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农业观光规划,农业观光

作者: 猫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9日

农业观光规划篇1

  生态农业观光园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成为旅游的时尚。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后来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1]农业观光园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著特点。[2]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观光园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观光农业园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创意不明

  由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处于规划、投资、建设不同阶段的项目渐次增多。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观光园呈加快增长之势。观光园主题脱胎于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观光休闲度假类、科技展示教育类和综合类。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明显,地级城市观光园多数为郊区依托型,游客吸引半径有限。

  (二)生态实践偏离

  “生态”是观光园的生命之源。全国各地农业观光园普遍冠之以“生态观光园”,体现生态理念。但是在规划建设、园区运营中普遍存在“不生态”现象。第一,贪大求全。现在的园区越建越大,千亩以上不足为奇。大面积征地,扰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既有的生活生产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不生态”的表现。例如,设计单位把园区当作艺术来做,进行功能区划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一应俱全,生态园区空间范围的无限加大,超出了其依托乡村环境的承载阈值,自然生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第二,人为活动载荷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客流量,农业生态观光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为人类活动密度的加大,能源资源输入增多,废弃物降解载荷加大,一旦超过环境的自我消解阈限,观光园区即会面临光热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图1)。第三,任意嫁接移植外来物种和外来建筑。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然而许多园区不选择当地优质植物品种,而任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不乏国外物种),外来物种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培植难度大,抑或成为破坏地方原有生态的罪魁祸首;园区建筑也存在形制、体量、风格方面的“不生态”现象。许多园区构建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或移植外来建筑形式,譬如,皖中肥西的园区引进徽派建筑,也有直接移植欧式建筑。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生态观光园存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失衡。[3]

  (三)市场论证缺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单位,大都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必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组合。而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持续经营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营销策划都要未雨绸缪。有些园区夜郎自大,自认为园区面积辽阔、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其一,区位弱势。尽管有些园区交通便捷,但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在产品同构的背景下,吸引半径不会延伸至预测的客源市场。其二,景区遮蔽。由于许多农业生态观光园距离著名景点较近,而自身又未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园区往往未能和著名景区有机连接,仅仅成为其游客过往通道而已。其三,形象遮蔽[4]。同一类型的生态园占领先机,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游客的心中,所以游客对于同质新产品难以产生好感。其四,竞争激烈。由于生态观光园纷纷上马,引致园区竞争异常激烈。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对策———生态实践

  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下简称和合生态园),位于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赵联路南端广祠高速南侧,距市中心5公里。毗邻浙江省长兴县和江苏省宜兴市;距上海220公里,南京170公里,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地域条件十分优越。和合生态园是一家集农、林业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市级农业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3月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四周分布着满目青山的森林资源和国家小二型水库一座。目前已完成了大型梅园、128个品种的桃李园,彩色苗木园、玉兰园、无公害蔬菜园、生态养殖区、垂钓中心、竹园等8大游览区域的种植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和运营是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园区具有集约生产功能、集中旅游功能、综合效益功能。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应用造园的原理和技法,最终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5]

  (一)生态规划立园

  1、空间规划

  “梅园”和“竹海”是和合生态园用地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而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彰显皖南独有的自然、人文特色,可以辅之以江南丘陵茶园、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即,合理处置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的用地规划问题。和合生态园内合理配置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生态园的主体(包括田园、茶园、竹海、梅园、水域等),而建筑用地只是辅助旅游活动、住宿、餐饮、娱乐的场所,二者比例要协调合理。即,用地最终结果不能戕害生态园之“农味”和“生态味”。

  2、建筑规划

  目前,和合生态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建筑必须依托自然地理现状和地域文化背景。[6]其一,从和合生态园地形地貌来看,可以因形(地形)就势(地势),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的规律,进行建筑物布置建设。其二,从和合生态园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广德地处皖东南,皖、浙、苏三省汇合之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所以建筑物风格的选择应问政于民,而不在于个人偏好或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或追求时尚,一味模仿徽派建筑特色的专家模式。其三,材质选择也应该遵循地方文化生态。多选择木材、竹材、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搭配与自然协调,即以原色调为主,尽量规避水泥、钢筋大体量建筑的出现。

