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篇1

  “选题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起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与思考,讨论并交流,逐步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就问题的价值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等进一步分析后,用符合学术规范的形式将其表述为研究课题的活动。下面,我们就以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项目“走近天文学――中学天文相关研究课题选题指导”为例,来谈谈“选题指导”课的操作流程(图1)。

  一、创设情境,感性认知

  当前,天文并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高中学段的课程体系,而是分散在地理、物理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在许多学校,与天文相关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都是由地理教师负责。虽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探讨与天文相关的原理和知识,但几乎没有学校将选修一选为学生用教材,学生仅仅是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节简单接触过“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

  基于上述学校教育的实际,同时考虑到日益严重的城市光污染对星空的蚕食,可以认为学生对天文既缺乏感性认识,也没有一定的理性认知。教师应围绕“天文”主题,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或视频资料在有限的常规教室空间中营造出浓浓的“天文”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其中。若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场调查与谈话互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1.师生活动。

  播放一段精选的“天文延时摄影”

  视频,让学生随着摄像师的镜头领略四季星空的斗转星移;然后现场调查“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又“有多少人曾经真的去过野外,认真地观察过一次星星”。

  2.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欣赏,引入本节“选题指导”课的主题――走近天文学,实现课题聚焦的目的;同时,通过互动调查,发出“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过要在夜空下认星星,长大后却只能在动物园里看猩猩”的感慨,道出了学生的梦想与现实的无奈,营造了鼓励实践,实现梦想的情感氛围。

  二、头脑风暴,理性辨析

  通过视频赏析与调查互动,学生对“天文”已经形成了初步印象。不过这印象十分笼统,学生只是恍惚觉得星空很美,觉得从来没有观察过星星的自己很遗憾,但到底“天文”是什么、有什么,学生并没有一些具体的认识。

  为便于后续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拉近天文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全体学生之智慧,理性思考,罗列、整理天文内涵下的具体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步。

  展示两张不同地区的星空照片,其一是2011年第十届伊朗梅西耶马拉松活动(业余天好者群体中流行的一种观测比赛,即在一个晚上观测尽可能多的梅西耶天体,梅西耶天体指由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所编的《星云星团表》中列出的110个深空天体)拍摄的照片(见图2),星河灿烂;另一张为江苏镇江(2015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举办地)的星空照片,满目光害。通过两张照片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请学生谈谈“提到天文,你会想到什么”。与学生一同整理头脑风暴中产生的话题,如太阳、月球、小行星与彗星、流星雨、望远镜、光污染、宇宙飞船、外星生物、恒星与星座、深空天体、天文摄影等,并将上述话题写在黑板上,作为下一步课题组思考和组建研究性学习项目课题的方向。

  鉴于天文对于大多数学校、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话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集大家的智慧产生多个与天文有关的话题,从而为进一步分方向开展课题组组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综合权衡,小组组建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引导学生综合权衡“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多方面因素,团结志同道合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以自荐、推荐、内部协商一致的原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请学生综合权衡课题组组建所需考虑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以自愿为前提,选择研究方向(如太阳、月球),完成组建课题组工作。然后彼此协商,扬长避短,确定组员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调查员等。

  通过课题组组建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方法,如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团队伙伴情况、课题组的前景预测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并发扬自己的长处,成为团队中有价值的一员。如组长作为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威信;记录员作为材料总负责,需要勤快、心思细腻、书写整洁大方;发言人作为对外宣传总负责,需要大胆、大声、大气,思维清晰流畅;调查员作为操作总负责,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

  四、观察发现,问题提出

  所谓问题,其实是客观事物间的矛盾在人脑中的反映。天文看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太阳、月球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天体也好,宇宙飞船、外星生物等几乎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事物也罢,或者光污染、深空天体这些连概念都十分模糊的话题,都是在潜意识中存在,并能经联想或推理想到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天文”的情境中,联系生活、联系学习,大胆地进行联想,充分地展开讨论,将内心深处的那些疑惑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问题。

  请学生首先围绕小组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开展讨论,产生3~5个问题,由记录员记录在导学案上;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自我判断(科学性、可行性、价值性等),聚焦1~2个问题,请记录员将问题写在磁贴的糙面上,然后将磁贴贴到黑板上。最后,请学生谈谈是怎么想到这些问题的(问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聚焦。实现两个目的:让学生了解到问题来源的多样性,比如经实践活动发现问题,从书籍、报刊发现问题,从社会热点话题发现问题,并产生观察生活、及时记录与反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如是否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研究方法是否准确(科学性),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价值性),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可行性),是否在研究内容、方法或成果上有独到之处(创新性),去伪存真,精选价值较高的问题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五、科学规范,课题表述

