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孩子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9日

孩子家庭教育篇1

  今年放暑假前的家长会上,西安远东一中学生的家长在收到孩子考试成绩单的同时,还意外收到了自己的成绩单――这是学校组织的由孩子给家长打分的“家庭教育成绩单”。 这份“家庭教育成绩单”,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让孩子为自己的父母打分,并且彼此之间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交流和反馈,这种把真心话写在试卷上,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对于以往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更是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同时还看到了家长们真心的回复,郑重其事而又不失尊重和理解,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们相互倾听各自的心声,彼此反省各自的职责,拉近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教育的孩子危害更大。缺少对孩子应有的关注,却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这是对孩子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家长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并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作答,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有人说,在中国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只是孩子,更在于家长们。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们普遍都有着脱离孩子们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这种家庭氛围已经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收上来的成绩单看,孩子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都一直在困扰着孩子们。把这些问题写在试卷上,不但能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还能促进家长们反省,从而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份由孩子和家长共同作答的试卷,实际上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次心与心最亲密的交流。毋庸忌讳,也不必心存顾忌,孩子们的心声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家长们的行动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这一切都是无声胜有声,都在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摘自2014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孩子家庭教育篇2

  论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过:“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时机。在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接触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时,自然会受到所接触人和事物的影响。这当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也存有消极负面的。比如,当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等。在他们遇有这些难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结构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90%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大量投入,这样就使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较早,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知识面也相应更宽。同时,独生子女也因为“独”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他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学后不会穿衣等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关心爱护孩子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关爱过度。所以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应该在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更应利用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孩子家庭教育篇3

  第一,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等。目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平均年龄十四岁,他们的聪明才智超出同年龄的青少年,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读书,刻苦钻研。这就要求家长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天资突出的孩子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及早地使他们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识。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别爱动,家长必须适度地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得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第二,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讲科学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像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三,必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孩子家庭教育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优化;条件接纳;孩子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父母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单纯地把自己想象成是教化者的角色,天天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一看到孩子有各种缺点,就不停地批评孩子,不停地说。时间一长他们就开始厌恶孩子。他们不能完全接纳孩子,只接纳孩子的优点。他的潜意识把孩子当做一个完人来“修理”,甚至还会认为爱会导致孩子任性,对于“无条件接纳孩子”更是认为天方夜谭。怎样使父母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让他们既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又能接纳有缺点的孩子,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空间,逐渐成长为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就应更新家教观念,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想法,更多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本文就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家庭教育观点作探讨。

  一、家庭教育及其意义

  (一)关于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社会设置,即组织起来满足一个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丛)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本文采用广义的家庭概念。

  什么是教育,从广义上说,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无论这种活动有否具体目的、有否组织、有否系统,都属于广义教育范畴。有了人类,就有了广义教育,人类最初也只有广义教育,而且至今广义教育仍对青少年儿童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起着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广义教育的承担者越来越多,在外延上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

  从狭义上说,是指教育者受社会委托,利用学校这一机构,借助教育内容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但是并不限于学校教育,目前的函授教育、网络学校、刊授教育等也属于此类,而且教育的形式和类别也越来越多样化。

  什么是家庭教育,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本文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的侧重点是在狭义上使用家庭教育的概念,即家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

  (二)、优化家庭教育的时代意义

  1、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3亿多个家庭。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未成年孩子的家长都担负着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当今,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如何培养孩子成材成了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为优化家庭教育不断寻找着最佳的方法和途径,也创造了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和条件。

  2、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家庭环境的优化。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环境,也包括良好的文化、心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等等家庭氛围。在“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出于教育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自觉地摈弃不良文化生活,82.0%的家长表示“有选择地让孩子看适合他的电视节目”;82.6%的家庭订了报刊、杂志,平均订3.8种,其中为孩子订2.6种;73.2%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难题时“夫妻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从而加强了夫妻间的沟通与配合等等。这无疑对家庭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家长自身素质的优化。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包含着终身教育的意义。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并在向孩子学习中提高自己。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说教,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影响教育孩子。而且,要教育好孩子,一个基本前提是了解孩子,学习孩子身上那些作为家长所不具备的符合时代特征的闪光点。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因此,父母作为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应当“以身作则”,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这无疑促进了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为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平均37.9%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后认真学过教育孩子的各类知识;65.2%的人喜欢从报刊书籍中获得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为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65.5%的家长表示“如果做了错事,向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有的家长说:“在孩子面前我们很少抱怨社会,发牢骚,尽量表现出良好的心态,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当众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检点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也正是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4、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教育事业的整体优化。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为了全面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必须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的新格局。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广泛性、针对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优化家庭教育,可以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优势互补,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优化,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效果如何,不仅是某一个家庭的孩子是否成材的问题,更关系例全民族的素质和我们国家的未来。

