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9日

规范化培训篇1

  重点是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对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招收、培训基地、培训内容和考核认证等方面的政策性安排。

  《意见》指出,“5+3”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模式,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意见》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是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对象为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培训基地原则上设在三级甲等医院。

  财政给予必要补助

  《意见》明确,机构编制部门在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时,将有关机构承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作为核定编制时统筹考虑的因素。

  培训对象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享受相关待遇。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委派单位发放的工资低于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的部分,由培训基地负责发放;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与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其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由培训基地负责发放,标准参照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确定。

  在经费保障方面,《意见》提出,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对按规划建设设置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并对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支持。

  逐步与专业硕士教育衔接

  《意见》提出,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两者的内容和方式。取得规培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临床医师,可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要求,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规培合格证书。

  在执业注册上,规范化培训前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培训对象,应当将培训基地注册为执业地点,可不限执业范围。培训期间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可在具有执业资格的带教师资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工作。培训期间,可依照《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执业范围和地点,依法办理相应执业注册变更手续。

规范化培训篇2

  [关键词]护士;规范培训;实践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医院质量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面对医院护理队伍的现状,我院护理部从1999年以来,以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为切入点,以规范护士行为为重点,逐步形成了护理服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分析医院护理队伍的现状医院开放床位821张,在岗护士323人,病房护士251人,3年以下工龄的护士105人,占病房护士数的42.0%,床位与护士比为1∶0.31.实际情况是:(1)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置难以满足患者日益递增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多,护理队伍不稳定[1];(2)护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理安全存在隐患;(3)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入,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开展规范化培训从护士的礼仪举止到专项性操作技能培训;从新职工、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到高年资护理人员,直至护士长都有专题的学习与培训。按不同护理岗位的达标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设计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培训知识点,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能参与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

  1.3开展练兵比武活动每年四月定为护理部操作技能练兵月,每年五月组织大比武,护理人员人人参与,年年搞,年年比,坚持多年,逐步规范护士礼仪、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护理操作。

  1.4实施护理操作规范化三级质控管理制度

  1.4.1一级质控由病区带教老师与病区护士长按达标项目的内容每天检查本病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情况,加以即时督导。

  1.4.2二级质控由教育小组成员与科护士长每周1~2次抽查护士护理工作的技术操作质量,对照标准给予评分,对未达标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操作技能规范训练至达标为止。

  1.4.3三级质控由护理部选派技术过硬的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操作考核小组进行每月1~2次的抽查,以市卫生局《护理常规》及《临床护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评分为衡量标准,抽查结果纳入病区护理质量考核总分,与奖惩挂钩。

  1.4.4对考核中存在的缺陷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讲评、分析并组织相关研讨提出改进建议,在下一月作好跟踪考核,使改进落到实处,使护理人员在日有所查,周有所评,月有所考的制度中强化规范意识,养成操作规范的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1)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1999年的86.7%提高到2005年的97.8%。

  (2)患者满意度从1999年的96.5%上升至98.6%。

  (3)护理差错发生率从1999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5%下降至2005年的1%。

  3.1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以护理规范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一理念深入每个护理人员的意识,形成了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合力,每项活动有广泛的参与,每项要求有积极的响应,爱岗敬业,风气良好。

  3.2规范了护理行为从接待来访、电话访谈、交接班、各项护理操作都有态度、形象、礼仪的讲究;护理工作按流程进行;护理操作讲究规范。

  3.3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6年来,坚持不懈抓护士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内涵。

  4结论

  规范化培训是规范化操作的基础,规范化操作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更是护理安全保证的基础;规范化培训这项工作不在形式,重在效果,必须常抓不懈,长效管理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提升护理质量。

规范化培训篇3

  关键词:电工培训 规范化培训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29-01

  在最近几年,国家取消了原来各省自行组织的电工考试模式,实行国家统一电工考试制度,为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随着电工考试模式的改变,其考核标准也跟着做出了相应的变动,因此电工的培训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只有更加规范化的电工培训才能应对目前的新形势,以电工教材大纲为培训核心,兼顾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结合实际操作,在培训过程中,指明学员所必须掌握的要点,以便学员可以顺利的通过国家统考,注重对电工培训的管理,规范化培训组织及管理教学,以及许可证书的发放,这样才能保证电工培训的质量。该文通过分析现今社会对电工的要求,并对国家新的有关电工许可管理办法的新政策进行认真思考,发现当前电工培训机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电工培训规范化的对策。

