,体长可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生读资料。)

  过渡语:是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物种都是因为人类没有节制地捕杀而绝种的呀!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当爸爸让“我”把鱼放掉时,“我”却难以接受。

  ⑤大家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它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就可以。(生读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⑥能概括作者的心情有哪些变化吗?

  ⑦你能试着读出乞求的语气吗? (生试读。)

  ⑧他是哭着在说。(师范读。)你能再读一读吗?(生再读。)大家一齐读。

  ⑨文中“我”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

  ⑩非常好。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部分,注意读出大家体会到的这种心情。(生分角色读课文。)

  ⑾我们来看课后的第2道思考题,结合刚才大家的理解试着完成这首题。(生动笔完成。)谁来读一读你填的结果。 大家填得不错,还有不同意见吗?

  ⑿这样填也可以。你能不完全按照书上的空填写,说明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这样做很好。尽管“我”很伤心和无奈,但父亲坚持要“我”把鱼放掉。我们来读读课文倒数第3自然段,读出父亲的坚定和“我”的依依不舍。(生读课文。)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

  ⒀我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⒁的确不错,“我”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是那样的无奈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板书:

  29、钓鱼的启示

  我

  钓 鱼 得意

  ↓

  放 鱼 疑惑→乞求→依依不舍

  启 示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2

  总目标: 授课:

  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词“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作”、“跳跃”、“道德实践”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重点:体会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能力和力量,并练习朗读。

  难点:了解叙述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感悟“我”的心理活动及启示。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目标:

  理解课文4-11自然段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难点:了解叙述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通过设问、谈体会的方法感悟“我”的心理活动及启示。

  谈话导入,学习质疑(4`)

  齐读课题。师:我们上节课了解到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我”真兴奋,得意极了,你想在今天的进一步学习中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质疑。师:今天我们就从后来父亲怎么做,“我”怎么想的来感悟钓鱼的启示,让同学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4-9自然段(14`)

  设问学习描写父亲的内容:

  自由读4-9自然段,勾划描写父亲的句子。

  交流。

  快速默读勾划内容,试一试自设问自因答、自设问请人答。

  汇报与交流(主要点有两个,课件点击配合),

  ●“盯着”?父亲自己也舍不得

  父亲想一想如何对孩子提要求

  ●“得把它放回支”?规定时间未到,科学养殖鲈鱼的规定人要诚实,不贪便宜,父亲品行良好要求子女严格。

  指导读、示范读、齐读(读出深思熟虑、语重心长)

  目先转向“我”,体会学习能反映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师:用波浪线画出能反映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

  交流:(点击课件)主要有四句。(抓关键词体会)

  ●“急切”一句

  ●“争辩”、“哭出声来”一句

  ●“乞求”一句

  ●“不容争辩”一句

  主要体会“我”舍不得、不愿意和对放掉大鲈鱼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父亲的正直和坚定。

  配合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示范读、表情读、邀请读等训练朗读。

  师生分角色配合读4-9自然段

  讨论学习第三部分(16`)

  过渡提问:父亲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去,这样做究竟对不对?为什么?(板书:诚实守信,不贪便宜)

  课件过渡,父亲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时间证明了一切……

  指导读第10自然段,(关于“启示”的内容),设定并标出自己的讨论目标题。

  讨论

  (有目标、有秩序、有礼貌、有组织、畅所欲言)

  汇报和再讨论

  √“诱人的鱼”一句

  “鱼”指什么?为什么“不止一次遇到”?(辐射题:你遇到过这样的鱼吗?你是怎么做的?)

  指导读出“鱼”对人的诱惑

  √“告诫”一句 引导学生结合课内课外理解 道德知易行难

  √“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句 结合实际讨论从小严格要求的重要性

  5、“串”与“读”

  师:面对诱人的“鱼”面对知易难的道德抉择,我获得了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的勇气和力量,使我受益终生,我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交流补充板书:严格要求,受益终生)

  出示提示型课件,配乐朗读第11自然段。

  升华及尾声(4`)

  (回忆父母师长的严格教育)人生旅途变化成千,唯有父母师长的爱坚定不移,让小树苗真正成长离不开那份“严格”,让我们感激那份我们勇气力量的“严格”,感激那份真情!

