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管理层声明书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篇1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超声诊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相当部分医生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如二级以下医院及部分县(区)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他们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医疗知识更新途径有限,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及西部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些甚至根本得不到岗前培训及岗后继续教育。这些因素往往使得基层医疗队伍水平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迫使老百姓有病不得不前往医疗水平较发达城市,是造成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政府医改意见中,关于加强医药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在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心动图学是针对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是循环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超声诊断专科医师,作者承担着大量针对临床医学生和基层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结合多年的临床带教,对如何使超声心动图教学结合临床,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基层进修医师在本专业领域诊断水平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学
超声诊断学作为一门影像学科,其作用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痛苦。超声诊断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临床诊断的相关知识。
首先,基层来进修学习的医师应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超声诊断是以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为基础,观察心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等方面,熟悉掌握与断面解剖相对应的正常心脏超声切面图。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超声图像是二维图像,需要通过人脑对连续断面的图像组合才能获得脏器的完整立体形态,这需要检查人员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力,而空间想像力需要以丰富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其次,学习和掌握各种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根据超声图像反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的特点,判断心脏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的特征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手法教学
操作手法在心脏超声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手法决定图像的质量,决定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支持诊断。在实践工作中,对于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医师手法不一致,得到的切面就不一致,就会造成诊断意见的差别,甚至会导致误诊及漏诊。
首先,在教学中强调常规标准切面的显示,如四腔心切面必须横平竖直即二尖瓣与三尖瓣处于同一水平,四腔与心尖处于垂直状态,而非标准切面则可导致腔室的测量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正常的诊断;短轴切面要达到“圆”,短轴圆形各点的直径等长,而斜切易导致测量室壁厚度过厚。
其次,在手法教学中始终强调对任何一位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按顺序扫查各个标准扫描切面,特别是易忽略的胸骨上窝切面、剑突下切面和左室短轴的心尖部切面,养成全面、细致的扫查习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如一部分房间隔缺损在胸骨旁切面由于受回声失落及多普勒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显示,但剑突下切面可以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很好地显示断端及过隔血流。而对于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若不顺序显示左室短轴心尖部切面则有可能导致漏诊。
三、多媒体教学
心脏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强调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提示疾病的本质。心脏是一个不断运动的重要器官,理解心脏的正常做功过程,必须了解和掌握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之,如果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需要通过对大量典型病例的动态超声图像的感性认识,包括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才可能对该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PPT形式进行部分内容的讲授,克服了单纯教师讲解的不能演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的困难与盲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大大缩短了授课时间。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因此,利用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现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求带教老师收集典型心脏疾病的超声资料,包括多种超声技术的动态和静态图像;其次,将相关的图像信息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储存、标注和备份。利用存储丰富、翔实的心脏超声诊断资源,将特殊病例通过光盘、磁盘存储后,建立了图像数据库及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视频、音频、图片、录像动画、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它应用于教学中,结合临床信息现场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规范书写报告
规范超声心动报告的书写。书写超声心动诊断报告是心脏超声诊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精准的专业术语,将正常以及异常所见如实地反映给临床。规范的超声报告是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医师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示范性、指导性的超声诊断报告。在书写超声诊断报告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并掌握不同疾病超声诊断的思路,这不仅是诊断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鉴别诊断的过程。在书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以及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可以使学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看书、主动学习的动力。
五、因材施教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篇2