  1 当前电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电工培训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电工的技能培训中,实际操作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大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有很多电工培训机构缺乏规范的实际操作的基础设施,所开展的电工实际训练项目严重不足。其次,好多的实际操作训练场所太过分散,学员在完成实际操作训练的路程上就要浪费过长的时间,而且有的训练场地面积不大,更有些训练场地就设置在生产车间中,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车间生产的干扰,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最后,一些进行训练的操作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被淘汰,却仍用于学员的培训过程,与实践脱轨。

  1.2 电工培训的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电工培训机构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中教师的平均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即将退休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还有一部分兼职教师是来自工作一线中的人员,他们未经过教师系统化的训练,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直接影响到教学培训的质量。

  1.3 电工培训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电工培训机构中,相关的教学资料不够健全,以至培训的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有的甚至连必须的基本规章制度都不能按规范执行,比如电工的考核制度或是办证流程都应该挂在墙上。

  1.4 电工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工培训机构中,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然而培训的任务及管理事项又十分繁重复杂,相对于任务重、管理流程多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显人力不足,因此很难做到规范化管理,更别提培训质量的保证,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只是空谈而已。

  1.5 电工培训教材及题库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统一新出版的电力培训教材中大多是关于高压与低压的问题,缺乏对不同岗位需求的培训,而且个别教材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并且某些章节里对所讲知识的陈述太难于理解,题库也有待完善。

  2 促进电工培训规范化的相关对策

  2.1 强化对电工培训机构完善基础设施的力度

  一般电工培训机构中基础设施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不够重视,投入较小,因此,对于一些不能适时完善培训基础设施的培训机构,应由电监办酌情暂停甚至取消其培训的资质,电工的培训质量是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一关,其基础设施又是强化电工技能水平训练的重要基础,通过各培训点与其主管单位的及时沟通,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力度。

  2.2 完善电工培训的师资队伍

  完善师资队伍首先要扩展配置渠道,充分利用电力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从工作在一线中的高技术性人才中挑选出表达能力强且乐于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来进行师资队伍的合理打造,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来源问题,而且所选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教师队伍相对也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电工教学活动,强化培训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格外强调培训教师的责任心,在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必须在场,做好安全监督。

  2.3 规范化电工的培训管理

  在办理培训机构前,要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规范,做好前期组织办培训班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材料的建档等,并建立起完善的进网作业培训信息的管理系统,采用网络化的管理与服务,还可以建立起相关的培训网站,提供对办班通知到成绩查询、领证通知到业务技术等过程的咨询,更好地服务于电工学员。再者,相关监管部门对电力培训机构要定期进行抽查,具体抽查内容例如其教学计划、考勤记录、教学记录、绩评档案等材料,尽可能地要求其培训做到规范化。

  2.4 合理配置电工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

  在电工培训机构中,以领导作用为中心,对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化分工,依据培训机构的规模大小来决定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工作流程,依据其办班的数量来进行具体工作人员的详细配置,保证培训工作流程的顺畅。同时,要做好组织办班与考核的工作,进行培训管理,做好汇总资料以及发放证书,配置好这一系列工作的人员安排。

  2.5 完善电工培训机构中采用的教材及题库

  不断健全电工培训的教材内容知识,结合新教材题库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还可适当提出电工各岗位知识的需求扩展意见,逐渐完善电工培训教材与题库,进一步满足电工教学的需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规范化管理是电力培训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证供用电的安全性,国家电监委把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管理归入电监管的管理范围之内。在这个新政策下,电力培训机构只有严格规范自身的培训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工学员。虽然目前还存着许多的问题,但只要电力培训相关各部门同心合力,针对现有问题采取有力的解决对策,一定能保证电工的培训质量,服务于全社会。

  参考文献

  [1] 彭彦卿。高级维修电工培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规范化培训篇4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