  课题的表述必须准确界定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从而为研究实践指明重点和方向。课题的表述应简洁明了,让人立刻就能了解研究的相关必要信息。如“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一题中,研究对象是“镇江市”,研究内容是“饮用水市场”,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当然,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要求的不同,课题在表述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述三要素的运用可以根据实情灵活变通。

  展示往届学生曾经开展过的课题名称,请学生评价其在表述上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何不同,并总结课题名称的一般表达形式。接着,在小组讨论中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课题名称,由记录员将题目写在白纸上,并将白纸贴到黑板上。最后,由不同组别的组长展开自评或互评。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难点在交流、质疑和讨论中得到突破。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掌握课题名称表述的一般规范,如常见形式: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镇江市饮用水市场的调查研究;……对……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的设计:校园用噪声监测显示系统的设计。

  六、范例指导,活动实践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在“课题表述”环节已基本完结,教学目标也已一一达成。在一番紧张、激烈的“课题组组建”“发现并提出问题”“将问题表述为课题”任务之后,学生的情绪已达到高点,充满了将自己的课题付诸实践的意愿。不过,学生对课题研究后续步骤和工作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处于盲目之中。

  此时,若能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实践活动照片、研究报告与、后续研究方向等,并对未来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记录和反思等进行有效指导,将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正面示范作用。

  教师展示往届学生开展的“无锡市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究(图3)”“太阳黑子与地球环境响应研究”两个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全国研究性学习立项课题)的开题报告,分享学长们课题研究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选题的意义,弄清楚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参考文献的查找,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假设、研究思路、研究计划等,并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的期刊信息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完整过程,促使其进一步深刻领会选题的意义,并明确课题组成立之后,还有哪些工作需要依次展开,比如研究计划的制订、开题报告的撰写、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论文的撰写、后续研究方向的调

  整等。

  七、总结反思,情感升华

  在上述所有任务全部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总结和反思。并借此契机,再次强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强调选题的好坏对研究的进程及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比如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上完这节课我有哪些想法,或者觉得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之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如综合权衡组建课题组的影响因素,如何提出问题,选题的一般步骤,课题题目表述的常见形式等。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构建体系 探寻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6-01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了高中教育的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是我国近几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内容,实现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实现基础教学形式。

  一、研究性学习体系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地位

  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也随之转变,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对终身发展有益处的地理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最大化效果。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从学生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对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完成对课题的研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成果的研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收集研究资料、归纳整理研究资料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实施地理研究性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地理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二、地理研究性课程的构建

  (一)研究性课题的设立

  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根据地理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立。比如关于环境、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静态的课题研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将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但对于全球化系统、地壳、大气等自然现象,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动态的课题研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相关的地理模型。教师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构建研究性学习体系,与实际生活相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多种多样的实验研究活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观的理解地理规律和地理的现象,仅仅从书面上的文字、表格、图片等获取相应知识,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强,在课堂上,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需要创设实验研究活动,将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具体形象的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制作、道具演示以及让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演示等方式来辅助教学。教师在讲解静止的地理规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地理模型来体现出来。教师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六课《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内容找寻气候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制作地理模型,将气候的变化直观的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全球性大气环流》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应利用地理道具模型,对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道具模型直观的了解关于大气环流在全球的运行规律。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体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

  对于具有讨论性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分组研究,让学生对课题进行研究,比如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教师可以将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设置为研究课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的研究,教师让学生每4名分为一组,对课题进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相关书籍等方式查找相应的课题资料,然后将所查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列出,当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将自己所研究的成果讲解出来,分享给其他学生。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高中地理学科互动性,增强了学生研究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学习思维。研究性学习体系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性进行构建,从而使研究性学习课程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篇3

  一、立题与开题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遵循先立题、再开题的原则。确定题目后,选择以课题研究类项目或设计类项目的形式进行。

  接下来,各组成员要根据关键词或研究主题查阅大量文献,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总结,找出拟研究课题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现有成果、研究方法等。同时,每个成员都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确定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全面简洁地表述课题名称,包括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样就达到了立题的要求。接着,应该按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任务分工、参考文献等顺序撰写开题报告,并制作课件;课题组在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后,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然后根据建议修改开题报告;完毕后收齐,组长把立题、开题《报告书》交给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签署意见,最后统一收交学校综合实验教研组负责老师。

  二、研究过程

  各班各组的研究性学习《立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经过教务处或教科处审阅、签署意见后,会及时将其发还各班,这时各课题组就可以按照计划开展研究了。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通过本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方式寻找解决途径,并用文字、图片、录像、幻灯等形式记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及时将本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访谈录、小论文、小制作等打印成电子稿、纸质稿,尤其是要妥善保管好电子文稿,以便于研究结束时上交资料。

