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篇1

  关键词: 温庭筠 韦庄 纯美 淡雅 疏密

  一

  温庭筠为初唐宰相温彦博的裔孙,至飞卿已家道中落,虽文采出众却“生于末世运偏消”,无端总被卷入党争,仕途坎坷。他恃才傲物、放浪形骸,常游于酒肆青楼、花间柳畔,所以文辞艳丽,成“侧艳”之风。温词用华美的辞藻、细腻的描写,将美好的爱情寄予女子身上,刻画离愁别恨,这种填词雕琢精巧,多为娱情传唱。韦庄本生于世家大族,是武后时宰相韦代价的后代,著名诗人韦应物之四世孙,到韦庄这一代,家道中落,父母早亡,家境寒微。韦庄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屡试不第,一生为生计多奔波,59岁方中进士,他的诗反映社会面貌,民间气息较重,词亦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流离光景。

  从词的内容方面来说,温、韦词差别不大。温庭筠词犹多缘调而赋,大都作闺妇思边怀远之词,不失调名本意。《菩萨蛮》十四首,造语绮靡绵密,造境窈远幽约,最能代表温词特色。刘熙载《艺概》卷四:“温飞卿词精绝妙人,然类不出乎绮怨。”绮怨是温词内容的一大特色,表现闺中女子对远游人的思恋,随女主人公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起睡、弄妆拨动读者心弦。词人所叙女子束于高阁间,妆容精巧,起居华丽,却内心孤寂,与百无聊赖中暗伤心魂,诉说离愁别绪。韦庄词多表现女子闺阁情怀,伤春离别,如《菩萨蛮》其一;但也多思乡怀人之作,如《菩萨蛮》其二。

  在温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大都是成双入对的意象,反衬女主人公的寂寞心境。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软香惹梦鸳鸯锦”、“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等,这些意象暗含孤单之意,流露寂寞情思,女主人公羡慕飞鸟虫类终相厮守,不若情人多别离。此外,温词多用冷月意象和花朵冷暖色调衬托女主人公的心情。如“雁飞残月天”、“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扬陌上多离别”、“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等表现闺中女子对征人的思念,以及孤单寂寞之感。温庭筠着重描写女子春恨,或借春景述女子思春情怀。如“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秋闻一霎清明雨”、“燕飞春又残”、“柳丝袅娜春无力”等皆于萧索春景中引发女子的“怨情”。这里女子的怨情是无声的,皆随女子弄妆时随意的慵懒状便将情感宣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韦庄词没有特意选择意象,但韦词中较多出现的一个词是江南。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此外,韦词中对家乡的眷念之情颇深,诗词中经常会提到归乡,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感叹。和温词比较相似的地方,韦词中也普遍出现思妇形象,多描写春景春情,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等。韦词多自我抒情,词中有着词人本身的影子,多自我情感的宣泄,温词中没有词人的影子,多女主人公顾窗自怜之感。

  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他认为温庭筠词字句华美,韦庄词文辞淡雅,骨力劲健。这是就温韦词语言风格表现而言的。