  3、景观廊道规划[7]

  廊道是园林式农业生态园游憩和观景路线。其一,延伸方向遵循自然规律,按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设置线路,忌人为裁弯取直,或随意变通路线。其二,道路与观景有机连接,让道路成为观景的通道(视觉廊道),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之妙。其三,宜选择石材作为铺路材料。

  4、能源和废弃物规划

  新能源使用是和合生态园生态设计的生命供给线。其核心是注意低碳环保设计,严格限制高耗能设施。一方面尽量考虑太阳能利用,包括直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照明利用,特别是景观灯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沼气站,主要解决有机物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气可以供应灶具,还可以供沼气站附近照明,也是特色景观。最后,注意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可考虑把园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融入自然水系;或者另外铺设新的排水系统。

  (二)生态文化兴园

  1、文化空间规划和合生态园文化载体空间主要在建筑。建筑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有形制、体量、风格、布局等。建筑形制要求与自然浑若天成,反对大面积平整、开挖原有地貌;建筑体量与生态园协调,以小体量村落房舍为主(包含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建筑小品等);建筑风格采用具有广德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民间调查和地方志查阅的综合形式获得;建筑布局宜适当集中,散而有神。反对过分集中、城市化发展的倾向。

  2、文化内涵规划和合生态园内涵文化表现形式为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科普教育等。为彰显文化生态的自然特性,规避人工化痕迹,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表现形式宜与时令吻合,即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与江南物候契合;手工技艺展示与农闲一致;民俗活动与中国和广德地方传统协调;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园理念协调等。

  (三)生态经济强园

  1、产品时间、空间策划

  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遵循自然规律。从时间考量,梅园———冬、春季;竹海———四季;荷塘———夏季;岁寒三友———冬季。从空间考量,合理规划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既有空间连续、又有合理分工。

  2、产品系列策划[8]

  产品系列策划包括观光产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参与产品类。

  (1)观光产品类———基础。把握时令特征,有序开放梅园、茶园、荷塘、竹海、田园等主要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产品类———提升。包括休闲农庄和生态保护区。休闲农庄是和合生态园高端产品的特色,集商务、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亚洲绿色论坛永久会址,吸引高端学术、商务、休闲客户入住。但,同时也可以兼营适合中、低端客户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如家庭、情侣包租客房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生态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三部分,科学合理安排边缘区的旅游活动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和亲水廊道等,主要吸引客人亲临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愉悦心情。

  (3)参与产品类———核心。参与产品是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包括参与式活动和参与式购买。前者通过参与农业劳动、民俗活动体验文化;后者通过劳动参与品尝劳动成果。此二项产品策划应该真实自然,让游客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回到从前的感觉,以文化体验的方式使客人延长逗留时间、增加造访次数。

  3、产品品牌化

  产品品牌化是一个过程,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和品牌反馈修正四个阶段。品牌的表征是文字、符号、图片和影像资料,而品牌的实质是产品的质量。[9]因此,和合生态园产品品牌化应该立足产品,重视营销,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1)产品特色———品牌基质和合生态园品牌基质是“生态”。生态的基质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有机互融。即,和合生态园不仅强调农业与自然的生态和合,更彰显农业与地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有机集成。

  (2)产品依托———品牌共建[10]和合生态园属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必须依托既有品牌,进行品牌依托,共建旅游线路。具体做法:近期,宜和广德太极洞共建品牌线路,拓展省内、长三角市场;远期,应该与黄山、徽州文化区共建旅游线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农业观光规划篇2