  待课题研究结束即将结束时,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及时认真地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集体讨论,总结出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缺陷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法。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回忆研究整个过程,写出自我体会与收获。然后,课题组长或全组推荐一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按“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创新与不足”“反思”“致x”“参考文献”的结构模式撰写结题报告。等报告完成,课题组成员再集中召开结题报告会,负责人在会上陈述整个研究过程,展示研究结果,指导老师或答辩委员及同学应该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呈现、材料收集等问题进行提问和建议,课题组成员对问题进行解释、对所提建议做出回应,再根据他人意见或建议修改结题报告、及时定稿、打印成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篇4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小组合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对创造性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和出发点,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构造模式。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自身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研教改的重要探索方向。

  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单向输出,缺乏双向和多项交流,学生缺少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因此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然而,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拓展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呈开放的学习态势,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学生可以走入社会大课堂,自主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社会调查、现象观察、收集信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探究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这些优势,对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的范围,以及为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因而它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价值”。

  近几年来,我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我在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往往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制定有效的合作研究方案,它可以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人际的交往和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和个人独立研究形式相比,它可以克服力量单一、孤军作战,缺乏研究的支持力量和互补性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固定的研究小组。

  在学期伊始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分好固定活动小组和固定学习座位,注意事项如下。

  1.分组要科学。要考虑成员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优化组合,尽量缩小组际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在组际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固定学习小组”有利于在一系列课题或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之间不断深入交流和融合,在课堂的展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组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组际之间有利于形成积极良性的竞争关系。

  2.固定组员座位。小组成员按“半圆形”、“圆形”等排列方式合围而坐,为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其实质是在成员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共同使用学习材料,彼此交换意见和信息等。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方便教师随时观察活动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3.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人太多会难以控制,并会出现人多不干活现象,降低活动效率;太少则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形成多方有效的交流和信息整合。

  (二)科学选择、确定研究性的课题或专题。

  进行正式研究前,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课题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研究性学习课题或专题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遴选的课题或专题一定要具备“思想教育性、科学性、现实迫切性和研究可行性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如在课题的选择设置上不能太难,范围不能太过宽泛。我给学生布置过一个研究性专题,《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滞后的研究分析》,在各个小组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后发现,这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课下我调出学生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相关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了症结所在,研究专题涵盖的范围太广,涉及的相关子课题太多,文化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等许多相关产业,这个专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量,而且要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时间精力是很难做到准确把握和分析的,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和研究水平,因此无论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还是教师提供的研究性专题,都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看看专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基于这次经验,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小的研究性专题――《关于动漫产业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专题的研究范围大大缩小,学生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最后实践证明这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针对课程的特点还设置了以下研究性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思品课中设置了《对当地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对当地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分析》;概论课中设置了《家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对当地的洋快餐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和《对当地电脑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等等。这些专题和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感兴趣,在时间安排上小组成员可根据本组成员的时间,在周末灵活安排考察和调研,同时市区可供考察的地点多,交通方便,客观上也为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制作课件、相关视频及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立后,组织学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拟订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活动研究方案,确立课题负责人、成员的分工、研究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实施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分工,按照既定的计划,通过广泛收集信息、现场采访、多角度现场观察等方式,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最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汇总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展示课件,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四)课堂展示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交流中每个小组派出一至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展示课件,汇报研究的过程、得出观点或结论。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及教师提问和评议,师生、生生间互动答辩,总结优点,发现不足。经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信息、创意成果和经验,课堂展示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结果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研究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最后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师的总结和成绩的评定。

  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情况、最终成果和实施的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我就此对学生的学期作业进行改革,以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分工和所作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和每位成员的成绩,特别把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与学期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尽量避免“课题组长累死,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学习盲区”,提高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活动效率。

  三、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促使他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纷纷表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精神,就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胆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接触社会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也是受益者。

  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有“研究型教师”,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使大多数教师不习惯探究,“强调学生探究,却找不到研究型教师”。我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促进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实现由“重教”到“重导”角色的转变,真正把教师推向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新环境,至少在专业成长方面是有益的。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尚未完善的阶段,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实践,我认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1.对课题或专题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有整体和科学的把握;2.“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要到位,对学生研究活动的掌控和要求越具体翔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就越有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3.制定规则促使组内形成有效的良性合作机制;4.由于研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因此专题研究在一个学期安排多少次,安排在哪一章的问题;5.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合理地穿插结合。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相信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定会探索出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1]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助学金的申请书,助学金申请书怎么写
    下一篇:商务谈判技巧,商务谈判技巧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