  作业:出示资料-《三字经》其中两篇

  课后查找父母师长严格要求使孩子成才的故事。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不贪便宜,诚实守信

  ↓→对!{

  放鱼 严格教育,受益终生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小结。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沮丧

  受到启示 感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

  东莞市师范学校 沈诗平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 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 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 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翼、纵、啪”等字,能正确认读“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钓鱼 得到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学好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请同学们边读书边学习生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标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⑴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可以组词,加深记忆。

  (或者多媒体 出示)

  ⑵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

  3、理解词语。(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

  4、指导写字。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钓鱼 放鱼 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讲诚信的文章读一读。

  2、抄写生字、词语和有关描写环境的优美句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5

  13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出示课件:课文回忆了作者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对此事才有了深刻的感悟。

  三、揭题质疑

  1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2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感悟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出示课件:(“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

  出示课件:

  1. 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作业:

  1读2-3段找出作者钓鱼时动作的词。

  2课后练习第四题。

  3 造句:争辩 沮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谈。(预设)

  ①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课件:对句子的理解。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4.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

  5.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6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7.出示课件: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8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9出示课件: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3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4 出示几条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板书 13 钓鱼的启示:是与非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钓到鱼:兴奋 得意

  放回鱼:沮丧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受启示 感激 依依不舍

  相关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1p61第四题

  2抄写第10自然段总结段意。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安排: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4、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学习过程:

  一、 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

  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的谜语导入,让孩子明白善于读懂生活,就会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介绍作者意在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从实际的例子中明白生活这本书的意义。)

  二、 检查预习,初知内容。

  1、学习字词

  捕捞 操纵 乞求 启示 诱惑 告诫 鱼饵 翕动 鲈鱼 皎洁 沮丧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筋疲力尽 依依不舍 道德抉择 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4、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古人云:学贵在疑。让学生提出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三、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

  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 得意)

  齐读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们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深深吸引着我,我当然不愿意放。)

  2、品析词语,感受钓鱼之不易

  这条大鱼非常难钓?读第三自然段,划一划体现大鱼难钓的词。

  学生自由读,划。交流,品味。

  (原来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难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感情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鱼的心情,学生会感受更深刻。从作者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让学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在感受鲈鱼大而美和难钓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之难。为下节课在严格的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四、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我”好不容易钓到这条大舻鱼,内心是那么兴奋,父亲为什么一定让我把它放了呢? 我从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板书:?)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六、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兴奋 得 意

  放鱼 沮丧 依依不舍

  启示 ?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7

  课题:钓鱼的启示

  课时数:2课时

  目标

  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预习作业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齐读课题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5分钟)

  (一)初读课文

  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实践”等词语)

  3、书写指导:随机指导“践、诫”的书写

  4、 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自由读课文

  自由读词语

  抽读

  范读

  齐读

  提问质疑

  生生互助

  书写生字

  指名回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点击“钓鱼”,放大诱惑(2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1、“好大”“这么大”

  “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1)理解“剧烈地抖动”

  “抖动”:怎样动是抖动,能用动作演示一下吗?

  “剧烈”:换词训练—— 强烈、猛烈……

  是啊,有经验的掉鱼者都知道:当鱼儿咬住鱼饵时,鱼竿抖动得越厉害,就是说鱼儿越大。而这一次是一般的抖动吗?

  (2)指导朗读句子

  2、“漂亮”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1)“漂亮”仅仅是指鱼的样子美吗?