  关键词 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设计原则

  1 自然原则

  在园林的设计中,必须要符合自然原则,一方面要尽量的使得原则自然化,少一些工业社会的影子,另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好自然,在考虑其承受力度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建议大致如下,尽量利用自然的地形地势,避免刻意的工程改造。一方面减少人工痕迹,另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保持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合一,使园林和环境和谐统一。在植被方面,要全面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雨水环境,土地性质等情况,种植最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并且保护要当地的原有植被,尤其是当地的特色植物。

  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在设计观光农业型园林时,既要让各个单一的景点有独特的特色,也要考虑整体性的效果,让各个景点之间能够很好的联接,以及营造流线型的整体园林效果。

  3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整体体系,不仅仅只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经济相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在接待功能、日常管理等方面,既要考虑自然原因,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园林的设计中,一方面要依托完善的生态学理论,以及最新的科技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构建绿色科学的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二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具体设计

  1 原有的农业作业区的规划

  农业作业区,原来一直都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物资来源,另一方面在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建设规划中,这片区域可以很好的成为游客的游玩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园区的服务更全面、更完善。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扩大种植的规模,增加经济作物的种类,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或者建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专类园林,一方面可以提高园林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提高园林的服务质量。

  2 农业观光区的规划

  农业观光区是观光农业型园林的重要组成,通过不同地理、不同植物、花草的组合,形成与相对现代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具体的构建搭配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不同草木的高低特点,营造起伏错落的绿色波浪,或者成片,集中的种植大规模的颜色鲜艳的花木,形成花海的美丽景色等等。在这种规划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花木的控制和修剪,熟悉各类花草的生长周期以及特点,一方面不能影响景观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要不能影响本地的生态平衡,防止生物入侵。另外,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在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采用颜色鲜艳,结构稀疏的植被,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对于一些商业会议区域,可以用颜色浓,枝叶茂,且栽种紧凑的植物,营造庄重严谨的气氛。另外,对于一些美观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墙面、建筑,可以适当的用绿化植物来修饰。

  3 基础道路的设计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园林的发展十分重要,一在科学分析,协调各种问题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不能破坏园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最大程度的方便游客。另外,在道路设计上,也要最好规划,一方面,让进来的游客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将园林的景色扩展到各个方面,当然包括道路上。

  4 排水系统的设计

  由于观光农业园林具有相对其他景点的特殊性,水资源在园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方面满足各类植物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员工、游客的生活用水。在用水 的同时,还要防止水流对自然地表的侵蚀,以及随着园林的开发投入使用,各种生活污水以及农产品加工处理的废水等等,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尽量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三 实例探讨

  目前国内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市场十分火爆,到处都在兴建这类园林,然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了。这里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来分析分析探讨一下观光农业在具体市场实践中,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得最好,以及结合一些相关的经验,总结教训,为我国的观光农业型园林提供一些意见。

  比如山东潍坊市西南郊的浮烟山树林公园。利用其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元代吏部尚书张启岩亲笔书写的《麓台秋月》碑文,投资2000多万人民币,建成了荣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园林公园。园林的建设大抵和上文提出的园林建设规划原则相近,比如在利用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修建起了规模庞大的植物园,形成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效的保护了自然植被的多样性要求。对促进自然环境和园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在原有湖泊的基础上,建成垂钓湖,不仅满足旅客休闲垂钓的需要,而且丰富了园林景区的景点。更重要的是,垂钓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捕鱼,不会对鱼类的多样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效的保障了园林景区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壮大自身实力,园区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并结合自身的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容纳大量的游客,而且可以举办各种综合性的活动,在提高自身品牌形象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四 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发展动向