  叶嘉莹认为:“飞卿词即但以金碧华丽之色泽,抑扬长短之音节,以唤起人之美感,而不必有深意者。此正纯美作品之特色,故曰飞卿词多为纯美之作。”温词纯美之风首先在浓笔描画女子妆容仪态。如《菩萨蛮》(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画了在华美居室内一位女子晨起慵懒弄妆的场景,词前两句描写晨曦从窗外投入女子精美的闺阁,映衬着女子美丽的妆容,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懒起”一句最传神,女子慵懒之态让人不禁心有疑问,而作者并没有立即告诉读者原因,而是继续描摹女子弄妆之态。一个“弄”字极为生动,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词言“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此处的“弄”字表现了女子无心梳妆却又不堪放弃美丽的面容,而后“照花”两句表现了女子对自己美貌的爱惜和珍赏,有孤芳自赏之感。最后一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把一切疑问告知众人,所有的懒、迟都能被理解被原谅,温词用女子精致的弄妆将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菩萨蛮》(十四)“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细心雕琢了一位衣着华丽,面带愁云的孤独女性形象。其次,温词纯美之风表现在场景描写上。如《菩萨蛮》(二)“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前两句描写的是女子的闺阁,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和惹人入梦的暖香,如此精致的居室让人不忍踏入。而后两句又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江水、柳烟、残月、归雁描写了一副凄美的夜景。此情此景下的女子又是做着怎样的梦呢,令人遐想。再如《菩萨蛮》(四)中“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描写了在春光绚丽的美景下的一个艳妆丽人的形象,水纹波动少女心弦,红花绿叶引人情动。而下片“青琐对芳菲”一句则瞬间点透女子心事,春景虽美,奈何征人无音信。温词写景多凄凉之景,却又集色彩、意象、意境于一体,浑然天成。像杨柳、归雁、梨花、冷月等常见意象温词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表惜别之意,此外,选取的牡丹、杏花、春雨、莺声等意象表女子淡淡的春情,文辞细腻而又意味缠绵。

  韦庄词在温庭筠词的基础上有所继承,但又跳出这种纯美浮艳之风,文词淡雅,清新自然,浅情近切,注重抒情功能。如《菩萨蛮》(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词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游人来到江南皆被美景吸引流连忘返。“春水”一句塑造了一幅充满美学意境的“倚船听雨图”,诉说游子被江南春景所迷。“垆边”一句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卖酒女,词人用“似月”一词就绘出一位亭亭玉女。和温词大笔描绘闺阁,发饰、妆容、仪态的繁复雕琢不同,韦词浅显易懂却仍不失意境,简言将一位皓腕凝脂的江南女子大方地展现在眼前。和温词相似的是韦词亦在最后一句道出词的心声,“还乡须断肠”道出游子的喟叹。此外,其他如“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都是在最后道出词人心声。就场景描写来说,温词多闺阁之景,而韦庄跳出闺阁,把视觉投向了大自然,多自然景致、自然情感流露。温词女性多居于居室之内,而韦词主人公多居于室外。如“画船听雨眠”“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柳岸魏王堤”“桃花春水绿”,词中春景自然而淡雅,感情直接而真实。

  三

  就词的意境而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隐约而韦词显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与“不隔”的观点,他认为“不隔”的作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韦词相较大抵能符合“不隔”的要求。

  温庭筠词中有着很明显的疏离感和阻隔感,无论词人刻画的是思妇、宫女还是歌姬,都居于闺阁内,读者于外观之,察其心事。温词中常常出现“帘”“梦”“夜”等诸类意象,给人一种朦胧感。如“水精帘里颇黎枕”“绣帘垂菉簌”“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莺”等。而韦庄词意象简约,直抒心意。如《菩萨蛮》(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的潇洒轻狂,《菩萨蛮》(四)“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的直率洒脱。这两首词都大胆描写词人流连酒肆青楼、花间柳畔,表现出词人放浪形骸、不拘世俗。“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更是表现词人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温词的“隔”不仅在场景的描写上,更在情感的表露上。如温词《菩萨蛮》(六)和韦词《菩萨蛮》(一)词境相似,却表现不同: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两首词都描写了女子送别的场景。温词交代女子居室,后借明月表相思,柳丝袅娜和“春无力”都表现了女子的慵懒和相思之苦,而后借回忆再现离别之场景;下片写香烛泪、落花、子规、残梦等意象再次烘托出一个思妇形象。韦词一开头就诉说离别惆怅,“红楼别夜”、残月、美人泪都是真实的。韦词写女子之泪多真情实感,不像温词多象征意味,用烛泪、泪痕暗喻。“琵琶”一句写美人弹曲送行,“弦上黄莺语”选词意象清雅,似乎在说“劝我早归家”。同是绿窗,温词写残梦,而韦词写美人,虽意思相近,表达却完全不同,总而言之,韦词抒情显朗豁然,温词则较含蓄委婉。