  品赏“不停”、“不时”“不少”的妙用,感受鲈鱼健壮、活泼力量与肥大。

  “不停”:a、换词——不住、一直;

  b、不住、不停、一直地甩动着鱼尾,不住、不停、一直地跳跃着,你读懂了什么? (鱼大、活泼、强劲)

  “不时”:就是一会儿……一会儿……,

  湖面一会儿怎样,一会儿怎样(换词读短语)

  “不少”:c、给“少、不少、很多、多、很少”排排队;

  d、课文为何选用“不少”一词(鱼大、生命力强)

  (2)感受句子的因果关系

  句式训练:“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3)朗读指导

  a)分四小组反复接读删去“不停、不时、不少”的短句

  b)全班齐读这一句

  3、链接“鲈鱼常识(1)”,课件介绍,重在介绍鲈鱼最大重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得意与欣喜

  回复句子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a) 情景设置,想象说话:欣赏着这漂亮的大鲈鱼,我们仿佛看到第二天——

  b) 指导层次朗读(点拨:这是一条三斤鲈鱼——这是一条五斤鲈鱼……)

  5、小结。

  默读课文1-3自然段

  同左

  找句子说感悟

  指名演示

  指名回答:强烈、猛烈、激烈……

  多生感情朗读

  同上

  指名练说

  想象说话,如:约上亲朋好友烧烤……

  指名多生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1分钟)

  过渡:就是因为这么一条实属罕见的,又大又漂亮的,让我们欣喜若狂、洋洋得意的鲈鱼,却让“我”和“父亲”引起了争执,又是为什么?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1分钟)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摘抄作业

  第2课时

  一、小结导入:(1分钟)

  二、 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点击放生,道德教育

  过渡:就是因为这么一条又漂亮又罕见的,让我们得意、兴奋的大鲈鱼,却让“我”和“父亲”引起了争执,又是为什么?

  (一)父亲的抉择(10分钟)

  ★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真的舍得把“我们”得意之作放回湖里?

  1、 品析“盯”、“好一会儿”

  怎样的看才是盯?“好一会儿”又让你感受到什么?(喜欢、思想斗争、不舍-----)

  2、既然是这样的舍不得,为何还要放手?

  3、链接“鲈鱼常识(2)”:重在介绍鲈鱼的繁殖生长及美国有关禁鱼期的知识。

  4、补白:这时父亲心里想些什么?(随机点评:这就是遵纪守法、政策法规、常识道德-----)

  5、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二)儿子的挣扎(15分钟)

  过渡:这些规定,这些道理听起来好象很是简单,尤其对于钓鱼老手来说更是常识,儿子“我”了解吗?却又是为什么?

  ★费时来不易(找有关词句读一读,点到为止)

  ★鱼大心不舍

  1、“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引:是啊,钓不到这么大的鱼,生接说——没有了

  2、“我”心情你能理解吗?(急切,不舍)

  ★夜深人不知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1、品析“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意味着:没有人看到我们钓到的是鲈鱼/更无人知道我是在禁鱼期内钓到鲈鱼/我们可以瞒天过海,……

  2、“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引:在这天知地知而他人不知的深夜,留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可以说是合情,——

  想象说话:好象在乞求:——

  3、“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他人不知,可是你知我知这条鱼知,道德准则法规也知,虽合情却不合理。

  反复回读:

  父亲的回答是清楚明白的,读——

  父亲的回答是不容争辩的,读——

  父亲的回答是没有商量的,读——

  父亲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读——

  4、小结

  找词语说感悟

  盯:目不转睛地看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

  好一会儿:盯着看的时间长;

  感受到父亲喜欢、不舍、思想在斗争

  指名读鲈鱼常识

  想象说话

  找读句子说感悟

  请回答“想象说话:欣赏着这漂亮的大鲈鱼,我们仿佛看到——”的几个孩子接着答

  生答:急切、不舍、沮丧……

  接读句子

  三、理解启示,熏陶心灵。(10分钟)

  过渡:简单的留与放,简单的是与非,付之行动却是异常艰难。幸运的是我有位坚守道德原则的父亲,在我年少时让我受到严格的教育。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理解“鱼”

  2、练笔拓展 (配乐《秋日的私语》)