  一般来说,观光农业型园林是着重点应该在农业生产和新型农业示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促进绿化城市,绿化郊区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这种观光农业型园林,起源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效仿同样的成功模式下,各地的这类型园林大力发展,而且根据各地方的特点,有不同的具体类别。尤其在最近几年,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而且在促进农村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新型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生活的怀念向往,而且可以让人暂时远离环境日趋恶劣的城市,而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在这一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利用本身的绿色产业,在实现自然资源和园林景区和谐发展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问题显得十分紧迫,而观光农业型园林,在倡导新型农业,贯彻绿色概念方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这种模式的园林,强化管理的同时,一旦能够促进园林的良性发展的话,可以很好的成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园林城市”的概念被提出来,现在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可以作为一个未来城市发展的模板,积极引导人类的健康绿色生活。

  结语 本人通过介绍一般性的园林设计、规划,提出了一些促进观光农业型园林发展的意见。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的环境被破坏,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越来越看重,这种模式的园林,未来会有局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书目

  [1] 杨金鹅 张建林 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析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农业观光规划篇3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前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来规划建设。要种植就要考虑种植物的产品种植、灌溉、储存、运输,还有游客的观光、饮食、住宿等一些列设施的统筹规划设计安排。

  (二)良种培植,营造主题

  现阶段的生态农业园区普遍缺乏特色产品开发,很去延伸到深度现状的挖掘。因此,现今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应该以生态、农业、观光等主题作为开发农业生态的基础模式,形成独特的整体格局。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园的指导思想就是规划设计出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新型观光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过程涉及环境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多方位的知识体系。在此体系的支撑下,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分析和规划设计,生态园区主要以生态农业的规划设计来实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二、观光园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发展的引导下,突出理念特色,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倡“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设计策略方针,把握现阶段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势头,将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发展。在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整体发展中,要以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对内、对外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交流为重点,以丰硕的果园、优美的农田风景、自然景色等要素为依托,以生态、绿色、环保、自然为规划设计的主格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和艺术形式直接的衔接、融合。同时,也要重视多发问题,经济效益最大化下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发展策略。

  三、观光园规划的目标

  在科学技术与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化产物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应该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园。要致力于规划设计具有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科研、教育、休闲、保健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同时融入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的多元化要素,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片区规划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示范园区的性质,体现生态农业多功能模式的整体格局,从生态、农业、旅游的角度,通过生态学理念,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好保护和挖掘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生产力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同时,能够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及其产业化发展起到带领示范性作用。

  (二)观光农业旅游园

  此区域可以根据当地现存的资源来开发,围绕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理念,充分利用周边植被、水资源、地势、风土人情,在呈现美化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学、美学、园艺学等科学,开发更具特色的农业附属产品,供应游客进行观光、参与、品尝、购买、度假等多项活动,从而建立特色性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园区。

  (三)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园

  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绿色、环保等话题成为热点。“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生态园的规划建立,是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农作物从种植、生长、销售等多个环节的透明化,让人们参与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购买一体化模式中,把绿色有机农业产品推向更加亲民的环境中,形成产业品牌。

  (四)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园

  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是从种植、培育、销售等环节实行透明化展示过程,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知识学习,又能展示生态园区高科技的运用,更能充分地开展对游客和学生的教育及科学普及。同时,可以把生态园区的种植流程科学化,形成一个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供学生实践学习。

  四、发展策略

  当前,中国休闲农业生态园产业已经成为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特色。由于城市的大力发展,拥堵的城市让人们想要逃离都市繁杂生活的欲望,去寻找一片静寂的田野。所以,在当今旅游业急速发展的时代,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开发是新型农业发展的趋势。

农业观光规划篇4

  关键词: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23-03

  1 农业观光园的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开始大幅增加。当前,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更加喜爱。这些都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结合,通常分布在大城市的周边及郊区,驱车1~2 h就能到达,更吸引市区及县区居民在周末或节假日作短暂的停留。郊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满野趣的田园景观;园区内有果蔬栽培、农事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绿色餐厅、购物等具有多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对休闲度假的要求。

  2 本项目的背景

  2.1 项目的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项目所在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北部的横水镇,距市中心30 km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2.2 项目的现况和周边环境