  四

  上面就温庭筠词《菩萨蛮》十四首和韦庄《菩萨蛮》五首再次探讨温韦词的美学意境。就题材内容上来说,温词主要描写“绮怨”,即思妇宫女寂寞相思之情,文辞艳丽,多缠绵意象描写春恨;韦词亦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流离光景。除此之外,韦词中多思乡游子形象,多自我抒情之作。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温词写景言情所选意象多华美、婉约,有“纯美”之风;韦庄词文辞淡雅,清新自然,浅情近切,注重抒情功能。从意境上来说,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隐约而韦词显露。一个“隔”,而另一个“不隔”,各有风格,各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文集(四)[M]。河北教育出版社。

  [2]张红编著。温庭筠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第1版。

  [3]王国维著。腾咸惠译评。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第2版。

  [4]李晓玲。论温庭筠十五首词《菩萨蛮》[J]。2006国际词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篇2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可称为第一位花间派词人,而且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作品大都写闺妇或歌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

  @首词表面看来,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的整个过程中的几个镜头,仔细思量,却能品味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篇3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据说波斯来使,进见皇上,并献乐奏于宫殿,进见时衣着打扮像中国的观音菩萨,后来被写为词典,命名为菩萨蛮。

  (来源:文章屋网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篇4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认为“境”有客观自然之景,也有主观情感之景,“有境界”――意境指的不是一般性的景与情的结合,而是能引发出真情实感的景与情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词的灵魂,意境的有无已成为评判诗词作品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

  关于意境在词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②王说的境界即意境,此处主要指婉约词的意境。本文中的意境均指婉约词的意境。那么作为词体“正宗”的婉约词,其意境有何特征呢?

  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美是客观景物在主观情感中的共鸣感受,它主要包括优美和壮美两种形态。优美是美的最一般、最常态化的形态,是内容和形式、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各个方面的和谐一致,表现出和谐、秀美、轻柔、流畅、典雅、细微等形态特征,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曲涧荷塘、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渔舟唱晚、暮鸟投林等,都能引发人们或感叹惊异、或怜爱喜悦、或凝思愁怨等主观情感,这些都是优美②。优美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美,它无处不在。清人姚鼐在《惜抱轩文集》中将“优美”描绘为: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沧,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③。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柔性和谐。优美总是给人一种柔和、清雅、清新、愉悦的感觉,即使忧愁感伤,也显得那样柔曲、婉转、含蓄、和美。这种阴柔之美的特征,又表现为内容气质上的内柔婉曲和表现风格的外秀清丽。所谓“内柔”,是指其内在矛盾状态趋于和谐平静至少是外表平静,毫无刚猛之气,粗犷之势。所谓“婉曲”,是指其情感流动曲折低回,深切缠绵,毫不鲁直、毫不奔放。所谓“外秀”,指其表现形式各因素相互协调、融贯一体而显得既丰茂又不过分、不炫耀。从形态上看,它小巧、光润、无棱无角;从色彩上看,它鲜明而不强烈,调和而不驳杂;从态势上看,它娴静温和,动而不觉。所谓清丽,是指其表现得丽而不妖、雅而不俗。司空图在《诗品》中称这种和谐美“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④

  优美的词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优美的景物或事物由于小巧柔和,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太强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比较温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感受这些优美景物或事物时,不但没有任何不适应和突兀的感觉,而且会自然流溢出怡情悦性的顺从和亲切感。除一些简单的自然景物引起比较单纯的快悦外,许多优美对象特别是社会性对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往往包含着较复杂的社会内涵,具有启迪人生的意义。这些“景”与“情”融合的状况,在婉约词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那“春水碧于天”的自然之美,“画船听雨眠”的自然人文融合之美,“人似月”“凝霜雪”的倩女之美,以及在作者情感中的愉悦沉醉之美,都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又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着重抒写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喟,下片进一步抒发了消失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和思索。这里有对“无常”的悲哀,也有对春天的爱恋,还有对事物轮回重现的思索和感悟,深婉含蓄,余味幽邈。