【关键词】 声像档案 管理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利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1. 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很多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1.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1.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很多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1.4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1.5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2.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2.2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2.3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2.4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2.5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
2.6建议档案主管部门参与全区各类重大活动
针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的现状及产生的诸多因素,应采取档案局、馆直接参与的办法,由主办单位通知档案局派专人摄影录像并负责其他各类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以确保全区重大活动产生的档案(特别是声像档案),得以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统一管理,方便各方面利用。
[1] 郭瑞枫;;档案自动化管理讲座(二)[J];档案与建设;1984年02期。
[2] 我们利用微机进行档案管理的试验情况[J];档案管理;1985年02期。
[3] 陈国华;;声像档案集中管理刻不容缓[J];上海档案;1985年06期。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篇3
一、基层文化站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作用发挥率较低。
一是基层组织对于基层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基层文化站缺乏专人管理,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二是基层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的淡薄。三是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四是基层文化站的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牧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人员素质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
目前,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牧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一是靠现有的村干部来兼职管理。三是靠滞留乡村牧民来管理。这此人多数人的素质偏低,难以在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培养新型牧民、弘扬新型基层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要切实改变人员素质的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探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图书覆盖面窄,文化品味不高。
目前的基层文化站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接受能力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牧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文化站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牧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基层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四)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对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担心该工程为“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少数地方协调力度不够,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个别地方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文化站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二、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牧民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二是要把基层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基层文化站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阵地,积极利用主流文化资源来影响牧民的文化取向;三是要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对牧民进行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以现实性的经济愿景来引导牧民的选择。总之,要注重强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实用来吸引、激发牧民的阅读热情。构建基层文化传播的主平台。
(二)加强人员培训,寻求智力支撑。
一是要拓展培训方式,通过与基层文化站签订流动图书服务协议,利用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的业务优势,组织文化站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借助县图书馆在网络咨询方面的条件,对基层文化站进行规范的业务辅导,力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文化站建设服务,为广大牧民服务。
(三)资源整合,建构“基层文化站”网络工程。
一是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加大基层文化站建设力度。二是资源实行整合、共享。
(四)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
一是要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站为中转管理平台,把“基层文化站”纳入公共图书馆辐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服务点;二是要解决牧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重点实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站三者图书借阅“通借通还”模式,使牧民一卡在手就能便捷地借到更多想看的书刊杂志,充分满足了牧民的阅读需求;三是要统一制订基层文化站管理规定、书刊借阅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尽量保障牧民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
(五)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文化站建设。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篇4
关键词:图书馆微博;媒体声誉;先赋机制;自致机制;社会结构;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105
Abstract The microblog is a useful tool for librarie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publicizing。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how a microblog become an influential one in librarianship。 Enlightened by reputation theory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ascribed and achieved processes were proposed as two basic ways to build the reputation of library‘s microblog。 500 microblog’s and 314 pieces of original poste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data sample from Sina microblog。 The findings are: (1) both ascribed and achieved mechanism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brary microblog reputation building process;(2) the ascription process endorsed elite library microblog with first-mover advantage;(3) however, a library microblog without advantaged ascription still has the opportunity to become a famous and visible one by using their own initiatives。