  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分析,本项目的周边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2.1 地形

  本规划区内地势高差较大,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小盆地地形,地势较高的边缘有效阻隔了周围的干扰因素。

  2.2.2 用地

  本规划区内除四周以外,其余地方地势起伏缓和,相对平坦开阔,植被生长状态良好,主要是大面积的草地和部分果树林场。土地受开垦影响破坏不大,为以后的农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2.3 水资源

  本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季节性强;园区周围水体较少,溪流水塘寥寥无几,水资源不太丰富。

  2.2.4 自然景观

  本规划区以北约40 km处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而且是去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必经之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既是水利工程杰作,又是风景壮丽、湖光山色的景区,形成“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2.5 人文景观

  本规划区以南约30 km处为洛阳市,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定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比如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的洛阳白马寺;有中国石刻艺术龙门石窟,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4~5月份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2.6 经济状况

  洛阳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就业,到2015年年底洛阳市常住人口(在洛阳居住半年以上)为674.3万人,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

  2.2.7 位置和交通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有连霍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等贯穿市区,加强了洛阳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也将周围的景点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人们出游。

  2.3 项目的定位与目标

  通过系统的分析,本规划将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定位为“洛阳城郊的生态型休闲农业度假区”,以最大限度满足洛阳市及周边县家庭的旅游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周边市区的人们旅游度假需求。注重乡土气息和田园生活的特色,主要强调经济实用,符合大众的生活要求,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场地的现有自然人文条件下,通过合理规划及建设,使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洛阳城郊独具魅力的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农业生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生态型农业观光园,满足家庭短途短时间出游的需求,家庭成员通常有老年、中青年、儿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规划不同的旅游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本规划区内将建设几大特色功能区:①蔬果栽植区,种植绿色蔬菜和瓜果,不仅形成农产品加工,而且供游客自行采摘。②生态餐饮区,打造生态餐厅环境,配套生态保健、疗养实施。③娱乐休闲区,适合老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棋类、郊野散步、广场健身、摄影等;适合中青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大型赛马场、赛车、攀岩、唱歌等;适合儿童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儿童游乐场、小动物喂养场,民俗表演等。④花海景观区,规划区内地形平坦开阔,适宜栽种不同花卉,形成花卉景观产业,与赛马场相结合,又能成为良好的摄影基地。⑤购物区,生产有机蔬果、农产品、推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等供游客体验和购买。

  2.4 项目的设计原则

  2.4.1 生态效益的原则

  项目在尊重自然场地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规划园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园区内使用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在农作物灌溉方面,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节约水资源。利用生态循环原理进行规划区内的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

  2.4.2 经济效益的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要考虑到农业,还要考虑到旅游景区的发展、服务、配套设施和客源市场,园区农业的发展会拉动旅游景观的发展,旅游景观的发展势必为园区农业带来效益,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在规划时,要全面考虑,从经济效益原则出发,将各个方面合理组合,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2.4.3 突出特色的原则

  有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其竞争力会越强,会更受人们喜爱。本规划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比如举办樱桃采摘节、摄影节、举办农作物科普教育等,以此作为园区的特色文化,同时又引起社会关注,提升知名度。

  3 项目设计分析

  3.1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园区总面积约1000余亩,基于前期的分析,园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生态农业体验区和大众休闲度假区。

  3.1.1 生态农业体验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西侧,利用现有部分果林,进行合理的布局。区内主要分为:有机蔬菜种植区、果树生产区、采摘区、牧场养殖区、绿色餐饮区、传统民俗项目体验区。民俗项目体验带给游客一种区别于城市生活的农村生活,对于希望远离钢筋水泥城市的游客来说别有乡村趣味,作为园区的特色,应深度挖掘,比如推磨盘、滚铁环、跳方等传统乡村活动;比如展示乡村农业用具,水车、铁犁、石磨等。通过将农业生产与民俗活动体验相结合,为游客营造出浓厚的农家生活氛围,感受别有趣味的乡村文化。