  婉约词境的优美特征,主要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既相对独立,又相融互通,且相融者多,独立者少。传统词人或鉴赏家似乎有意无意、约定俗成地把精美或凄美作为评判婉约词成就高低优劣的具体审美标准,成为创作、鉴赏、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

  精美,指创作主体对精巧、细小、纤柔等客观景物的一种似客观、亦含情的感受和表现。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将女子形体、容态、服饰等描绘得精美细腻、宛然在目,在似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愁思。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日西斜。”此词写长夏斜阳欲暮,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注: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二三句转到室中佳丽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高雅的荷花。“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香雪”喻女子肌肤的芳洁。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荷花”的白里透红,精美高雅,令人神往。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作者用轻松的笔调,描绘了春色怀抱中的西湖,轻舟短棹、绿水逶迤、芳草萋萋、笙歌隐隐、沙禽岸飞,构成一幅精美的艺术画面,令人陶醉。

  凄美,是审美客体引发的创作主体缠绵、婉转或含似露、或愁又思的感受,它是一种含忧带怨的特殊美,普遍存在于人性世情之中。凄美词境在婉约派词中表现得多而充分。如李的《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由荷花的香消翠残,触发年华和容颜在无伴中憔悴的幽怨感伤。冯延巳的《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他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均属此类。

  优美词境中的精美和凄美并非仅一种模式,它因创作主体性格、情趣等的不同而出现对景的取舍、情的表达的细微差异。如温庭筠和晏殊的词境都偏于精美,但由于二人的出身、经历、地位、修养不同,创造的精美词境也有所不同。温庭筠是个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性情浪漫、行为放纵的微宫,故其审美意识往往受性意识的影响,善写女子容色服饰等外在的富于感性之美,色泽较为艳丽。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更漏子》),其中“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画堂”,写居室之美。该词之清凉寂寞之情融于精美雅丽的景物中,呈现出精美与凄美的融合。陈匪石在《旧时月色斋词谭》中说:“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晏殊则是富贵显达、善于自我调节的高官,他的审美意识多受伦理观念的制约,写女子注重心理精神的内在美,其词境由精美物象雅化后组成,画面雍容,多富贵气。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情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秦观与的词,取境都偏于凄美,但又有所不同。秦观的词境多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式的,较容易为读者接受。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桥独上,凭栏手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阕由落红水池、小雨霏霏,到杜鹃憔悴,下阕特写黄昏独上柳外画桥,凭栏手捻花枝,惆怅而无知音。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而吴词的境界常常是现实与非现实(梦幻)的交错,显得扑朔迷离。人们对这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褒贬不一,张炎评吴词是“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其作品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门隔花深”既指所梦的旧游之地,又写出了梦境的幽深与隐约;夕阳归燕,无语生愁,景之凄然,情之黯销。“落絮”二句妙绝,因落絮而兴起人之堕泪,宛见絮花迷蒙,泪眼蒙。而结句夜景凄凉,情于言外,耐人寻味。

  贺铸与柳永也都有表现精美和凄美之作,不同的是贺铸词情中融景而浓丽,柳永词景中融情而淡远。贺铸词的精美之作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精美兼凄美之作如《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柳永的精美之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凄美之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词境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词人的作品之间,也表现在同一词人的不同作品之中。温庭筠的词境以色泽艳丽著称,但也有色泽疏淡的,如《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还有上片丽,下片疏淡的,如《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综上可知,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它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式,因词人的经历、性格、情趣、修养等不同,又呈现出或精或凄或二者交融的形态。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l版,第1~2页。

  ②建留宝:《美学通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189~190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第369页。

  ④罗仲鼎:《诗品今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第116页、122页。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百日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800字,百日攻坚
    下一篇:会议记录模板,会议记录格式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