Key words library microblog; media reputation; ascribed process; achieved process; social structure; initiative
1 引言
图书馆作为最早使用计算机的行业之一,对信息通讯技术(ICTs)的发展向来非常关注。微博以其精简的形式、便捷的使用方式、病毒式的传播、双向互动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图书馆界也迅速发现其在信息服务、营销宣传等方面的潜在价值。自2006年Twitter创办以来,经过短短四五年时间,已有700多个图书馆成为Twitter的注册用户[1]。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迅速成为国内最流行的微博服务平台。同年,国内图书馆界开始注意到微博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2]。
目前国内图书馆学界对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对微博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如孙宇[3]、黄令贺[4]、袁纳宇[5]等的研究;(2)对图书馆使用微博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如唐琼[6]、黄淑敏[7]、龚雪竹[8]、王妙娅[9]等的研究;(3)对图书馆微博的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如周志峰[10]、陈远[11]、王冰[12]等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图书馆应用微博的现状、特点以及具体使用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众多图书馆都将微博作为一种信息推广、对外宣传的工具时,却有许多学者在肯定微博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指出图书馆微博存在粉丝数少、内容寡淡、更新迟缓等发展瓶颈[5,9]。在众多图书馆微博中,也有一些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广受关注的“大V”。那么,图书馆微博的影响力的生成机制是什么,目前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这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所在。图书馆“大V”们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解决图书馆微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图书馆利用微博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2 理论基础
2.1 声誉理论
图书馆微博是一种图书馆界的自媒体,图书馆“大V”的成长之路必然符合媒体成长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性。一份媒体的脱颖而出主要源自于媒体声誉的累积,或者说媒体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或口碑;声誉良好的媒体对受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媒体价值的核心要素之一[13]。根据喻国明[14]的研究,虽然媒介较之一般产业部门对于声誉的依赖度更高,但是新闻传播学对媒体声誉的研究并不常见,将声誉作为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各个领域[15],它们将声誉视为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社会机制。
在经济学中,声誉作为一种隐性奖惩机制被引入到解决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6]。D。 M。 Kreps等[17]以博弈论为基础,研究了在多次重复交易中,参与者基于长远预期收益考虑会限制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采取合作行为,这是声誉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通过建立声誉,将自己和其他的平庸企业相区分;进而,声誉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顾客会基于声誉形成对企业的信任,相信企业的承诺及其履行承诺的能力[18]。同时,顾客能够和市场上其他的消费者交流他们认识到的企业行为,从而使声誉的作用超出交易双方这一特定的有限范围,产生溢出效应[19]。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声誉成为企业的代号,成为一种市场公共知识,并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如声誉能帮助其他企业确定声誉拥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从而为提升市场效率提供了可能。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声誉传播通过迫使厂商更加诚信,从而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
经济学家证明了声誉效应确实存在,但是没有解决声誉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声誉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20]。管理学对声誉的研究集中于声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声誉对企业的战略意义、声誉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研究主题[15],同时也非常关注声誉的产生机制与维护。管理学家认为“企业声誉是企业过去一切行为及结果的综合体现,这些行为及结果反映了企业向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出的能力”[21]。因此,企业声誉既是企业特征的表现,也是对企业历史表现的反映[22]。如会计学的研究显示,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即是声誉的根源,同时良好的声誉又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23];战略管理领域更是将企业声誉根植于企业过去的行为,将企业声誉视为一种稀缺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在诸多同类竞争者中赢得竞争优势[24]。在营销学中,声誉被认为是消费者群体中口碑传播机制的产物[25],是各群体对于企业过去行为的一种整体的认知判断[26]。可见,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累积好名声,是企业声誉的重要形成机制。
除此之外,管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企业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背书建立自己的声誉[27]。S。 Kotha等[28]对全球前50家网络公司的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同时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取声誉: 一是自行进行投资,即创立声誉;二是从风险投资商那里借入声誉(Reputation Borrowing)。无独有偶,K。 Cravens 等[29]研究发现一些企业自身虽没有声誉积累,但却从各种战略联盟成员、商业伙伴、风险投资者、担保者和银行那里间接地获得了声誉。第三方的背书使得企业跳过通过业绩累积声誉的漫长过程,在企业重组、兼并、合作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这一声誉的建立机制更具研究价值。RINDOVA V P等[30]研究发现,对于新兴企业来说,通过第三方背书是建立声誉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2.2 社会分层理论
分层最初是一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借用了这一名词,创造了社会分层的概念,用来指社会的纵向结构也像地质构造一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层级[31]。很多社会学家都对社会分层下过定义,如结构功能主义的旗帜人物T。 Parsons认为“社会分层是某一社会系统中对构成该系统个人的一种差别性的等级分类”[32];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强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社会差异体系”[33]。虽然各个学者给出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是社会分层却有着共同的基本内涵――社会的等级结构。因此,当代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可以概括为“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34]。