  3.1.2 大众休闲度假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东侧,与园区主入口相连,是聚集人气的主要场地,区内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人们的旅游度假需求。主要分为4部分。

  (1)入口广场区。停车场布置在广场的左右两侧,形成人车分流的模式,便于人流集散及游客停车。广场上还设置了展示厅和综合服务楼,为游客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2)儿童游乐区。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游玩的环境,设置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游乐项目。周围有坐凳,供家长及孩子休息。

  (3)赛马场区。设置了大型和小型赛马场,小型赛马场供儿童群体及老年群体使用;大型赛马场供中青年群体使用。赛马场的西侧,设置了棋类、球类、攀岩、摄影等休闲娱乐项目,多数项目老少咸宜。使游乐更好的和农产业相配合,提高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吸引力。

  (4)度假别墅区。园区将中档和高档度假别墅配合布置,满足多种消费群体。利用地形和郊野环境,适当种植花卉和果树,充分体现乡村气息和田园生活。

  3.2 本项目的交通设计

  园区道路主要担负着园区设备、材料等运输的功能,消防、急救的功能,引导游客观光旅游的功能,因此应合理的规划道路。农业种植区的道路要尽量规整,考虑土地的利用和现代农业器械的使用。旅游度假区的道路要考虑景观效果,对游客的引导作用。

  园区内道路设计分为3个等级:一级道路宽4 m,是园区的主干道,联接主出入口和各主要功能区;二级道路宽2.5 m,是各功能区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三级道路宽1.5 m,是园区小游园内的游览小路。

  3.3 本项目的绿化设计

  本规划区位于城市郊区,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植被基础。在绿化设计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符合生态原则,营造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园区的绿化主要分为农田绿化、游园绿化、道路绿化。

  (1)农田绿化。农田最能带给人们乡村气息,表现田园生活。田间根据环境气候种植些小麦、油菜、向日葵等有观赏性的农作物,也可以种植桃树,梨树,石榴等既观花又观果的树木。

  (2)游园绿化。游园是指园区内广场及别墅周围的绿地,在植物配置上要有层次变化,可用乔木、花灌木、花坛、地被、草坪等布置,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搭配,花灌木配置要四季有花可赏。树种选择上,以槐树、榆树、桂花、银杏、松柏等树姿优美为主,此外还可以种植石榴、紫薇、月季、紫叶李、红枫等来丰富树间层次。在别墅区,还可以适当种植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装点景色,比如石竹、孔雀草、玉簪、地被菊等。

  (3)道路绿化。沿路主要以大叶女贞、法桐、香樟、黄山栾等乔木为主,配合紫荆、紫薇、夹竹桃、红叶石楠球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4 本项目的其他设施规划

  园区内水电的规划依照生产要求,合理设计,达到安全、节能的标准。生活用水由供水管道引入室内,农作物灌溉主要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节约用水资源。园区排水系统采用埋设安管,污水排放管道应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园区内的电力线应采用隐蔽式,变配电设施采用室内保护方式,颜色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园区的路灯、草坪灯等户外照明设施其颜色应协调,外观风格应与园区的乡村田园风相适应。

  园区的公厕建筑外观应统一,形式为水厕,按每个服务半径500 m设置。园区的后勤管理部门设置在园区一角,负责整个园区的运作、管理。

  4 结语

  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既有田园气息又具现代时尚的旅游度假公园,价值在于观光、 游览、参与农作、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通过对城市家庭短途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通过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对游乐项目的创新设计,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体验。园区的发展应注重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后期的运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

  [2]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3]平,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1)。

  [4]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热门推荐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学教育论文范例,小学教育论文
    下一篇:家庭宴会祝酒词,宴会
    

    Copyright © 2022-2024 www.juzici.com

    All right reserved. 猫宁早安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