  一、

  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规范化培训篇5

  关键词:护士;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生疏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护理风险增高、护患矛盾激化[1-2]。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由学校理论知识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途径[3-4]。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第一年是职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年约有6%的新护士选择离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2]。目标管理法是以成果为导向,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由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协商制定目标,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3]。本研究旨在探究目标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招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名护士。其中女性61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为(23.28±1.02)岁;本科学历6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干预组33名护士,对照组32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经验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养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1)理论知识:岗前培训第1~4周,采取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岗位层级晋升制度、工资和休假制度等。(2)操作技能:岗前培训第5~8周,采取线上视频讲解、技能操作示范和分组练习反馈的形式,主要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内容进行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其中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轮科室,五官科、感染科和护理部等为选轮科室,轮转周期为4个月。(3)临床思维:轮科期间每月参加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按时完成护士轮转手册,并在轮科结束前提交1份病例汇报书。(4)科研和教学:采取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结束后准备20分钟小讲课并完成1份教案书写,小讲课内容以轮转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同时提出1~2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岗前培训期间召集医院护理管理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建立使命感和团队意识,同时对新护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评估,与其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护理相关文件书写规范,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建立轮转目标,由知识扎实、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系统化带教,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反馈,以便及时对轮转目标和带教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新老互评的方法对培训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指导,改善护患关系,以达到身心同护的目的。第三阶段:由医院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对其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死亡,并为丧亲家属提供指导和帮助。1.2.2考核评价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共150道题,其中基础护理学30道,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各40道,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各20道,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取四站式考核,一站考核项目为入院流程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二站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三站考核项目为为静脉输液,四站考核项目为病例分析和出院流程,每站25分,满分100分;护士胜任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4-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55个条目,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8,166分~220分代表核心能力高,110分~165分代表核心能力中等,<110分代表核心能力低。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收集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改善技能水平

  经过科学、高效、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总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技能考核总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对医院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不够熟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匹配度较低,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具有更加明确地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有效缓解工作时的迷茫感和被动性[6]。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且让新入职护士参与到目标设定和结果反馈当中,与此同时带教老师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知识讲解、技能评价、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培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逐项考核,使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在心理上对临床阶段工作的恐惧和在现实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

  3.2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前其岗位胜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培训后其岗位胜任能力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阶段后自身责任感增强,需要独立护理患者,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操能力更拓展了临床思维能力,再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语言的慰藉和紧急的救治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效沟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还能缓解当前医患矛盾的紧张局面。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总分较高。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实践和危机事件应对上缺乏经验[7],而以目标管理为指导的规范化培训有医院专门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其进行危机事件应对指导,并及时与新入职护士进行互动反馈,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将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能够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而且能改善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增加护患交往信任程度。

  3.3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新入职护士处于护生和护士的角色转化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医院临床实践不能完全匹配,现实工作环境与预期差距较大,护理操作技能生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离职率逐年攀升。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让其加入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反馈当中,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新入职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内容、轮转科室、换科周期等方面征询新入职护士意见,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安排和调整,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医院护理管理小组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新入职护士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新护士规培中,使其在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领导的表扬、同事的鼓励、患者的认可都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1]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80-82.

  [2]曹晓翼,刘晓红。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1-183.

  [3]HEMPSONDA。Managementbyobjectives[J]。MedGroupManage,1981,28(2):38-46.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2064-2066.

  [6]刘珍蓉,周荣菊。目标管理在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44-45.

规范化培训篇6

  有利于临床病理学科的人才储备。目前临床病理人才匮乏,在我国,由于病理学科一直被划归在基础学科,不能培养临床学位研究生,病理专业毕业硕士生、博士生缺乏病理诊断方面的临床培训,他们毕业到医院病理科工作后不能胜任相应病理诊断工作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解决了以往各单位病理科小规模、标准不一的分散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了统一的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临床病理学科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有利于规范地培养病理医师。住院医师在病理科的轮转学习,包括大体标本的取材、病理活检阅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阅片、病理技术的实践、细胞学的技术与阅片等方面,在专业上的培养采用的是渐进式(由易到难)、系统性(由局部脏器到全身系统)、寓教于平日的方式,达到1-3年的培训期间能做到“举一反三”,使培训医师具有一定的独立诊断能力,并对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有一定水平的认识。有利于系统提升病理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病理诊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病理医师根据临床病史,结合影像及病理形态改变对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范化培训能够提高住院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多为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熟知书本理论,但临床经验明显不足。通过1-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能够独立承担病理活检任务,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将更为缜密、系统。