在等级化的社会结构中,每一个社会个体都会占据其中的一个位置,履行围绕这一位置形成的权利与义务,满足他人对占据该位置的行为主体的期望,这个位置就是社会地位。因此,“社会分层的本质就是说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是不平等的”[33],“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34]。“客观、普遍的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要素,这些社会地位外在于个人,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占有。”[35]社会地位是一个包含客观维度和主观维度的复杂概念,它既意味着行为主体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其他行动者对行为主体的主观评价――即社会声望(Social Prestige)。
行为主体如何占据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获取社会地位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依据先天性的自然差别或者由继承而来的社会差别,即靠出生获得地位;二是通过行动主体的个人能力和努力改变自身的社会属性值,即靠发挥主体能动性获得地位。美国人类学家R。 Linton将通过前一途径获取的社会地位称为“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后一途径获得的社会地位称为“自致地位”(Achieved Status)[36]。作为社会地位的主观层面,社会声望的获取同样也遵循这两条基本的路径――先赋和自致。社会学对社会声望的关注和研究,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对企业声誉的研究有着自然的亲缘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命题
社会结构和能动性一直是制约行为主体最基本的两个方面,“结构和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很多社会科学根深蒂固的理论分界线”[37]。无论是经济学、管理学对企业声誉构建路径的研究,还是社会学对社会地位、社会声望获取的研究,无外乎两条基本的途径:行动者能动性地发挥,或是从现有的结构中得到背书或继承。只不过各个学科因话语习惯不同,专业词汇略有差异。
我国媒体构建声誉也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从主办单位继承、传袭而来,是基于结构背书的先赋性媒体声誉;二是通过媒体在信息传播市场中的运营绩效累积而来,是基于主体能动性的自致性媒体声誉。
“中国的媒体布局和体制与行政体制保持一致”[13],通过媒体必须依附于主办单位这一制度安排得以实现。“单位是我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在单位体制下,所有基层单位都表现为国家行政组织的延伸,整个社会的运转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38]单位制的本质是“国家―组织―个人”三者之间的强制性控制与依附关系。“国家根据单位组织的行政级别、所有制性质,自上而下地分配资源,造成了单位组织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个人的单位身份成为标志个人地位的重要特征。”[39]具体到新闻传播界,媒体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和政治权威高低对媒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先赋性影响。如以党报为例,作为中共安徽省委机关报的《安徽日报》能在安徽省内各城市发行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而作为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的《合肥日报》仅能在合肥市范围内发行。因此,媒体的声誉有很大部分承袭自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和社会地位。
媒体虽然必须依托一定的单位,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行动主体的能动性。新闻传播学学者认为,在媒体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媒体必须面向市场,通过真实、及时、深刻的时事报道赢得受众的肯定,形成自身的媒体声誉或品牌。一份媒体的脱颖而出主要源自于媒体树立了自己的品牌[40]。媒体声誉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关系,受众相信媒体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14],媒体从而树立自身的声誉和影响力。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其媒体声誉的构建也应基本符合上述规律。为了检验先赋机制对图书馆微博媒介声誉的影响,本研究以“微博粉丝数”为因变量测量媒体声誉,以“微博类型”为自变量考察微博的社会结构特征。为了检验自致机制的作用,本研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微博的主体能动性进行检验:(1)在形式方面,以“微博粉丝数”为因变量测量媒体声誉,以“开博月数”“月均发博量”为自变量;(2)在内容方面,以“博文转发数、评论数”为因变量测量媒体声誉,以“信息类型”和“展现形式”为自变量。虽然赵杨等[41]还从“信息来源(原创或非原创)”“时段”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微博信息传播的特征,但是本研究认为图书馆微博转发非原创信息时只承担了信息中介的社会职能,并未履行媒体的基本职能――生产信息;同时,他们的研究也显示“时段”对博文的信息传播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舍弃这两个自变量。
3.2 数据收集
新浪微博是国内用户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突出的平台,拥有2亿多注册用户,目前国内微博网络平台中,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最为突出。因此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时间为2015年1月6日。首先利用“微博搜索”功能,选择“找人”并分别以“图书馆”“lib*”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随后对其结果进行筛选,选择“认证用户”(由于任何用户都可以取包含“图书馆”三字的微博名称,故只对经过新浪平台官方认证的微博进行取样研究),共得到检索结果587条。之后,经过逐条筛选,剔除部分名称中包含“图书馆”但实则并非真正意义上图书馆的微博,如气味图书馆(实则是一家出售香水的商店)、浅葱漫画图书馆(实为创意商店)、PLCF蒲公英乡村爱心图书馆(实为慈善基金组织)等;再去除图书馆中其他部门或组织开通的微博,如成都大学图书馆太阳鸟志愿者服务队、华农珠江院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岭南图书馆读者协会等;最后获得符合要求的499个微博,其中高校图书馆微博305个、公共图书馆微博169个、其他类型图书馆微博25个。尽管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微博分为个人用户和官方用户[42],本文认为个人即使在图书馆工作也不能全面代表图书馆这一组织,所以予以剔除。
为了强调从内容角度检验图书馆微博的主体能动性,本研究以粉丝数最多的32家微博为对象,通过“新浪微博内容采集大师”软件收集数据,采集了这32家热门图书馆微博所的原创博文及其转发数、评论数,以此进行内容分析。由于新浪微博本身对微博的取样显示条数有限制,取样条数最多不超过前25页,每个图书馆微博账户至多能取出临近当前日期的近1000条微博数据,本研究共抓取了30403条博文数据。为了提高针对性,筛选出其中转发数或评论数超过50次的博文,共得到样本数据314条。
4 研究样本描述
4.1 开博时间分布
在新浪微博初入市场的前2年,总共只有27家图书馆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通了其官方微博,占总数的5.4%;2011年迎来了图书馆官微开通的巅峰期,共有159家图书馆开通微博;之后两年开博图书馆数有所回落但趋势平稳;2014年开博图书馆数下滑到仅65家。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界对微博的反应经历了2年的滞后期、3年的普及期后趋近饱和。如果图书馆界对新媒体工具的接受都具有类似的时段特征,那么2014年开博数剧烈下滑时期恰恰可能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普及期的开始,这一推断有待于未来比较研究的验证。最早开通微博的5家图书馆是:重庆大学图书馆、北京华藏图书馆、上海师大图书馆、厦大图书馆和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可见,高校图书馆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最高,最先意识到微博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宣传中的价值,并最先做出反应。
4.2 地域分布