  (1)情景创设,扩散思维—— “我”在人生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如:一次期末考试,一道数学题15分不会做,身旁是“我”最好的朋友/那天放学回家,在路上捡到100元钱/读大学时,竞选学生会干部,好朋友提出要请客拉关系替你拉选票/成为著名建筑师后,就在工程即将开工前夕,发现自己的设计图有问题,如果这时修改会给公司利益和自己的名誉……

  (2)、学生想象写话。

  写话设计: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馈交流

  4、理解启示

  如果说当年“父亲”让“我”放弃那条大鱼,“我”是埋怨是沮丧是不解;如今,当“我”一次次做出道德抉择对父亲是——(理解、敬重、感激……)

  指名回答:金钱、美女、

  名誉、地位、关系、物质……

  想象写话

  交流写话

  生答:理解、敬重、

  感激、感谢……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3分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作者有幸在他年少时受到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所以在他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总有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个故事的学习中也受到一些道德的教育,留下一些难忘的启示。

  最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读名言

  五、课外拓展(二选一)(1分钟)

  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2、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鱼 父亲 我

  钓鱼 大   得意   得意

  放生 漂亮 不容争辩 沮丧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教后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8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5 钓鱼的启示

  课时

  设计1、认识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

  方法

  设计朗读感悟法: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理解课题“启示”的意思。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读准 “涟漪、抉择”的读音。2、检查抄写四字词语并造句。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提出问题。三、细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体验“我”的情感。1、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 2、指导与交流:(1)钓到大鱼时的心情。(2)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3、指导朗读。(二)体会“父亲”的情感。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2、小组交流,指导朗读。【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生字全解】识字:鲈 捞 饵 鳃 翕 乞 唇 沮 抉写字重点指导: 窃:第七笔是竖提。 饵:拼音ěr诱:右边是秀。 辨字:诫( ) 戒( ) 【辨多音字】   huá(划火柴) zhá(挣扎) liàng(重量)划      扎   量huà(计划) zā(扎辫子) liáng (测量)【词语全解】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抉择:挑选、选择。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运用 小心翼翼:我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放在了桌子上。【近反义词】近义词:乞求——恳求 告诫——劝告 反义词:熟练——生疏 简单——复杂【四字词语】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筋疲力尽 依依不舍 【句段解析】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父亲也很喜欢这条大鲈鱼;“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体会到父亲的坚决。一、课前前置性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要求。 二、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1、看大屏幕,认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钓鱼放鱼过程。1、钓鱼的过程 ①自由朗读钓鱼的过程,体会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②交流作者心情的变化。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2、放鱼的内容 ①思考、交流:父亲让我放鱼的理由是什么?②“我”哀求父亲不放鱼的理由又有哪些?③对比放鱼的理由与不放鱼的理由,你有何感想? 四、品味启示部分1、自由默读启示部分,看看自己对那些句子感受深,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

  师生活动设计(三)品味启示部分。1、默读,在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感受。2、交流。3、朗读这段话,记在心里。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你也遇到过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2、小组交流。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2、小练笔: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等。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与“非”指的是对和错。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把鲈鱼放回湖中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篇章指导】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中心思想】 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叙述过程中插入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课堂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yǘ sāi jué zé bǔ lāo jǚ sàng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诫( )诱( )决( )捕( )戒( )透( )抉( )铺( )3、根据意思写词语。(1)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2)不允许争论、辩解。( )(3)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

  板书设计5 钓鱼的启示不放 放鱼大 还有两个小时无人 道德

  课后反思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9

  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状况至今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面面俱到的理性分析,围绕课文内容的繁琐提问等,使阅读教学平添并非必要的教学环节,使原来宝贵的听说读写训练的时间再受挤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力求“精要”。一篇课文的教学到底该抓些什么?主要抓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探究点,着眼整体进行词句段教学,并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下面我试以《钓鱼的启示》一文为例,浅谈一下怎样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

  一、生疑导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还能起到情感传导作用,架起教师、学生思路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新课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因此,我教《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导入的: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从题目中找探究点,问:“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启示!”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请打开书,仔细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读起来,想尽快找到答案。这样,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高涨。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 的原则,注意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第一是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是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加强了教师的示范、指点、激励以及对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点拨。

  熟读精思。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入手,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结合《钓鱼的启示》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片断):

  师:上节课,大家预习了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请提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举手,敢说敢问,有的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谈了理由,有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有: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父亲告诫“我”的话该如何理解?我以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争议、去讨论、各抒己见。如此下来,大家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纷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挑战权威,培养学生质疑和辩论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权威,指的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甚至是老师、书本。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做到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学生的质疑,甚至是驳问,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爱因斯坦不是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吗?