  二、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无条件接纳孩子

  (一)、为什么要无条件接纳孩子。

  无条件接纳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意味着: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们懂得无论他们的行为如何,无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我们的爱永不离开。从理性上讲我们是爱孩子的。但90%以上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我们的家长事实上是两个角色的扮演者。第一个角色是孩子的生身父母,为人父母的职责就是供孩子的吃、穿、住、行,然后爱孩子,让孩子能够发育和成长。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第二角色是教化者,社会学中把他叫做人的社会化。由于我们是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担当着教育孩子的职责。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所有人类行为。他开始的时候是爬着行走的,我们一点点的教导他,引导他直立行走,他刚开始的时候是用手来抓着吃,我们又教他用筷子来吃。我们要教导他穿衣吃饭,怎样尊重人。在教育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的主体工作是在家庭中来完成的。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当孩子上了小学和幼儿园以后他就忘了自己还有扮演父母的角色。他在凭借习惯来担任着父母的角色,给孩子吃穿住,忘了给孩子爱。然后他单纯的担任教化者的角色。天天是不停地批评,不停地挑毛病。这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我们作为一个教化者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教练,由你来教他踢足球。你必须要发现他哪里踢的好,哪里踢不好,由此来教他正确的踢法。我们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忘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他单纯的把自己想象成是教化者的角色。但他又不懂教育,天天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一看到孩子有各种缺点,然后他就不停的批评孩子,不停的说。时间一长他开始厌恶孩子。这一点我们是有调查为根据的。大约有50%以上的家长不完全接纳孩子,他们只接孩子的优点。他的潜意识把孩子当做一个完人来“修理”。他的逻辑推理是我看着你的缺点,讨厌你的缺点,批评你的缺点。最后你的缺点没有了,没有缺点了就完美了,完美了就杰出了。这是大多数人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教育孩子最错误的方法,这是90%的家长的思路。

  但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必须要让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的本身是无条件的。孩子即使是先天畸形,你也无条件的爱他,把他当成是心肝宝贝。我们大多数人是接纳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接纳孩子坏的一面。孩子身上有了顽劣行为,有了不良行为。我们就唠叨,然后我们通过唠叨去批评。最后把这个人否定的一无是处。我们找朋友时就会明白这一点。虽然有的人朋友很多,但他的朋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如果你有真正的知心朋友,你就会理解。你虽然知道你的朋友有许多的缺点和毛病,但是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却不隔心,而是完全的接纳他。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把他整体的人接纳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忘了。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在想要教育出一个完人,所以对孩子不停的批评,挑他的毛病。然后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最后孩子在父母的辱骂声中慢慢变成一个懦夫。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做为父母我们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笨,父母都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如果我们家长无条件爱孩子,就能够用信任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的心中就会有幸福感,每天就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学习,就会向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比别的孩子发展的更好,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栋梁之才。

  (二)、怎样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1、无条件接纳孩子给到孩子安全感与溺爱孩子的区别

  溺爱都是有条件的,溺爱基本上都是在一方的要求下去做的。溺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其实是溺爱者自己的需要)。例如,妈妈花了几个小时,用了许多名贵补品炖了一碗汤给孩子喝,但是孩子并不喜欢那种味道,不想喝,还不小心将汤打倒在地,妈妈既伤心又生气,便气愤的指责??????,而孩子说,谁让你炖的,我根本不喜欢喝。这样的例子很多,妈妈爸爸做完了给完了,孩子没感觉到,父母又很伤心、冤枉,因此说:如果你爱对方,就让对方感觉到,如果对方没有感觉到那就不是爱。所以,无条件接纳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2、如何无条件接纳孩子

  第一、向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孩子对爱特别是特别敏感的。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重要概念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说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某些具体的行为,但对孩子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许多父母谈到这个概念时都会说:“我的孩子当然知道我爱他。”那么请问:“孩子是怎样知道的呢?”然后,再问孩子时,发现他们很难分清父母是生气还是不再爱他了。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表达这种无条件的爱。

  (1)、在必要时应该指出对孩子某个行为的表扬和批评与对他的爱是不同的。尤其是对婴幼儿,要明确说出这种区别。比如,一个孩子打碎了一个古董花瓶,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不是对你生气,我只是觉得有些伤心,因为这个花瓶已经跟着我很长时间了。”

  (2)、要告诉孩子你爱他们,即便是有时他会忘记做一些事,也要告诉他,你的爱不是建立在他们的某些行动上。

  爱是无条件的。而且仅仅因为他们是孩子而非其他原因,他们便拥有尊严与价值。

  第二、接纳与尊重孩子

  接纳与尊重孩子是一种心理品质,即家长相信孩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是一个价值的人,并帮助孩子相信家长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要被改变,但是,他在家长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始终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对孩子的尊重而后接纳不等同于家长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孩子是指家长即使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但仍然给予孩子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即使孩子还没有进步,但仍然给予孩子鼓励进步的力量。也意味着让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的下判断,不对孩子随意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无我的聆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家长对孩子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孩子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第三、帮助孩子接纳自己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尊重后,他们就会感到很安全,慢慢地懂得了接纳自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长大,慢慢开始和外界相处,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如自私地以自我为中心,只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不考虑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否和谐;或者只喜欢听好的而不能听歹的,只看得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接受自己的缺点;再比如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不安的状况里,进而不喜欢自己,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作为家长,必须帮助孩子真正地学习接纳自己,这也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在帮助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致产生不良后果。

  (1)、让孩子明白大家都喜欢他

  应该从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肤色、外貌、个性特点,各有不同,你是其中的一种人,很正常,很好,孩子就能接纳自己。要经常和孩子谈论他的特点,反复强调他的优点,持续不断地告诉他,你很喜欢他,大家都很喜欢他,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中学来的。

  (2)、孩子需要接纳自己,也要学会接纳他人

  接纳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习接受别人,不管别人的长相如何、个性如何、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大家都相互尊重,每个人才有尊严。

  接纳自己也不是盲目自大,而是知道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喜欢自己的前提下才会努力改变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学会:我虽然有缺点,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我虽然有时不能把事情做好,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虽然有时候我会犯错,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虽然我不完美,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同样的,也要让孩子用同样的态度接纳别人、接纳社会、接纳周围的一切。孩子只有既学会接纳自己,又懂得接纳他人的同时,才可以真正地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父母在家庭教育时,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个性、规律,并且呵护他,引导他。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关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主要参考资料:

  1、《家庭》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1953)

  2、《家庭教育学》赵忠心

  3、《接纳孩子》小巫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小组合作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