数字鸿沟关注人们在信息世界中的不平等问题,胡鞍钢等将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视为“新的贫富差距”[43]。数字鸿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信息技术使用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主要由社会经济实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决定[44]。我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45]。各地图书馆对微博这一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水平同样也呈现出不平衡特征。通过对各省图书馆微博总数和2014年GDP值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8,模型方程为y=0.0414+7.076x(F=32.772,R2=0.531,p
5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5.1 先赋机制与微博声誉
如前所述,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发现企业声誉可能来自第三方的背书,社会学研究发现的社会地位可能源自于继承。图书馆微博的媒体声誉构建是否存在显著的先赋机制,即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的差异是否由图书馆本身性质差异所导致,这是本节要检验的核心问题。
我国图书馆事业拥有三大主体,即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由于其隶属行政区域的级别不同,本身具有比较明显的行政等级,如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等。我国高校之间的等级制度也是非常明确的,如“985”高校、“211”高校、一本、二本、三本等。同样,科研院所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中国社会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型社会[46],为了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分化,我们将图书馆微博依据其主办馆的行政等级划分为5种类型:“985”高校馆,非“985”高校馆,副省级以上公共馆,副省级以下公共馆,其他馆。副省级以上公共馆主要包括各个省级图书馆和副省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如南京图书馆、厦门图书馆等。其他馆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图书馆,由于总共只有25家,所以未对其进行二元细分。表1显示了各类型图书馆微博的数量及其平均粉丝数,其中,精英型图书馆微博(包括副省级以上公共馆和985高校馆)的粉丝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微博。
本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一步检验各种类型图书馆微博粉丝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ANOVA分析显示组间F值为23.812(p
5.2 自致机制与微博声誉
5.2.1 行为与微博声誉
声誉理论的研究结果发现“一个组织早期历史可能在该组织声誉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0]。换言之,历史越为悠久的组织,越可能累积较高的声誉水平,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相对其他事物来说,微博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因此本研究使用“开博月数”来测量图书馆微博的博龄,考察时间效应对微博声誉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媒体,图书馆微博只有持续不断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才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作为信息源的媒体功能,累积媒体声誉。因此,“月均发文量”是考察微博行为特征的另一个重要行为要素(开博月数与月均博文量对媒体粉丝数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回归模型的F=55.541(p
可见,图书馆微博想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应该保持一定的发文量,会有更多的机会增加粉丝对其的熟识度,从而增加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图书馆微博应该以长久发展的眼光去管理自己的微博账户。与消费品市场的消费行为相似,用户购买商品更倾向于老牌子;一个开博时间长、且持续活跃的图书馆微博更容易获得粉丝的关注,从而也成为其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2.2内容与媒体声誉
对于媒体来说,“没有声誉的媒介几乎和‘垃圾信息制造者’是同义词”[14]。活跃的媒体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给受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低价值的信息生产当然也无法有效地帮助媒体累积声誉。对于图书馆微博来说,高质量的博文在理论上应该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触发受众大量的评论、转发或点赞,从而有利于媒体声誉的累积。
从微博互动的层次来讲,点赞是一个浅度交流行为,而转发和评论的互动程度要高于点赞行为。因此,本研究选取314条高转发数或高评论数的博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主要是“信息类型”和“展现形式”。为了提高编码的易区分度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的二元编码策略,即信息类型分为馆务信息与社会信息(非馆务信息,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于2013年7月5日8点33分一条微博:“猫,是被人烫死的。猫、人,各少了一个;混蛋,多了一个。”http:///1891371401/zExwlpdox),展现形式分为纯文本和多媒体两类(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图书馆微博的社会信息相对于馆务信息来说,更容易引起受众的转发和评论。图书馆微博的馆务信息主要集中在活动通知、资源推荐、馆情报道等方面,这些信息“内容寡淡”,很难激起很多人的兴趣。但是,图书馆微博本身是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而设立的自媒体,发表太多社会信息与微博本身的定位和价值观相冲突。这使得图书馆微博在议题选择时面临两难困境。赵杨等[41]的研究显示,当高校图书馆在微博上一些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内容时往往会引发粉丝强烈关注并积极转发,当图书馆在微博上推荐一些文献、数据库资源时,也会促使粉丝们主动地将这些实用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转发与他人分享。本研究的结果和赵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本研究的样本集合中有大量的公共图书馆微博。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受众相对来说不像高校图书馆微博受众那么稳定、集中(高校微博受众大多局限于高校的师生)。因此,赵杨的研究结论无法推广到公共图书馆微博中。
此外,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多媒体的博文比纯文本的博文更容易引起受众的评论,而在转发行为上,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相对来说,评论比转发的互动程度更深,因此可见形式生动的多媒体博文更容易引起用户兴趣、激发受众的互动,从而促进微博内容的传播,有利于累积微博声誉。
6 结语
微博是图书馆和读者沟通的一条便捷渠道,对微博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增加其读者量。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成功的道理却存在相似性。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赋机制和自致机制在图书馆微博声誉的构建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赋机制使得精英型图书馆微博的起点较高,具有先发优势;但是,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性,先赋条件处于劣势图书馆微博仍然有机会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图书馆微博在发挥主体能动性时面临着议题选择的两难困境:即如何在馆务信息和非馆务信息的上取舍平衡,这需要图书馆微博的管理者积极探索。现有研究可以证实,图书馆微博通过持续平稳的博文信息、生动活泼的多媒体信息展现、用更加广阔的视野选择议题,有利于图书馆微博累积自身的媒体声誉。
参考文献:
[1] 李金波。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1):70-73.