  2培训方案的制定

  2.1培训目标

  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医师在完成培训计划后,能够系统掌握病理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病理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活检、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诊断工作,完成尸体解剖的操作及初检,从而达到对疾病的基本诊断能力。同时,要求医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和临床教学的能力,了解国内外新进展,使之成为高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合格的住院医师,为病理学队伍补充有力的后备力量。

  2.2培训方案及培训内容

  作者所在医院科室近年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结合病理学特点对住院医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科室指派教学助理及科室协理专门负责安排和协调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培训采用在岗培训的方式,即将规培学员分配至各个小组,依次在病理制片室、细胞室、病理诊断室、免疫组化室、B超室及影像科等科室轮转,参照上海市病理科规范化培训的规定及安排,制定相应的轮转计划。规培医师作为一线医师参与临床工作,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参与病理科室冰冻值班、取材及诊断。根据不同阶段的规培医师,采取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考核体系。科室统一制定和安排系统的理论知识讲座,包括病理学基础知识及各学科的诊治进展。每一学年针对不同阶段规培医师举办相应的科内讲座,涵盖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皮肤组织系统等内容,分批分阶段的对医师进行全面的培养。给他们指定和推荐学习书籍和网站,鼓励医师对病理学基础知识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结合具体情况定期组织讲座,讲座由带教教师完成。教师指定规培医师进行读书报告会,医师将自己对科研文献及临床知识的学习,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与医师间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及思考能力的提高(图1)。科室统一为规培医师指定带教教师,通过取材讲解、活检及尸检复片的方式向医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并在日常工作中为医师扩展知识面,举一反三,进行各种技能及综合能力培养。做到每一位规培医师“有人教、有人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并且及时的解决规培医师在常规工作中提出的问题。作者所在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情况:经过严格的培训、精心的培养和严谨的考核,2010-2012年间,长海医院病理科培训住院医师2名,1名硕士、1名博士,已于2012年全部顺利出站。现培训中的住院医师8名,其中硕士4名、学士4名,硕士培训期为2年、学士培训期为3年。在对住院医师培训的过程中,笔者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培养节奏和计划,力争培养合格、优异的病理科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3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规范化培训篇7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2012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1],提出要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我院护理部根据医院护士流动性大,来院护士基础护理技能较差的特点,制定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采用临床导师一对一指导,带教老师集中授课与新护士自学,理论学习与个案分享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新入职护士138例,剔除培训不合格15例,最后签定劳动合同123例。本文以合格的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117例;年龄18~30岁;本科10例,大专65例,中专48例。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时间 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二阶段为提升教育,培训时间为3个月。

  1.2.2培训内容

  1.2.2.1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包括有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中护理核心工作制度、护士条例、护士服务规范手册、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由新护士在医院局域网下载后自学完成。公共课程中聘用员工管理制度、职业发展规划、护士礼仪与沟通技巧等由护理部组织统一授课,并组织定期座谈。专业课程由科室组织,包括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专科常用药物使用与观察要点、护理不良事件与危急值的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等内容,采用科室小讲课、临床导师一对一教学、护理查房与自学的方式进行。

  1.2.2.2实践培训 新护士入科时,护士长安排临床导师一对一教学,由临床导师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新护士跟班学习医嘱处理、护士管床、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临床护理质量自控等内容。临床导师随时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向护士长汇报教学情况。

  1.2.2.3个案分享 定期进行新护士护理个案的分享交流会,由临床导师组织,推荐典型护理个案进行分享,临床导师点评成效。

  1.3评价

  1.3.1护士长每周查阅临床导师的教学安排,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抽考,方式采用跟班检查、理论考试、操作考核、询问患者感受等,并给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的评价,记录在新入职护士培训手册中,新护士培训手册最终报至医院职工管理办公室,培训记录中优良成绩在85%以上,差评价为0的情况方可签定劳动合同。

  1.3.2护理部不定期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情况进行抽查,督导临床导师与护士长教学管理工作,培训结束后护理部根据培训记录及抽考记录,给予培训合格与否的评价。