  当学生们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作者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时,一些学习尖子指出,这是因为父亲希望作者成为一个诚实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但也有些学生质疑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在小声地议论。很快,班里便形成了“两派”。面对这情况,我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展开一场“小小辩论赛”。请看看学生们精彩的辩论词:

  正方:因为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到,所以我同意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反方:还有两个小时就到12点了,又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不放也没有多大关系。

  正方: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是希望他当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同意父亲的做法。

  反方:人总会犯错误的,错了一次不要紧,下次改正就行了。

  正方:如果你认为错了一次不要紧,那你会一错再错的。

  反方:作者当时的年龄这么小,只要以后对他严格教育,他不会一错再错。

  正方: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父亲从小就对作者严格教育是对的。

  反方:作者当时好不容易才钓到这条大鲈鱼,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父亲却叫他把鱼放回去,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

  “两派”学生各执一词,争持不下,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我带领他们一起研读第10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到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作者才有今天的成就。学生们的意见也得到统一。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让学生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在学生学习完课文,懂得文中的道理后,我让他们搜集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或者联系实际,看看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和小伙伴们互相交流,再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做法,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带领着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便于他们动手实践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条件,以促使学生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10

  有位科学家说过:“我爱真理,可我更爱怀疑。”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探究未知世界的新时期,他们的好奇心相当旺盛。当他们有了积极的思考的时候,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怀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作为老师,你是否仔细思考过了:你是积极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是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今天,我就经受了一次考验。这是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这样的一篇文理皆优的好文章,孩子们都喜欢极了。他们在课前积极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个同学的问题引起了大家深深的思考:

  “课文里讲:因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这使‘我’受到启示。可是,既然要放鱼,何必当初钓呢?没有到开放时间,在禁捕期间钓鱼,其实也是不对的。父亲为什么要领孩子过早地去钓鱼?我认为父亲的错误在先,老师和同学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并不太清楚外国的禁捕期与中国的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位同学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认为,如果是在中国,在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以前,是不应该下钓钩的。父亲确实错误在先。我讲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同学们也这样认为。于是,有个同学调侃说:“也许父亲想锻炼一下儿子的钓鱼技术吧!”

  但是,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我不能妄加揣测,引导学生草率地下结论。于是,我提议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积极寻求答案。“或许,经过思考,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我又说起了一句经常的口头禅。

  同学们开始了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他谈了自己的认识:“父亲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父亲也经受了道德的考验。”他的理由是:因为在最开始,父亲也是不想放鱼的。我们从课文中的语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就可以知道父亲也是非常不舍得放掉这条大鱼的,父亲在考虑怎么对待它,是“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放掉鱼的。有同学补充到:当然,这“好一会儿”,也包括了父亲在考虑如何对待儿子的不舍得,以及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同学们大多点头称是。

  “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情形呢?”我又说了一句经常性的口头禅,然后对大家说,“刚才,我们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作出的回答。但是,我认为,外国可能与我们的规定不同,我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情况。”于是,大家又边读课文边思索起来。

  一会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只是规定鲈鱼禁捕,但是别的鱼可以捕捞。这样,父亲领孩子钓鱼的做法就无可挑剔了。”“有这种可能。”我点点头,不少同学也有这种看法,也点着头。我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没想到,开始提问的同学却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我还是认为父亲有错误。既然规定鲈鱼禁捕,父亲就不该带孩子到有鲈鱼的湖里钓鱼。”

《钓鱼的启示》教案篇11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观方法论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