[2] 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78-82.
[3] 孙宇。Micro-blogging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平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33-36.
[4] 黄令贺,葛敬民。微博客及其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84-86.
[5] 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3):104-106.
[6] 唐琼,袁媛,刘钊。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新浪认证用户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3):97-103.
[7] 黄淑敏。图书馆微博使用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1):78-83.
[8] 龚雪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微博的比较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6):78-82.
[9] 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37-41.
[10] 周志峰,韩静娴。h指数应用于微博影响力分析的探索――以我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微博为例[J]。情报杂志,2013(4):63-67.
[11] 陈远,丛振江。利用h指数评测微博影响力――以新浪校园微博为例[J]。情报科学,2015(5):85-90.
[12] 王冰。高校图书馆微博影响力测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13] 曹冬岩。影响力:媒体价值的新思考[J]。市场观察,2005(7):84-85.
[14] 喻国明。媒介的声誉管理:构建维度与舆论尺度[J]。中国广告,2009(2):69-70.
[15] FOMBRUN C J,VAN RIEL C B M。 The Reputational Landscape[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1997,1(1):1-16.
[16] 余津津。现代西方声誉理论述评[J]。当代财经,2003(11):18-22.
[17] KREPS D M,WILSON R。Reputati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82,27(2):253-279.
[18] TADELIS S。The market for reputations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4):854-882.
[19] COLE H L,KEHOE P J。Reputation spillover across relationships with enduring and transient beliefs:reviving reputation models of debt[EB/OL]。[2016-05-01]。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48.1691&rep=rep1&type=pdf。
[20] 皮天雷。国外声誉理论:文献综述、研究展望及对中国的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1(3):95-101.
[21] 邓晓辉。企业研究新视角:企业声誉理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6):14-19.
[22] HERBIG P,MILEWICZ J,GOLDEN J。A model of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destruc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4,31(1):23-31.
[23] 李延喜,吴笛,肖峰雷,等。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22(10):3-11.
[24] WEIGELT,K,CAMERER C F。Reputation and corporate strategy:A review of rec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5):443-454.
[25] BERGER L A。Word-of-mouth reputations in auto insurance market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988,10(2):225-234.
[26] HERBIG P,MILEWICZ J。The relationship of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to brand suc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5,12(4):5-10.
[27] RINDOVA V P,SEVER J M。Being good or being known: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dimensions,antecedents,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repu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48(6):1033-1049.
[28] KOTHA S,RAJGOPAL S,Rindova V。Reputation building a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op-50 pure internet firm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19(6):571-586.
[29] CRAVERNS K,OLIVER E G,RAMAMOORTI S。The reputation index:Measuring and managing corporate reputation[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3,21(2):201-212.
[30] RINDOVA V P,PETKOVA A P,KOTHA S。Standing out: how new firms in emerging markets build reputation[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7,5(1):31-70.
[31] 潘允康。社会分层漫说[J]。百科知识,1994(7):18-19.
[32] Parsons T。Essays in Social Logical Theory[M]。Glencoe:Free Press,1949:166.
[33] 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3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7.
[35] 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1(1):101-109.
[36] Foladare I S。A clarification of “Ascribed Status” and “Achieved Status”[J]。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1969,10(1):53-61.
[37] 于良芝,刘亚。结构与主体能动性:信息不平等研究的理论分野及整体性研究的必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4-19.
[38]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39] 李路路。“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11-14.
[40] 张君昌。媒体品牌的理念与运营[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4):102-104.
[41] 赵杨,宋倩,高婷。高校图书馆微博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平台[J]。图书馆论坛,2015(1):93-99.
[42] 李晓静,丁树亭。新浪图书馆微博用户特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34(1):62-66.
[43] 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社会科学,2002(3):34-48.
[44] 金文朝,金锺吉,张海东。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J]。学习与探索,2005(1):33-38.
[45] 邱伍芳。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对策、趋势――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思考之一(摘要)[J]。赣图通讯,1987(3):77-80.