  1.3.3与同期(2011年9月~2013年8月)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3.4培训前后护士核心工作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对比。

  2.1新入职护士核心工作能力[2]得到较大的提升 对比123例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专科护理技能、护士管床管患者能力、协调与应急能力、学习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2对比同期(2011年9月~2013年8月)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1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提升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护理岗位要求护士随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新入职护士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职业观[3]。培训中,通过外请专家进行职业自豪感与幸福指数教育,观看医院优秀护士先进事迹视频,召开座谈会邀请护理组长进行职业发展现身教育,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建立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把自我发展与医院护理质量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3.2培训中引入导师制,促进导师与新入职护士的共同成长 临床导师为新入职护士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临床导师在连续半年一对一教学中,从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进行言传身教,对不同水平的新入职护士进行标准化,提升其核心工作能力[4],且导师与学生之间连续半年的共同进退,感情得到增强,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新入职护士在新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双方成为同事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系统的培训,降低了新入职护士因核心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 通过组织典型案例分享交流,帮助新入职护士理解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其对高风险患者、高风险环节评估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新入职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从同期的35.1%降至目前的10.3%,极大降低了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S],2012,05,04.

  [2]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5-12.

规范化培训篇8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 优质护理服务; 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35-01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夯实基础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士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落实,开展临床护理优质服务[1],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贴近病人,满足病人的需求[2],我院规范了护士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对全体护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培训方法

  1.1 成立培训小组:主管护理的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各科护士长为小组成员。组内人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考核标准、落实培训措施,并将考核标准、培训内容学透弄懂,重温新编护理学基础,熟练掌握每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1.2 规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1.2.1 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以转变护理观念,培养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以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为重点,另附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通知等。

  1.2.2 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临床护士基础护理基本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护理。按照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以新编护理学基础为依据,重点内容为更换床单位、床上洗头、协助翻身、叩背、人工气道吸痰、PICC的维护技术、外阴及皮肤清洁、口腔护理等。

  1.2.3 礼仪沟通培训:以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一步规范护士行为和仪表仪容,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主要内容为护士的举止礼仪、病区护士日常用语、门诊护士日常用语、护士沟通礼仪、常用护理操作交流用语、疾病健康教育、节假日关怀式健康宣传等,要求护士举止端庄、礼貌待患。

  1.3 培训形式

  1.3.1 思想职业道德以集中培训为主,由培训组长授课,根据护士倒班制等工作特点,分三期进行,每期四学时。

  1.3.2 专业技能及礼仪沟通培训内容,采取分层培训方法,由护理部主任组织各科护士长观摩技能操作和护士服务礼仪录像。各科护士长再对本科护士进行示范培训,人人过关,不走过场,时间为一周。

  1.3.3 漏洞培训用于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培训小组组织内外科系统护士代表交叉参观、检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互相交流,查找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汇总后,有针对性的聘请院外专家指导,或派选部分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带着问题而去,载着收获而归,对新上岗护士将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作为岗前培训重点,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4 考核方法

  集中培训后,每人写一份培训体会或收获,技能礼仪培训后由护士长对每一位护士进行一次实地操作考核,以基础护理教课书为标准,让每一位护士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真正提升一个台阶。

  2 培训效果

  2.1 规范化培训使护理人员转变了护理观念,掌握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要求,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本质,是以人为本、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服务,一位护士在培训收获中写到:今天的培训我感受颇深,优质护理服务应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要努力学习,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护理理念的转变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示范病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我院有两名护士长被评为全国及河北省优质护理服务模范;贵宾、妇科病房为河北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

  2.2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机会,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护理技能、语言表达沟通和管理能力。护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技术,获得了自身价值和成就感。在医院三甲复审中护士的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理论考试成绩优良,收到专家的高度赞扬。

  2.3 营造了良好的住院环境,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礼仪沟通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望,以优美的姿态守护着病人,以尊敬的称谓呼喊着患者,以优质的护理技能无缝隙的流程服务于患者,使她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护理,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 王建英,曹岳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2-53.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学期中考试校长讲话稿,一次又一次有力的冲刺
    下一篇:小学新生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