管理层声明书范例篇5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影响;读者心理
1.图书馆读者常见的心理影响表现
1.1欣喜情绪
读者通常在具备一定阅读需求后,才会进入图书馆寻找所需的文献资料,这部分的读者对文献资料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如果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会自然而然产生欣喜的情绪,而这种心理情绪,与图书馆本身的科学化管理息息相关。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懈怠于工作,没有将文献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并耐心引导读者寻找合适的文献资料,那么读者将不可能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料,其阅读情绪也势必受到影响。
1.2安静情绪
这种心理影响与图书馆本身的管理环境息息相关,一般图书馆本身藏书条件优越,能够提供充足的阅读光线,并保持阅读环境的安静和空气畅通,读者在这种氛围下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安静阅读。
1.3烦躁情绪
如果图书馆环境不佳,譬如闷热、光线不足等,以及读者在阅读者大声喧哗,馆内图书乱摆乱放,读者在阅读时受到影响,就会产生烦躁的情绪,从而无法静心阅读,使得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1.4愤怒情绪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如果读者不能够享受应有的服务,反而遭受不公平或者不良服务态度的待遇,一般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譬如某些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对读者询问时一问三不知,而是板着脸孔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自然会给读者不舒服的感觉。
2.图书馆环境对读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及控制建议
2.1图书馆空间环境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分为光环境、声音环境、色彩环境和空气环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通过刺激读者的感官视角,决定了读者在图书馆的感官心理。
(1)光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光线的照明程度,将光线与图书馆功能区结构设计结合起来,合理布置采光窗口,充分引入自然光,而局部的人工照明,则是为了避免读者在强光环境下产生视觉疲劳和烦闷感,譬如在阅览区,光线应该充足但不至于刺眼,而在书库和廊梯,可适当降低光线的明亮度,以局部照明满足读者需求即可。至于暖色光和冷色光的搭配,也是给读者不同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可交替使用冷暖光源,以此调整读者的视觉感受,并达到调节阅读心理的目的。
(2)声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在图书馆选址时,应尽量远离噪杂的场所,譬如操场和公路等,并将图书馆的隔音墙体面向噪声干扰较为严重的一面;其次是图书馆高度的控制,原则上越高层的阅读环境,受到噪音影响的程度越低,但也要考虑噪音反射叠加效应的影响;再次是隔音材料的应用,可通过中空夹层玻璃窗、隔音板的安装,减少外界噪音的影响;最后是内部噪声控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内部人员活动的行为,譬如禁止大声喧哗、桌椅轻缓移动等。
(3)色彩环境的影响。从视觉感受的视角,除了光环境会给读者心理带来影响,色彩环境同样是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色彩一般会给人带来兴奋、疲劳、冷暖等感受,譬如蓝色、紫色和绿色,可抑制人的兴奋情绪,使人能够平定和安静,图书馆属于庄严肃静的学习场所,色彩应该以这三种颜色为主,但为避免色彩的单调,可适当点缀红色、橙色和黄色,并注意整个图书馆色彩与书架、书本、其他硬件设备色彩的协调性。
(4)空气质量的影响。根据相关科学资料显示,人体68%的疾病,与室内的空气质量有关,尤其是图书馆这种特殊的环境,读者长时间在图书馆内停留,而且人数集中,相互之间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而且滞留在书刊的灰尘,同样会导致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的下降。在不良的空气环境中,读者往往会产生烦闷、疲倦和判断力下降等不良情绪,以及出现头疼、目眩和恶心等感官不良反应。针对该问题,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自然通风,加强图书馆内的空气流通,可在设计时调整书架的朝向,以形成穿堂风,另一方面是配合使用人工换气设备,用于调整自然通风死角的热平衡,使得读者能够保持清爽的情绪,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水平。
2.2图书馆服务环境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可在精神层面上影响读者的心理,其中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语言艺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体态语言艺术两个方面。
(1)图书馆工作人员语言艺术。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人员每天要面临很多不同性格和习惯的读者,此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站在读者的视角,在与读者交流期间避免说话生硬,而是要展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有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譬如面对某些读者频繁的咨询,工作人员要耐心的回答,拉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样读者自然会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再如读者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工作人员可委婉地告知“请您不要大声说话,您可以把需求告诉我”,或者“图书馆是我们好朋友,我们应该以温柔的语气对待他”等等。通过耐心的语言表达,一方面即可让违反规定的读者不至于难堪,另一方面能够给读者留下较好的影响,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而产生不好的感受。
(2)图书馆工作人员体态语言艺术。体态语言艺术也是情感和意向的表现形式,尤其适用于图书馆这种要求庄严肃静的场所。首先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着装的干净统一,在工作期间行为举止雅致,并面带微笑,给读者营造安定的感觉,反之,如果管理人员面对读者者时板着脸孔,对读者的询问爱理不理,甚至语言生硬,会使得读者紧张、生气和烦闷,从而无法集中精力阅读。再次是掌握语言之外的姿态语言,譬如读者大声喧哗时,可面带微笑做出噤声手势,读者阅读后收拾桌椅,可微笑点头表示感谢,这种无声的体态语言,相比于那些“请不要大声讲话”等有声的表达方式,起到的效果更为直接。总之,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以高素养的工作热情,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属于图书馆的一员,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并快乐地进行阅读。
2.3图书馆信息资源环境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图书馆的核心服务,是满足不同读者信息资源的阅读需求。任何一个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齐全与否,最能直接体现出图书馆的质量。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对读者心理的影响,可归纳总结为如下几点:
(1)充分掌握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研究型需求,这种需求的读者通常围绕某一个研究课题,在图书馆寻找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针对该需求,我们要站在读者研究的视角,将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并以分类的结果作为数据库检索的选择条件之一,这样读者就能够快速找到具有课题研究价值的文献,而不至于很难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而产生烦躁心理;学习型需求,这种需求的读者,属于普遍类型的读者,他们的阅读范围从专业的领域,跨越到综合型的领域,目的是获得自学或者进修所需的学习资料,其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献资料需求量最大,而且对文献资料具有时效性的需求,此时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以第二课堂老师的姿态,而读者提供寻找资料的指导性建议,尽量帮助他们满足求知的欲望;消遣型需求,这种需求的读者阅读心理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并且不带任何功利性的色彩,但由于缺乏阅读的引导,因此又附带不少盲目性,针对这种读者,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要尽量满足他们放松身心的目的,即文献要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可涵盖文学、艺术、历史等畅销类图书。
(2)开发特色数据库。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纸质的文献资料,很多图书馆开始尝试性推行网上图书馆服务,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图书的查询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对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同样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网上图书馆服务的推行,特色数据库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步骤,数据库只有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料信息,并及时购置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读者才能够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所需的文献资料。
3.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研究,基本明确了图书馆环境对读者心理的影响特征,以及如何消除读者不良心理影响的具体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在参考以上方法的同时,应该结合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身的实际条件和情况,在工作实践中对这些方法进一步提炼和完善,以提高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1]陈凤英。从色彩心理理论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优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2):43-45.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目录一览: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篇1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
本文目录一览: ★、 胡同文化教案篇1 ★、 胡同文化教...初三入团申请书范文,初三入团申请书
本文目录一览: ★、 初三入团申请书范文篇1 ★、 初三...结对共建表态发言稿,结对共建
本文目录一览: ★、 结对共建表态发言稿篇1 ★、 结对...最新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本文目录一览: ★、 最新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篇1 ★、 最...最新生涯人物访谈报告,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最新生涯人物访谈报告篇1 ★、 最...年度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告
本文目录一览: ★、 年度财务报告篇1 ★、 年度财务报...以国防为主题的征文,国防
本文目录一览: ★、 以国防为主题的征文篇1 ★、 以国...旧货市场论文,旧货市场
本文目录一览: ★、 旧货市场论文篇1 ★、 旧货市场论...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专业市场
本文目录一览: ★、 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篇1 ★、 专...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篇1 ★、 教...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总结,推广普通话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总结篇1 ★、 推...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建设
本文目录一览: ★、 完善管理制度篇1 ★、 完善管理制...英语寓言故事,英文寓言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英语寓言故事篇1 ★、 英语寓言故...对口支援工作总结,对口支援
本文目录一览: ★、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篇1 ★、 对口支...《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一览: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的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目录一览: ★、 培训的心得体会篇1 ★、 培训的心...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篇1 ★、 幼儿...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童年摘抄
本文目录一览: ★、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篇1 ★、 童年读...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建设
本文目录一览: ★、 团队建设方案篇1 ★、 团队建设方...个人介绍怎么写,个人介绍怎么写
本文目录一览: ★、 个人介绍怎么写篇1 ★、 个人介绍...值周工作总结,值周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值周工作总结篇1 ★、 值周工作总...交流研讨主持词,研讨会主持词
本文目录一览: ★、 交流研讨主持词篇1 ★、 交流研讨...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
本文目录一览: ★、 科学计数法篇1 ★、 科学计数法篇...共享经济的思考,共享经济
本文目录一览: ★、 共享经济的思考篇1 ★、 共享经济...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
本文目录一览: ★、 土地流转合同篇1 ★、 土地流转合...员工管理手册范本,员工管理手册
本文目录一览: ★、 员工管理手册范本篇1 ★、 员工管...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管理
本文目录一览: ★、 授权管理制度篇1 ★、 授权管理制...大二学年个人总结,大二学年个人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 大二学年个人总结篇1 ★、 大二学...国防教育心得体会,国防教育心得体会
本文目录一览: ★、 国防教育心得体会篇1 ★、 国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